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1413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玉山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诗文默写(任选 4小题)( 8分) 【小题 1】琵琶行一诗中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者交汇在 “ , 这两句诗上。 【小题 2】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尽西风,季鹰归未? 【小题 3】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小题 4】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 。 【小题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答案: 【小题 1】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小题 2】阑干拍遍 休说鲈鱼堪脍 【小题 3】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小题 4】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 【小题 5】曲

2、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绐( di)骗海蜇 着( zho)手成春指手画脚 B鱼鳔( bio)阔老 朝暾( tn)夕月 立杆见影 C干瘪( bi) 燥热 挟( xi)嫌报复欢呼雀跃 D嫉( j )妒 去逝一摞( lu)图书罪人不奴 答案: C ( A应为:着( zhu)手成春 B应为:阔佬 立竿见影 应为: 去逝 一摞( lu)图书 罪人不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和,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 QQ与 360已不仅仅是所谓的口水战了,在 360推出扣

3、扣保镖之后,彻底把温顺的企鹅激怒了, QQ祭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狠招,强行让 QQ与 360不兼容,让用户别无选择的二选其一。 QQ和 360商业纷争行为不得不让所有网络用户叹为观止。 C山楂树之恋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深受观众好评。 D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杀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 答案: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A、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对象用错,不合语境 B、叹为观止: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

4、点。望文生义。 C、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逻辑关系混乱。)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2010年 11月 6日,以传承 创新 发展为主题的 2010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在江西井冈山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全国主要红色旅游城市市长齐聚井冈山,就新时期红色精神传承与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B围绕 “淘宝屏蔽百度引商家搞议 ”这一话题,新浪科技对淘宝商户展开调查,试图挖掘出两家互联网企业此番围绕 C2C 市场所展开的较量,将给双方所争夺的主要对象 淘宝网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C很多运动员拿到金牌都要咬一咬, “咬

5、”金似乎正逐渐成为领奖台上的一种时髦举动。这是为什么?兴奋所致?用嘴脸证金牌真假成色?还是见大家都咬我也跟着咬?一些网友纷纷 提出疑问,而回答的答案:也各有趣味。 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答案: B ( A、 “以传承 创新 发展为主题 ”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C、中间是选择问,所以二、三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D、冒号的提示范围到 “捡兔子的人 ”,所以 “他 ”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为庆祝美中建交 30周年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美中友好协会在纽约华尔街最

6、著名的标志物 铜牛前举行美中两国国旗升旗仪式 。这是中国国旗第一次在华尔街铜牛前升起。 B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规范语言,不要过多滥用网络语言,这会给汉字的规范化和青少的学习增加困难。 C江西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资源总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为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江西省教育投入不足,给江西省的教育注入了活力。 D卢浮宫、白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宫殿见证了帝国的兴衰和文明的构建,它们以固态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等诉说着流动的历史与文化。 答案: A B项指代不明, “这样 ”不知指前面哪个内容。 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 “解决了 的问题 ”。 D项 “建筑、雕刻

7、、绘画、艺术 ”并列不当,可去掉 “艺术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 198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热闹话题。 。 。 。 。 。所有这些派别, 。 虽有人自称 “国粹派 ”,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分子 各派学者纷纷议论,褒贬不一 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 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 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 其中 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来论证他们的主张 A B C D 答案:、 D (从 “有 也有 ” 的句式,可知 应

8、紧密相连,排除 A项和 B项。从逻辑关系来看, 不宜放在最后,排除 C项。故选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题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 成年礼作为人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部落社会,成年礼是补充部落成员的必要集体性仪式。在开化的社会,成年礼的意义发生较大的改变,主要是对生物个体进行文化模塑与生命的关怀。 中国上古氏族成员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实行过成年仪式,只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准确地探知当时的情形,好在史前考古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佐证。从考古资料中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曾流行拔牙习俗。在鲁

9、南苏北的大坟口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的居民都流行 拔牙习俗。山东大汉口遗址的人骨,拔去上侧门齿的,男的占 64,女的占 80。在四川珙县发现 10具棘人遗骨,除一具为小孩外,其他均无上下门齿。拔牙的年龄在 14岁左右。拔牙习俗的一般特征是拔去上颔的一队侧门齿以及犬齿。 拔牙作为成年的标志在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主要遗存在古越人活动的地区,晋代张华博物志:荆州西南边陲至蜀地 “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 ”拔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拔牙之后,年轻人才取得婚配的资格。这说明在上古社会,先民曾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成年礼。由于资料的不足,上古成年礼的情形不能得到直接的说 明,我们只能通过边地

10、民族的仪式生活窥知一二。 古代中国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冠礼与笄礼如果从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看就是发式的改变。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与文身绣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礼俗有着同一象征意义。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较原始的冠礼大概是在成年男子头上加布,并有一定的斋期,表示一种与日常生活的隔离。 根据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我们大致可知道冠笄之礼有如下几个主要规定:一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男子 20岁行冠礼,女子15 岁行笄礼:二有特定的地点,冠礼在家庙举行,长子在庙

