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街乡大街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33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街乡大街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街乡大街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街乡大街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街乡大街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街乡大街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街乡大街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着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D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矿石粉碎是矿石的大小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牛奶变酸和米酿成醋均属于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的生

2、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浓硫酸使白纸变黑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生成了黑色的碳,属化学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填写下列空白 ( 1) 3个铁原子 ; ( 2) 2个氧气分子 ; ( 3) 2个氮原子 ; ( 4)金属汞 ; ( 5) 6个水分子 。 答案:( 1) 3Fe; ( 2) 2O2 ; ( 3) 2N; ( 4) Hg; ( 5) 6H2O 试题分析:( 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个数为 1时, 1省略, 3个铁原子表示为 3Fe (

3、 2)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个氧分子表示为 2O2 ( 3)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个数为 1时, 1省略, 2个氮原子表示为 2N ( 4)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Hg ( 6)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6个水分子表示为 6H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催化剂具有 “一变二不变 ” 的特征,其中 “一变 ”指的是改变物质反应的速率, “改变 ”包括加快和减慢两个方面;催化剂

4、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只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故选 C。 考点:催化剂的性质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酒精、烧碱、生石灰 B天然气、水、液氧 C氦气、干冰、氢气 D青铜器、空气、氦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氧化物。 A酒精是化合物、烧碱是化合物、生石灰是氧化物; B天然气是混合物、水是氧化物、液氧是单质; C氦气是单质、干冰是氧化物、氢气是单质; D青铜器是混合物、空气是混合物、氦气是单质 。故选

5、B。 考点:物质的分类 在加压条件下, 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 0 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分子 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 0 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 C。 考点:分子的性质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氯化钾;液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

6、纯净物;A净化后的空气是混合物,氧化镁是纯净物; B水和冰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种状态,是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生锈的铁钉是混合物;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包括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混合物;氯化钾和液氧都属纯净物。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人 B实验要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 D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份进行加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人,以免烫伤, A正确;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7、而是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B错误;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 C正确;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份进行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D正确。故选 B。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在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插入盛水的集气瓶口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制取氧气时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A正确;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

8、再对着药品加热, B正确;收集氧气时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插入盛水的集气瓶口, C正确;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错误。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动植物的呼吸; 食物的腐烂; 酒和醋的酿造; 农家肥料的腐熟。 以上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缓慢氧化进行的非常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 均属缓慢氧化。故选 D。 考点:缓慢氧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需要点燃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是和氧气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

9、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SO2 4P+5O2 2P2O5 3Fe+2O2 Fe3O4 可知:这三个反应都需要点燃、都是和氧气反应、都是化合反应。甲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乙、丙生成的是固体。故选 C。 考点:反应类型,反应现象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沙成丘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磨杵成针是铁由大变小,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B死灰复燃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木已成舟是木头的形状发生变化

10、, 属物理变化;积沙成丘是沙丘的大小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已知标准碳原子的质量是 1 99310-26kg,而 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9 28810-26kg,求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到 0 01)。 答案: 92 试题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 12为标准,其他一种的质量跟它相比较得到的比,则: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 28810-26kg ( 1 99310-26kg 1 12) =55 92 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5 92。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

11、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 A正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正确;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C正确;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 ,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D错误。故选 D。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

12、用镊子 ;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 1 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错误;故选 D。 考点: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氮气具有的下列性质中,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 D极难溶于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故选

13、C。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看到大量白烟的是( ) A氢气 B硫粉 C红磷 D木炭 答案: C 试题分析: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故选 C。 考点:物质燃烧的现象 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等。故选 A。 考点:空气污染物 填空题 过氧化氢制氧气可

14、用下图 A装置。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人的物质是 ;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式 。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 收集装置 (填字母 )。 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 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答案: 过氧化氢或双氧水;二氧化锰;过氧化氢 水 +氧气。 D; 装置漏气。 试题分析:( 1)固体药品从瓶口加入,液体药品从分液漏斗加入,故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锥形瓶中应放人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 2)要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结合氧气的难溶

15、于水可知,可用排水法收集。 ( 3)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说明没有收集到氧气,原因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 1)写出 B、 F两种途径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B: F: ( 2)它们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3) (填序号 )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 4)为了使 A、 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 ( 5)根据 “绿色化学 ”理念, (填序号 )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答案:( 1) B: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16、 F: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 2)分解反应。 ( 3) D。 ( 4)催化剂或二氧化锰。 ( 5) A。 试题分析: B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F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这两个反应均是分解反应;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把氮气先蒸发出来,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常温下过 氧化氢分解的很慢,常要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绿色化学的理念是要减少污染,所以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最环保。 考点:氧气的制取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并且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

