1、2013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李明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糯米酿酒 B将鸡蛋壳加入食醋中 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鹅卵石、石英沙、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净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用糯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将鸡蛋壳加入食醋中,二者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D、用鹅卵石、石英沙、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净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Fe3+、 OH-、SO42- B H+、 Na+、HCO3- C NH4+、 H+、 NO3- D K+、 H+、 MnO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Fe3+和 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H+和 HCO3
3、-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 NH4+、 H+、 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 D、 K+、 H+、 MnO4-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存在有色离子 MnO4-,故为有色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还要注意得到的是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
4、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 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如酸性的溶液,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就不是溶液,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中就只有一种元素 碳元素,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
5、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也能 生成气体,错误。故选 C 考点:酸的概念,溶液的特征,单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关概念、理论是解题的关键,严格按概念或定义分析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个特例,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 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 2NaOH+ H2。质量均为 m 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 25 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金属的质量不确定,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有多种可能(不考虑镁与水的反应),如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且都大于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表示为 MgZ
6、n Na。若 m=3g时,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NaMg Zn B Na=Mg Zn C Mg Zn Na D NaMgZn 答案: D 试题分析: 25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中的硫酸的质量 =25g19.6%=4.9g,根据三种金属与定量的酸反应所需的金属的质量分析酸液是否有剩余,然后结合有关的题目信息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解答。 设 25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与锌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锌的质量为 x,则 Zn+H2SO4=ZnSO4+H2 65 98 x 4.9g 65: x=98: 4.9g 解得, x=3.25g 3g, 所以锌完全反应,酸有剩余; 设 25g质
7、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 y,则 Mg+H2SO4=MgSO4+H2 24 98 y 4.9g 24: y=98: 4.9g 解得, y=1.2g 3g, 所以酸完全反应,金属有剩余; 设 25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与钠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钠的质量为 z,则 2Na+H2SO4=Na2SO4 +H2 46 98 z 4.9g 46: z=98: 4.9g 解得, z=2.3g 3g, 所以酸 完全反应,金属有剩余;且剩余的钠还能够和水反应生成氢气,由于镁、锌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而钠生成的氢气含有酸中的氢和反应的水中的部分氢,故生成氢气质量关系为:钠
8、镁锌。故选 D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此外,对物质反应中的反应物过量问题的分析更是重点。 头孢拉定片又称先锋,该药品适宜敏感菌所导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其化学式为 C16H20N3O4S,有关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由五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 C、 O元素质量比为 3: 1 C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头孢拉定片的化学式是 C16H20N3O4S分析。 A、 C16H20N3O4S是由 C、 H、 N、
9、O、 S五种元素组成的,而该物质的分子是由这五种原子构成的,错误; B、 C16H20N3O4S中 C、 O元素质量比 =( 1612):( 164) =3: 1,正确; C、 C16H20N3O4S的相对分子质量 =1612+120+143+164+32=350,而相 对分子质量高于 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故该物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D、由于 C16H20N3O4S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正确。故选 BD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
10、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N2 O2 通过炽热的铜丝网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主要物质 CO2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杂质 CO不反应,故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除去的是主要物质,错误; B、杂质水蒸气能被浓硫酸吸收而除去,而主要物质 H2 不反应,也不会被吸收,故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后,
11、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正确; C、杂质 O2能与炽热的铜丝反应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 N2不反应,故通过炽热的铜丝网后,能除去氮气中的氧气,正确; D、由于主要物质 NaOH 溶液和杂质 Na2CO3都会与稀盐酸反应,故都会被除去,错误。故选 B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控制变量法中,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可变量,而在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的实验中,
12、不仅催化剂的种类不同,且所选取的双氧水的浓度也不一样,故无法比较,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错误; C、实验中,首先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然后再滴入盐酸,会看到溶液中能生成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正确; D、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不会变蓝,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基本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作答。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
13、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 溶液 B向一定量的 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 NaOH溶液 D一定温度时, t 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 溶液, Na2CO3首先与HCl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待完全反应后,才继续与 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的生成不是从零刻度开始的,错误; B、向一定量的 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其
