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1189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化学规律的科学,但它不研究物质的运动状态。 考点:化学的研究范围。 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其原因是两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 Ca(OH)2+2NH4Cl2X+CaCl 2 +2H2O,则 X的化学式为 A NH3 B NO C NO2 D N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2、和数目不变,反应物的分子中含有 1个 Ca、 2个 O、 10个 H、 2个 N 和 2个 Cl;已知的生成物的分子中含有 1个 Ca、2个 Cl、 4个 H和 2个 O,所以 2X中含有 2N和 6个 H,故 X的化学式是 NH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石灰水 B点燃 C通过灼热的 CuO D通过灼热的木炭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入石灰水除去的是二氧化碳, A错;由于二氧化碳很多,根本点不着, B错;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对;通过灼热的木炭,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错。 考点:物质除杂或提纯。 欲将

3、30 时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 B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降低温度使 30 时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不变, A错 B错 C对 D错。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将 100克 20%的硝酸钾溶液倒掉一半,然后加入 50克水搅拌均匀后再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30% B 20% C 10% D 5%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将 100克 20%的硝酸钾溶液倒掉一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加入

4、 50克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量分数 =10%;再 10%的溶液倒掉一半,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仍然为 10%。 考点:溶液的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会造成试管内的一氧化碳在加热时引起爆炸的危险, A不符合要求;温度太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B 错;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C对;为防止

5、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考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 100 g 水)见 下表: 物质 0 30 60 90 甲 13.3 45.8 110 202 乙 35.5 36.0 37.1 38.1 丙 0.18 0.16 0.12 0.08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 乙 丙 B 3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

6、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没有指明温度, A 错;3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甲 乙 丙,故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丙, B对;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减小,所以降低温度不能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错;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D错。 考点:溶解度,结晶。 一定条件下, T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 /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7、X、 Z是反应物, Y、 W是生成物 B a=15 C反应中 Y、 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2: 9 D Z为化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反应后 Y的质量增加: 4.4g-2.2g=2.2g, W的质量增加: 1.8g-0.9g=0.9g,所以 Y、 W是生成物且生成的 Y、 W的质量分别是 2.2g、 0.9g;由于反应后 Z的质量减少: 16.2g-8.1g=8.1g,所以 Z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 Z的质量是 8.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X是生成物,且生成的 X的质量 =8.1g-2.2g-0.9g=5g,故 a的值是 10g+5g=15g,故 A错, B对;反应中 Y、 W

8、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2g:0.9g=22:9, C对;由于只有 Z是反应物, X、 Y、 W都是生成物,所以 Z是化合物, D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能正确反映图像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由于二氧化碳的散失,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减少, A错;催化剂只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制取气体的质量, B错; 稀盐酸是酸其 pH小于 7,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升高, C

9、对; 温度不变,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随着加入硝酸钾溶质质量的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随之发生变化, D错。 考点:石灰石的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中和反应,饱和溶液。 将 1 mol CO和 2 mol O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该容器内的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 1: 2 B 1: 3 C 1: 4 D 1: 5 答案: D 试题分析: 1 mol CO中含有 1 molC和 1 molO, 2 mol O2中含有 4 molO,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所以反应生成物中也含有 1 molC和 5 molO,故该密闭容器内的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

10、: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构成。 科学家提出: “硅是未来的石油 ”,制备粗硅的反应为: SiO2+2CSi+nC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方程式中 n=l B SiO2作氧化剂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CO是还原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物的组成中含有 2个碳原子,生成物的组成中也应该含有 2个碳原子, A错;二氧化硅在该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B对;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C错;一氧化碳是生成物,不是还原剂, D错。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氧气 还原反应。 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aCO3 B Zn(OH)2 C

11、 MnO2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 Zn(OH)2和 CaCO3都是由三元素组成的, A B都不符合要求; Mn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 素的化合物,它属于氧化物, C符合要求; 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也不符合要求。 考点:氧化物。 自然界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蒸发 B苹果腐烂 C煤燃烧 D铁生锈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A 对;苹果腐烂、煤燃烧、铁生锈都有其他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收电磁波的特征。

12、Cr2O3中铬元素 (Cr)的化合价是 A +l B +2 C +3 D +6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 Cr2O3中铬的化合价为 x,则 2x+(-2)3=0; x=+3。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下列化学符号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A 2N-2个氮原子 B 2H-2个氢元素 C 2H2O-2个水分子 D CuO-氧化铜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N 表示 2个氮原子, A对;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B错;2H2O表示 2个水分子, C对; CuO表示氧化铜这种物质, D对。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化学式

13、的意义。 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吸液时挤入空气,会使药品外溅, A错;为防止药品受到污染,滴管不能横放或倒置, B错;将洗净的滴管放在烧杯或试管架上, C对;为了防止腐蚀胶头或污染药品,残留试液的滴管不能倒持, D错。 考点: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闻酒知香 ”说明了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闻酒知香是因为酒精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说明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4、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 C 试题分析: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A错;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错;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C对;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D错。 考点: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 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S8,关于 S8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 8个硫原子 D它的摩尔质量为 256 g/mol 答案: A 试题分析: S8是由硫元素组成的,它不是化合物, A错; S8是由硫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B对; S8

15、的一个分子中有 8个硫原子, C对; S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256, S8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对。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不会引起 PM2.5增大的是 A焚烧秸杆 B汽车尾气 C燃烧煤炭 D光合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焚烧秸杆、汽车尾气、燃烧煤炭都会产生一些可吸入颗粒物, A、 B、C都错;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种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不会产生颗粒物, D对。 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填空题 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 O2、 CO2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 1

