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1422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 1)求之不得, 。悠哉游哉, 。(诗经 关雎) ( 2)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庄子 逍遥游) ( 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5)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一名十岁的女孩到某书店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局长说小张举重若轻,善于抓全局、抓大事。小张有胆略、有魄力、敢碰硬的领导风格,

2、深受局长赏识。 C由于收入差别过大,骨干教师 “跳龙门 ”,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沁阳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暮鼓晨钟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夙愿 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词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 ,与上下文衔接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竞相选取的一种意象, 。 “月是故乡明 ”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的外观。 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也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的诗句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乡思、念亲

3、的标志 月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 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 游子流浪在外,思念故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在第十个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丹阳日报社本着开门办报、服务读者、打造品牌、提升影响,举办记者节暨首届读者节系列庆祝活动。 B在教育问题上,网民的留言多集中在农村教育上,包括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太低、人才流失严重、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编制政策等。 C沈纯德认为,不仅在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破坏了竞赛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对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将带来极大的伤害,同时更严重破坏了田径运动在公众心目中的

4、良好形象。 D “飞人 ”刘翔以 13秒 34的战绩,延续着 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一届全运会 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 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 “姓 ”看上古婚姻制度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的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制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最早一部根据字形说解字义的文献,因而也能由此看出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

5、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婚姻孕育了生命,也维系了社会的发展。说文解字中女部的字有 238个,是全书最大的部首之一,展示的内容极为广泛。就感 情色彩而言,可分为褒义的,如媛、好;贬意的,如妒、奸、婪;而占绝对数量的则是中性的。最后一类女部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上古婚姻状况。 说文解字: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形声兼表意)。 ”“姓 ”字从女,上古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宗族图腾的标致,也表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个女姓祖先的子孙,是一个氏族的标志。 “姓 ”之形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定内涵来自于母系社会群婚制度。 在群婚初期形成的是血缘婚,它

6、是一种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相互婚配为基础的婚姻制度。互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既是兄弟姊 妹,又是夫妻。在周代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先民一直延续这种 “同姓而婚 ”的血缘婚制。随着社 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兄弟姊妹通婚的弊端,于是逐渐摒弃了兄弟姊妹间的通婚方式,废止了 “同姓而婚 ”的制度。左传 僖公三年: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 晋语: “同姓不婚, 恶不殖也。 ”礼记 坊记: “娶妻不娶同姓。 ”族外婚制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族外婚指的是有婚约联盟的两个部族之间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形式,丈夫和妻子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他们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联系。他们仍然生活在各自的

7、 氏族。由于男子选择配偶被排斥在本氏族之外,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这也是神话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 ”的历史原型。说文解字对 “姓 ”的解释,在 “圣人无父 ”的神话话语与 “知母不知父 ”的历史话语之间穿行。 “姓 ”成为维系血统的纽带,也成为婚姻制度的准绳 同姓不婚。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而语言中的词义又是对客观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就使得语言中的词必然含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上古同姓的人都出自同一位女性祖先。中国一些古老的姓,如姜、姬、赢、姒、姚、妊等,都有 “女 ”字旁参与构形,这也为 “姓 ”之 “从女从生 ”提供了阐释的依据

8、。在文化寻根的意义上,一个姓代表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这就是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明证。 (节选自汉字文化,有删节) 【小题 1】结合文意,对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姓 ”字是一个形声字, “女 ”旁表义, “生 ”旁既表音又表意,它可以说明 “姓 ”是以女性为主的群婚制产物。 B “姓 ”字是宗族图腾和氏族的文字标志,它是血统的纽带,婚姻的准绳;它表明同姓者的子孙都源于同一女性祖先。 C “姓 ”字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婚 姻孕育了生命,因而血缘必然成为婚姻纽带。 D “姓 ”字的形式结构表明上古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其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 【

9、小题 2】下面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联系。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状况就是从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中被发现的。 B直到周以后,上古先民主动摒弃了血缘婚而采取族外婚作为婚姻规则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到了血缘婚姻影响了氏族的繁衍。 C族外婚和血缘婚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夫妻必须属于不同的姓氏,夫妻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关系,婚后 夫妻可以在同一氏族内生活。 D “圣人无父 ”的神话与 “知母不知父 ”的历史话语,实际上都是古代的血缘婚和族外婚的解释。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文字学的专注,同时也是研

10、究我国婚姻制度的重要文献,上古氏族的血缘婚和族外婚在书中都有记载。 B从上古普遍盛行血缘婚和族外婚状况来看,我国 “姓 ”的起源和 “女 ”有关,并且姓氏在此阶段已基本完备。 C “姜、姬、嬴 ”等都各有自己的一个女性祖先,并分属于各自的氏族群体,都有自己的氏族图腾的的符号标志。 D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汉字中许多含贬义的从 “女 ”的文字,都是上古母系婚姻制度下男子地位低下的反叛意识的反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来源 :Z_xx_k.Com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

11、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 “二十文章惊海内 ”;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 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 “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 “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

12、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 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 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 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 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 “春柳社 ”。 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 主人公。日本有

13、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 19001907 年)间的 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 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 “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 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 D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 “做 样

14、,像一样。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 ) A李叔同少年时,是 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来源 :学 +科 +网Z+X+X+K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

15、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 “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贴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 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 “做一样,像一样 ”。 【小题 2】文中夏 D尊先生说李叔同 “做一样,像一样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末说

16、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分) 【小题 4】作者认为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 小题 1】 BC 【小题 2】 音乐方面,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在戏剧是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 “春柳社 ”,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 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