14、质量一直不变,错误; C、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 NaOH,随着氢氧化钠的增多,溶液酸性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就显碱性,正确; D、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即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溶剂水的减少而析出溶质,故溶液质 量减小,错误。故选 C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
15、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 步中除去粗盐中的 SO42-、 Ca2 、 Mg2 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第 步中溴元素被氧化 C第 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第 步中加入的试剂为 CaCl2溶液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A、根据转化图可知, 为粗盐提纯,要除去粗盐中的 SO42-、 Ca2 、 Mg2 等杂质,要先除 SO42-,需要 BaCl2溶液;再除 Mg2 ,需要 Na
16、OH溶液,最后除 Ca2 ,加入 Na2CO3溶液,错误; B、由 可知 NaBrBr2, Na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0,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结合题给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正确; C、由 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而生成氯化镁,故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由于氢氧化镁是难溶的碱,只能与酸反应,再结合 中的生成物可知,应选择盐酸,错误。故选 BC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粗盐的提纯及物质间的转化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还有,在物质转
17、化中应学会 利用组成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试剂。 现有一杯 40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饱和,且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可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质量增加,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错误; B恒温蒸发部分水,也可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但由于溶剂质量的减少,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增大,错误;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只会使硝酸钾溶液变得更加不饱和,错误;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
18、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能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由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二者的转化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大量灭火器扑灭,并致电 120 B 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 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院救治 D 碱液沾
19、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常识分析。 A、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要立即用湿抹布铺盖,不必用大量灭火器扑灭,也不用致电 120,错误; B、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可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正确; C、误服氯化钡溶液,要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院救治,正确; D、碱液沾在皮肤上,在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选 A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
20、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扬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 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 合科学道理的是 A扬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扬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自来水中会溶有许多物质,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B、自来水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故性质是不同的,错误; C、用活性炭来净化水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由于处
21、理水的过程中,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即水没有变,故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正确。故选 D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熟练掌握有关水的净化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3年全国 “两会 ”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居民购买小汽车,方便出行 B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细颗粒物 (PM2.5)的产生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D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不会造成 “白色污染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A、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空气污染物,如氮的氧化物等,故不能鼓励居民购买小汽
22、车,错误; B、高性能的耐磨轮胎,由于耐磨,可减少细颗粒物( PM2.5)的产生,正确; C、由于聚氯乙烯有毒,不可用于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错误; D、 “白色污染 ”就是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形成的,所以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 “白色污染 ”,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白色污染与防治,塑料及其应用 点评:节能环保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 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2013年扬州 4.18晚会现场将采用 LED节能光源, GaP(磷化镓)是光源材料,其中 Ga为 +3价,则 P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5
23、 C 3 D 5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GaP中,已知 Ga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设该物质中 P元素的化合价为 x价,根据 GaP的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则有( +3) +x=0,解得 x=-3。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Zn B Mg C Fe D Cu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Pb、 H
24、、 Cu、 Hg、 Ag、 Pt、 Au,可知选项中给出的金属 Mg的活动性最强。故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较简单,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即可轻松解答,因此要求学生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元素 B氧元素 C硅元素 D铁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故选 B。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25、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资源,玻璃是不可回收资源 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的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资源,玻璃也是可回收资源,错误; 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应适当摄入,并不是量越多越好,错误。故选 B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均衡营养与健康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
