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粮食酿造酒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干冰作制冷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粮食酿造酒,利用的是粮食发酵会产生酒精的性质,是通过生成酒精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B用石墨作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深灰色的颜色和质较软(易 留下痕迹)的性质,属于石墨的物理性质,错误; 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故错
2、误; D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下列图像与所对应的实验相符的是 【 】 A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 应 C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 D向稀 H2SO4中滴加 BaCl2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酸性会减弱, pH值会变大,但由于其始终为酸液,故 pH将无限接近 7但不能等于或大于 7
3、,错误;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即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氢气的质量会从 0开始,随反应的进行而不断增大,直至完全反应,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氧气的逸出,故随反应的进行,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会变小, 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变大,直至反应完全,正确; D、向稀 H2SO4中滴加 BaCl2溶液,二者一接触即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沉淀会从一开始就有,并不断增大直至完全反应,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4、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 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 A高温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一氧化碳燃烧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化学反应发生时伴随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A、碳和二氧化碳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反应,说明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正确;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错误; C、镁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错误; D、一氧化碳燃烧,是发
5、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反应发生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小宇同学将盛有铁屑的试管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 B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C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D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盛有铁屑的试管塞上蓬松的棉花,倒置在水中后,由于铁能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故数天后,铁会生锈;由于铁生锈消 耗了试管中的氧气,故试管内的
6、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上升。故选 D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化结合题,理解和熟练掌握铁生锈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油锅着火,要立即盖上锅盖,这样能起到隔绝空气而灭火的作用,正确; B、煤气泄漏,不能 立即开灯查看,因为煤气泄漏后弥漫在空气中,很可能到达爆炸极限,而开灯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则可能引发爆炸;所以,应首先关闭阀门,
7、再开窗通风,降低煤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错误; C、房间着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否则会增大空气对流,使燃烧更充分,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否则可能引发触电事故,需先切断电源,再扑灭火灾,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知道当意外发生 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衣料中的棉、羊毛等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食用加碘
8、食盐和强化铁酱油可补充某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建高楼大厦用到的钢和生铁属于铁的两种单质 D机动车辆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结合生活常识分析判断。 A、衣料中的棉、羊毛等都是天然纤维,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B、铁、碘两种 元素均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食用加碘食盐和强化铁酱油都可补充这两种微量元素,正确; 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不是铁的单质,错误; D、汽油的燃烧会生成氮与硫的氧化物而污染环境,而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正确。故选 C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铁和钢
9、,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点评: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基础知识,还要能将其灵活地和生活常识相结合运用,并使之真正服务于生活。 下图所示的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取用液体药品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 B、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错误;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置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到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 ,进
10、而会污染试剂,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欲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A由于 CO2气体不可 燃,不助燃,故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其中的杂质 CO气体很难被点燃,错误; B由于 CO2气
11、体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杂质 CO不反应,故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不能除去杂质,错误;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杂质 CO会与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而主要物质 CO2气体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正确;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 CO2气体会与之反应生成 CO,而 CO不反应,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得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2、】 A水通电分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木炭,得知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天然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显红色,说明石蕊试液能使酸变红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水通电分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 是纯净物,不可能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B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木炭,得知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正确; C天然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错误; D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显红色,说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故选 B 考点:水的组成,碳单
13、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属于对基本化学计算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计算的公式,即可正确作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甲烷、硫、铁、镁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14、,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有大量白烟产生,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故选 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 “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填空题 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用一种溶液就可将 NaCl、 HCl、 NaOH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该溶液是 。 答案:石蕊试液 试题分析: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
15、色,因此可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这三种溶液。 考点:酸、碱、 盐的鉴别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 20 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根据右图 KNO3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 1) 50 时, 100 g水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g。 ( 2)充分搅拌后。可观察到: A中无剩余固体, B中 。 ( 3) A E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填字母) 答案:( 1) 85.5( 2)有剩余固体( 3) BE 试题分析:( 1)由 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85.5g,所以此温度下
16、l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85.5g。 ( 2)由 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2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31.6g,故 20 时,向100g水中加入 40gKNO3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故 B中固体有部分未溶解。 (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2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31.6g, 5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85.5g。 A、根据 2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31.6g,可判断此时在 100g水中加入 20gKNO3固体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16.7%; B、 20 时,在 100g水中加入 40gKNO3固体,只能溶解 31.6g,因此
17、,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24%; C、根据 5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85.5g,可判断此时在 100g水中加入 40gKNO3固体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28.6%; D、 50 时, 100g水中加入 60gKNO3固体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7.5%; E、 20 时, 100g水中加入 60gKNO3固体,只能溶解 31.6g,因此,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24%,故选 BE。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
18、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 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周期 1H 2He 第二周期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第三周期 11Na 12Mg14Si15P 17Cl18Ar ( 1) 11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 13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 ( 2) 17号元素的名称是 。 ( 3) 16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其原子比较容易 (填 “得到 ”或 “失去 ”)电子变成离子。 答案:
