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137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默写句子( 8分) ( 1)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 3)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 5)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 ( 6) ,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 8)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答案: ( 1)惊涛拍岸 ( 2)烽火扬州路 ( 3)暴霜露 斩荆棘 ( 4)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5)人杰地灵 徐儒下陈蕃之榻 (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7)

2、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8)通古今之变 选择题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枉费心机宽宏大量矫揉造作销魂勾魄 B变幻无穷孽根祸胎绿草如茵醍醐灌顶 C名符其实栩栩如生迥然不同精神焕发 D杳无音信蜚声世界殒身不恤白驹过隙 答案: C 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思垂空文以自见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窜梁鸿于海曲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数通使相窥观 屡次、多次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处理 B 特以为智穷罪极 只是

3、 徐孺下陈蕃之榻 使 放下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 前例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持 D戍卒叫,函谷举 攻占 多于在庾之粟粒 露天的谷仓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兵不利 兵器 杳不知其所之也 到 B 思厥先祖父 他们的 盘盘焉, 镅 的样子 C 彩彻区明 阳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将要 D 若望仆不相师 你 会遭此祸 遭遇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安人员根据那位年轻人提供的线索,先找到了张某,要他说出货物的存放点,再缘木求鱼,去找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点。 B工程已接近尾声,指挥部要求大家牢记 “行百里者半九十 ”的古训,

4、再接再厉,为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C这两人原本早就有些隔阂,经他一挑拨,就更成掎角之势,互不往来了。 D李老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 “天河一号 ”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

5、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 “无 ”,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 “有 ”,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B(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 C(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 凭, 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6、D我只 是想强调胳膊(说的更确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答案: D 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毗( p)邻 玉笏 (h) 颓圮 (p) 阜 (f)盛 B 纨绔 (wnk) 忖度 (d) 怏怏 (yngyng) 租赁 (ln) C 骷髅 (klu) 跫 (qing)音 朱拓 (t) 彳亍 (chch) D 宫绦 (to) 雪茄 (ji) 烦躁 (zo) 伺 (c)候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18分)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 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 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

7、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 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

8、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 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

9、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

10、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 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 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小题 1】文章 段说: “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

11、于哲理的思考。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 “哲理的思考 ”?请分 条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文章描写红叶,为什么在 段写到 “一大群高大的水鹿 ”?( 4分) 【小题 3】在 段文章说: “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灰 ”和“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分) 【小题 4】文中作者先称 “人是万物之灵 ”,文末却说人 “非万物之灵 ”。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 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12、人非万物之灵,人要 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一点 1 分,四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4分) 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红叶,也有美丽的动物,衬托环境优美。 “我 ”纵情歌唱,水鹿聆听,为 “天人合一,绝不仅仅是理想 ”的观点作铺垫。 突出了全文主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深化了文章立意。( “衬托 ”“铺垫 ” “突出 ”“深化 ”等各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4分) “灰 ”是指山风刮起后,作者对红叶的命运的担忧和忧郁。“红 ”是指意识到躺了一山的落叶完成的是生命的仪式的交接,作者心中的坦然和释然。(能答出 “担忧和忧郁 ”到

13、 “坦然和释然 ”的感情变化过程即可得分,共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6 分) 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由凌驾于自然之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认识是可贵的。 第一处,“万物之灵 ”是作为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以帝王将相为代表;他们没有表现出 “万物之灵 ”的坦然和睿智。 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 “万物之灵 ”,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与死,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红叶飘落,万物有福。(每点 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 读下面文段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

14、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 “母老,唯在诸君! ”贼曰: “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15、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 “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 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 !”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 “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16、。 ”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小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此孝子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C芝乃驰檄济南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君劣于上,吏祸于下 多于市人之言语 【小题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

17、是( ) 母老,唯在诸君 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

18、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小题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分) (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分) ( 3)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 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妈妈和儿子为 “是否参加英语比赛 ”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后来儿子写了一封告母亲书,觉得妈妈没有平等交流,建议双方签署一个 “互相尊重意见 ”的协议。而妈妈则强调 “协议不是实质性问题,你既然选择了学好英语,就不要半途而废 ”,希望儿子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此类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鲜见,对于妈妈与儿子的态度和表现 ,你有何感受、观点?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