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424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 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季氏将伐颛臾) (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刺客列传) ( 4)爽籁发而清风生, 。(王勃滕王阁序) ( 5) , 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 6)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7)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 8)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 10)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

2、黟然黑者为星星。(欧阳修秋声赋) 答案:)则修文德以来之 ( 2)申之以孝悌之义 (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纤歌凝而白云遏 (5)飞湍瀑流争喧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只是当时已惘然 (8)今宵酒醒何处 ( 9)斜光到晓穿朱户 ( 10)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横行 /横暴不法落空 /失魂落魄薄饼 /厚此薄彼 B蹊跷 /独辟蹊径拮据 /据为己有强迫 /强颜欢笑 C着落 /不着边际薄荷 /荷枪实弹供需 /供不应求 D行款 /道行很深伺候 /伺机而动累赘 /累及无辜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3、分) A美国影片阿凡达在中国大陆 11天拿下 4亿票房,国产影片让子弹飞亦步亦趋,上映以来异常火爆,与阿凡达共享最快破 4亿记录。 B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餐饮商家为了蝇头微利,在食品烹饪过程中偷偷地使用地沟油,这种以百姓健康换取商业利润的做法不可取。 C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确保了高考的公平公正,消息一出,大快人心。 D史铁生逝世后,网友倡议在北京地坛公园为史铁生立塑像并将骨灰长留地坛,而地坛公园方面深孚众望,表示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骨灰安放在地坛尚无先例。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重读鲁迅经典,是为了使鲁迅精神 融入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而不能在 “去政治化 ”的口号下一味丢弃鲁迅思想的精髓。 C扬州中学、南师附中、苏州中学、常州中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被誉为是江苏省重点中学的 “四大名旦 ”。 D曹禺逝世 15年,如今我们依然怀念曹禺 不仅因为我们一直沉醉于曹禺作为戏剧诗人的特殊艺术魅力中,还因为刚刚过去的 2010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

5、成下列各题。 (18分 )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注:同 “欣 ”)合无间。姑任举一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这首诗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 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

6、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 “见 ”字最紧要。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 “见 ”的作用如何。要产生诗的境界, “见 ”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诗的 “见 ”必为 “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 “直觉 ”见出来的,它是 “直觉的知 ”的内容而不是 “名理的知 ”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 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

7、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 “它是一首唐人五绝 ”、 “它用平声韵 ”、 “横塘是某处地名 ”、 “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 ”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见 ”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 “见 ”为 “见者 ”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含有创造性。 “见 ”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 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躯体,

8、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这种现象是以人情衡物理,美学家称为 “移情作用 ”。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 “残菊犹有傲霜枝 ”句的 “傲 ”, “云破月来花弄影 ”句的 “来 ”和 “弄 ”,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实例。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小题 1】阅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或是读者在领会诗的境界时的三个关键词。( 6分) 【 小题 2】 “直觉的知 ”和 “名理的知 ”的有何区别,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3】请以必修四语文课本所选的晏殊蝶恋花上阕为例,运用朱光潜诗论中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字句分析 “移情作用 ”。( 6分) 答案: 【小题 1】画境(

9、戏景)突现 凝神注视 忻合无间(每词 2分) 【小题 1】 “直觉的知 ”指专注于 “见 ”的对象的本身而不顾及其它, “名理的知 ”指与 “见 ”的对象有关的联想或意义。(每点 3分) 【小题 1】直觉作为前提:作者心情悲凉迷离,凝神观照,心中只有这一刹那亦真亦幻的画境。( 2分)以人情衡物理,人情物理互相渗透( 2分) :“槛菊愁烟兰泣露 ”中的 “愁 ”、 “泣 ”二字。( 2分)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如默默饮泣。 (答 “明月不谙离恨苦 ”不给分,以明月的无情衬作者的有情,不能算作移情。只答出 “愁 ”、 “泣 ”二字中的一字,最高给 3分

10、。若脱离文中的论述分析移情作用而言之成理的,最高给 4分。) 【小题 1】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 “吾先生 ” 杨绛 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 “吾先生 ” 就是 “我们先生 ”。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 “吾先生 ”。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

11、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有一次我和女儿进 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我好奇,想知道他看的什么书,就近前去和他攀话。 我忘了他那本书的书名,只记得是一本诸子百家的书。 从此我到了虞园常和他闲聊。 我和女儿去买果子,有时是工人掌秤,有时虞先生亲自掌秤。黄桃熟了,虞先生给个篮子让我们自己挑好的从树上摘。他还带我们下窖看里面储藏的大筐大筐苹果。我们在虞园买的果子,五斤至少有六斤重。 三反运动刚开始,我发现虞园气氛反常。一小部分工人 大约一两个 不称 “吾先生 ”了,好像他们的气势比虞先生高出一头。过些时再去,称 “吾先生 ”的只两三人了。再过些时,他们 的 “吾先

12、生 ”不挂在嘴上,好像只闷在肚里。 有一天我到果园去,开门的工人对我说: “这园子归公了。 ” “虞先生呢? ” “和我们一样了。 ” 这个工人不是最初就不称 “吾先生 ”的那派,也不是到后来仍坚持称 “吾先生 ”的那派,大约是中间顺大流的。 我想虞先生不会变成 “工人阶级 ”,大约和其他工人那样,也算是园子里的雇员罢了,可能也拿同等的工资。 一次我看见虞先生仍在果园里晒太阳,但是离果子摊儿远远的。他说:得离得远远的,免得怀疑他偷果子。他说,他吃园里的果子得到市上去买,不能在这里买,人家会说他多拿了果子。我几次劝他把事 情看开些,得随着时世变通,反正他照样为自己培植的果树服务,不就完了吗?果园

