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136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野火是指野草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杵 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爆竹爆炸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2、。 点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 个质子,故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所以正确; B、由选项 A可知道,该原子属于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错误; D、这种核原料

3、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错误; 故选 A。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过氧化氢( 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每个 H2O2分子由( ) A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 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 H2O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 A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中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存在氢分子和氧分子

4、,故 B说法错误; C、元素的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不能表示分子的微观构成,故 C说法错误; D、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每个 H2O2 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 某物质经测定只含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物质,二者混合后为混合物,但此混合物只含一种氧元素,故 A错误

5、; B、氧气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氧元素,故 B错误; C、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故 C正确; D、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物质,都只含一种氧元素,但二者混合后为混合物,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点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某学生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 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 10 ml B小于 10 ml C等于 10 ml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仰视读数为 30mL,仰视时

6、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 30mL,实 际大于 30mL,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 20mL,实际体积小于2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 10mL,故选 A。 考点: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分析。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样品的质量为 10.5g,则样品的实际质量为( ) A 10.5 g B 10.0 g C 9.5 g D 11.0g 答案: C 试题

7、分析:因为该同学待平衡时要称得样品的质量为 10.5g,砝码都为整数,故砝码为 10g,游码为 0.5g,称量时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所以样品的实际质量是 10g-0.5g=9.5g,故选 C。 考点: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点评:在使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满足 “左物右码 ”,若放反了样品的实际质量就是砝码质量减游码质量。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6,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 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 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 =19核外电子数 =18

8、,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故 C符合题意; D、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粒子的种类的解题能力。 某同学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请你帮助该同学选择最适宜的物质( ) A蜡烛 B铁丝 C木炭 D红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后剩余气体主要为 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 A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 B不符合题意; C、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二氧化硫为气体,故 C不符合题意;

9、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为固体,故 D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点评: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金属钨用于制造灯泡里的灯丝 C液态氮气用于低温医疗麻醉 D生铁用于制造铁锅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于氧气的供给呼吸的性质,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 A正确; B、金属钨用于制造灯泡里的灯丝,是利于钨的熔点高的特点,属于物理性质,故 B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氮用于低温麻醉,是利用液态氮

10、气的熔点低的特点,属于物理性质,故 C不符合题意; D、生铁用于制造铁锅,是利用其导热性比较好,属于物理性质,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共存物、过氧化氢、氮气 B可乐饮料、氢气、水银 C矿泉水、食醋、稀有气体 D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液态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冰水共存物只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 A不符合题意; B

11、、氢气只含有氢元素,属于单质,故 B不符合题意; C、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C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只含有一种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俗话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 ”,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酒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

12、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 到了香味,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 A正确; B、能嗅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和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太大关系,故 B 错误; C、嗅到酒香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 C错误; D、嗅到酒香不是发生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关系,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分子的特征。 点评:我们能闻到某物质的气味,都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图 A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要稍微倾斜

13、,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图 B操作正确; C、不能直接将鼻孔靠近瓶口闻气体气味,以防止气体中毒,故图 C 操作错误; D、过滤要使用玻璃棒引流,故图 D操作错误; 故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图是某奶粉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这里的钙、铁、磷、锌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奶粉中中的 “钙、磷、镁、锌 ”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

14、,而是指元素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宏观意义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 A说法错误; B、铁丝没有引燃直接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无法燃烧,故 B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故 C说法错误;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炭、硫、红磷、铁丝和氧气

15、反应的现象及注意事项 点评:注意物质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现象中的烟与雾的区别。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填空题 ( 6分)下图是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试回答: (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名称: ( 2)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 4)收集完毕气体后,停止加热时的操做是: , 这样做的

16、目的是: 答案: ( 1)铁架台(带铁架) , 集气瓶 (2) KClO3 KCl + O2 ( 3)氧气不易溶于水 ( 4)先把导管从水中拿出,再撤去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试题分析:( 1)铁架台、集气瓶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可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KClO3 KCl + O2 ( 3)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 4)收集完氧气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撤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回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点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中考常见试题。 3分)

17、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分别是因为: , 。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 “火星四射 ”的现象,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底炸裂 铁丝有锈或氧气不纯或没有引燃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 SO2能溶于水,故可在瓶底放一些水,吸收 SO2,防止其污染空气;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下 来使集气瓶底炸裂 ,故先在瓶底放一些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要求氧气较纯净,铁丝

18、才能燃烧,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氧气不纯或铁丝有锈或没有引燃。 考点:炭、硫、红磷、铁丝与氧气的反应及操作注意事项。 点评:注意实验中注意事项,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 3分)小明同学由于违反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在给试管加热时,试管破裂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并找出试管破裂的几种原因。(至少答出三种情况) 答案:用焰心加热,没有预热,试管外壁有水没擦干就加热等。 试题分析:玻璃仪器加热时只要受热不均就可能使试管炸裂,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的操作 有:没进行预热、试管外壁有水、用火焰的内焰或焰心加热 考点:化学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点评:玻璃仪器加热时只要受热不均就可能使试管炸裂。 ( 4分)经过学习我们

19、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等与反应物的量、反应条件密切相关。请举例说明: (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答案:( 1)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能分解得到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率加快。 ( 2)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试题分析:( 1)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能分解得到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率明显加快,而二氧化锰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只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包

20、括反应物的量,反应条件,催化剂等,让同学们理解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 ( 4分)请你解释有关 “空气组成 ”的问题。根据示例将( 1)、( 2)补充完整,并完成( 3)。要求( 3)与示例( 1)、( 2)所涉及的物质不重复。 示例:空 气能作为制造氮肥的原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氮气。 ( 1)燃料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由于 ; ( 2) ,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 3) , 。 答案:( 1)空气中含有氧气 ( 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一段时间后会变软 ( 3)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是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物质燃烧,该事实说明空气中含