16、)编号仪器 a的名称为 ; ( 2)甲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 O2,应需用图中的发生装置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乙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应选择图中的发生装置 (填编号),若用 D装置来收集 CO2,则气体应从 (填b”或 “c”)端通入。 D 装置还能检验气体;检验 CO2 时,瓶中可放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实验室要制取 0.1 mol CO2,则理论上最少需要含碳酸钙多少 g 的大理石?(根据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 1)长颈漏斗 ( 2) A 2KClO3 2KCl+3O2 ( 3) C

17、 b CO2+Ca(OH)2CaCO3+H2O ( 4) 10g 试题分析:( 1)根据仪器的形状和用途书写仪器的名称 ;(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氯酸钾是反应物,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3)图中的 C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使用 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 b端通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4)要计算碳酸的质量,首先要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计算出碳酸钙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根据碳酸

18、钙的摩尔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解:设需含碳酸钙 x mol的大理石 CaCO3+2HClCaCl2+H2O+ CO2 ( 1分) (1分 ) x = 0.1 mol (1分 ) m(CaCO3) = 0.l mol100 g/mol=10 g (1分 ) 考点:氧气的制,二氧化碳的制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 1) t1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2) 时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 A和 B的饱和溶液 ( 3) t1 时 30 g A物质 加入到 50 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19、答案:( 1) BCA ( 2) t2 ( 3) 65 试题分析:( 1)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 t1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CA;( 2)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由其溶解度决定的,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所以当温度相等时, A、 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由于 t1 时, A的溶解度是 30g,所以 t1 时,到50 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 15gA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65g。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 a试管中气体的化学式为 ; ( 3)电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

20、化的微粒有(写微粒名称) ; ( 4)该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I水是由 组成的; II 。 答案:( 1) 2H2 2H2+O2 ( 2) H2 ( 3)氢原子,氧原子(答全给分) ( 4)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 试题分析:(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2) 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3)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变;( 4)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等。 考点:水的电解。 现有干冰、甲烷、食盐和二氧化硫四种物质,请用化

21、学式按要求填空: ( 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4)能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答案:( 1) NaCl ( 2) CO2 ( 3) CH4 ( 4) SO2 试题分析:食盐可用作厨房调味品;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从而形 成酸雨。 考点:常见物质的用途。 以石灰石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图实验: 注:上述实验过程中,气体 C过量,尾气 D,以适当方式收集 I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基本类型 ; II.反应 的实验现象是 ,尾气 D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某实验兴趣小组对固体

22、 B的成分 (不考虑石灰石中原有的杂质 )进行实验探究: 甲同学认为固体 B一定只有氧化钙,其理论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乙同学认为固体 B除了有氧化钙还可能有 (13) ,为此,他们决定用实验来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冷却后的少量固体 B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烧杯中放出大量热量,酚酞试剂呈 色 固体 B中含有氧化钙 K II取冷却后的少量固体 B于小烧杯中,滴加适量的 产生大量气泡 固体 B中含有 最终得出结论,乙同学的想法更为全面。 答案: I. CO2+C 2CO,化合 .黑色固体变红 CO和 CO2( 2分,错一个扣 1分,扣完为止)

23、.CaCO3 CaO+CO2 碳酸钙 红 稀盐酸 碳酸钙 试题分析: I、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 A是二氧化碳,它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II、一氧化碳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铜和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或无色气体一氧化碳,所以 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碳酸钙不完全分解还会有碳酸钙存在;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并生成的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如果固体 B中含有未反应完的碳酸钙,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由此证明固

24、体 B 中含有碳酸 钙。 考点:物质的推断,碳酸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酸碱指示剂。 探究题 在实验室配制 100 g 10%的氯化铵溶液并探究酸碱性强弱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 1)计算:需氯化铵的质量 g,水 mL; ( 2)称量: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铵,用 (选填 “50mL”、 “100 mL”或“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 3)溶解:将上述称量好的氯化铵和水放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 。 ( 4)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铵中含有水分或其它杂质,则所配制的氯化铵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 “偏大 ”、 “不变 ”或

25、 “偏小 ”) ( 5)测溶液的酸碱性:用 pH试纸测得氯化铵溶液的 pH为 5,则其为 性。为进一步探究其酸碱性的强弱与溶液的浓度、温度是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步骤研究。请完成第二、第三步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中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 10%、 20%的氯化铵溶液; 第二步:在相同 下;分别测 5%、 10%、 20%的氯化铵溶液的 pH; 第三步: ; 第四步:根据测得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氯化铵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浓度、温度关系。 答案:( 1) 10, 90 ( 2) 100 mL ( 3)加速溶解 ( 4)偏小 ( 5)酸 温度 分别测 10%的氯化铵溶液在不同

26、温度下的 pH(需控制变量,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计算:需氯化铵的质量为 100g10%=10g;需要水的体积:( 100g-10g) 1g/mL=90mL;( 2)选择量筒的规格是等于或略大于要量取液体的体积;( 3)在溶解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氯化铵的溶解;( 4)若称取的氯化铵中含有水分或其它杂质,就会因溶质质量减少从而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5) pH小于 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氯化 铵的酸碱性的强弱与溶液的浓度、温度的关系,现在要比较不同浓度时氯化铵溶液的 pH,就要控制温度的条件;在探究了相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氯化铵溶液 pH的变化,第三步就要探究在相同浓度时不同温度下氯化铵溶液的 pH的变化。 考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控制变量法探究温度、浓度对氯化铵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