17、,超越世人; 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答出其中任意 3点) 【小题 3】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 遍了, 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成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 “绚丽至极归于平淡 ”。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小题 4】赞同作者的观点。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为人师表,一丝不苟。 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谨,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度创

18、新意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等。 不赞同作者的观点,只要结合原文,言之有理也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灵魂我的书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 “中古英文文学 ”。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

19、的学生,跑 去念“中古英文文学 ”,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课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工作。 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 他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 “中古英文文学 ”课教授的夫人。原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 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

20、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竟有这种兴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 。老太太说: “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 ” 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搬这些书了! 于是他回去对

21、老板说: “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 ”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钱你付得起吗? ”学生说: “那薪水我就不要了。 ”老板说: “那也不够。 ”学生说: “那这样吧,我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 老板问: “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 ”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闷、很学术, 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 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有粗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

22、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开,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的书房里安身时,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那位教授就还没死,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那位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决定把它们买下来,不拆散它们!老板听了他的话后说: “算了,这些书我 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 ”于是,他在这里打了 3年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

23、,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小题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 ) A这篇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平中见巧,写出了故事的起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B文章题目 “我的灵魂我的书 ”将灵魂与书联系起来, “我 ”不是指教授,也不是指 “小伙子 ”,而是指作者。 C当小伙子意识到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当他意识到自己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时,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 D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可当他发现教授书 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时,小伙子笑了。这

24、一发现让他明白这位教授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E作者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教授的兴趣、爱好,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教授形象。 【小题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 “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 ”有人认为 这段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 6分) 【小题 3】什么原因让小伙子宁愿不拿打工的薪水也要买下这些书?( 6分) 【小题 4】故事的结尾说: “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一下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

25、 AE 【小题 2】不同意。( 1分)内容上:这段文字交代了教授的特点与讲课风格,使教授的形象更加丰满。( 2 分)结构上:照应后文,使后文的叙述有了依托,和后文中教授喜欢看侦探小说、嗜好 种花剪草形成反差,为小伙子发现教授读书特点时的意外做了铺垫。( 3分) 【小题 3】这个学生在教授的书房和藏书中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正是这些书完整地表 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 3 分)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在书架上去卖,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如果教授的藏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3分) 【小题 4】故事中的小伙子听教授讲课时感受到的是老派与沉闷,他

26、在教授的的书房中发现了教授生活中的另一面,教授的书房展示了教授完整的人格。可见一个人的读书取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 、爱好、人格、灵魂等。( 4分) 启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所读的书籍密切相关。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的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灵魂活在书里面。( 4分)(学生如果谈及生活中的其他爱好、习惯等,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 尚宽趣尉 出捕,曰: “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

27、畜蛊 杀人,尚宽揭方书 市中,教人服 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 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 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尚宽曰: “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 陂 渠故迹 ,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

28、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 ”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 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 一百八十五 循吏) 【注释】 蛊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谭:通 “谈 ”,与 商谈。 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陂( bi):池塘。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来源

29、 :Z.xx.k.Com 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 B募索为蛊者穷治穷:彻底 C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交:交结 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立 的塑像 【小题 2】下列句子编为 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 “勤于农政 ”的一组 是( 3分) ( ) 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

30、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小题 4】把第 卷文言文阅 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31、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盗谓我不能来 ,方怠惰 ,易取也。宜亟往 ,毋使得散漫 ,且为害。( 5分) 译文: ( 2)尚宽曰 :“土旷可益垦辟 ,民稀可益招徕 ,何废郡之有 ”乃按视图记 ,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谓 ”“方 ”“易 ”“散漫 ”“为害 ”每点 1分,共 5分) ( 2)赵尚宽说: “土地荒芜可以渐渐开垦,百姓稀少可以渐渐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 ”于是

32、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 “旷 ”“垦辟 ”“何废郡之有 ”“按 ”“故迹 ”每点 1分,共 5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来源 【小题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5分) 【小题 2】请具体分析下阕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 【小题 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小题 2】用 “竹篱茅舍 ”“玉堂琼榭 ”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

33、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表达作者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婉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 “竹篱茅舍 ”也罢,把梅栽在 “玉堂琼榭 ”也罢, 它都不改初衷: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 “梅 ”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

34、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语言表达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 “溶瘤病毒 ”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6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 “溶瘤病毒 ”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 但 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人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 ,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 “追杀 ”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 1)

35、第一阶段: (不超过 15个字); ( 2)第二阶段: (不超过 15 个字); ( 3)第三阶段: (不超过 20 个字)。 答案:第一阶段:注射 “溶瘤病毒 ”使肿瘤溶解; 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 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 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参照示例,从历史名人中任选两个,根据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4分) 示例:孔子,一代圣贤,在纷乱纠杂的学派潮流中,仍认清人生的真谛,独尊仁义。 答案:答案:示例:(答案:仅供参考) 李白,一块宝玉,在黑暗的政治舞台上被磨来折去,却无半点沾污与磨损,独具风骨。 屈原,一朝烈士,在楚国颓靡腐烂的国风中,犹能保持清醒的认识,独善其身。 作

36、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现实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很辛勤地劳作。但一个月后,水瓶还没装满。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 “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 ”说完,生气地将瓶中的水倒了出去。 天使微笑着,手往下面一指,说: “你看一看下边吧! ” 瓶中水已化作了漫天甘霖,正纷纷扬扬地洒向人间。 读 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 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