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邵武晒口善德中小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133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邵武晒口善德中小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邵武晒口善德中小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邵武晒口善德中小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邵武晒口善德中小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邵武晒口善德中小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邵武晒口善德中小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对生物圈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圈是地球上很薄的一个圈层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

2、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知识。 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营养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物圈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其营养方式为自养,故是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

3、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不包括腐生动物,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和功能。 在一个由 “草 鼠 狐 ”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将会(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D仍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中的食物链是:草 鼠 狐,当狐被杀光,鼠会因为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加,但是草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鼠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因为缺少牧草而数量减少,因此若大量捕杀狐,则鼠的数量会先因狐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

4、的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人们利用蚯蚓处理垃圾,与蚯蚓的哪种生理功能或生活习性相关 ( ) A运动 B食性 C呼吸 D昼伏夜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 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 40吨有机废物,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因此可以建造饲养场,把生活垃圾集中在一起,用生活有机废料饲养蚯蚓,适时清理饲养物,进行分离,把蚯蚓部分做成饲料

5、、食品或药品,部分继续厢来处理有机废料,将蚯蚓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故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蚯蚓的特征,解答此题需熟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的营养价值以及利用价值。 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 A植物 鹿 羚羊 山鹰 B植物 鼠 蛇 山鹰 C阳光 草 兔 狐 D鼠 蛇 山鹰 答案: B 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食物链的书写应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用箭头相连,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所以其中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 鼠 蛇 山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书写。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对应关

6、系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利用酵母菌来制作泡菜 B酿酒和制作面包都是利用了同一种细菌 C艾滋病病毒侵染的是人体的肝脏细胞 D人们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制作酸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不符合题意; B、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都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病毒侵染的是人体的免疫细胞,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不符合题意; D、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你认为动

7、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的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8、,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题需熟记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 B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速度极

9、快 C微生物结构复杂,多数是多细胞生物 D微生物个体小,种类繁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是单细胞的,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微生物的特点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微 生物的特征,解题需熟知微生物的概念、范围和结构生理特点。 下列各组器官中,均属于男性生殖系统的是 A卵

10、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囊 B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阴囊 C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膀胱 D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尿道、阴囊 答案: B 试题分析:男性生殖系统有: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阴囊,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的主要作用是输送精子,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分泌附睾液,有助于精子的成熟,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原生殖膈之间,作为外分泌腺,前列腺每天分泌约 2毫升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卵巢、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膀胱和尿道不属于生殖系统,是泌尿系统的器官,故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1、。 下列微生物中能够进行孢子生殖的是 A细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霉菌 答案: D 试题分析:除酵母菌外,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如霉菌,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乳酸菌属于细菌,进行分裂生殖。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的原因是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 土壤中的小虫子可以把它们吃掉 C 腐生细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D 绿色植物的根能分解动植物的遗 体 答案: C

12、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故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 A大部分微生物对人体有害,小部分对人类有利 B所有的微生物是没有害的 C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D大多数微生物有利于人类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结核杆菌可以使人患结核病,肺炎双球菌使人患肺炎,鬼笔鹅膏能使人中毒,醋酸

13、杆菌可以生产醋酸,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保护( ) A白鳍豚 B扬子鳄 C大熊猫和金丝 D丹顶鹤 猴 答案: C 试题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生物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保护区,解答此题需熟知我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 从动物保护策略上分析,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属于( ) A就地保护 B建立保护区

14、 C异地保护 D开展法制教育和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就地保护,主要指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大熊猫措施中的就地保护,异地保护的意思就是把濒危动物抓到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在那里研究繁育保护起来,然后等数量繁育多了,再放归野外,它改变了动物的栖息地,动物容易退化,保护的数量较少,如成都青龙场的大熊猫繁殖基地则属于保护措施中的异地保护。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遗

15、传多样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层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 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 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 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

16、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其中涉及的动物运动方式有( )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答案: D 试题分析: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中涉及到的生物有鹰和鱼,鹰的生活环境为天空,鹰有一对翅膀,为鸟类的飞行器官,运动方式为飞行,鱼的生活环境为水中,有鳍,为鱼的运动器官,运动方式为游泳。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 竞走运动中,裁判员判断竞走运动员动作是否犯规的依据是( ) A双臂是否前后摆动 B两脚是否同时离地

17、 C两脚是否交替运动 D身体是否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奔跑的时候,人的双脚会有同时离开地面的情况,但是行走时,双脚则不会同时离开,这就是二者的区别,也是竞走时判断运动员是否犯规的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人和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组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A骨 B骨连结 C骨骼肌 D A B C 三项 答案: D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结,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还 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

