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265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用粮食为原料酿酒 C石蜡熔化 D用研杵研碎胆矾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必须产生新物质,而物理变化只没有新物质产生。 A、只是物质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由液态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 A错误; B、用粮食为原料酿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其它酒精等。正确; C、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物质状态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错误; D、胆矾由固态变成液态,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没产生新物质,错误。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

2、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 O2,生成固态的 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N2、 O2、 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错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基本固定的,不会随着红磷的增多而增多。当红磷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将氧气耗尽后,红磷会剩余;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错误。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将生成气体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它们仍占据气体体积,不会引使得装置内气压变小,也就不会引起水进入装置,所以无法测定氧气的含量;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 O2,生成固

3、态的 P2O5,正确。该实验要获得成功,有两个必需条件,一是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二是选用的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又不产生新的气体物 质;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N2、 O2、 CO2和稀有气体,错误,燃烧后还有气体剩余,只能说明空气的成分并不全是氧气,还会有其他气体成分,但其他气体成分的确切组成并不清楚。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了 117号元素(该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7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相

4、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克,而是 “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同时也是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正确。 C、由 B的分析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17,正确。 D、铕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考点:元素信息的识别 有关催化剂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同种物质可能对多个反应有催化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的物质。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中的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

5、慢。同种物质确实对多个反应有催化作用,如二氧化锰,既可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也可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对照上述分析,答案:选 C。 考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氧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氧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错误。原子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这一前提条件下,离开此前提,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它还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B氧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氧离子的质子数,正确,因为它们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

6、同。尽管他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元素种类;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错误。物质的分子间都有间隔,不论该物质处于何状态。只是固体物质的分子间隔比液体或气体分子间隔小而已;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 质,正确。绝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等少数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氯化钠等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考点: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认识 对于下图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是物理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可以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故 A、 B正确。构成物质的

7、粒子有分子、原子及离子,故 C错误。氢分子大量聚集在一起形成我们平时所见的氢气,该变化过程没出现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考 点: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据报道, “毒淀粉 ”是在淀粉中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马来酸 (C4H4O4)。马来酸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下列关于马来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4H4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2 B马来酸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 1 1 C马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5%的马来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6%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4H4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4+14+164=116,不是 112,错误; B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

8、中原子个数,从中可看出,马来酸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4 4 4,即 1 1 1,正确; C马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碳元素只有 124=48,而氧元素有 164=64,故质量分数最大的不是碳元素而是氧元素; D 5%的马来酸溶液中有两种物质,分别是马来酸和水,它们都存在氧元素。假设马来酸溶液的质量为 100g,则马来酸质量为5g,水质量为 95g。分别计算出它们各含的氧元素的质量,并将它们的和除此100 即得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经计算,氧元素的的质量分数应为 32.08%,不 是 2.76%。 考点:化学式的含义及计算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操

9、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B 向试管中加入 2 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收集纯净的气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D、管口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内受热膨胀而出来的空气,如果些时就立即收集,得到的氧气中会混有较多空气,从而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考点:重要的实验及目的 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CO2和 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

10、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2 答案: C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反应生成物中有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也必须有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中一定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与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并且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求出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如果两者总和比该物质的质量 3.0克小,则该物质中一定还含氧元素,如果两者总和与该物质的质量 3.0克相等,则该物质中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据此分析,我们

11、作出如下计算: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为: 4.4g 100%=1.2g。该物质中含氢元素质量为: 1.8g 100%=0.2g。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总和为1.2g+0.2g=1.4g,比该物质 3.0克小,所以判断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质量为 3.0-1.4=1.6g。故 A、 B、 C中选 C。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 D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 10mL酒精和 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

12、衣服 放在火炉旁,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遇冷间隔变小引起的,分子大小是不会随温度而改变的。 考点:用分子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药品 B吸取并滴加液体试剂 C倾倒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加热液体药品时,试管应向上倾斜给 45度,不能竖直加热;B吸取并滴加液体试剂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以免沾污滴管; C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应倒放; D读出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做法中,符合化学实验要求的

