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作为哈尔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哈尔滨大剧院已完成钢结构建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剧院集休闲娱乐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北方文化特色 B墙体上的灯饰外壳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天然材料 C剧场外路面使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之一 D建设时使用的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塑料主要是聚乙烯及其衍生物,属于人工合成材料,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天然材料是直接取自于大自然,墙体上的灯饰外壳上的塑料是人工合成材料。 考点: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 点评:此题考察较
2、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将质量为 92g的铁棒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干燥称重质量增加到 100g,则所得铁棒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 56% B 37.5% C 36% D 55%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 56 64 64-56=8 8g 则所得铁棒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化学方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置换反应相结合考察方程式的计算,且使用的方法为差量法,近几年考察较少。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
3、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CuSO4(H2SO4) 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 D Cu(CuO) 加入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则会将 KCl除掉,杂质则留了下来; B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则溶液中除了 FeSO4,还引入了硫酸锌这一新的杂质; C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后溶液中会引入 HCl这一新的杂质; D 加入稀盐酸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只剩下铜。 考点:除杂 点评:除杂方面的题目在中考中属于热点,但不
4、是每年都有,考察的范围较窄,出题方式变化不大。 请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t1 时,向 20g a固体加入 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 C将 t2 时 a、 b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b中含有少量 a,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b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在 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B 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36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 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36g a物质;C 从 t2 降温至 t1 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为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
5、等; D a、 b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 大,因此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不可以用来提纯 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且完整的是 (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氧化铜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C 氢氧化铜在水中
6、溶解度较小,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较少,不会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有刺激性气体生成,描述不准确。 考点:常见实验的现象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反应的现象,在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较为为简单,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 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青铜器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C 少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绝大部分以化合
7、物形式存在; D 纯净的金属单质物理性能往往不是很好,合金则集合了几种金属的优点,而不具有其组分的缺点,所以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考点: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 相 关 说 法 解 释 A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不断运动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 C 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品红在水中扩散正是品红分子在溶液中不断运动而扩散的;
8、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不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直接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 C 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就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D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正是因为在光照下分子运动加快了朝空气中扩散的速度。 考点:分子运动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现象的解释,中考中常常在选择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都正确的是( ) A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Cu+H2SO4=CuSO4+H2 B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铜: Fe+CuSO4=Cu+FeSO4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Fe2O3+CO 高温 2Fe+CO
9、2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 2Al( OH) 3+3H2SO4=Al2( SO4) 3+6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铜单质不能和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硫酸除去试管上的铜; C 方程式配平错误,应为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是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而不是硫酸。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原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浓硫酸和稀硫酸 将木条分别伸入其中 溶于水,测温度变化 B 食盐水和稀盐酸 滴加酚酞试
10、液 滴加硝酸银溶液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羊毛线和棉线 灼烧闻气味 观察颜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木条伸入浓硫酸中会碳化变黑,稀硫酸中没有明显现象,浓硫酸溶于水温度显著升高,稀硫酸和水混合温度变化不明显; B 在食盐水中和稀盐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均不变色,而滴加硝酸银溶液食盐水和稀盐酸均会产生白色沉淀; C用磁铁吸引铝丝和银丝,两者均不会被磁铁吸引,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会有红色物质生成,而银的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D羊毛线和棉线均为白色,只看颜色无法区分,灼烧闻气味羊毛线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则没有明显气味。 考点:物质的区分方法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
