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周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112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省周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福建省周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福建省周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福建省周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福建省周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省周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人类的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烧制红砖 B生产化肥农药 C软件开发 D酿酒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A、烧制红砖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B、生产化肥农药,是制造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软件开发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酿酒是制造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 C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点评:解答此类题,就要对化学的研究领域有个大致的了解,熟记几个典型的关键的事例,

2、并将其与相关知识关联起来理解。 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KClO3 B O2 C H2O D 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判断,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 KClO3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 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C、 H2O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D、 CO2(或 P2O5、 Fe3O4 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 C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

3、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右图是铁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两个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回答,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有 铁燃烧 硫燃烧 A反应都放出热量 B. 反应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D.第一个放热,第二个吸热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铁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原理,以及反应的类型、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放热、反应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A、由于两个反应都是燃烧反应,故都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B、两个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硫,其中二氧化硫是气体,四氧化三铁是固体,错误; C、由于两个反应均需要在点燃条件下进行,错误;

4、D、两个反应的共同特点还有: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都符合 “多变一 ”的特征,即都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等。故选 A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 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氧化物等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导电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铁会生锈 D铁能导热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铁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

5、于化学性质; C、铁会生锈,需要通过生锈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D、铁的颜色、状态、 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如铁能导热。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下面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该原子核外有 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 C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该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其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解答。 A、由图示可知,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8,

6、所以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 B、该原子核外有 8个电子,但最外层电子数是 6,不是 8,所以不是相对稳定结构,错误; C、由于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2个电子,而形成 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故易形成带 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错误; D、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6,属于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所以该元素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正确。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甲醛( CH2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刚装修的房子甲醛浓度较

7、大,不宜立即居住。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9 B甲醛是由 4个原子构成 C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D甲醛是一种氧化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甲醛的化学式 CH2O 分析。 A、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2+16=30,错误; B、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 1个甲醛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共 4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2:( 12): 16=6: 1: 8,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不是氧化物,错误。

8、故选 C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对水( H2O)和过氧化氢( H2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它们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它们都含有氢气( H2) D它们的组 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解答。 A、水( H2O)和过氧化氢( 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根据 H2O 和 H2O2的

9、化学式可知,它们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纯净物,它们中不可能含有氢气,错误; D、根据 H2O 和 H2O2的化学式可知,水和双氧水的构成分子不同,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6.5g( 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该同学实际称得药品质量为( ) A 5.5g B 7.0g C 6.0g D 5.0g

10、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 “左物右码 ”,左盘物质的质量 =右盘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 =右盘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可知药品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 =6.0g-0.5g=5.5g。故选 A 考点:称量器 -托盘天平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 “左盘质量 =右盘质量 +游码质量 ”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给液体加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

11、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图示瓶塞没有倒放,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 的气味,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正确;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读数,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错误;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焰心加热会导致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破裂,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 反应前 过渡 反应后 (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

12、另一种原子)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 表示 A原子, 表示 B原子,则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2A2+B2=2A2B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不正确; D、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故属于化合物,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

13、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蔗糖溶解 C蒸发食盐水 D炸药爆炸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蔗糖溶解的过程,只是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

14、进入彼此的间隙中而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蒸发食盐水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食盐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炸药爆炸的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 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填空题 化学用语很重要,你一定掌握了吧!请试试。 (共 9分,每空 1分 ) ( 1)请把下列括号里中文名称的化学符号写在上面的四线格中,再把化学符号的中文名称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化学式: H P2O5 KCL 名称

15、: (氢) (碳) (氦气) (氧气) ( ) ( ) ( 2)判断以下化学用语中数字 “3”所表示的意义:(填序号) A 3 O2 B Al3+ C D SO3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表示一个分子所含原子个数 。 答案:( 1) 化学式: H C He O2 P2O5 KCL 名称: (氢) (碳) (氦气) (氧气) (五氧化二磷) (氯化钾) ( 2) A B C D 试题分析: ( 1)根据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化学式的读法解答。 碳的元素符号为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的,故其化学式为 He;氧气是由氧分子

16、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来表示其单质,故其化学式为 O2。 化学式的命名一般是 “从右往左读 ”,组成化合式的原子比较多时,还要读出原子的个数,故 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 KCl读作氯化钾。 ( 2)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表示多个该分子时,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选 A;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1”要省略,故选 B; 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 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选 C; 标在化学式中元