13、是 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 B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 1 2 mL C用药匙取一些固体,尝一尝是否有咸味 D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化学药品不可以用手取用,因为化学药品大多都有腐蚀性、有毒; B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 1 2 mL,正确; C可以用药匙取一些固体,但不能尝味道,因为化学药品大多都有腐蚀性、有毒; D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会将瓶内的药品污染。 考点: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位分别是氧硅铝铁,故选 A 考点:地壳中元素含量 下列物质

14、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硫 B铁丝 C红磷 D木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错误; B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错误; C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正确;D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错误。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颜色、状态 铝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质子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定义知,元素间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答案:选 A。 考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硫酸铜溶液 C汽水 D

15、液态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只含一种物质的物质。 A矿泉水中有水及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B硫酸铜溶液中有硫酸铜及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汽水是由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水形成的,还含有色素、糖份等,属于混合物; D液态氧气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考点:混合物、纯净物的判别 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B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 C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D使用清洁能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有种于吸收空气污染物,保护空气; B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固体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 C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会增加二氧化硫、二氧

16、化氮等气体排放,污染空气; D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 考点:空气的保护 铁生锈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 Fe2O3), 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2 C -3 D +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求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即可。假设铁元素化合价为 X。 X2+ (-2) 3=0,解得 X=+3。 考点:化合价计算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氧气急救病人 B夏日用冰为房间降温 C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的填充气 D用氢气填充气球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用氧气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与体内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

17、应放出能量供人生命活动所用; B夏日用冰为房间降温是利用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热量使房间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 C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的填充气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一物理性质; D用氢气填充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是最小的气体这一物理性质。 考点:物质的用途与性质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某阳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阳离子是核电荷数大于电子数的粒子。本题中 A核电荷数为 12,电子数为 10,故属 于阳离子。 B核电荷数为 15,电子数为 15,属于原子。 C核电荷数为 16,电子数为 16,属于原子。 D核电荷数为 17,电子数为 18,故属于阴离子。

18、考点: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识别 填空题 在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取蒸馏水,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冷水由 c仪器的 B端进入,这样做的好处是: 。 ( 2)在实验前,常在仪器 b中加入几颗碎瓷片,其作用是: 。 ( 3) d仪器中最先收集到的 2mL3mL液体要弃去的原因是: 。 ( 4)设计实验证明仪器 d中收集的水是软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水是软水 答案:( 1)使水蒸气得到充分的冷凝 ( 2)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或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太剧烈) ( 3)防止仪器不干净,收集到的蒸馏水不纯 ( 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烧杯中倒入少量仪器 d中的水,并加入少量肥皂水,用玻

19、璃棒搅拌 烧杯中有大量泡沫出现或烧杯中没有浮渣出现 试题分析: ( 1)冷水流向与水蒸气的流向相反,可以提高冷却效果,使水蒸气得到充分的冷凝。 ( 2)在实验前,常在蒸馏瓶中加入几颗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使收集到的馏出物中混有沸点不同的物质而不纯。 ( 3) d仪器中最先收集到的 2mL3mL液体要弃去的原因是防止仪器不干净,收集到的蒸馏水不纯。 ( 4)证明是软水,只需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如果有大量泡沫出现,则为软水。其原理是利用肥皂的成分硬脂酸的钠盐与钙镁化合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形成沉淀(即所谓的浮渣),所以看到有浮渣即意味着该水为硬水。 考点:蒸馏

20、实验操作,软水的检验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研究中,老师为志强同学提供了下列仪器(导管、橡皮塞等已省略),请你帮他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 1)志强为了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 应该选用的仪器有: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处收集气体的方法为 。 ( 2)向制气装置内加入药品前,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其具体操作步骤是: 。 ( 3)志强同学认为,在不改变发生装置的前提下,他还可以选用 (填反应物名称)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实验室还可以用红砖粉末与一种液体试剂混合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以下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图: 验证燃