26、多,属于对 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硫、红磷、木炭、镁条等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错误。故选 C 考点:氧气与碳、磷
27、、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 “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已知两种分子 A和 B 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分子 C和 D,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物质属于氧化物 B 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C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 A为 H2O, B为 Cl2, C为HCl, D为 HClO,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H2O+Cl2=HCl+HClO。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8、,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B、在 HClO中,已知 H的化合价为 +1价, O的化合价为 -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的原则,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正确; C、由于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故不可能为置换反应,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
29、能力。 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 3CO2+4Na xR + C(金刚石),则 x 、 R为 A 1、 Na2CO3 B 2、 Na2CO3 C 4、 Na2CO3 D 2、 Na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2+4Na xR + C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Na原子 4 0 C原子 3 1 O原子 6 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xR分子中含有 4个 Na原子、 2个 C原子和 6个 O原子,若 x=2,则物质 R的化学式为 Na2CO3。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30、: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填空题 根据右图中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 P点表示在 t1 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 b c(填 “ ”、 “ ”或 “=”)。 ( 2) t2 ,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 3) t2 时, 50 g b物质加入到 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 4) b中含有少量的 a,若要提纯 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答案: (1) = (2) b a c ; (3) 75 克; (4) 降温结晶
31、或冷却结晶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P点是 b、 c的交点, 即表示在 t1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2 ,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 b a c,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b a c。 (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2 时 b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故 t2 时, 50 g b物质加入到 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 25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5g。 (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32、增大,且 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的影响不大,故要提纯混有少量 a物质的 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 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 (填序号)不足而引起的。 维生素 油脂 蛋白质 “糕点 ”主要营养成分如右表所示。请根据该表回答。 所含营养素中属于无
33、机盐的是 ,(写化学式) 没有列出的一类营养素是 。(写名称) 其中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糖类。 食用 300g该糕点,为人体提供钙元素的质量是 mg。 直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糖类是 (用化学式表示),写出该物质在大自然中产生过程的名称 。 用于包装糕点的塑料袋属于下列哪种材料 (填序号)。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下列有关钙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缺钙会 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B成年人比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更多的钙 C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D人体中钙元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答案: (1) ; (2) CaC
34、O3 ; 水 ; 油脂 ; 480 mg; (3) C6H12O6 ; 光合作用 ; (4) b ; (5) B ; 试题分析:( 1)蔬菜、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故选 。 ( 2) 所含营养素中属于无机盐的是碳酸钙;根据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可知,没有列出的一类营养素是水。 六大营养素中,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和油脂。 根据标签可知,食用 300g该糕点,为人体提供钙元素的质量 =300g 100=480mg。 ( 3)直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糖类是葡萄糖,在大自然中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 ( 4)塑
35、料袋是塑料制成,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 b。 ( 5)钙元素大部分存在于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 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更多的钙,故错误的应选 B。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故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储备,是解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 1)( 4分)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3个硅原子 氦气 4个铵根离子 酒精的化学式 ( 2
36、)( 6分)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纯碱 B盐酸 C草木灰 D明矾 E尿素 F硫酸铜 G.熟石灰 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肥的碱是 可用于生产玻璃、烧碱等。 可用于除锈的是 属于有机氮肥。 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 可用于净化水 答案: (1) 3Si ; He ; 4NH+ ; C2H5OH 或 C2H6O ; (2) G ; A ; B ; E ; F D ; 试题分析:( 1)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可知, 3个硅原子表示为 3Si; 氦气是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其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相同,故化学式为 He; 根据离子的表示
