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1378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考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 4)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 (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 6) 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 8)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 9) ,斯固百世之遇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 10)顾吾念之 ,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

2、于赵者, 。 (司马迁廉蔺列传) 答案: (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 2) 艰难苦恨繁霜鬓 ( 3)落霞与孤鹜齐飞 ( 4)以手抚膺坐长叹 ( 5)多情自古伤离别 ( 6)昨夜西风凋碧树 (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8)雕栏玉砌应犹在 ( 9)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10)徒以吾两人在也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虎 兕( sh)饿莩( pio)钿( din)头 茕茕( qing)孑立 B吮( yn)血 汗涔涔 (cn)捧袂( mi)玲珑剔( t)透 C炽( ch)热恫( dng)吓戳( chu)穿余勇可贾( g) D嫉( j)恨孝悌( d)戏谑( nu)卓

3、( zhu)有成效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桑绿荫心荡神驰大丈夫能曲能伸 B诡秘菲薄祸起萧墙 即来之则安之 C攻讦狙击尾大不掉万变不离其宗 D座落脉博良辰美景不敢 越雷池一步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010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 21个月新高。 B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C我们不应以偏概全地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 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统摄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4、 D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道理 “ 我们相信这一点事不可理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 答案: D 下 列有关文学常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 “亚圣 ”之称,与孔子并称 “孔孟 ”,提出“仁政 ”,主张 “王道 ”。 B雨果,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其代表作有九三年、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 C戏剧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 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合称 “元白 ”,他还是 “新乐府运动 ”的主要倡导者,主张 “文章合为时

5、而著,歌诗歌合为事而作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共 17分 ) 信使 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锥,将我所在的部队,托举到了离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 10月,这正是平原上麦秸垛金黄而干燥的时光,昆仑山却已万里雪飘。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发出的禁令,我们将与世隔绝到春天。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医生对我说 :也许军邮车今天会来的。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 仑山一次,日 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老医生戍边多年,他的话有时像符咒一样灵验。 “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辆车,总是军邮车。山下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心。 ”他晃着的满头白发,

6、像一丛银针。 果然,那天夜里,军邮车像破冰船一样,跋涉五天,英勇地到了。整个军营为之沸腾。各单位取信的人站在房外,一取到信就像古代的驿马接到加急文书,拔腿就跑,送给望眼欲穿的人们。 在高原上奔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活儿一般都分给腰细腿长的年轻人,但白发苍苍的老医生执拗地要做这件事。知情的人私下里说他家中有很 老的双亲、很弱的妻子 、很小的孩儿,想信比别人更甚。老医生抱着一大摞信,我们扑上去抢。 霎时老医生手中就空了,接下来是刷刷撕信,信皮的断屑萧萧而下。 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仿佛有一只温暖而柔软的手,从洁白的信纸中探出来,抚摸着我额前飘动的乌发,心便不再凄然。再看同学和朋友的信。我的同桌此

7、刻在遥远的西双版纳,信中夹了一朵花的标本。她说这是景洪最美丽的花,有 沁人肺腑的香气。夹花的那页信纸留有大片紫色的液痕,想像得出花盛开时的娇嫩。我低头嗅那被花汁浸泡过的地方,哪有什么香气,有的只是纯正而凛例的冰雪气息缭绕其中。 同屋的女兵嘤嘤地哭了起来。她的小侄子病了。我们都去劝她,老医生悠长地叹了一口气 :“告诉离家这么远的一个小姑娘,孩子的病就能好了吗 我家里人是从不这样的。 ”不一会儿,女兵停止了哭泣,因为从老医生送来的第二批信中她得知小侄子的病已经好了。 “要有经验, ”老医生说, “把信全拆开,码饼干似地排好,从最后面的看起,前面的只能作参考。 ” 那一次军邮车上山,老医生没有收到一