11、,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B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 NH3 H2O 的药水 D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盐中除了氯化钠还含有碘酸盐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化合物,不可以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在食品袋里常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因氮气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往人 身体内注入酸性物质,可以涂抹弱碱性物质以中和;不可以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这样会破坏铝锅表面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造成进一步的腐蚀。 考点:生
12、活中的化学知识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累和总结,中考中对这类题目属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 “绿色汽油 ”。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是由 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 9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乙醇分子化学式为 ,所以乙醇是由碳、氢、氧 3种元素组成,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三中原子构成;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26;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乙醇中碳元素含量最
13、高,因此碳元素质量分数较大。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当人出汗较多时,喝一杯淡食盐水对身体有益 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蛋白质、糖类都能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糖类都能被人体吸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人出汗较多时,身体会损失很多无机盐离子,喝一杯淡盐水可以补充无机盐离子,对身体有意;钠在人体中含量较多,不属于微量元素;糖类属于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此外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氧化供能;一些多糖,如淀粉等需要经过消化分解成葡糖糖才可以被
14、人体吸收。 考点:化学与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 注意积累。 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燃放烟花 C电解水 D相互划刻比较硬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在光照的条件下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的反应,为化学变化;燃放烟花涉及燃烧,为化学变化;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为化学变化;相互划刻比较硬度,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
15、现,属于简单题。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石墨作为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地较软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是利用了高温下金属和氧气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食品中冲入氮气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别 点评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化学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瓶盖应倒放;稀释
16、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否则容易造成液滴飞溅;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填空题 股城网报道, 2013 年的 “地球一小时 ”活动时间为 2013 年 3 月 23 日。晚 8:30至 9: 30,全球几千座城市将共同参与 “地球一小时 ”活动,熄灭不必要的灯光,关爱我们的地球。这样做最主要目标的是( 1) ;写出你的一种符合该主题的做法( 2) 。 答案:( 1)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温室效应;( 2)及时关灯等。 试题分析:( 1) “地球一小
17、时 ”活动主要是减少了电能的使用,而发电主要是火力发电,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所以这样做最主要目标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温室效应;( 2)该主题主要是节约用电,日常生活中随手关灯,手机冲完电及时断电等符合该主题。 考点:节约用电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 个选项出现,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小明看到妈妈用洗涤剂洗衣服上的油污时,联想到自己学习过的洗涤方法: 用汽油除油污; 用酒精洗掉沥青; 用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用汽油洗掉碘; 用肥皂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用稀盐酸除水垢。请从洗涤原理的角度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对上述洗涤方法加以分类,你的分类标准是( 1) ,包含的方法是( 2) (
18、填序号)。 答案:( 1)利用化学反应;( 2) (或利用溶解 ) 试题分析:此题较为灵活,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用方法不同,除油污的原理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化学反应的,有通过溶解的也有通过乳化作用的,由题用炉具清洁剂除油污、用肥皂洗掉衣服上的油渍、用稀盐酸除水垢都是利用的化学反应来除去油污;用用汽油除油污、用酒精洗掉沥青、用汽油洗掉碘是利用的将油污溶解掉的性质。 考点:除油污的原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可燃冰 ”是其中海底蕴藏的资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 模拟图如下: (
19、 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变化的实质是 ;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点燃条件下,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化分成碳、氢、氧原子,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 2) 试题分析:(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旧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图,该反应从微观角度解释实质为点燃条件下,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化分成碳、氢、氧原子,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 ( 2)如图所示,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考
20、点:化学反应的意义 点评:化学反应的意义属于中考的必考知识点,在选择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查形式比较单一,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哈尔滨市春季平均气温低,为了使蔬菜提早上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市政府扶持农民采用棚栽技术种植蔬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蔬菜除了可以提供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是为人体补充( 1) 营养素;为了使蔬菜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应施加的化肥种类是( 2) _,使用该化肥时的注意事项是( 3) _(写一条即可 ); 答案:( 1)维生素;( 2)氮肥;( 3)避免与碱性肥料共同施用等。 试题分析:( 1)蔬菜主要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2)氮肥可以使蔬菜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21、3)常使用的氮肥是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应避免与碱性肥料共同施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考点:化学与农业生产 点评:化学与农业生产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所占比例不大,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较为基础,注意复习教材。 哈尔滨地铁 1号线全线钢轨无缝焊接, 2640处接头焊成一体,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和乘客的舒适度。 钢轨通常使用高锰钢制成的,主要是因为锰钢具有( 1) 物理性质,钢轨焊接的方法通常是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3) ,地铁机车通常是电力机车,机车行