11、的正位举行,庶子则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仪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宾,即用占卜的形式为冠者选择日期和来宾,接着在选定的日期那天由嘉宾主持加冠仪式,行三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三加时嘉宾还颂念不同的祝辞,表达对冠者的良好祝愿。加冠以后,要拜见母亲,然后由来宾为冠者 “命字 ”,冠者有了新取的字后,就出见乡邻与尊 长。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其主要意义就是以特定的仪式将生命个体从幼年转向成年,从生物人转向社会人,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冠礼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此后冠者就有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资格。 宋代统治者积极复兴儒学,鼓吹礼义纲常,冠礼受到重视

12、。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形,对古代的冠礼出现局部的调整。明代是冠礼得到较多施行的时代,我们从明人文集与地方志中可以见到较多的民间举行冠礼的情形。明人加冠年龄一般都在 16 岁至 20岁。冠礼的仪式一般较为简洁随意,举行冠礼的时间,民间遵循古代岁 首加冠的传统,一般都没有训诫之辞与三加的仪式,加冠的冠服已经变成了明代的网巾。网巾虽然仍旧传承着古代以来的束发功能,但它已很难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庄严的成人仪式成为习俗相沿的家庭礼节。 清代改变了汉族的传统发式,冠礼束发的标志意义由此失落,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冠礼的一大打击。标准形式的冠礼随着人们发式的改变,无以施行。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3、【小题 1】下列对我国古代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历史社会情境发生变化,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B成年礼作为成年(或 成熟)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C成年礼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发式的改变,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 D成年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形式,古代中国最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考古资料和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上古社会的先民会拔去上颌的一对侧门齿以及犬齿以示长大成人。 B中国古代冠、笄之礼的年龄规定:男子 20岁行冠礼,女子 15岁行笄礼。 C冠礼

14、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据仪礼等经典的 记述,三加之礼(即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是非常庄重的特定仪式。 D宋代重视古代的冠礼并对其作了局部的调整,是为了复兴儒学,让其符合礼义纲常。 【小题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拔牙是古越人长大成人的标志,拔下的牙既可作为身饰也许也是他们婚配时的信物。 B通过古人的发式、冠服等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年龄阶段的一些信息。 C古代冠礼加冠的冠服往往能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 D清朝剃发结辫,标准形式的冠礼无以施行,但成人礼俗不会由此中断。 答案: 【小题 6】 C (张冠李戴, “发式的改变 ”只是冠礼的特征而

15、非 “成年礼的特征 ” 【小题 7】 C ( A项将现象说成了本质,以偏概全, “拔去了颌的一对侧门齿以及犬齿 “只是一般形式,而非绝对如此,张华的记载就未明示。 B项内容只是据礼仪礼记记载的内容,明代加冠年龄都是 1620 岁。 D项因果倒置。) 【小题 8】 A ( A项 “也许也是他们婚配时的信物 ”,无中生有。 B项据文中 “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 ”“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 ”等信息可推断。 C项据文中 “加冠 的冠服已经变成了明代的网巾。网巾虽然仍旧传承着古代以来的束发功能,但它已很难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 ”可推断。

16、 D项据第一段文字推断,虽标准形式的冠礼无以施行,但成人礼不会中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 19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 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 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 ,不论是注释自已,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 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 “离人心上秋 ”来释 “愁 ”,以 “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 ”来注释 “乐 ”,以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来注释 “思 ”,以 “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

17、 ”来注释 “痛 ”,而 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 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 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相传世尊

18、一日在灵山会上,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 “正法眼藏,涅 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 “拈花一笑 ”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 藏比丘尼诵念大涅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 “不立文字 ”、 “以心传心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 “心有灵犀一点通 ”,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

19、,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 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 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 “好! ” 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 “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释,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 “爱,不需注解的。就像你,注定跟我走。 ”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的中国留学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

20、多年以后,我看电视,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 ,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屏幕上,她为专心读书的丈夫扇扇子的情景,令我万分感慨。想起征婚广告中那么多比工程设计还要精确的择偶要求,我真的怀疑这样是否可以寻到真正的爱情。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爱,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摘自百度文库,略改动) 【小题 1】作者述说 “不需注释的生命 ”,为什么要从 “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 ”写起?( 5分) 【小题 2】结合原文,针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21、4分) ( 1) “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分) ( 2)作者为什么说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 ”?( 2分) 【小题 3】文章在第 段说明 “爱情,更是不需要注释,也没有注解的 ”观点时,为什么以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的婚嫁为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小题 4】从全文看,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你同意这种生活态度吗?为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 16】领起 来段内容;从人们 “需要注释 ”的日常生活现象说起,为下文的转折作 铺垫;这样写入题自然,体现思辨色彩。(意思对