17、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 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 。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如图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答案:( 1)氮气。 ( 2)红磷过少、点燃红磷后,未迅速插入橡胶塞、装置漏气、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红磷中含有燃烧时产生不溶于水气体的杂质等。(任写三点) ( 3)不用在瓶外点燃红磷,不会因插入不迅速而发生瓶内外气体交换,使测量不准确。 试题分析:( 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所以剩余的主要是氮气 ( 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

18、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 5,说明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不大,可能原因有装置的气密性不会、红磷不足、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 夹等 ( 3)改进后的装置是密闭的,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不会逸散到空气中,减少了空气污染,另外不用在瓶外点燃红磷,不会因插入不迅速而发生瓶内外气体交换,使测量不准确 考点:氧气含量的测定 在 分子、 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离子;这些微粒中 , 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 ; 一定带正电的微粒有 。 答案: ; ; ; 。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 和氯离

19、子构成的。在原子中,中子不带电,由于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而且它们的电性相反,故原子不带电。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不带电,故分子也不带电;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是阴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属阳离子。 考点:构成物质的粒子及粒子的电性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A液态的空气; B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 D红磷; E500毫升 5的过氧化氢溶液; F液氧;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的剩余物; H铁粉; I自来水 答案: AEGI; BCDFH; BC; B; DFH。 试

20、题分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氧化物。根据概念, AEGI是混合物; BCDFH是纯净物; BC是化合物; B是氧化物; DFH是单质。 考点:物质的分类 关于木炭的描述: ( 1)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 2)它能燃烧; ( 3)它可用于取暖;( 4)将木炭粉碎; ( 5)它可用于制火药; ( 6)取一小 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 ( 7) 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

21、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 。 答案:( 1);( 4);( 2);( 6);( 3)( 5);( 7)。 试题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示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性质与变化的区别是在描述性质是通常有 “会、能、易、难、可以 ”等字眼。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 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 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填标号,下同) ( 2)能用来加热的仪器是 。

22、 ( 3)量取 8毫升的水,需要用 。 ( 4)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 。 答案: 试管; 集气瓶; 量筒; 烧杯; 胶头滴管; 水槽。 ( 1) ; ( 2) ; ( 3) ; ( 4) 。 试题分析: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胶头滴管;能用来加热的仪器试管和烧杯,其中试管能直接加热,烧杯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要量取 8毫升的水,先倾倒 6毫升左右,再该用胶头滴管滴加;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要用烧杯和玻璃棒,烧杯可用于配制溶液,玻璃棒可加快溶解速率。 考点:常见仪器的使用 生活中的广告与化学联系密切,请欣赏以下两则广告: 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 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蓝瓶的,好喝

23、的。请填写下列空白: ( 1)黄金搭档所补五样是指:钙(元素符号为 )、铁、锌、硒、维生素。其中前四样是指人体需要这四样 (填 “单质 ”、 “离子 ”、 “元素 ”)。 答案: Ca; 元素。 试题分析: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 ”、 “钙 ”等指的均是元素 考点:常见粒子的判断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取用时,应先拿下瓶塞, 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应朝向 。 答案:细口瓶; 倒; 手心。 试题分析: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 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靠容器口,缓慢的倒。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 100 毫升的水和 100 毫升的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

24、 (填大于、等于、小于)200毫升,这说明了 ,生活中还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例子有 (举一例)。 答案:小于;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向皮球中打气或水的蒸发或汽油的挥发或物质的热胀冷缩等。 试题分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 100毫升的水和 100毫升的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小于 200毫升;除此之外,如 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 0 024m3的钢瓶中,也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点:分子的性质 简答题 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 ( 1)水和汽油 ( 2)白糖和食盐 ( 3)铁丝和铜丝 答案:( 1)有颜色的为汽油,另一个为

25、水或有气味的为汽油,另一个为水。 ( 2)甜味的为白糖,咸味的为食盐。 ( 3)银白色的为铁丝,紫红色的为铜丝。 试题分析:( 1)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而汽油是有气味且是棕色的; ( 2)白糖是甜的,食盐是咸的,可品尝鉴别 ( 3)铁丝是银白色的,铜丝是红色的; 考点:物质的鉴别 请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 下列现象。 ( 1)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干。 ( 2)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答案:( 1)由于水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 2)菜中香味物质的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 3)粒子间有间隔 试题分析:( 1)由于水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水蒸发到空气中,所以,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得干燥。 ( 2)菜中香味物质的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使香味向四周扩散,所以,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考点:分子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