22、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4) 。 答案:( 1)硬度大(或韧性好);( 2) 2Al+Fe2O3 Al2O3+2Fe;( 3) 0价, +3价;( 4)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试题分析:( 1)高锰钢是铁和锰形成的合金,硬度、强度均较高;( 2)铝单质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三氧化二铝;( 3)反应前铝为单质,为零价,反应后铝元素存在于三氧化二铝中,为正三价;( 4)电力机车是使用电能来提供动力,因此是将电能转化成动能,或者说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元素化合价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计算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测
23、定某铁合金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所含有的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 , 他们的做法是 :将 7g铁合金样品粉碎,滴加14.6%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 好用去稀盐酸 50g,请根据题意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铁合金样品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求解样品中铁的质量( X)的比例式 ; ( 3)此铁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 ( 4)将最后所得的固液混合物过滤,除去不溶物,并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44.6g水,则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5)欲炼制 6300t该铁合金需要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 。 答案:( 1) Fe+2HCl=FeCl2+H2;( 2)
24、;( 3) 80%;( 4)12.7%;( 5) 9000t。 试题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 设求解样品中铁的质量为 。 56 73 14.6% 50g =5.6g 样品中铁的质量的比例式为 此铁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反应式设生成的氯化亚铁质量为 ,生成的氢气质量为 z,则有 73 127 2 14.6% 50g z z=0.2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5.6g+50g+44.6g-0.2g=100g 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设需要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 m。 炼铁的方程式为 160 112 80% 解得 m=9000t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
25、: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中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每年必考,最后一道压轴题中一定会是这种题型,考生要多练多总结。 探究题 小红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 A和 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 C的作用是 。 答案:( 1)锥形瓶内药品、液面、导管伸入到试管中液面下、胶管。 ( 2)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3)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4)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题分析:( 1)锥形瓶内放入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连接好塞
26、子、导管和胶管;(2) A中发生的反应为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4) C为试管,作为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如右图所示,在 25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 CO2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塞塞 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会观察到的现象有( 1) ,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2) 。
27、答案:( 1)烧瓶形成喷泉,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体压强小与外界大气压,无色酚酞与碱性物质变红。 试题分析:由题,将注射器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到烧瓶中,二氧化碳会迅速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烧瓶内气压迅速减小,烧杯内液体被迅速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水中滴有无色酚酞,遇碱变为红色 ,所以观察到喷泉喷出后变为红色。 考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点评:这类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考察的是常见的化学反应,但是装置却比较新颖,其实是换汤不换药,道理一样。 实验室有三瓶不同种类失去标签的盐溶液,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和一种含有钡离
28、子的未知溶液。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小松同学:取 1号样品溶液少许,加入到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又继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他认为 1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碳酸钾,一定是硫酸钠。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小松同学的实验结论( 1) ; 【实验探究】小北同学:取少量三种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其中 2号、 3号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 2号试管中出现了( 2) 现象,说明 2号溶液是碳酸钾溶液, 3号试管中沉淀无变化。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最简单的
29、方法是只需要分别滴加一种试剂( 3) (填物质化学式)就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请将三种溶液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中:( 4)。 答案:( 1)正确,滴加稀盐酸没有明 显现象,说明不是碳酸钾,继续滴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结合题意未知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说明是硫酸钠;( 2)白色沉淀溶解;( 3)稀硫酸;( 4) 1号:硫酸钠,2号:碳酸钾, 3号:氯化钡。 试题分析:小松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滴加适量稀盐酸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又继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 1号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碳酸钾也可能为硫酸钠溶液; 2号试管中出现气泡说明 2号溶
30、液是碳酸钾溶液;只需要分别滴加稀硫酸即可一次鉴别三种试剂,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的为碳酸钾溶液,有白色沉 淀的为含有钡离子的盐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在实验探究题中常常会出现关于物质推断的知识点,一般这种题目得分率较低,要注意仔细审题,平时多总结。 推断题 A、 B、 C、 D、 E分别为稀硫酸、铁粉、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其中 A 可用于除铁锈, B 中的溶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是最常用的金属, D中的溶质俗称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将五种物质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并将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用短线 “”相连接; (
31、 2) B与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 A与 C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答案:( 1) A稀硫酸, B氢氧化钙, C铁粉, D碳酸钠, E硝酸银 ( 2) Ca(OH)2+Na2CO3=CaCO3+2NaOH;( 3)黑色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放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试题分析: A、 B、 C、 D、 E分别为题干中所提五种物质的其中一种, A可用于除铁锈,所以 A为稀硫酸, B中的溶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 B为氢氧化钙溶液, C是最常用的金属,所以 C是铁粉, D中的溶质俗称纯碱,所以 D为碳酸钠溶液,剩余的 E 物质为硝酸银溶液。( 1)综上分析知, A 可以和 B、 C、D 反应, D 可以和 A、 B、 E 反应;( 2) B 与 D 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3) A与 C反应为稀硫酸和铁粉的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现象为黑色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放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