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1186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 2014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向 提起诉讼,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A消费者协会 B公安局 C行政部门 D人民法院 答案: D 试题分析: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诉讼、非诉讼两种方式,提起诉讼的部门只能是人民法院,所以 D是正确的, A是错误的,消费者协会只能调解, B是错误的,公安局是执法机关,诉讼只能去司法机关, C是错误的,行政部门是申诉部门,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消费者权益。 李大妈在市场上买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你会建议她 向工商、质检等部门举报 找人砸掉卖肉者的肉摊 与卖肉者协商并要求卖肉者赔偿损失 自

2、认倒霉,将猪肉丢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用非法的手段去解决, 就属于这两种,所以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是正确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这一民间顺口溜从侧面反映出某些经营者漠视消费者的 A公平交易权 B安全保障权 C自主选择权 D监督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民间顺口溜反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患,这些经营者是在漠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所以 B是正确的,并没有侵犯其他权利,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3、 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诋毁他人,都是侵犯他人 _的行为。 A肖像权 B姓名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侮辱、诽谤行为 属于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诋毁他人,属于侮辱、诽谤行为,所以属于侵犯名誉权, C是正确的, A是错误的,肖像权是利用公民肖像发生的侵权的行为, B是错误的,侵犯姓名权的表现是干涉、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D是错误的,侵犯公民的荣誉权表现为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排除,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人格尊严不可辱。 非法美容院致人毁容,侵犯了公民的 _ A生命健康权 B肖像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非法美容院致人毁容

4、,伤害了受害者的健康,所以侵犯了生命健康权, A是正确的, B是错误的,肖像权是利用公民肖像发生的侵权的行为, C是错误的,侵犯姓名权的表现是干涉、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D是错误的,伤害身体与隐私无关,排除,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法律这种规则,其作用的发挥靠 A舆论的力量 B国家强制力 C信念的力量 D习惯的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B是正确的,道德的发挥作用靠舆论的力量、信念的力量、习惯 的力量,所以 ACD均不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走近法律。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5、是 A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缺德行为 D违宪行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A是正确的, B是错误,犯罪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C是错误的,缺德行为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D是错误的,违反宪法是违宪行为。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走近法律。 美国歌后休斯顿长期酗酒受到酒精的侵蚀,她的嗓子变得沙哑粗糙,甚至发不出声音,根本无法进行录音工作。材料表明 A饮酒有害身体健康 B喝酒会增加经济负担,不能唱歌 C酒精太可怕,妨害社会,害人害己 D不良的嗜好伤害身体,影响工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酗酒属于不良嗜好,会伤

6、害身体,影响工作,所以 D是正确的, A是错误,适度的饮酒有助于身体健康, B 是错误的,适度的喝酒不会影响唱歌,C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太绝对了,酒精有利也有弊,这种说法只看到了酒精的弊处,只有 D是正确的,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对不良诱惑说 不。 “随大流 ”即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有的行人 “随大流 ”,随意闯红灯。这不仅会使自己的生命受到侵害,而且会危及他人生命安全。 “随大流 ”反映了 A从众心理 B追求公平 C维护正义 D好奇心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的行人 “随大流 ”,随意闯红灯。这里的随大流体现了从众心理,是不可取的, A是正确的, BCD与题干的表述不符,排除,故选 A

7、。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法律保障 D宪法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们享有的权利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最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所以 C是正确的,其他选项均属于法律保障,所以C最准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简答题 据广州日报报道 :某小学老师布置作文时 ,竟以某位学生爱流鼻涕为题材。于是这位流鼻涕的学生一时间成了 “靶子 ”,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时 ,给他起了形形色色的绰号(如漫画所示)。 (1)该老师的做法侵犯了流鼻涕