37、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由于 1个铵根离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 NH4+, 4个铵根离子就在其前再加 4,故表示为 4NH4+; 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化学式为 C2H5OH 或 C2H6O。 ( 2)根据题给物质的性质分析。 由于选项中只有熟石灰属于碱,故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肥的碱是 G; 由于碳酸钠可用于生产玻璃、烧碱等,故选 A; 由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于除锈的是 B; 由于尿素含碳元素,故属于有机物,而且尿素中还含有氮元素,故属于有机氮肥,故选
38、 E; 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硫酸铜,故选 F; 由于明矾溶于水时能形成胶体,可吸附水中的小的不溶性杂质,故常用于净化水,故选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化学符号的意义和化学式的书写,以及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简答题 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 0.038%,当其含量超过 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 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 CO
39、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_。 ( 2)空气中 CO2的含量太低,不利于生成甲醇的反应进行。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 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 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 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说 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 K2CO3溶液,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 300 、200kPa和催化剂。) 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如果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而是直接通入合成塔,你认为可行吗?并简述理由 。 若生产 6.4吨甲醇,则可回收空气中的 CO2 吨。(请写出步骤, 2分) 答案: (1)保护臭氧层 (2) CO
40、2 +3H2=CH3OH + H2O 不可行。 空气中 CO2的含量太低,不利于生成甲醇的反应进行。 8.8吨; 试题分析: (1) 由于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造成臭氧层空洞,故用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能保护臭氧层。 (2) 根据题意, “从溶液中提取出 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 ”,再结合图示(向合成塔中加入氢气), 故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 300 、 200kPa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根据题意,空气中 CO2的含量太低,不利于生成甲醇的反应进行,故通过吸收池和分解池就是为了加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后再通
41、入合成塔。 解:设可回收 CO2的质量为 x吨。 CO2 +3H2 CH3OH + H2O 44 32 x 6.4吨 44:32= x:6.4吨 解得 x=8.8吨 答:可回收 CO28.8吨。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注意有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即可;根据题中的条件对化学方程式的推理,是本题的重点,解答时要注意仔细审题。 探究题 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 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几个实验 : (1)
42、实验甲中的 NaOH与 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实验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化学方程式:_。 实验丙中,向 NaOH溶液中通入一会儿 CO2后,再滴入过量的稀 HCl溶液,通入 CO2后,滴入稀 HCl溶液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在不断地变化中,其变化规律可能是( )( 2分) A 2种 -3种 -2种 -1种 -2种 B 2种 -3种 -2种 -1种 C 1种 -2种 -1种 -2种 D 1种 -3种 -2种 -1种 -2种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 _(填 “乙 ”或 “丙 ”); (3)证明
43、实验丙中 NaOH与 CO2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试剂是 _。 (4)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的试剂可以是 _。 答案: (1)红色液体变为无色 ; 紫色液体变为红色 ; CO2 + H2O = H2CO3; AC (2) 乙 ; (3) CaCl2 ; (4) CaCO3 试题分析:( 1)实验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溶液,故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当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乙中,由于水为中性,故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当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4、生成碳酸,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H2O = H2CO3;而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 实验丙中,向 NaOH溶液中通入一会儿 CO2后,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1种),再滴入稀 HCl溶液时( 2种),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钠,当盐酸过量时,溶质变为两种,故 C正确; 若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则会有剩余,故溶质的种类也可能为 2种;再滴入稀HCl溶液时,溶液变为 3种,当稀 HCl溶液与碳酸钠和氯化钠完全反应时,溶质变为 1种,当盐酸过量时,溶质变为两种
45、,故 A正确。故选 AC ( 2)实验甲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之原理相同的是乙 。 ( 3)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要验证碳酸根的存在,也可以使用加入可溶性钙或钡的化合物,通过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来证明。 ( 4)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则加入的物质要能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氯化钙反应,又因为是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来反应,则加入的物质要能在与盐酸反应时有明显的现象,且不能生成新的杂质,因此可以加入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且过量时,也不溶于水,不会带来新杂质。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点评:化学是以
46、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的原理、现象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解题的关键,故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为 CaCO3外,还有少量的硫化物。小平和小明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开展以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资料一 :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 a%的下列六种溶液的 pH大小情况 : 表中 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 (填字母 ) 资料二: CuS是黑褐色无定形粉末或粒状物,不溶于浓盐酸,不溶于水和硫化钠溶液。 【实验探究】小平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分析 : 图 2 【制取 CO2】利用图 1、与图 2干燥装置制得纯净干燥的 CO2。 ( 1)仪器 a的名称是 ,仪器 b的名称是 。 装置甲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装置丙盛有足量的饱和 NaHCO3溶液,目的是除去 。 装置丙中主要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乙中盛有的物质是 溶液。现象: 。 ( 3)利用图 2干燥装置干燥气体,常见干燥剂有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生石灰,若选用 A装置,则 A装置中放入药品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