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1173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蚕丝 C塑料 D羊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2、、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下列所用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水 B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硬度 互相刻画 C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观察颜色 D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液体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液体温度升高,故用水可以区别 B、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大,故互相刻画可以区别 C、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的,其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是无色的,故无法区别 D、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故可以区别 故选: 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

3、热现象;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解题依据是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明显不同 有关治疗 H7N9禽流感的新药帕拉米韦( C15H28N4O4)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帕拉米韦是由 C、 H、 N、 O 四种元素组成 B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8g C帕拉米韦中含有 15个碳原子 D帕拉米韦分子中 C、 H、 N、 O 的原子质量比为 15: 28: 4: 4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

4、“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帕拉米韦是由帕拉米韦分子构成的,一个帕拉米韦分子中含有 51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帕拉米韦分子中 C、 H、 N、 O 的原子质量比为( 1215):( 128):( 144):( 164) 15: 28: 4: 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 NH2Cl+H2OX+HCl0,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 A H2 B N2 C NH3

5、 D N2H4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2Cl+H2OX+HCl0,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 N 原子 1 0 H原子 4 1 Cl原子 1 1 O 原子 1 1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X的每个分子由 1个N 原子和 3个 H原子构成,物质 X的化学式为 NH3; 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有关燃料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石油是由不同

6、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 A错误;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且发热量高,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 B正确; C、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 C正确; D、煤中含有的硫元素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 D 正确; 故选 A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有关知识,题目较为简单,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减少木兰溪水质污染的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工业废水处

7、理达标后排放 拆除溪流两岸乱搭盖的养殖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现代农业粮食的增产主要依赖于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能够减少水质污染,但不合理;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做法合理;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做法合理; 拆除溪流两岸乱搭盖的养殖场,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做法合理 故选 B 考点:水资源 的污染与防治 点评:了解水污染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水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液体 C气体验满 D倾倒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8、: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气体验满时,应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磷酸( H3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B 0 C +3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3+x+( -2) 4=0,则 x=+5价 故选 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2个氢原子: H2 B氧化铝: AlO C氧离子: O-2 D硅元素: Si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

10、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 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 价,氧元素显 -2 价,其化学式为,其化学式为: Al2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故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硅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为: Si,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 式、离子符号、元素符号

11、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

12、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填空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2)乙 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 时,乙的溶液为 (填 “饱和 ”或 “不饱和 ”)溶液 ( 3) t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 4) t2 时,将 100g10%的甲溶液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溶液,应加水 g 答案:( 1) t1;( 2)不饱和;( 3) 1

13、6.7%;( 4) 100 试题分析:( 1)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 2)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 时,乙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3) t2 时甲的溶解度是 2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7%; ( 4) t2 时,将 100g10%的甲溶液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溶液,设应加水的质量为 x,则有 100g10%=( 100g+x) 5%,解得 x=100g;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溶解度

14、概念的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莆田石室岩的山泉水水质较佳,深受众多 市民的信赖 ( 1)清澈透明的山泉水属于 (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 ( 2)检验山泉水的酸碱度最适宜使用 (填字母) 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 pH试纸 ( 3)生活中可以用 (填一种试剂)来检验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 4)山泉水泡出的茶水清香爽口,用滤网通过 (填一种操作名称)把茶叶和茶水分离 答案:( 1)混合物;( 2) C;( 3)肥皂水;( 4)过滤 试题分析:( 1)山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 2)检

15、验山泉水的酸碱度最适宜使用 pH试纸,而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 3)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 4)茶叶和茶水的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酸碱度的测定、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不大,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如图所示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图中 x= ,硫属于 (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元素 ( 2)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 火焰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3)把燃烧匙中燃着的硫浸入水中,使其熄灭的原理是 答案:( 1) 6;非金属;( 2)蓝紫色; S+O2 SO2;( 3)隔绝空气(氧气)、温度降低到硫的着火点以下 试题分析:( 1)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6=2+8+x, x=6;硫带 “石 ”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 SO2 ( 3)把燃烧匙中燃着的硫浸入水中,水可以隔绝空气(氧气),又可以使温度降低到硫的着火点以下,故可使其熄灭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氧气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

