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1416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 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

2、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孟子 公 孙丑 上 ) 要:通 “邀 ”,谋求。 端:发端。 然:同 “燃 ”。 【小题 1】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 “不忍人之心 ”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 “性善论 ”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

3、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 良的。 D孟子认为 “不忍人之心 ”包含四个方面,即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之心,简称即为 “四心 ”。而这 “四心 ”是 “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小题 2】荀子认为 “人性本恶 ”,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 “人性本善 ”,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本章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参考答案:要。人有 “四心 ”,也就是有 “四端 ”。 “端 ”是 “开始 ”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需要后天不断的培养呵护,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个仁者。就 像火苗,

4、像泉流,必须不断扩充,才能保有四海,事奉父母。 【小题 1】 “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 ”有误,而是 “出手相救 ” 【小题 2】略 简答题( 5分)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 “失街亭 ”的相关情节。( 100字左右) 答案:参考答案: 孔明兵出祈山,他料定司马懿必会夺取街亭要地。马谡立军令状把守街亭,孔明派王平相助,命令在要道下寨。到达街亭后,马谡却坚持在山上下寨。结果被魏兵围山,断了水源。蜀军大乱,丢失了街亭,致使孔明前功尽弃,只好撤军。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既自以心为形役, ( 2)登东皋以舒啸, (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4)东隅已逝, (

5、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答案:略 选择题 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 A林冲是一个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的人,他的出身和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林冲最终的反抗,体现了水浒的主题之一是 “官逼民反 ”。 B契诃夫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性格孤僻、保守僵化、恐惧变革的别里科夫,这个人物是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一个受害者。 C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边城,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用华美绚丽的语言,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了人性的粗犷强悍和民俗的淳厚善良。 D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

6、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年青时患上运动神经细胞病,以致瘫痪,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他身残志坚,在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4分) A “三英战吕布 ”的故事:公孙瓒败下阵来,一旁的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上阵来战吕布。接着张飞也挺丈八蛇矛来夹攻。刘备又掣双股剑助战。三人围住吕布好一阵厮杀,众将士都看得呆了。吕布抖擞精神,荡开阵角,乘胜主动退回虎牢关。 B周瑜请孔明十日之内督造十万枝箭。孔明明知周瑜要害他,却答应三天内交纳。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大雾迷漫,诸葛亮领草船队逼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曹操怕有埋伏,下令放箭。草船借箭的妙计,使孔明

7、轻松完成任务,周瑜自叹不如。 C曹操杀了马腾后,马超领西凉军马为父报仇,与曹操战于潼关。马超亲自引一队人马直 入中军,杀得曹操弃袍割须,还扯旗角包颈而逃,差点丢了性命。后来他用涂抹书信之计,离间马超韩遂,终于获胜。 D陆逊火烧连营大胜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忧伤成疾。诸葛亮领太子刘禅等星夜前来听受遗命。刘备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拜泣表示一定竭尽忠贞。 E、孙皓听说东吴名将陆抗在边境与敌人相通,罢其兵权。晋将羊祜见有机可乘,上表司马炎伐吴,却不被采纳。后羊祜推荐杜预,杜预等领兵战胜吴军,孙皓率文武百官投降。当年孙坚 “

8、以一校尉创立基业,孙皓举江南而弃之。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答案: AD 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D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 读题( 8分) 白色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人们把它形象化地称为 “白色污染 ”。 主要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环

9、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上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塑料垃圾因此充斥于各种场所,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塑料袋、塑料薄膜、农用地膜、快餐盒、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地、街头、水面 、农田及住宅周围,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其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餐具,我国全年消耗量达 4亿至 7亿个。尤其是铁路行业,由于管理不善,旅客随意将用过的塑料快餐餐具抛之窗外,甚至列车服务员亦将垃圾弃之车外,造成铁路干线两旁的树木枝

10、条飘挂成串,全国铁路每天废弃的塑料快餐餐具高达 150万只,从空中鸟瞰,铁路两旁已经形成两条白色污染带,群众感触很深,反应特别强烈。 而且聚乙烯等塑料是人工 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难以对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二三百年不会腐烂。正是因为塑料降解时间长,所以潜在的危害更大。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由于塑料制品生产时加入的添加剂是有毒的,当塑料垃圾存放日久,有毒添加剂便会释放,污染大气和水资源。而