8、封信。按照他家的习惯,没有信来也许就是出事了。他的忧郁持续了整个冬天。 4月,春天里,这是开山后的第一次通邮。我收到了西双版纳同学的回信:“那朵花 怎么是紫色的呢 它是雪白的呀 !而且,绝不可能没有香气 !” 信是老医生送来的。他快乐极了,他的家里寄来了平安信。有时候他又突然疑惑,说他家会不会有什么事瞒了不肯告诉他。我们都说不会不会,你是家里的顶梁柱,离了你,根本就办不了事,怎么会瞒你 !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心宽了许多。 终于,轮到他探家了。他很早就告诉了我们,还专门预备了一个提包,为大家装信。我便对着昆仑山皑皑的冰雪,从从容容地写了三十封信。我双手捧着这摞信,郑重地交给老医生。他的白发在雪峰的

9、映衬下,晃动得像一盆水中的粉丝: “你放心好了!我到了山下第一件 事就是为大家发信。假如回信快的话,下次军邮车上来,你们也许就能收到回信了。 ” 他走了。军邮车像候鸟,飞来一次又一次,但那三十封信却一封不见回音。原来他下山乘坐的车翻了,这在高原是很平常的事,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银发苍苍的头颅,那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顷刻之间化为青烟。那三十封信,只有给父母的那封,我重写了托人发出。给其他人的,便再也提不起兴致。只要抓起笔,老医生的白发就在眼前灼目地闪动,眼珠便发酸。大团大团的冰雪,在我胸中凝结。 后来,在老医生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远没有我想像的那样老。满头灿然的白发 ,是昆仑山馈赠他的不能

10、拒绝的礼物。 他死了以后,军邮车还带来过他的家信。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 :是广西一个很偏远的小城。又在地图上仔细寻找,那地方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该是非常炎热的。老医生的家乡,距离昆仑山,大约有一万五千里。 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又蒸了几遭的馅饼。几处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坚韧的透明纸粘贴过,上面打着蓝色的印章 : “邮件已破,军邮代封。 ” 不知这是否是封报平安的家信 【小题 1】第 段把军邮车比作 “青鸟 ”的表达效果是 _。 (2分 ) 【小 题 2】简析第 段画线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 ) 【小题 3】第 、 段两次写到同桌信中的花, 作用是 (1) _ _;(2)

11、 _ _。 (3分 ) 【小题 4】第 12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_ _ _ 。 (2分 ) 【小题 5】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 A标题的 “信使 ”就是指文中的老医生形象。 B开篇写昆仑山壮观象征了戍边战士的崇高。 C作者提到三十封信意在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D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来安排 材料,脉络清晰。 E本文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老医生形象。 F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写人状物 淡而有味。 【小题 6】从情感表达角度赏析最后三段的 “那封迟 到的信 ”。 (3分 ) _ _ 答案: 【小题 1】 (2分 )“青鸟 ”比喻军邮车来无定时,与军邮车在封山前的必定到达形成对比,作者借

12、此表达了对军邮战士克服险阻的敬意 【小题 1】 (3分 )“霎时 ”“空了 ”说明抢信迅捷, “刷刷 ”、 “萧萧 ”说明信封口撕得多而快,突出了战士读信的急迫心情。 【小题 1】 (3分 )(1)表现同窗情深 (2)突出两地遥远、白然环境差异大,并与老医生的家信相照应 【小题 1】 (2分 )老医生长期坚持在艰苦的戍边环境里默默奉献,令人肃然起敬 【小题 1】 (4分 )D E 【小题 1】 (3分 )寻找发信地址在地图上的位置,呈现信封的残破,猜测信的内容,描写依次深入,表达了 “我 ”对老医生的思念和对其家人的关切,而末句引发的悬念,暗示了戍边战士的情感世界,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文言文

13、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共 9分)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 ;夷,戮也, 。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 ,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

14、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 1】请在横线补上空缺的句子。 (2分 ) 、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悚然而听之乃其一气之余烈 B此秋声也 故其为声也 C勿夺其时其气栗冽 D为天下笑夷则为七月之律 【小题 3】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是运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秋之状。请简要分析手法 和效果。( 4分) 答案: 【小题 1】 (2分 )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小题 1】( 3分) C 【小题 1】( 4分)作者花较

