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1411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填空( 6分) (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 2)满载一船星辉, 。 ( 3)风萧萧兮易水寒, 。 ( 4)包身工的作者是 ,巴金的家春秋被合称为 “ ”。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漪沦( y)酝酿( ning)浸渍( z)载歌载舞( zi) B绯红( fi)执拗( zh)弄堂( nng)刚劲挺拔( jn) C沉淀( din)匕首( b)攒射( cun)长歌当哭( dng) D纤巧( qin)创伤( chung)谄媚( chn)舐犊情深( sh) 答案: B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2、一项是 A气慨寥落焦燥不安相形见拙 B屠戮编缉屏息以待短小精焊 C蝉联峥嵘再接再厉迥乎不同 D颓圮寒喧得鱼忘荃涕泗交流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 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他们不由得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 “农家乐 ”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

3、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 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美国深陷金融危机难以自拔、渴望与中国合作共克时艰的背景下,中国被美国一些媒体视为希拉里亚洲之 行最重要的一站。 B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C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眼睛酸胀、十分疲劳。 D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答案: A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4、从月份开始 ,起源于印度的 “超级细菌 ”一度使全球陷入恐慌。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告诫大家:一是保持冷静,不要恐慌;二是不要掉以轻心;三是不要相信谣言。 B.中国医学有这样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 “六气 ”之一 (风、寒、暑、湿、燥、火 );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C.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写几首古诗词等。 D.“酒后驾车是比较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性大,然而由于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处理过轻,有些驾驶员 存在 不怕罚 的心理,带着酒精疯狂上路。 ”马建清说: “酒后驾

5、车的处罚应该往刑事方面靠,否则没有震慑力。 ” 答案: A B项括号中内容应移至 “六气 ”之后 C项中,应将书名号改成引号 D项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4分)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 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人们充 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狗可以听到 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6、成下列各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 “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 “欲求 ”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 “食色 ”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 “趣味低级 ”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 “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

7、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 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 “道德境界 ”。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 “自我 ”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

8、识也有一个由浅 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 “我们 ”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 “我们 ”出发,推及 “我们 ”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 “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 “应该 ”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 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9、。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 2009年 12月 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 1】对于 “人生境界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小题

10、2】对于 “求知境界 ”与 “道德境界 ”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责任感与义务感使 “道德境界 ”不同于 “求知境界 ”,并高于 “求知境界 ”。 B达到了 “求知境界 ”,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 “道德境界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作者把 “道德境界 ”列在 “求知境界 ”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D “求知境界 ”虽也把 “自我 ”作为主体,但这个 “自我 ”却不同于 “道德境界 ”中的“自我 ”。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欲求境界 ”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 “求知境界 ”中的

11、“自我 ”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 “道德境界 ”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 “我们 ”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 “审美境界 ”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答案: 【小 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A、文中说: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 “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对。 “由低到高 ”错,文中说 “道德境界 ”“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

12、的意义 ” 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 “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错 D、 “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错, “不同层次 的人生境界 ”和 “人生的不同阶段 ”没有必然联系。 【小题 1】 “道德境界 ”“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 ”,因此 “求知境界 ”为“道德境界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小题 1】 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 C“道德境界 中的人不

13、再关注自我 ”错,文中说这一境界 “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这就是关注自我。 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不对,因为原文的表述是 “在现 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 “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声一片 林清玄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

14、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 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 “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 ”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 “春江水暖鸭先知 ”的鸭子来说,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恐怕也要笑吧。 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 “秋声 ”: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

15、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 “声 ”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 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

16、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 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 “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 ”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 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

17、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 我们现在 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 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

18、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小题 1】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 1)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 ,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 2)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 【小题 2】文章开头说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作者紧接着在第二至四段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列举了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分) 【小题 3】文章第 段引用蒋捷的词声声慢 秋声有什么作用?(分) 【小题 4】( 1)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人们不是

19、从落叶中而是从蟹黄和广告中知道秋天的来临,作者对此为什么会 “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 ”?( 2分) ( 2)作者认为 “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这句话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说明了现代都市人控制了室内的气温,在室内再也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只有在远离都市的大自然里,季节的特征才比较明显。 作者将温室里的花朵说成 “用火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 ”,形象而生动,说明温室里的花朵是人们违背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加工而成,这样做实际上对花朵是一种伤害。 【小题 1】 生活在都市的人已不能从社会生活中感知季节了 在都市里,我们常会对

20、季节产生错觉。 我们只能偶尔通过菜市场这类非正常的渠道惊觉季节的变化 【小题 1】 ()扣题。蒋捷的词很短,却用了十个 “声 ”字描写秋天,照应了本文的题目秋声一片。 ( 2)丰富了文章的意蕴,使文章具有了诗意美。 ( 3)对比。蒋词说明古人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知道了秋天的来临,现代的都市人却愈来愈不了解季节。文章通过这一对比,说明现代都市人对季节的感应在慢慢流失。 【小题 1】( 1)在人类科学的进步中,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春夏秋冬的鲜明特点逐渐迷失,人们领略不到四季的丰富变化,欣赏不到大自然的多彩多姿,作者因此而伤感。 ( 2)同意( 1分)因为下一代在都市中的孩子将更加远离大自然,他们生

21、活在人工制造的舒适的环境中,完全在商业气息之中长大,不会有作者这一代人那样有过亲近并欣赏大自然的经历,也就不会了解上一代人的那种伤感心情。随着人类都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程度加大,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未来的人类将愈加远离自然。 【小题 1】每点 2分。 【小题 1】 4分 【小题 1】前面两点各 1分,后面一点 2分。 【小题 1】第一点 2分,第二点 3分,也可答不同意。谈人类正在努力建设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环境,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不一定不知道这种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22、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 诰 牛 拱傩战约佑拢 疾蝗缫病蚬苤伲 裰 改敢病 纹渥樱 豢善 涓改浮!惫 唬骸肮芤奈崆咨涔讶耍 泄常 谒溃 衲擞弥 珊酰俊北 逶唬骸氨宋 渚 玻 翦抖 粗 湮 嘤淌且病!惫 唬骸叭辉蛭 魏危俊北 逶唬骸熬 谷饲胫 场 !惫 唬骸笆 持 背家病 u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 “君诏使者曰: 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

23、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 “然则夷吾受乎? ”鲍叔曰: “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 “其于寡人犹如是乎? ”对曰: “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 “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 同 仇 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 “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鲁君曰: “诺。 ”将杀管仲。鲍叔进曰: “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 xi,木笼 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 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 公)奔莒,管仲随公子纠奔鲁。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不失秉秉:同 “柄 ”,权柄 B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C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亟:屡次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