19、( 1) 金属 3 ( 2)氯 得到 试题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 11号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可知,每一周期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故 13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个。 (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 知, 17号元素的名称是氯。 (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可知,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因此 16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故在化学反应中,其原子比较容易得到 2个电子变成离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
20、握,要求学生要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 ;牡丹花可观赏,亦可食用,同水果、蔬菜一样,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答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使香味扩散 维生素 试题分析:因为分子都在不断运动,花开时,花香分子会向空气中不断运动,人们通过呼吸空气,把花香分子也吸入鼻孔,刺激了人们的嗅觉细胞,便闻到了花香;蔬菜、水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因此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是维生素。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熟记分子的性质和六大营养素的来源及其缺乏症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许多性质和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21、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是 ; ( 2)用水可除去某些混合气体中 的 性杂质(选填 “难溶 ”,或 “易溶 ”) ( 3)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二氧化碳对地球所造成的 。 答案: (1)过滤 (2)易溶 (3)温室效应 试题分析:( 1)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可用过滤的方法; ( 2)由于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在了水中,故混合气体中的这些杂质也就除去了; ( 3)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主要温室气体,故能缓解温室效应。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
22、生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 “双基 ”,即可轻松解答。 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请按下列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编号填空。 氧气 稀硫酸 熟石灰 碳酸氢铵 ( 1)能支持燃烧的是 ;( 2)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在农业上做氮肥的是 。 答案: (1) ( 2) (3)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的物质的性质分析。 ( 1)氧气具有助燃性,故能支持燃烧的是氧气,故选 ; ( 2)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故选 ; ( 3)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题给的物质中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故在 农业上可做氮肥,故选 。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
23、和作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简答题 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1)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各与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只要将一个太阳能板放在楼顶,就能通过太阳能给家里发电。从化学角度看,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主要优点有(答两点): ; 。 ( 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可以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也可以作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 太阳 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清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2) 2H2 O2 点燃 2H2O 试题分析:( 1)根据太阳能的特点分析,它的优点有: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清洁
24、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 (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 O2 点燃 2H2O。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理解和熟练掌握太阳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某校实验室仅提供了以下实验药品:锌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硝酸银溶液 。该校九年级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锌、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大小一样的锌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 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将金属片A放入到溶液 B中。 ( 1
25、)实验 的现象是 。 ( 2)实验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 中的金属片 A是 ,溶液 B是 。 答案:( 1)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比锌片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 2) Cu+2AgNO3=Cu(NO3)2+2Ag (3) Cu(或 Zn) 稀盐酸(或 CuSO4溶液) 试题分析 :(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和锌都是氢前的金属,故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镁在锌的前面,故与酸反应的更剧烈。 ( 2)铜位于银前,故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根据题意,本题要探究锌、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而上面已
26、分别验证了镁、锌和铜、银的活动性,故现在只需验证、比较锌与铜的活动性,所以只需将铜片放入盐酸中,看是否反应即可,或将锌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看是否反应也行。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用稀硫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 Fe2O3) ( 2)高温加热木炭粉和 CuO的混合物 答案:( 1) 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 2) C 2CuO 2Cu CO2
27、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 1)能用稀硫酸除铁锈,是因为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3H2SO4=Fe2(SO4)3 3H2O; ( 2)高温加热木炭粉和 CuO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CuO 2Cu C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 1)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的序号)。 (
28、2)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 B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石灰石,那么 a中应加入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应选用 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 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 “b”或 “c”)。 ( 3)实验室若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 B装置改进为 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改进后的优点是 。 答案:( 1) A ( 2)稀盐酸 浓硫酸 b ( 3)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 试题分析:( 1)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则属于固体加热型,故发生装置应选 A装置;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故
29、a中应加入稀 盐酸;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因此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在D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应该通过长管 b进入集气瓶的底部,向上把空气从短管排出。 ( 3)由于 C装置和 B装置多了一个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可通过活塞的开关,控制发生装置内的气压,来控制固液体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
30、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探究题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改变滴管和小烧杯中的物质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 ( 1)若滴管甲中吸有水,烧杯丙中盛有适量生石灰。将滴管甲中的水滴入烧杯丙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装置恢复原状。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气球鼓起的原因是 ,烧 杯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若烧杯丁中盛有适量锌粒,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丁中,烧杯丁中有气泡生成,气球明显鼓起,则滴管乙中所装液体是 ,烧杯丁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若滴管甲中吸有稀硫酸,滴
31、管乙中吸有水,烧杯丙中盛有适量小苏打,烧杯丁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该实验可用于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先 ,观察 ;再 。 ( 4)若在丙烧杯中盛有 4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溶液,将稀 H2SO4通过滴管甲滴入烧杯丙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求: 参加反应的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反应生成 Na2SO4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克 答案:( 1)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导致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CaO+H2O=Ca(OH)2 ( 2)稀硫酸, Zn+H2SO4=ZnSO4+H2(或其它合理答案: ) ( 3)将滴管甲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丙中 烧杯丁
32、中的纸花是否变色 将滴管乙中的水滴入烧杯丁中(观察烧杯丁中的纸花是否变色) ( 4) 4g; 7.1g。 试题分析:( 1)由于生石灰能和水反应,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能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从而使气球鼓起;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2)由于锌是氢前的活泼金属,故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从而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使气球明显鼓起,所以滴管乙中可以是稀酸(如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烧杯丁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3)根据题意,要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先滴加稀硫酸与
33、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发现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滴加水会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 4)参加 反应的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0g10%=4g; 解,设反应生成 Na2SO4的质量为 x。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142 4g x 80: 142=4g: x 解得 x=7.1g 答:参加反应的 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4g,生成 Na2SO4的质量为 7.1g。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