17、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故选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生活中的化学 ( 共 10分,每空 2分 ) 下面是俞觉敏同学写的作文我的妈妈中的一个片段: “妈妈能利用来自福安县的廉价葡萄自酿葡萄酒,这种家酿酒口感非常不错。葡萄酒酿好后不是直接装瓶,而是用纱布制成的袋子过滤后再 装瓶,这样的目的是 ”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 1)葡萄酒过滤的目的是 。 ( 2)俞觉敏同学决定亲自动手做一做过滤实验,体验一

18、下过滤的作用,她用浑浊的泥水进行过滤。她配制过滤器除了滤纸、铁架台外,还需要下列哪些仪器 (填代号)。 A B C D ( 3)过滤完后,她发现水仍很混浊其原因可能是 。 ( 4)过滤后的水澄清透明,因此俞觉敏认为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李明认为不对,因为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写一种即可) 。 ( 5)北方很多城市都缺水,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县森林覆盖率很高,山青水秀, 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你的做法是(任写一点) 。 答案:( 1)葡萄酒过滤的目的是 除去葡萄酒中的葡萄皮、籽等不溶性事杂质。 ( 2) BCD ( 3)滤纸破了(或液面高滤纸边缘)

19、。 ( 4) 蒸馏(或 煮沸)。 ( 5)不焚烧垃圾(或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只要能答到保护空气和水体的答案:均可。 试题分析:( 1)由于自制的葡萄酒中常混有葡萄皮、葡萄籽等不溶性的杂质,葡萄酒过滤的目的就是要除去葡萄酒中的葡萄皮、籽等不溶性杂质。 ( 2)根据过滤的操作及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配制过滤器,除了滤纸、铁架台外,还需要漏斗、烧杯、玻璃棒等,故选 BCD; ( 3)过滤后,仍混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致使一些不溶物直接进入滤液,而使滤液浑浊; ( 4)过滤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而硬水和软水相比,主要是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而过滤不能除去

20、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硬水软化,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采用蒸馏的方法,就可降低水的硬度,使之软化,而生活中则通过 煮沸的方法来实现。 ( 5)根据保护环境常见的措施分析,为了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应不焚烧垃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过滤的操作,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过滤操作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对过滤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现有以下五种物质, NaCl CO2 O2 N2,用以上序号填空 . (共 4分,每空 1分) ( 1)

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 ; (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 ; ( 3)能供给动植物 呼吸的物质是 ; ( 4)由离子构成的常用来腌制食物的物质是 ; 答案:( 1) ( 2) ( 3) ( 4) 试题分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 ; (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气体,故选 ; ( 3)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物质是氧气,故选 ; (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且一般常用来腌制食物,故选 。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

22、示一个原子,还 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H B Cl C He D C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单质。 A、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氢气,错误; B、 Cl可表示氯元素,或一个氯原子,但不能表示氯气,错误; C、 He 既可表示氦元素,又可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表示氦气这种物质,正确; D、由于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都可以表示这 3 种含义,可填 Ne 、 C、 S等。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一

23、般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化学式则表示一种物质或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同时要记住特例,即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计算题 为防治碘缺乏病,我国正推广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化学式为 KlO3),严禁出售不含碘的工业盐。下面请按要求解题。 ( 1) Kl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分) A +1 B +3 C +4 D +5 ( 2) Kl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三位数字 ,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7)( 2分) ( 3)正常人每天需要补充大约 0.1mg碘元素 .若 1 000 g 碘盐中约

24、含 33.7 mg 碘酸钾,那么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多少克这种含碘盐 (结果取整数)( 3分) 答案:( 1) D ;( 2) 59.3%; ( 3) 5克 试题分析:( 1)已知钾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x+( -2) 3=0,解得x=+5。故选 D ( 2)根据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 算,即 Kl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59.3% ( 3)设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这种含碘盐的质量为 X。 X1000g33.7mg59.3%=0.110-3g,解得 X=5g 答:一个正常人一

25、天大约需要吃这种含碘盐 5g。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此类题时,要学会根据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探究题 我会探究 ( 共 10分,每空 2分 ) 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把下列表格和横线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 1)提出问题:陈胜同学用 “双氧水 ”(过氧化氢)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陈胜联想到自己曾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是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