18、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它是 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综上所述,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 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等动作,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 ) A动力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调节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

19、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 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 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 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

20、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B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关节 C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D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不符合题意;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和半活动的,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不符合题意; C、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

21、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解题需要熟练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了解在运动中肌肉的协调与配合。 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是因为( ) A无机物多于 1/3,易变形 B有机物多于 1/3,易变形 C有机物多于 1/3,易骨折 D无机物多于 1/3,易骨折 答案: B 试题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

22、表: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 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解答此题的需要熟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越多,柔韧性较强,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较多,易骨折。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中,学习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后天形成的 B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C比本能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D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 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

23、生活经验和 “学习 ”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因此比本能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因此必须有神经系统的调控,所以此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学习行为的特点。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B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C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D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 答案: B 试题分析: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

24、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A、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鹰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行为, C、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蛇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行为, D、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而发生的防御行为,故 A、 C、 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B、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攻击行为,故该 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攻击行为。 动物越高等, “学习 ”能力越强,这有利于( ) A获得食物 B找到配偶 C判断行为 D适应复杂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

25、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亲鸽衔虫喂雏鸽 B鸟占巢区并筑巢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D雄鸟在雌鸟身旁 “跳舞 ” 答案: C 试题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

26、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A、亲鸽衔虫喂雏鸽,是对后代的哺育,属于繁殖行为, B、鸟占巢区并筑巢,是鸟类占领繁殖的区域,并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属于繁殖行为, D、雄鸟在雌鸟身旁 “跳舞 ”,是雄鸟为了吸引雌鸟,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故 A、 B、D选项不符合题意, C、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是松鼠在食物丰富时,贮存一些食物等饥饿时再取来食用的行为,属于贮食行为,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繁殖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种类方面来切入。 填空题 ( 3分)大多数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根据其结构

27、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_微生物,如细菌、蓝藻、酵母菌等; _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多数的真菌;以及 _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答案:单细 胞 多细胞 没有细胞结构 试题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单细胞的有细菌、酵母菌(真菌)、原生动物、衣藻等,多细胞的有霉菌,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分类。 ( 4分)非洲的大草原上,有几只狮子在围捕一只羚羊,

28、羚羊拼命逃跑,羚羊的行为是 _行为,狮子的行为是 _行为;孵化后的小鸡,立即就能行走,这属于 _行为;而生活在森林中小猩猩跟它的妈妈学会用小木棒来获取白蚁作食物 ,这是 _行为。 答案:防御 取食 先天性 学习 试题分析: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羚羊拼命逃跑是一种防御行为,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动物主要靠取食获得活动能量和合成自身组织的物质,所以取食行为可以视为是其他 行为的基础,狮子围捕一只羚羊属于取食行为;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分为先途径可分

29、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行为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题目中刚孵化出来的小鸡,立即就能行走就是一种先天性行为,而森林中的小猩猩跟他的妈妈学会用小木棒来获取白蚁做食物就是一种学习行为。 考点:本题 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 4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合成 _,因此植物是生物圈中的 _;动物通过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生物圈

30、中的_;腐生性微生物细菌、真菌以及少部分动物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残渣,它们属于生物圈中的 _。 答案:植物 有机物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分解者 试题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 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

31、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 3分)运动是以 _ 为杠杆, _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要受神经的协调和控制 ,运 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 _。 答案:骨 关节 氧化分解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产生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所以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能量来源于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32、释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综合题 ( 5分)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 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是 _,各种动物是 。 ( 2)该生态系统有 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就构成 _。 答案:( 1)草 消费者 ( 2) 5 草 鼠 蛇 鹰 食物网 试题分析:( 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 能量也进入动物体

33、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有 5条食物链:草 兔 鹰,草 兔 狐,草 鼠 狐,草 鼠 鹰,草 鼠 蛇 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 鼠 蛇 鹰,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5分)请参照图一,结合躯体运动的形成,对图二进行解读: ( 1) 1是支点,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 ; 2是 ,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 。 ( 2) 3表示外界作用力,在躯体运动时相当于运动时,骨

34、骼肌的 ,这是骨骼肌在 系统的支配下收缩产生的。 答案:关节 杠杆 骨 收缩 神经 试题分析: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解题需理解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 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 10分)下面是骨的成分实验,根据表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操作 现象 1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骨