21、烧产物的方法: 。 答案: ( 1) 2KMnO4 K2MnO4 +MnO2 +O2 向上排空气法 ( 2)气密性检查 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有没有气泡冒出 ( 3)氯酸钾 2KClO3 2KCl+3O2 ( 4) 2H2O2 2H2O+O2 ( 5)向实验后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液体变浑浊 试题分析: 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那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用的仪器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此处收集气体的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 向制气装置内加入药品前,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气密性检查,如果气密性不好,最终无法收集到 氧气

22、。其具体操作步骤是: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有没有气泡冒出。 该装置是固体与固体加热来制取气体的,如果不用高锰酸钾,还可以选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实验室还可以用红砖粉末与一种液体试剂混合制氧气,该液体试剂是过氧化氢溶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不再是二氧化锰,而是红砖粉末。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向实验后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 荡,观察到液体变浑浊。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23、臭氧( 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它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中含有 3%的臭氧。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 25 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 “氟里昂 ”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

24、,后果不堪设想。 (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 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氧气转变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 3)应采取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 4)二氧化 硫遇到臭氧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跟水反应能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写出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 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2) 3O2 2O3 ( 3)减少 CO、氮氧化物等气体及 “氟里昂 ”的排放(合理答案:均给分) ( 4) 3SO2+O3 3SO3 试题分析: (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瓶中的臭氧受热转化成氧气,

25、并放出大量的热,放出的热又使更多臭氧转化成氧气,从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2)臭氧与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臭氧用 O3来表示,故方 程式表示为: 3O2 2O3。 ( 3)根据题目信息: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 “氟里昂 ”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保护臭氧层的方法有:减少 CO、氮氧化物等气体及 “氟里昂 ”的排放。 ( 4)根据题目信息,反应物为二氧化硫与臭氧,生成物为三氧化硫,反应条件为微热,故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SO2+O3 3SO3 考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利用 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颖的 “装饰树 ”,下表为该产品介绍。 产品介

26、绍 “装饰树 ”表面涂了一层光触媒,这种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二氧化钛,能产生强烈的降解功能,能有效降解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在降解过程中光触媒不挥发,不消耗,具有长效性。 ( 1)根据产品介绍可判断降解反应中二氧化钛是一种 (填 “反应物 ”、 “生成物 ”或 “催化剂 ”)。 ( 2)上图是某科研小组探究两代光触媒降解一氧化氮的实验结果,由此可知: 第一代光触媒产生强烈的降解作用的条件是 ; 第二代光触媒与第一代光触媒相比,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1)催化剂; ( 2) 有光照; 无光照也有较强的降解功能(或同条件下降解能力更强) 试题分析

27、: ( 1)根据题目叙述,光触媒满足催化剂的定义,属于催化剂。 ( 2) 由图知,第一代光触媒在无光的条件下,一氧化氮的含量几乎没变化,而在有光的环境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迅速降低,故产生强烈的降解作用的条件是有光照; 由图知,第二代光触媒在无光的条件下,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也比较明显,而在有光的环境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迅速降低,故其优点是无光照也有较强的降解功能。 考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利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 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28、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 ( 2)第 3周期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的是 。 (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C和

29、 Ne b.Be和 Mg c.Al和 Si d.F和 Cl ( 4)第 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 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 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 1)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或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B或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81 ( 2) Al (或铝) ( 3) b、 d ( 4) 4HF + SiO2=SiF4+2H2O 试题分析: ( 1)每个小方块中各处数字的含义不同,左上角的数字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同时也是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30、数。硼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右上角的符号表示硼的元素符号。据此可得出如下答案:硼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为 5;硼属于非金属元素;硼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10.81;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B等。 ( 2)金属元素有金字旁,第三周期中的金属元素有钠、镁、铝三种,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为 Al(或铝)。 ( 3) b、 d两组元素分别位于周期表同一纵行,即同一族,所以它们化学性质相似。 ( 4)根据信息,我们得出反应物为 HF和 SiO2,生成物为 SiF4和 H2O。反应条件题中没有说明 ,即为常温下,注意气体符号的使用。所以方程式写