21、有氧气; ( 2)水蒸气可以使久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 ( 3)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根据该实验进行检验空气中 CO2的存在。 考 点:空气的成分、物质的鉴别、实验设计。 点评:利用物质本身的性质来鉴别物质。 ( 5 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上图吸附池内的活性炭起 作用,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 (填“是 ”或 “不是 ”)纯水。 (2)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方式是 。 ( 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 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 4)有些科学家预言: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

22、的眼泪。 ”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答案: (1)吸附 不是 ( 2)煮沸 蒸馏 ( 3)肥皂水 ( 4)一水多用 试题分析:( 1)活性炭具有很大的内表面积,因此它的吸附能力很强,在吸附池内主要起到吸附作用,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只能除去难溶性的杂质,可溶性的杂质依然存在,因此所得到的水还不是纯水; ( 2)煮沸或蒸馏可以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 ( 3)鉴别软水和硬水最简单且最常用的方法是滴加肥皂水,如果有许多浮渣的是硬水,否则为软水; ( 4)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工业、农业、生活方面分

23、别举例,如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或农业灌溉有大水漫灌改为滴灌或喷灌,或洗衣水拖地板或淘米水浇花等。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 点评:对开放性试题,可根据生活习惯进行解答。 ( 4分)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表示: (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 ( 2) 2个氢原子 : ( 3) 3个铝离子 : ( 4) 4个氧离子 : 答案:( 1) N2 ( 2) 2H (3) 3 ( 4) 4 试题分析:( 1)空气中各成分中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填: N2; ( 2)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符

24、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 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 2H; ( 3)铝离子带有 3个单位的正电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 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 3 ; ( 4)氧离子带有 2个单位的负电荷, 4个氧离子可表示为 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空气的成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 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3分)通过学习化学,同学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请从微观(分子或原子)角度来解决下列化学问题。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不

25、同之处是 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答案:( 1) 分子构成不同 ( 2)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 3) 分子之间有间隔 试题分析:( 1)一氧化碳是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而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 2)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 3)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所以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考点:分子的定义和特征。 点评: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 3分)科学研究证

26、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的名称。 (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 ( 2)用于灭火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的。 答案:( 1) 汞原子 ( 2)二氧化碳分子 ( 3)钠离子和氯离子 试题分析:(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填:汞原子; ( 2)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填:二氧化碳分子; ( 3)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注意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描述

27、上的差别,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 8分)在水的沸腾和通电分解水两个实验中请从宏观和微观(原子和分子的 观点)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程。 ( 1)宏观: ; 微观: ; ( 2)宏观: ; 微观: 。 答案:( 1)宏观:水沸腾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物质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物理变化。 微观:水沸腾是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物理变化。 ( 2)宏观: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物质种类发生变化,因此是化学变化。 微观:水分子分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因此是化学变化。 试题分析:( 1)宏观:该实验为对水加热至沸腾,并

28、用冷的玻璃片使水蒸气遇冷 凝聚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变成水:过程中只有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微观:水的沸腾,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改变的中只是分子的排列方式和分子间的间隔,属于物理变化; ( 2)宏观:该实验为通电条件下水的分解,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微观:水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水分子也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前后物质发生了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从宏观上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在于物质的种类是否改变;从微观 上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在于分子的种类是否改变。 简

29、答题 ( 4分)据报道,某地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 “绿色销毁 ”。所谓“绿色销毁 ”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取而代之以碾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方法。请你从两方面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防止燃烧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试题分析: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污染,对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进行 “绿色销毁 ”也要遵从这一原则,以碾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取代焚烧的做法,可避免因焚烧造成的污染,也能避免浪费,充分利用资源。 考点:绿色化学;化学与环境保护。 点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 4分)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

30、成的后果: ( 1)试管口竖直向上,加入锌粒 ; (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没放棉花 ; ( 3)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 ( 4)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橡皮塞 。 答案:( 1)打破试管底部 ( 2)高锰酸钾粉末沿导管进入水槽 ( 3)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 4)压破容器 试题分析:( 1)试管口竖直向上,直接加入锌粒,由于锌粒的质量较大,可能将试管试底部打破,无法进行下面实验; ( 2)高锰酸钾受热时不熔化,而是碎裂成纤细的粉末,粉末会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或进入水槽后使水变红; ( 3)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液体可能沿瓶口流下将标签腐蚀,时间久了,

31、就无法看清楚药品名称; ( 4)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橡皮塞,用力过猛可能将容器压破。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实验时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发生危险,所以要明白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引以为戒。 ( 3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其可能原因是: , , 。 答案: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装置漏气。 试题分析: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为了要耗尽瓶中的氧气,红磷必须是足量的;气体的体积受到温度的影响,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了弹簧夹等,由此可分析造

32、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能有: 1、装置是否 漏气; 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 3、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等。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及误差分析。 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不仅要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还要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 弹簧夹没夹紧,红磷燃烧时空气外逸;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集气瓶中空气外逸等。 探究题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 “H2O2 生成 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 H2O2生成 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 H2O2溶液

33、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 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 (相同体积 )O2 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 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 MnO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 MnO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 H2O2生成 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 H2O2生成 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 【假 设】: 。 【实验

34、方案】: 答案: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H2O2生成 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反思:质量和化学性质 假 设:浓度或质量分数或温度等 实验方案:在同温下,取二份质量相等的不同浓度的 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 (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 试题分析:【结论】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 H2O2生成 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反思】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还应增加实验来验证 MnO2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假设】可不同角度来思考,如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温度等; 【实验方案】同温下取 2份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不同的 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时间结果质量分数大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快,先收集满 考点:催化剂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实验设计。 点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对所有变量在过程中的有效控制,这样会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注意语言和操作的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