35、变为灰白色 用解剖针敲击 易碎 2用盐酸浸泡鱼骨 鱼骨逐渐变软 对折弯曲 骨很柔软,不会折断 ( 1)操作 1中火烧鱼骨的目的是 _。经过此操作,剩下的成分是 _。 ( 2)操作 2中用盐酸浸泡鱼骨的目的是 _。经过此操作,剩下的成分是 _。 ( 3)实验研究表明骨的成分主要是:水分、 _和 _组成。 ( 4)如果将操作 1和 2所剩下的物质进行称重,操作 1中剩下 X克,操作 2剩下为 Y克,则, X:Y大约是 _。 X k 1 . c o m ( 5)骨骼又称为人体的 _,因为人体的 99%的 _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因此,幼儿在发育阶段由于缺少这些物质,会患 _。 答案:( 1)除去骨中的

36、有机物 无机盐 ( 2)盐酸除去了骨中的无机盐 有机物 ( 3)无机盐 有机物 ( 4) 2: 1 ( 5)钙库 钙 佝偻病 试题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 ( 1)煅烧法: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煅烧能除去有机物,剩余物为无机物中的无机盐,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 ( 2)盐酸脱钙法:将鱼的肋骨浸泡在 15%的盐酸中,无机物中的无机盐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 ( 3)实验研究表明骨的成分主要是:水分、无

37、机盐、有机物,其中无机盐使骨质坚硬,有机物使骨柔韧; ( 4)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参照人的骨的成分,可知如果将操作 1和 2所剩下的物质进行称重,操作 1中剩下为无机盐约为 X克,操作 2剩下为有机物约为 Y克,则 X: Y大约是 2:1; ( 5)钙在体内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形成了人体坚硬的结构支架,因此,骨骼又称为人体的 钙库,因为人体的 99%的 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因此,幼儿在发育阶段由于缺少这些物质,会患 “佝偻病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解答

38、此题需要掌握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 ( 10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 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 1)上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完整,请你在图中补充画完整。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 4条。 ( 2)该生态系统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_ _菌和 _ _菌。 ( 3)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大发生,短时期

39、内,该生态系统中_和 _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 _,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 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能力。 ( 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 、 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 _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 1)需补充的食物链为 “绿色植物 杂食性鸟 ” 5 ( 2)细菌 真菌 ( 3)狐 鹰 减少 自我调节 ( 4)鼠 昆虫 食物链 试题分析:( 1)杂食性的鸟不但以昆虫为食,还以植物为食,食物链的数法是: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

40、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注意最高消费者不一定是一个),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题中的食物链有: 1绿色植物 吃草籽的鸟 鹰, 2绿色植物 鼠 狐, 3绿色植物 鼠 鹰, 4绿色植物 杂食性鸟 鹰; 5绿色植物 昆虫 杂食性鸟 鹰;共 5条; (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 3)狐和 鹰以鼠为食物,鼠大量繁殖,狐和鹰会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鼠类增加,绿色植物数量减少,鼠类因缺乏食物而减少,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就会处于

41、动态的平衡状态,这表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4)动物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在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其自我调节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鹰以鼠为食,鸟以昆虫为食物,鹰和鸟类数量减少,必然会造成鼠 和昆虫的大量繁殖,这样森林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失去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探究题 ( 6分)全国都在大力提倡 “保护母亲河 ”行动, “富屯溪 ”就是我们邵武人民的母亲河,它的水质关系到我们千家万户,为了探究水

42、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 ( 1)去野外做科学实验调查对同学们来说首先应该注意的是 问题。 ( 2)步骤( 3)中放入 10条小鱼而不是 1条,每个鱼缸的小鱼品种,大小相同其目的是为了 。 ( 3)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 C 缸和 缸作为对 照实验较为合理。 ( 4)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 。 ( 5)若将 B 缸和 D 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这两个鱼缸中, 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安全( 2)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或避免偶然性; 控制只有一个变量 ( 3)

43、 D ( 4)光照、氧气 ( 5) D由于 D缸中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反而呼吸要消耗氧,故 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 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根据题意分析:( 2)步骤 中放入 10条小鱼而不是 1条,目的是防止鱼意外死亡,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照实验要控制一个变量,所以每个鱼缸的小鱼品种、大小要相同; ( 3)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水是否受到污染为唯一变量,故选 C缸和 D缸,进行对照实验; ( 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质是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之一,另外,光照、氧气也影响小鱼的生存; ( 5)若将 B缸和 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由于 D缸中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反而呼吸要消耗氧,故 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此题需要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