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281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 “真 ”、 “伪 ”,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 “真 ”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说明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 C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单质 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食品, A错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 B正确;铜、铝、黄金这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不相同,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D错误;青少

2、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元素,钙单质不能被人体吸收,C错误;故选 B。 考点:有关化学的知识 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与二氧化碳 B用水区分 CuO粉末与 MnO2粉末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D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同体与蔗糖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氧气,燃着的木条不会熄灭,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放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会熄灭, A正确; CuO粉末与 MnO2粉末都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区分, B错误;硬水与软水 可用肥皂水鉴别,若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反之则为硬水, C 正确;加热碳酸氢铵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3、而蔗糖不会, D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 蒸馏水中不能养鱼,是因为 A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B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C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D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离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鱼呼吸需要氧气,而蒸馏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几乎不含氧气,故不能养鱼。故选 B。 考点:纯净物的组成 下列有关 “化学之最 ”的描述其对应的化学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A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 -H B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SiO2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 D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O、 Si、 Al

4、、 Fe ,所以居前两位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SiO2 , B正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 C错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故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故选 C。 考点:化学之最 下列对打火机主要燃料丁烷 (C4H10)的看法错误的是 A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从结构上看:丁烷由 4个碳原子、 10个氢原子构成 C从变化上看:丁烷燃烧发生氧化反应 D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宏观上丁烷 (C4H10)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微观上丁烷(C4H

5、10)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一个丁烷分子由 4个碳原子和 10个氧原子构成。由于丁烷可作燃料,说明它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和氧气发生反应,是氧化反应。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A正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B正确;在原子中,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 1836倍,所以说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C正确;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

6、学变化就是生产了新分子的变化, D错误。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和离子 高铁酸钠 (N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净水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2 C 5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 Na的化合价为 +1价, O的化合价为 -2价,设 Na2FeO4中 Fe的化合价为 x,则:( +1)2+x+( -2) 4=0,解得 x=+6,正确。故选 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 对苯二胺,化学式为 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

7、 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6: 8: 2 C对苯二胺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 C6H8N2,可知对苯二胺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对苯二胺分子由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氮原子构成, A错误;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126: 18: 142=18: 2: 7 , C错 误;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再除以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D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下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

8、”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宏观上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即氧化物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A 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可能是氧化物;B中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 C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单质; D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 A。 考点:氧化物的微观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B分子由原子构成,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分子一定比一个原子大 C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微粒和构成干冰的微粒不同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共含有三个原子 答案: D 试题分

9、析: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是酸性气体,酸性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二氧化硫, A除去;分子由原子构成,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其他的分子和原子不能如此比较, B错误;干冰是固 体的二氧化碳,两者是同种物质, C错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有三个原子, D正确。故选 D。 考点: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 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0g

10、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乙的质量是 2g,反应后是11g,则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9g;丙则是由 20g变成 28g,即反应生成了 8g;丁由 22g变成 5g,则说明反应中反应掉了 17g;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有:乙 +丙 =丁 =17 g,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甲要么没有参加反应,要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正确;该反应可表示为丁 乙 +丙,属分解反应, A正确;乙变化的质量比为 9,丙变化的质量为 8,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 8, C正确;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5g, D错误。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

11、立即盖上锅盖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 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布扑盖 隔离空气又降温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针对燃烧的条件可确定灭火的方法有:一是清除和隔离可燃物;二是隔离空气;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A正确;木材着火用水泼灭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错误,物质的着火的是不变的;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 清

12、除和隔离可燃物, C正确;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布扑盖 隔离空气又降温, D正确。故选 B。 考点:灭火的方法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太低, A正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B正确;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C 正确;铜片和铜粉是同种物质,只是大小不同,说明和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有关 , D错误。故选 D。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实验测得 NaHCO3与 MgCO3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下列说法不正