22、即可) 【小题 17】( 1)日记记载了自我灵魂的轨迹,是对自我生命行为的真情诠释。(意思对即可) ( 2)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为自已的任何行为找出一个理由,说出一个 “为什么 ”(意思对即可) 【小题 18】( 1)阐释 “还有爱情 也没有注解的 ”,这样写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2)这一外国事例与上文述说的中国的生活现象相呼应,共同构成 “古今中外 ”的 “立体述说式 ”,体现了论据的丰富性。 【小题 19】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的生活态度: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重要 的是心灵的相通、意会,是比言传更高一层的意境;生命不需注释。 ( 1)同意。不需注释的生命倡导的是生命

23、和艺术的更高境界,这是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有限去表达无限,永远也不可能 “言尽意 ”。其实,生活和艺术都需要更多的不可意会的境界。 ( 2)不同意。人们在交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误解,有了误解就需要解释(当解释时就解释),这样才能及时消解误会,赢得谅解以及求得内心的安宁。(开放题自圆其说即可,也可把二种结合起来论证作答也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3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 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 “王佐器也。 ”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

24、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 “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 ”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 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 ”曾曰: “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

25、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 “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曾曰: “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 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 “余不敢以戏也。 ”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 王曾传 ) 【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宰相寇准奇之奇 :认为 奇异 B出

26、知应天府知 :主持、掌管 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 ,尝怏怏不悦班 :排列、位次 D太后大怒 ,曾为之解解 :解释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从学于里人张震而君幸于赵王 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 D余不敢以戏也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 ,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 ) 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 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契丹使者

27、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仲淹服其言。 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 “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

28、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4分) 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 3分) 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3分) 答案: 【小题 9】 D ( “解 ”此处意为 “开脱 ”) 【小题 10】 B ( B项顺接连词,就。 A项介词,向 /介词,被。 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 /代词,这。 D项连词,相当 于 “而 ”/动词,认为。) 【小题 11】 B ( 、 、 属于直接描写,分别写了他的行为、语言、神情,表现王曾的威严。) 【小题 12】 A (

29、慨叹是大臣杨亿发出的。) 【小题 13】 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 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 (看来这 )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 当地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而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面问题。( 6分) 喜 春 来 伯 颜 金鱼 玉带罗 扣,皂盖朱幡 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 。得意秋,分破 帝王忧。 【注】 金鱼:形状如鲤鱼的金符,标志官阶的一种佩饰。 罗 :绮罗袍,元朝以丝罗制的官服。 皂盖朱幡:黑色车盖红色旗帜,高官出行的仪仗。 分破:分减、减少。 【小题 1】请你说说曲中的 “山河判断

30、在俺笔尖头 ”一句塑造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 3分) 【小题 2】有人说 “分破帝王忧 ”一句中的 “破 ”字是本曲的题眼,你对这个字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表述出来。( 3分) 答案: 【小题 1】这句显示了作者功高盖世,又是正值 “得意秋 ”之际的政治家,那种乾坤自在掌中,山河控于笔下,雄决一世的气概,志在天下的内 心世界跃然纸上,勾画出一代 “佐命开济功臣 ”的独特形象。 【小题 2】这个字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要分担和破解帝王的忧愁。道出的是一种多么冲天的豪气,表现了一种雍容大度、指点江山的豪放气势,一个 “破 ”字,作者高大的形象也陡然显现了出来。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根据要求写

31、一段评析。 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 认 真体会孔子关于 “孝 ”的论述,就此阐述孔子对 “孝 ”有什么主张?请联系社会实际或生活体验加以评析。字数不少于 150字。 答案:参考答案: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要表现在心中。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当今社会日趋老龄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应体

32、现在物质上,更应讲究 “精神赡养 ”,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权利等。(只要求要此基础上展开,一定要联系实际部分,合理评析就行) 名著 导读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儿,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 ”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B哈姆莱特中鬼魂一角对剧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出现改变了哈姆莱特的命运,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哈姆莱特,剧作伊始就

33、以他悲伤而庄严、惨苦而坚定的形象奠定了全剧的悲剧氛围。(哈姆莱特) C高老头生病期间,雷斯多夫人来过一次,但不是来看望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她欠裁缝的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结果被风车的翅膀连人带马扫了出去,摔得狼狈不堪。他被经过的邻居看见带回了家,结束了第一次出游。(堂吉诃德) E曹操小时候喜好游猎歌舞,他的继母见他整日游荡, 非常生气,告诉了曹操的父亲,为此,父亲经常责骂曹操。有一次,曹操在继母面前假装中风,继母忙去告诉曹操的父亲。等父亲来时,曹操跟没事人一样,对父亲说: “大概是母亲不喜欢我,故意这样说我的吧! ”从此,父亲不再相信继母的话。(三国演义

34、) 答案: DE ( D项风车大战发生在第二次出游 E项曹操设计陷害的是他的叔父而不是继母) 作文 作文( 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海尔张瑞敏: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 联想柳传志: “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 华为任下非: “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 微软比尔盖茨: “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 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 “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 要求:( 1)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题目自拟。(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3)文体要明确,书写清楚。( 4)不少于 700字。 答案:参考: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危机意识下的生存之道;时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