8、学生的哪项权利 (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 ,对起绰号同学的行为进行评析。( 4分) (3)请你向该学生介绍维权的方法。( 4分) 答案: ( 1)人格尊严权。 ( 2) 这些同学的行为侵犯了流鼻涕学生的名誉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这些同学给流鼻涕学生起侮辱性绰号 ,侵犯了该学生的合法权益。 ( 3)示例 :请学校领导出面制止 ,并要求该老师和其他同学赔礼道歉 ;到人民法院起诉 ,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 试题分析:( 1)侮辱和诽谤行为都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漫画中的绰号都具有侮辱性,所以侵犯了这位学生的名誉权或

9、人格尊严权。( 2) 评析类的题要先回答对错,再说明原因,如果触犯法律,要说出法律依据。起绰号的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给流鼻涕学生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了流鼻涕学生的名誉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他们这是违法行为。( 3)当合法权益受侵犯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该同学可以请学校领导出面制止 ,并要求该老师和其他同学赔礼道歉 ;到人民法院起诉 ,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回答时主要根据当人格尊严受侵犯时,可以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知识点展开。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我 们的人格尊严。 小张是某市日报的记者,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10、中,小张深入基层进行调查采访,撰写了一些宣传好人好事的文章,并通过某市日报刊登。小张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在某乡发现相邻居民王某和李某不知为什么在吵架,相互谩骂,指手画脚,样子很凶。于是便将吵架现场拍摄下来,并很快在某市日报上刊登。刊有吵架现场照片的某日报发行后,王某和李某均从报上看到了自己的肖像。王某和李某认为:小张和某市日报社的行为侵害了他们的名誉权和肖像权。 ( 1)小张和某市日报社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两公民的名誉权?请分析理由。( 5分) ( 2)小张和某市 日报社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两公民的肖像权?请分析理由。( 5分) 答案: ( 1)小张和某市日报社刊登 “吵架照片 ”的行为并没有侵害王某和

11、李某的名誉权。理由:名誉是社会公众对某一公民或法人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从本案情况看,小张和某市日报社的行为既不是诽谤也不是侮辱,而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 2)小张和某市日报社的行为并没有侵害王某和李某的肖像权。 理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构成侵害他人肖像权的行为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且二者缺一不可。这两个条件是:未经本人同意和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小张和某市日报社的行为确实没有得到王某和李某的同意,但他们刊登 “吵架照片 ”的行为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正当的社会新闻报道,其目的是谴责社会不文明行为。 试题分析:( 1)小张和某

12、市日报社刊登 “吵架照片 ”的行为并没有侵害王某和李某的名誉权。因为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侮辱和诽谤的行为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小张和某市日报社的行 为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并没有侮辱和诽谤王某和李某。回答时先说明没有侵犯名誉权,理由根据名誉权的含义、侵犯名誉权的表现等知识点以及小张和报社的行为不符合侵权的表现回答。( 2)小张和某市日报社的行为并没有侵害王某和李某的肖像权。因为侵犯肖像权的表现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小张和某市日报社虽然没有经过本人同意,但他们刊登 “

13、吵架照片 ”的行为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正当的社会新闻报道,其目的是谴责社会不文明行为。所以没有侵害王某和李某的肖像 权。理由根据侵犯肖像权的表现这个知识点以及小张和报社的行为不符合侵权的表现来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判断题 有教养的人就是品格质朴,没有必要注意礼节仪表。 答案: B 试题分析:教养主要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除此之外,还要懂礼节、有礼貌,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反道德的行

14、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反法律的行 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走近法律。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个人的一生要尽各种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们应尽的义务。 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答案: A 试题分析:维护正义 ,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们维护正义。 一个人有了好奇心,就必然会走上歧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好奇心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之一。好奇心强的人具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开阔青少年的视野,促进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好奇心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大交往,提高兴趣;但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好奇都有利于自我成长,好奇心把握不好也容易误入歧途,沾染一些不良行为。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不一定有了好奇心就要走向歧路,需要看如何把握好奇心。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好奇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