11、废弃在地面或水上的废旧塑料,容易被鱼、马、牛、羊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 料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会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这种 “白色污染 ”现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屡见不鲜。 据报道,北京市塑料垃圾日产量为 3600吨,每年总量约为 14万吨;上海市废塑料垃圾日产量为 7700吨,每年总量约为 29万吨。这些数据是骇人听闻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降解周期。我国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 “白色污染 ”程度。 在易降解的

12、 塑料制品因成本偏高尚未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加强资源再生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报道,我国北方某城市已引进了三条流水线,每天可处理 10吨废塑料,至少 60%可提炼成油品,剩下的通过焚烧转化为热能,可用于住宅小区的供暖。 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 “白色污染 ”的污染源。 不过,要解决 “白色污染 ”问题,一定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否则,治理 “白色污染 ”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小题 1】下列对 “白色污染 ”这一概念 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废旧塑料充斥于各种场所,在公园、车站

13、、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的污染现象。 B指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破坏环境美感,影响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危及动物安全的污染现象。 C指铁路行业,由于管理不善,随意将用过的塑料餐具抛之车外,在铁路两旁已经形成两条白色污染带的群众反应特别强烈的污染现象。 D指废旧塑料作物生活垃圾进入土壤后,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的污染现象。 【小题 2】对造成 “白色污染 ”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环保

14、意识薄弱。 C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品,用后即扔,充斥于各种场所。 D废旧塑料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难以对其生物降解。 【小题 3】下列对 “治理 白色污染 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塑料制品生产时加入的添加剂是有毒的,当塑料垃圾放日久,有毒添加剂便会释放,污染大气和水资源。 B塑料垃圾被 动物吞入,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的 “白色污染 ”现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屡见不鲜。 C据报道,北京市废塑料垃圾日产量为 3600吨,每年总量约为 14万吨;上海市废塑料垃圾日产量为 7700吨,每年总量约为 29万吨。这些数据是骇人听闻的。 D “白色污染

15、”问题主要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小题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关于治理 “白色污染 ”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易降解的塑料制品因成本偏高影响了在治理 “白色污染 ”中的全面推广。 B加强对塑料垃圾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是治理 “白色污染 ”的重要方法。 C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可降解塑料解决了 “白色污染 ”。 D治理 “白色污染 ”必须加强和完善环保立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1】细读原文,不难发现有关 “白色污染 ”

16、的解释说明性文字由第二段开头句 “主要由于 ” 领起,到第三段终止句 “这种 ” 结束,其中第二段主要讲 “视觉污染 ”,第三段主要讲 “生态污染 ”。所以,只有 B项概括全面 【小题 2】 A项出自原文第 一段首句,是背景不是原因。 B、 C两项出自第二段首句, D项可在第三段首句中找到相关信息,都属解释说明性文字中列举的细节事件,都是造成 “白色污染 ”的原因。 【小题 3】整体理解 “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一定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否则,治理白色污染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抓住 “否则 ”,进行对照,容易发现 AB两项讲生态污染, C项列数字强调 “解决白色

17、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都不是答案:。只有 D项点明 “环境意识 ”和 “生活习惯和方式 ”,所以是正确的一项 【小题 4】选项 AB推断的依据是原文第六段 “在易降 解的塑料制品因成本偏高尚未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加强资源再生利用 ”。选项 D推断的依据是第七段 “明令禁止 ”“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依据和选项(隐含意思)都因果相联,所以推断正确。文中认为 “白色污染 ”必须综合治理。原文中 “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降解周期 ”,并不意味着 “解决了白色污染 ”,因为这不是充分且必要条件。所以 C项推断不正确 现代文阅读题( 14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

18、很远的地方 ,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 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璞遗璞。 住在这孕璞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 “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

19、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 了。 ” “城里人胃嫩。 ”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 “多亏就遗弃了它! ” “多亏? ”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 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

20、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 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 “写咱遗璞村了吗? ” “

21、写了,说 四人帮 迫害他,把他 流放 流放 是什么意思? ” “就是下放吧。 ” “流放 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 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 “只要有咱这块

22、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 “但愿他们能来。 ”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 “但愿 ”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

23、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 “劳改 ”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小题 2】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3