31、成: 4HF + SiO2=SiF4+2H2O。 考点: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书写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 化碳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 (1)写出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 (3)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 1) 2Mg + O2 2MgO ( 2) Mg3N2 ( 3) 2Mg + CO2 2MgO+ C 试题分析:书写方程式,必须先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再进行配平即成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注意 “”“”的使用。 ( 1)镁条在氧气中燃

32、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 + O2 2MgO。 ( 2)化学式书写时,先读的元素后写,后读的元素先写,再标上化合价,并约分交换。据此,氮化镁化学式为 Mg3N2。 ( 3)根据题目,反应物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氧化镁及另一种单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生成物中还没有出现碳元素,故另一种单质为碳单质。所以方程式写成: 2Mg + CO2 2MgO+ C。 考点: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式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 1)电解水反应: ,( 反应); ( 2)钠与氯气( Cl2)反应: ,( 反应); 答案: (1) 2H2O 2H2+ O2

33、分解 ( 2) 2Na+Cl2=2NaCl 化合 试题分析:书写方程式,必须先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再进行配平即成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注意 “”“”的使用。反应类型指的是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等。化合反应是指反应物有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是指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的化学反应。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被液态水覆盖的星球。 ( 1)自然界的水需要经过 沉降、 、 吸附、 消毒等多步净化处理才能成为城市生活用水(即自来水)。实验室中进行 中的操作,须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 。 “直饮水 ”就是可直接饮用的水,其主要生产流程为:自

34、来水 活性炭 超滤膜紫外线 直饮水。其中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此流程中活性炭的作用为 。 ( 2)如图装置可研究水的组成。先将水电解,再检验两极产物。经检验管 (填 “a”或 “b”)中为氧气,另一管中为氢气。若将两管中的气体混合点燃,会发生 现象,并生成水。关于水的组成,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爱护水资源一 方面需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防治水体污染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C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后再排放 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 1)过滤 漏斗、烧杯、玻璃棒 吸附 (

35、2) a 爆炸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3) C 试题分析: (1)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主要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使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 2)电解水时,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 2倍速,从图中看出, a 管中气体体积小,所以可以判断此为氧气。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短时间内会有大量氢分子与氧分子同时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引起体积膨胀并引发爆炸。 ( 3) A、 D主要是节约用水。 B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会引起水体污染。C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后再排放,则有助于防治水体污染。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爱护水资

36、源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A B C D E 答案: BCD A E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指 含有多种物质的物质,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除过氧化氢外,还有水。单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定义,混合物为 A。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根据定义,氧化物为 E。冰和水属于同一种物质,只是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 考点:物质分类 (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K+ 3OH- ( 2)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个金原子 2氮分子 3个二氧化碳分子 氧化铝 答案: (1) (一个)钾离子

37、 3个氢氧根离子 +2价镁元素 ( 2) Au 2N2 3CO2 Al2O3 试题分析: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个数;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离子的带电数写符号右上角,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写化学式时,后读的元素先写,先读的元素后写,标上化合价并约分交换。据此得到答案:。 考点: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化学符号的书写 计算题 某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 1)葡萄糖酸钙 Ca(C6H11O7)2中含有 种元素,其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3)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

38、的质量分数为 。 ( 4)每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mg。 ( 5)某幼儿每日服用一定量该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若他每日摄入的口服液含 15 mg葡萄糖酸锌,则同时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 mg。 答案: ( 1) 4 5:28 ( 2) 430 ( 3) 9.3% ( 4) 55.8 ( 5) 27.9 试题分析: ( 1)从化学式看出,葡萄糖酸钙 Ca(C6H11O7)2中含有 Ca、 C 、 H、 O 四种元素,其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01 1614=5 28。 ( 2)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1212 122 1614=430。 ( 3)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9.3%。 ( 4)每瓶含葡萄糖酸钙 600 mg,则每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6009.3%=55.8mg。 ( 5)根据题意,该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葡萄糖酸钙与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比为 600 30=20 1,若他每日摄入的口服液含 15 mg葡萄糖酸锌,则同时摄入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 300mg,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300 mg9.3%=27.9mg。 考点:根据标签进行化学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