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北京市北京五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在下面短文中用 “ ”断句。(分)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取材于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篇) 答案:(分)楚厉王有警鼓 与百姓为戒 /饮酒醉 /过而击之也 /民大惊 /使人止之 /曰 /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 /有警 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在下面横线处写出古文原句。( 10分) 三岁为妇, _。 _,靡有朝矣。 (氓)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隔叶
2、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 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_。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凌余阵兮躐余行, 。 ,援玉桴兮击鸣鼓。(屈原 国殇) 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兑现不修边幅标识 (zh)敷衍塞 (s)责 B保贵五体投地戏谑 (xu)叱咤 (ch)风云 C鼎盛不记前嫌揣度 (du)麻痹
3、( p)大意 D防范一蹋糊涂炫( xun)耀锒( lng)铛入狱 答案: A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 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资本经济之所以一定会带来金融泡沫的原因,是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运作一部分来自企业产品销售的收入,而
4、另一部分则来自信贷,这两部分都有其不确定性。 B中国政府已与包括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 2009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 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 15%左右。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 “紧箍咒 ”,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 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A杂糅, “原因是 ”,要么就 “是因为 ”; C语意矛盾, “近 ”和 “左右 ”; D语意表达不清,避免纠纷,不可以 “避免纠纷减少 ” 下列句子中,
5、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 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记者注意到,在解释 “和谐世界 ”这一理念时,李肇星引经据典,多次举起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宪章宣读其中的内容。 C在中华民族园,身着盛装的傣族姑娘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的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D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 ,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 ,各国唯有放下成见 ,一团和气 ,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才能够渡过难关。 答案: B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 ,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 ,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
6、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 ,以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华天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 ,杜绝铺张浪费 ,三个月下来 ,仅办公经费一项就 了五十万元。 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 所 ,历时近两年 ,研发了 200多个样品 ,从中 出第一 “新北京特产 ”。 A规避结余遴选 B回避节余遴选 C规避节余筛选 D回避结余筛选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10分) 人类体能的极限 人类体能的极限在哪里?近百年来,人们总是希望通过田径运动来不断挖掘它,因为这项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运动。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体运动能力受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制约,必然是有极限的
7、。但是,很多记录仍不断被打破,特别是 “飞人 ”大战,男子100米跑的世界记录在近 7年就 5次被刷新,今年北京奥运会,博尔特在 “鸟巢 ”更是跑出了令人惊叹的 9 69秒。 那么, 100米的世界记录就可以无限刷新了?德国运动极限领域的专家约翰 安马尔则不以为然。他将 1056名男子选手和 1024名女子选手的最好成绩输入计算机后预测出男子 100米世界记录可能永远无法达到 9 20秒。而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 阿里尔就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预言,超过某个临界就可能导致运动员骨头断裂和关节组织脱离,这个临界点是 9 64 秒。他根据人体对抗空气阻力和体重对地面作用后的反作用力等因
8、素计算,人以这个速度跑步 尚不会引起肌肉损坏,而一旦超过这一极限,肌肉就有断裂的危险。然而,法国的佩龙内特和蒂博博士通过计算机得出的结论却是到 2040年人类100米可以达到 9 49秒。英国的安德鲁也做了一个统计学分析,他预测 2156年男子 100米能达到 8 098秒,而女子 100米将超过男子达到 8 079秒。当然,这些都只是预测。每个世界记录诞生之初都有人觉得极限近在咫尺,但1936年杰西 欧文斯百米的 10 2秒和 2006年 7月 12日刘翔 110米栏的12 88秒都已经先后作古。那么,人类体能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不可否认,在田径运动竞 赛规则不变的情况下,每个项目都应该有一
9、个极限成绩,而成绩取决于两方面: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以及场地、器材、气候和人文环境等。毋庸置疑,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提高运动成绩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撑竿跳高。布勃卡使用先进的玻璃纤维竿创下的 6 14米的世界记录就比金属竿时期的记录提高了 1 32米。但是科技因素在提高成绩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才是核心动力。例如男子 100米世界记录最近几年多次被牙买加选手刷新,就反映出牙买加黑人运动员在短跑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天赋。这种生物学因素往往是科技力量难以左右的,因为科 技更多地体现在改变运动员的训练手段、训练后的医疗恢复和比赛的装备等。极好的身体素质、卓越的运动才能,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
10、和不断更新的器材设备,很难预测未来的记录能达到多少。事实上,极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追求极限的过程。 【小题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寄希望于田径运动来挖掘人类体能极限,是因为田径乃一切运动之母。 B每个世界记录诞生之初都有人觉得人类体能极限近在咫尺,很容易被打破。 C田径运动中的极限成绩涉及运动员素质和科技条件两个因素,前者是核心。 D布 勃卡多次打破撑竿跳世界纪录,主要为证明在该项目上他具有独特天赋。 【小题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临界点 ”就是人类体能的极限,超过这个 “临界点 ”,人类又向
11、前进了一步。 B对人类体能极限的预测,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等原理,角度不同,说法各异。 C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气候等方面的因素,有可能创造出更新的世界记录。 D刘翔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定能打破他本人创造的 12 88秒的最好成绩。 【小题 3】本文作者对 “人类体能的极限 ”持怎样的看法,请分条陈述。(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人类体能必然是有极限的。 人类体能极限取决于人类的生物学因素和现代科技因素两个方面。 人类体能极限到底是什么水平还很难预测。 人类体能的极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追求极限的过程。 【小题 1】 A项 “田径乃一切
12、运动之母 ”之说无据; B项 “近在咫尺 ”原文的意思是“不能再挖掘 ”“快要达到尽头 ”; D项 “布勃卡 ”的例子是为了证明 “现代科技发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 ”而非 “运动员的独特天赋 ”。 【小题 1】 “定能 ”确立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科技因素 ”并非 “核心动力 ”。 【小题 1】评分标准:本题 4分。每答对 1点给 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各题。 海棠花 季羡林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
13、,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 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
14、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 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 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
15、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 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 样一句话: “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
16、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 ,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但是,真像一个
17、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 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
18、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 5月 29日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 “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 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 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