24、】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3分) 【小题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等一 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5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2】 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 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推进情节的发展,有了鞋,还在期待鞋,这和后文蛮儿们炸开 “遗璞 ”是一个情节上的过渡。 【小题 3】 淳朴善良,省城老贾 “犯了错误 ”,村人还是

25、处处照顾他; 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 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救济。 【小题 4】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从主题上说, “没有用 ”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 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 20世纪 80年代初期改革 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

26、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 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地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 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小题 1】 E 这篇小说以对话,构建故事情节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个性,表现现实生活,从此可以判断出,在艺术手法上对话是最为突出的手法。 B 项是对小说情节中的一个细节的分析,分析出了这个细 节的人物心理。 A项中 “地方偏远 ”、 “弃石传说 ”和 “吸引很多人前来观赏 ”在文中都有相应的内容,概括的也相对准确,但是 “成为旅游胜地 ”这一项信息在文中却是明显的错误。 C项从文中的信息看,村民们是因为老贾

27、当官了才表现出来的骄傲,这一项分析完全错误,违背文意。 D项,婆娘们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插嘴不妥,而是因为意识到自己所提到的信息被男人否定,意识自己的观点站不住脚。这里表现的是村民封闭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合理观点进行研究 ,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本着一千个读着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鉴赏原则,这道题设计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环境。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特有的内涵和外延,所以考生在答题时不能脱离文意,要对文章主旨有正确理解。这道题的答题角度注意点有两个,一是情节

28、的结构思路,二是文章主旨。所以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考虑到思想主题和结构思路两个方面。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管仲论(节选) (北宋 苏洵) 管仲相威公 ,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

29、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而已。 呜呼!仲以为 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

30、可也。 (古文观止) 注: 威公:即齐桓公,宋钦宗名 “桓 ”,宋人讳 “桓 ”改 “威 ”。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诸侯,攘夷狄攘:打击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顾:探望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且:将要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A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B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C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 “不知本 ”的一项是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其言乃不过曰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

31、近 ”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竖刁等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有管仲在。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管仲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桓公死后没多久,宫廷就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小题 5】将下

32、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5】略 【小题 1】 顾:回头看 【小题 2】例句和 C为判断句, A 、 D为被动句, B为反问句 【小题 3】 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 是假设管仲这样做; 说的是“竖刁、易牙、开方 ”,而非管仲 【小题 4】由 “威公薨于乱 ”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 “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 ” 【小题 5】参考译文 管仲做丞相辅助,称霸诸侯,打击夷、狄等异族,到死时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

33、,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 ;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 。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认为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问及丞相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 “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

34、讲人情,不能亲近 ”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 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无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就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出而除掉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 仲了。这三人

35、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可明白啊!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6、,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C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 D之二虫又何知之:此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 之二虫又何知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D

37、 去以六月息者也 云无心以出岫 【小题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略 【小题 1】奋发 【小题 2】什么 【小题 3】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定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漱甘:用泉水漱口。 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 仍:又。 (

38、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分) ( 2)诗人为什么认为 “悲虫 ”也会有 “好音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 答案:参考答案: ( 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 “云 ”和 “月 ”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 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语言表达 填空题 (2分 ) 曹操曾登山眺望东吴水军,只见 “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兵器鲜明。当中青罗伞下坐着孙权 ”。不禁感慨: “ !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 答案:生子当如孙仲谋 中国古人用干支纪年,六

39、十年周而复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写于乙巳岁十一月(公元 405年),请问公元 406年用干支纪年应是 年。 答案:丙午年 作文 作文题( 70分) 2008年 9月 15日,英国圣公会向已故生物学家达尔文道歉,承认 100多年前误解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圣公会在致歉函中写到: “查尔斯 达尔文先生,在你诞辰 200周年即将到来之前,英国圣公会向你致歉,我们当初对你(的理论)作出错误反应,误解你且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看法。 ” 信中还说,面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基督徒们又犯了他们在 17世纪怀疑伽利略的天文学时犯下的错误。 达尔文后人对圣公会做法并不领情。达尔文的玄孙认为,迟到百年的道歉 “没有意义 ”。批评人士称圣公会的这一举动 “荒谬可笑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规范的议论文。 答案:开放性 试题,答案: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