17、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度尾文旦柚是莆田 “四大名果 ”之一其果实品质优良,气味芬香,含有糖类、维生素、钙、铁等营养成分 ( 1)文旦柚可以为人体提供 (填一种营养素名称) ( 2)文旦柚中钙、铁指的是 (填 “原子 ”、 “分子 ”或 “元素 ”),青少年缺 会患佝偻病 ( 3)文旦柚散发着芬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 4)合理地施用化肥是文旦柚丰收的重要因素,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 Ca3( PO4) 2 B KCl C CO( NH2) 2 D KNO3 答案:( 1)糖类 ( 2)钙 ( 3)分子在不断

18、运动着 ( 4) D 试题分析:( 1)文旦柚可以为人体提供糖类、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 故填:糖类 ( 2)文旦柚中钙、铁指的是元素,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故填:元素;钙 ( 3)文旦柚散发着芬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 4)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填: D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任何情况下微观粒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只是运动的速率有快有慢,但是绝对不会

19、停止 计算题 某工厂需要 280g生石灰( CaO)作干燥剂,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至少需要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质量是多少?( CaCO3CaO+CO2) 答案: g 试题分析:设用去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CaO+CO2 100 56 x 280g = 解得: x=500g 所以需要石灰石的质量为: 500g80%=625g 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 500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 625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学生应明确纯物质的纯质量才能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并注意计算格式的

20、规 范和清晰的解答思路 简答题 结合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若用 C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气管口气泡 ,再开始收集 ( 3)写出用 B装置和适当药品制取气体( O2除外)的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 (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答案:( 1)试管;集气瓶; ( 2) 2H2O2 2H2O+O2;催化;连续、均匀冒出; ( 3) CaCO3+2HCl=CaCl2+H2O+CO2(或 Zn+H2SO

21、4=ZnSO4+H2); ( 4) AE 试题分析:( 1)图中标有序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可加快反应速率,起催化作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开始收集,防止气体不纯; ( 3) 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均不需加热,可用此发生装置,方程式分别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Zn+H2SO4=ZnSO4+H2; (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

22、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 A,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 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标准,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才能依据题意正确分析解答 探究题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使用到镍( Ni)、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 Ni、 Fe、 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1)【查阅资料】 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 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

23、学方程式 结合所学知识, (填 “能 ”或 “不能 ”)直接比较出 Ni、 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2)【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现结论 相同浓度的 NiSO4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3)【迁移应用】 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 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 Fe、 Ni、 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 1) Ni+2HCl=NiCl2+H2; 不能; ( 2)没有明显现象; Fe、 Ni、 Cu; ( 3)硫酸铜溶液 试题分析:( 1) 根据查阅的资料, Ni显正二价,故与盐酸反应时生成二价镍盐,同时生成氢气,反应的

24、方程式为: Ni+2HCl=NiCl2+H2; 镍和铁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氢气,因此根据二者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慢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强弱; ( 2)因为镍和铁都在氢的前面,故铜不能置换出镍,观察到的现象是:没有明显现象;铁可以置换出镍,因此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Fe、 Ni、Cu; ( 3)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是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行验证 故可选择中间的金属与其它两种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进行验证: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打磨光亮的镍片,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 溶液中;现象为:在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镍

25、片没有变化,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镍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运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考查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运用实验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可依据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位于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推断题 甲、乙、丙、 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中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 分产物略去,图中 “”表示甲和丙都能与 X反应生成乙) ( 1)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一氧化碳,丙为氧气 X的化学式为 甲、乙、

26、丙三种气体中有毒的是 ( 2)若甲为碳酸氢钠,乙为氯化钠,丙为碱 丙的名称为 物质 X ( “能 ”或 “不能 ”)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 ( 3)若 X为石灰水,甲为碳酸钠,丙为气体 X与甲的溶液反应,其反应的类型是 丙与足量 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 C; 一氧化碳(或乙或 CO) ( 2) 氢氧化钠; 能 ( 3) 复分解反应; CO2+Ca( OH) 2=CaCO3+H2O 试题分析:( 1)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一氧化碳,丙为氧气,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 X是碳;甲、乙、丙三种气体中有毒的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 C;

27、一氧化碳(或乙或 CO) ( 2)若甲为碳酸氢钠,乙为氯化钠,丙为碱,那么 X属于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丙是氢氧化钠;盐酸能除去铁锈;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 能 ( 3)若 X为石灰水,甲为碳酸钠,丙为气体 ,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丙为气体也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 X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 复分解反应; CO2+Ca( OH) 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