13、确的是 A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 B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7 C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a% D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a% 答案: D 试题分析: NaHCO3 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 , MgCO3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也为 1: 4,由此可知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A正确;由 NaHCO3与 MgCO3 的化学式可知, 只有 NaHCO3 中含有氢元素,在NaHCO3 中 Na: H=23:1,现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那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a%, C 正确;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4、4, MgCO3中 Mg:C: O=2:1:4,所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7, C正确;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a%-23a%-1/7 ; D错误。故选 D。 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倾倒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留下,并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烧杯内的空气由下而上排出,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正确;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错误;测得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进入的水的量也就不多,故用此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5、结果会偏低, C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瓶口不能盖瓶塞,否则空气不能排出, D错误。故选 A。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B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C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D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滤只除去了难溶性物质, C错误;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 D正确。故选 C。 考点:水资源及水的净化 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转化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C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

16、 D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的转化,如电灯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A错误;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有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有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正确;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有电子的得失,C正确;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正确。故选 A。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认识物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A灯泡通电发光 B运行电脑 C铁片放在空气中生锈 D石蜡受热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 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17、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灯泡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运行电脑也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铁片放在空气中生锈,铁变成铁锈,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受热熔化,石蜡固态变成液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铜用于制造导线 C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D用二氧化碳作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是利用汞在常温下是液体的物理性质; B铜用于制造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的物理性质; C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利用酒精

18、易挥发的物理性质; D用二氧化碳作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下列有关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够燃烧 C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A错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 B 错误;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有氧

19、气,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故选C。 考点:氧气的性质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氮气 C干冰 D氯化钠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金属单质、固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这三类物质,金刚石属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构成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再将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过程是 “一浸、二握、三

20、看 ”,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再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表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选 B。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结构示意图 所表示的微粒是 A阳离子 B阴离子 C原子 D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原子在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 11核外电子数为 10,失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故选 A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器的是 A烧杯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量筒 答案: D 试题分析:烧杯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锥形瓶用作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集气

21、瓶可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也可作燃烧实验的反应容器;量筒只能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不能作反应容器。故选 D。 考点:常见仪器的用途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 A错误;移走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拿,否则会把手烫伤, B错误;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 C正确;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错误。故 选 C。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干冰、盐酸 B汞、水、啤酒 C石墨、石灰水、碳酸钙 D氮气、氧气、空气 答案:

22、 B 试题分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氧化物。根据概念可知:A冰是化合物,盐酸是纯净物,错误; C石灰水是混合,碳酸钙是化合物,错误; D氧气是单质,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类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 Ca2 中的 “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2CO中的 “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gO 中的 “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

23、的化合价为 2价 D CO2中的 “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 A正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正确;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C正确;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CO2中的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错误。故选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有关 Na2O2、 MnO2、 O2、 H2O2四种

24、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一个氧分子 C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D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 Na2O2、 MnO2、 O2、 H2O2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氧原子。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食盐和沙子 C食盐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铁粉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滤是将难溶性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易溶于水,沙子沙子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和蔗糖都溶于水,不

25、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二氧化锰和铁粉都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是纯净物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1L芝麻与 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 2L。可用微粒之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混合物, A错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B 错误;芝麻与大米都属于混合物,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C 错误;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

26、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正确。故选 D。 考点:纯净物的概念、氧气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及化合价 填空题 太湖水经苏州胥江水厂处理的大致流程如下 ( 1)从沉淀池中出来的水经过沙滤池的操作称为: 。经沙滤池后的水在灭菌池中被通入的臭氧 (O3)进行杀菌处理,再经一系列后续处理成为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在深度处理区,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 2)如图所示将得到的水用直流电进行电解。根据图示与试管 b相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填 “正 ”或 “负 ”),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过滤、 吸附色素和异味、 正极、 2H2O 2H2+O2 试题分析:净化水的方法

27、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过滤只除去了难溶性物质,吸附主要是用活性炭吸附颜色和异味;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 8:1 ,该实验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考点:水的净化及电解水实验 下列 A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 1)图 A装置中的无色液体可用于检验氧气中含少量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图 B所示实验可观察到 “铁树 ”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说明 。 ( 3)图 C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 4)图 D所示实

28、验观察到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 Ca(OH) 2+CO2=CaCO3+H2O (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4) CO2+H2O=H2CO3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铁树 ”上浸有 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是因为农氨水挥发与酚酞接触,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氢气燃烧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此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即