19、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小题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文章第 段开头说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 “无缘 ”吗?为什么 ( 3分) 简要分析 “海棠花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小题 3】第 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4分) 【小题 4】第 段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 ”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 “距离 ”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 200字)( 10分) 答案: 【小题 1】
20、 AC 【小题 1】 并非 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 “有缘 ”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小题 1】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 【小题 1】 B项第 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D项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他这样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 E项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 【小题 1】解释作用题 ,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
21、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 真的是无缘吗 ,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 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 解释作 用题 ,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22、。 【小题 1】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 从形象到抽象 ,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 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 以及 心情不能平静 ,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 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 “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
23、不贺,何也? ”申叔时曰: “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 ”王曰:“善! ”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 “晋六将军,中 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 ”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
24、,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 ”此之 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 人间训)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崇:使 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阴谋:暗中谋划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申叔时使于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5、 C罪则有之,罚亦重矣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D此之谓也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人)罪则有之 B可伐(晋)以广地 C因以(之)诛罪人 D夫为君崇德者(君)霸 【小题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的一组是( )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 B C D 【小题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
26、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王并无贪图的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罢 ”应该是 “撤掉、撤出 ”之意 【小题 1】两个 “之 ”字都是助词,起提宾的作用。其他三项, A 项的两个 “于 ”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译为 “到 ”;后者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
27、为 “和 ”“同 ”“跟 ”等。 B 项两个 “其 ”字都是代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 “那 ”;后者是人称代词,在这里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 “自己 ”。 C项两个 “则 ”字,前者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 “倒是 ”;后者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 “就 ” 【小题 1】所伐对象为 “中行、文子 【小题 1】 从正面证明了观点; 从反面证明了观点; 楚庄王放弃了对陈的占领是 “知止 ”,得到了诸侯的尊重是 “不辱 ”,说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三国灭智氏是智氏不知足、不知止导致的结果。 智氏 “好广地 ”是 “不知止 ”“不知足 ”, “亡 ”是 “殆 ”,从反面证明了 “知足不辱,知止不
28、殆 ”; 楚庄王占领陈,大夫祝贺,与 “辱 ”“殆 ”无关; 楚庄王 “遣卒戍陈 ”是不 “知止 ”,会得到贪心的恶名是 “辱 ”,与 “修久 ”无关; 叙述智伯的不知足,不知止,与 “辱 ”“殆 ”无关 【小题 1】略 参考译文 楚厉王遇到危急的情况,用击鼓发出信号召集百姓来防卫。(有一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经过(鼓)误击了它。百姓(被)惊动,(厉王)派人阻止大家,说: “我喝酒醉了 同身边的侍从开了个玩笑,错击了鼓。 ”(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便都回家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报警)时,百姓就都不来了。于是,(厉王)重新发布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 忠诚的臣子力
29、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 “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 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 ”申叔时说: “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
30、,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 ”楚庄王说: “你讲得好。 ”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这就是在 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 张武替智伯出主意,说: “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又离心离德,现在正好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展我们的领地。 ”智伯于是听从张武的计谋发兵攻打中行、文子氏。把他们消灭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家割让了土地给他,而赵家不肯割让。智伯于是胁迫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后来赵、魏、
31、韩三家暗中联合,秘密商议,一同进攻智伯,于是消灭了智伯家族。这就是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的结果啊。 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终于称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领 土扩展,君王最终被人家消灭。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而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老子说: “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诗歌鉴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32、 注: 谢将军:镇西将军谢尚,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 分欣赏,邀请他彻夜长谈,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 这首诗中的 “空 ”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分 ) (3) 针对这 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
33、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分) 答案:( 1) C( “余亦能高咏 ”是说 “我 ”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 2) “空 ”字是 “白白地 ”、 “无用地 ”的意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 1分。这个 “空 ”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 1分)。颈联指出, “我也能象袁宏那样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 “我 ”的才华,与颔联的 “空 ”来呼应,抒发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 2分) ( 3)尾联想象( 1分)次日一早扬帆远去,落叶纷纷的情景( 1分),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凄冷寂寞,体现无尽的伤感之情。( 1分) 作文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60分)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阅读体验写一篇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字。 答案:开放性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