15、多的笔墨来写秋之状,既为写秋声进行铺垫( 1分),使写秋声的笔触不至于太突兀( 1分);又是运用烘托( 1分),使 “秋之声 ”更为形象而有气势( 1分)。 【小题 1】略 【小题 1】 A前 “之 ”是代词, “它 ”,代秋声;后 “之 ”是结构助词, “的 ”。 B前 “也 ”表判断,后 “也 ”是表句中停顿。 C“其 ”都是代 词, “它的 ”。 D前 “为 ”是表被动,“被 ”;后 “为 ”表判断, “是 ”。 【小题 1】略 阅读下面文段(共 18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 之,作指瑕以 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

16、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 “是且交构。 ”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 ,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 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

17、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 “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 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 “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 “王、杨、卢、骆 ”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 “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 (选自新唐书 列传 文艺上,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

18、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指瑕以 其失 :挑出错误。 B勃戏为文檄英王鸡檄:用檄文声讨。 C勃往省,渡海溺水省:探视,问候。 D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抵: 抵偿。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皆以文章齐名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 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慨然思诸葛亮之功 是谁之过与? 【小题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出王勃 文才卓著的句是( )( 3分) 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 其失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沛公闻其名,召署

19、府修撰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 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 ”天才 ”。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答应,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

20、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 ”初唐四杰 ”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小题 5】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6分) ( 1)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3分) 译文: (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1)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事情败露应当诛杀,恰逢遇赦只免除了官职。(关键字: “所、辄、会、除 ”,句子通顺得 1分) ( 2)于是拿出纸笔 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担当,

21、到王勃面前时,他爽快应允没有推辞。(关键字: “因、当、沆然 ”一词 1 分,句子通顺得 1 分) 1,3,5 【小题 1】抵:犯。抵罪:犯罪【小题 1】 D项均为助词,可译为 “的 ”。 A项均为介词,前可译为 “凭借 ”,后可译为 “拿、用 ”。 B项均为介词,前表动作对象,可译为 “向 ”;后表比较,可译为 “比 ”。 C项均为介词,前表被动,后可译为 “替,给 ” 【小题 1】 分别是都督、崔融与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论; 是沛王的举动,间接表现王勃的文才 【小题 1】 “初唐四杰 ”的排序是否公允不能从催融与张说等人的评语中看出,而且,杨、卢、骆等人的文采远不及王的说法也不合原意 【小题

22、 1】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 1)首联中的 “凉 ”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 “凉 ”的?通过写“凉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 5分) (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登高之中某联的诗意。请写出这一联并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 5分) 答案:( 1)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 “凉 ”: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

23、抒发了作者旅居他乡愁苦悲凉 (或苦闷、凄凉等 )的心情。(第一问:虚实结合, 1 分;具体分析 2分。如果学生答 “借景抒情 ”,并举出诗中的意象加以分析,可酌情给分。第二问 2分, “旅居他乡 ”等具体原因 1分,思想感情 1分。) (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1分) 两首诗均在萧飒的秋天里借景抒发了自己长期飘泊在外,年老而不回家的孤独悲凉之情。但林诗多了万事不如意的郁闷这层意思,并把感情写得含而不露;杜诗则流露了自己多病之症,独登台的凄苦, “悲 ”“独 ”二字大为传神。(相同点和不同点各 2分。学生需对比 “异乡 ”“作客 ”, “常 ”与 “多 ”等来分析) 语

24、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 4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 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或者社

25、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以上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4分) _ _ 答案:( 4分)类比和对比。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类比,揭示马克思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将马克思还发现剩余价值前后的情形对比,指出马克思这一发现的历史功绩。 相同或相似事物比较,以比出共同点为类比。不同事物相比较,以比出不同点为对比。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意义同样伟大 ,属于类比。 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前后的情形差别巨大,属于对比。 作文 万物皆有境。画无境则劣,诗无境则拙,人无境则俗。曲径通幽是境,出神入化是境,物我两忘是境。山水有境则成风景,人生有境则成圣哲。常言说,境由心生,境由心造,用 “心 ”之人才能成为有境之人。以 “境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高考评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