29、CO2+H2O=H2CO3 。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检验,分子的性质,水的组成。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针筒相当于 (填一种化学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编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有 (填编号)。 ( 4)在查阅资料时,某小组的同学们得知氧化铁也可以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他们联想到 MnO2可作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那么,氧化铁和二氧化锰这两种物质哪一种更适合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写出双氧水用氧化铁作催化剂的反

30、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与讨论】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时,他们在控制变量的问题 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双氧水的浓度一定相同 B催化剂的质量一定相同 C反应前双氧水的温度一定相同 D反应容器的容积一定相同 【实验验证】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用足量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制取相同体积 O2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从上表中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一点即可) ( 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了如图(选用容积为 45 mL的 18180 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所示

31、的实验方案,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分析下面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颢: 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A点燃酒精灯;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 20 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 10 mL刻度处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D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 (填序号)。 实验中注射器活塞最终将从 10 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 刻度处才停止。 答案:( 1)分液漏斗, ( 2)甲 乙 丁, CaCO3+2HCl=CaCl2+H2O+CO2 ( 3) 2KMnO4 K2MnO

32、4+MnO2+O2 ;戊、庚 ( 4) 2H2O2 2H2O+O2 ; ABC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 5) 4P+5O2 2P2O5 ; CABD ; 1ml 试题分析:( 2)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应选固液不加热装置,甲 乙 丁均可; ( 3)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 ;据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4)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时可采用控制变量法,即除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方面

33、要完全相同,反应容器的容积不会对反应速率造成影响;对比内容可知,当溶液浓度均为 30%时, MnO2 的催化速率比Fe2O3 快,即和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当选用三种浓度的溶液,催化剂相同时,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 5)试管中发生的是反应 4P+5O2 2P2O5;由题可知试管的容积为 45 mL,即空气的体积是 45 mL,氧气约空气总体积的 1 5, 即 9 mL 。现注射器活塞置于 10 mL刻度处,向前推 9 mL则在 1 mL刻度处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空气成分实验。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

34、按要求填空 (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军事上可用作 ; (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基本反应类型是 ;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此反应过程中为防止 ,需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 4)过氧化钠 (化学式为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 1) 2Mg+O2 2MgO 燃烧弹 ( 2) Cu2 (OH) 2CO3 2CuO+H2O+CO2 分解反应 ( 3) 3Fe+2O2 Fe3O4 集气瓶破裂 ( 4) 2Na2O2+2H2O=4NaOH+ O2 -1价 试题分析: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

35、Na2O2 中 Na为 +1价,则 O为 -1价。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学及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用语(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 3个氨气分子 ;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 ( 3)硫酸铵 ; ( 4)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 试题分析: ( 1)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3个氨气分子表示为 3NH3 ; ( 2)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O、 Si、 Al、 Fe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36、, 1要省略,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Al3+ ( 3) 已知铵根的化合价为 +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 -2价,根据化合物 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可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2 NO3 . ( 4) 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则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 ( 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 (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3)实验室常用热源是 ( 4)做镁条燃

37、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答案:研体 、药匙 、酒精灯 、坩埚钳 试题分析: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研钵;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镊子和药匙,其中镊子是取用块状的药品,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实验室常用热源是酒精灯,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考点: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 计算题 ( 1)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m(C): m(H): m(O): m(Na) 。 若某病人每天食用 11.7g苹果酸钠盐,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 (NaC

38、l)少摄入钠元素多少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 2)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C6H12O6,醋酸的化学式为 C2H4O2则 11克葡萄糖与 克醋酸的含碳量相同。 答案:( 1) 156 48: 5: 80: 23 2.875( 2.9也对) ( 2) 11 试题分析: 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 =124+15+165+23=156 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m(C): m(H): m(O): m(Na) 124: 15:165: 23=48: 5: 80: 23 每天食用 11.7g苹果酸钠盐中钠元素的质量 =11.723 156 100%=1.725g 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中钠元素的质量 =11.723 58.5 100%=4.6 g 4.6 g-1.725g=2.875g ( 2)设 11克葡萄糖与质量为 X的醋酸的含碳量相同可得: 11g72 180 100%=X 24 60 100% ; X=11g 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