26、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取回一些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 2)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5)讨论与反思:张山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该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 B、完成实验二; C、待反应结束后,

27、将实验二试管的物质进行过滤 、洗涤 、干燥 、 。 D、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6)李朋认为,要证明陈胜的猜想,张山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答案:(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 常温下水泥块能加速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 5) 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称量 。 ( 6) 化学反应前后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试题分析:( 3)实验一:根据实验现象 “木条不复燃 ”,说明没有生成氧气或生成氧气较少,故

28、应该没有添加催化剂,由于此实验为对照实验,故对比实验二的操作,可以得出实验一的操作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 “木条复燃 ”,说明了有氧气的存在,更说明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中有大量氧气产生,即水泥块有催化作用。 ( 5)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需要验证的因素,研究是否是催化剂,不但要从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方面分析,还要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方面进行分析,故应探究水泥块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要比较反应前后的 质量是否变化,就要知到反应后水泥块的质量,所以要用天平称量质量。 ( 6)继续根据催化剂满足的条件分析,研究催化剂,除了研究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

29、变,还要研究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故还应探究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点评:在研究催化剂时,要从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 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我会实验 根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 共 18分,每空 2分 ) A B C D E 郭大志同学欲探究氧气的性质,他用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几瓶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 和

30、 装置连接制取和收集氧气。 ( 2)郭大志同学收集了一瓶氧气用来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看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其原因可能的是(任写一点) 。经过排查,实验成功了,请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用化学式或文字表示均可) , ( 3) A装置漏斗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是为了防止 。 C、 E装置中的导管末端均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 。 ( 4)实验室用加热固体醋酸钠和碱石灰粉末的方法制备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 和 装置连接制取和收集甲烷。张光标同学在制取甲烷气体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答案:( 1) A 和 C (或 D ) ( 2) 用排水法收集时

31、,一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没装满水或铁丝生锈了)。 Fe +O2 Fe3O4, ( 3) 生成的气体会漏斗下端管口逸出。 便于排出集气瓶里的空气。 ( 4) B 和 D (或 E) 实验结束后先熄 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用冷水冲洗热试管等)。 试题分析:(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用 A;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 C或 D。 ( 2)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结果看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铁丝生锈了,阻碍了铁

32、丝的进一步反应;或火柴留的过长,先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或插入集气瓶过慢,造成氧气膨胀逸出,由于氧气量不足而无法燃烧。 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Fe +O2 Fe3O4 ( 3) A装置漏斗下端的管口要插到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会从漏斗下端管口逸出; C、 E装置中的导管末端均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便于排出集气瓶里的空气。 ( 4)实验室用加热固体醋酸钠和碱石灰粉末的方法制备甲烷气体,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故发生装置可选用 B;由于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 D或 E;在制取甲烷气体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了,其原因

33、可能是:集中加热时间过长,造成局部受热过高而破裂;也可能是 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时,造成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之破裂。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表达式 点评: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推断题 我会推断 ( 共 6分,每空 2分 ) 有一种暗紫色的固体 A,加热分解生成 B、 C、 D三种物质。 B是一种墨绿色固体, C是一种黑色粉末,过氧化氢中加

34、入 C后就迅速分解,也产生一种无色气体 D。一种淡黄色固体 E在 D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试推断 E、 F各是什么物质,把它们的名称或化学式写到下面的横线上,E F 。 ( 2)写出 A加热分解生成 B、 C、 D的表达式(用文字或化学式表示均可) 。 答案:( 1) E S F SO2 ( 2) KMnO4 K2MnO4+ MnO2+ O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一种暗紫色的固体 A,加热分解生成 B、 C、 D三种物质 ”可知, A是高锰酸钾,这三种产物应该是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中的一种,由于 “B是一种墨绿色固体 ”,则

35、 B是锰酸钾; “C是一种黑色粉末 ”,则 C是二氧化锰,则 D为氧气;再根据 “一种淡黄色固体 E在 D(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说明 E为硫磺,则 F是二氧化硫。 ( 1)由上可知, E为硫磺, F为二氧化硫,则化学式分别为 S、 SO2; (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表达式为KMnO4 K2MnO4+ MnO2+ 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熟练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此外在解此类题时, 先要找准“题眼 ”,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