13、毕竟是身外之物呀。但虞先生说: “想不通 ”,我想他也受不了日常难免的腌 气。听说他闷了一程,病了一程,终于自己触电去世。 没几年果园夷为平地,建造起一片房屋。如今虞园旧址已无从寻觅。 【小题 1】文中说 “我忘了他那本书的书名,只记得是一本诸子百家的书。 ”交待这一细节,有何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分) 【小题 2】结合全文内容,请举例分析 “吾先生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分) 【小题 3】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却用一句平淡、平实的客观事实交待作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4分) 【小题 4】试探究本文用 “吾先生 ”这个称呼作标题的原因。( 6分) 答案: 【小题

14、1】 11.表明 “吾先生 ”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2分);交待了下文 “我 ”对“吾先生 ”产生亲近感和同情的原因(或交代了 “我 ”和 “吾先生 ”进一步交往的原因)( 2分)。 【小题 1】 12.和蔼可亲:卖果子优待小孩(或对小孩很好);知书达理:看诸子;诚恳迂讷(鲠直也对):离果子摊远避嫌,自杀结束生命。(一个性格特点 1分,举例 1分) 【小题 1】 13.结尾交待果园旧址已经无从寻觅这样一个事实,含有时光流逝、物去人亡之感慨( 1分);平实的语言,使得内在悲情的抒发含蓄蕴藉(或有余味)( 2分);更显深沉( 1分) 【小题 1】 14.“吾先生 ”是 “我 ”最早接触虞先生时的称

15、呼,含有爱戴之意,给 “我 ”深刻印象;后来随着时局的变化, “吾先生 ”不再被人喊起,这预示了人物命运的走向;作者作文仍以 “吾先生 ”为题,是对那段岁月和那个人难以忘怀,含纪念之意。(每点 2分)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也。其父为丞相掾,延 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举侍御史。是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宣帝初即位,延年劾奏光 “擅废立,无人臣礼,不道 ”。奏虽寝,然朝廷肃焉敬惮。 宣帝识之,拜为平陵令,坐杀不辜,去官。 后为丞相掾,复擢好 令。 时,涿郡比得不能太守。大姓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牾

16、。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延年至,遣掾蠡吾 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绣见延年新将 ,心内惧,即为两劾,欲先白其轻者观延年意,怒,乃出其重劾。延年已知其如此矣。赵掾至,果白其轻者,延年索怀中,得重劾,即收送狱。夜入,晨将至 市论杀之,先所按者死,吏皆股弁。更遣吏分考两高,穷竟其奸,诛杀各数十人。郡中震恐,道不拾遗。 三岁,迁河南太守,赐黄金二十斤。豪强胁息,野无行盗,威震旁郡。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扶助贫弱。贫弱虽陷法,曲文以出之;其豪杰侵小民者,以文内之。众人所谓当死者,一朝出之;所谓当生者,诡杀之。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 延年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

17、虽子贡、冉有通艺于政事,不能绝也。 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以是治下无隐情。 然疾恶泰甚,中伤者多,河南号曰 “屠伯 ”。令行禁止,郡中正清。 是时, 张敞为京兆尹,素与延年善。敞治虽严,然尚颇有纵舍,闻延年用刑刻急,乃以书谕之曰: “昔韩卢 之取兔也,上观下获,不甚多杀。愿次卿少缓诛罚,思行此术。 ”延年报曰: “河南天下喉咽,二周余弊,莠盛苗秽,何可不锄也 ” 自矜伐其能,终不衰止。(府)丞义年老颇悖,素畏延年,恐见中伤。延年本尝与义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 。义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长安,上书言延年罪名十事。已拜奏,因饮药自杀,以明不欺。事下御史丞按验

18、,有此数事,以结延年,坐怨望非谤政治不道弃市。 (节选自汉书 严延年传 ) 注: 掾蠡吾,官职名。 新将:指新郡守。 韩卢,战国时韩氏的猎犬。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复擢好 令擢:提拔 B皆文致不可得反致:精密,细密 C自矜伐其能伐:功劳 D事下御史丞按验按:查究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曲文以出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 B莫敢与牾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恐见中伤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D实亲厚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处理 “两高

19、 ”时,负责查办此案的赵绣准备了轻、重两样的案卷,来观察严延年,最终赵绣在受查究的 “两高 ”之前被处死,这反映出延年 “用刑刻急 ”的特点。 B延年为人处事,有其厚道的一面,对同僚也能 “亲厚之 ”;但他一贯以严酷著称,百姓官吏对他的所作所为深浅莫测,甚至胆战心惊。 C延年奉行严刑峻法,收到 “道不拾遗 ” “威震旁郡 ”的治理之效。他 “扶助贫弱 ”,能依法帮助他们,甚至对有可能被判死罪的,也 “一朝出之 ”,大受吏民的欢迎。 D延年 “敏捷于事 ”,即使子贡、冉有精通政事,也不比他高明。但他根据自己好恶处理案件,又听不进别人的忠言劝告,以为在特殊地区,必须从严治理。因过于自以为是,最终落

20、得 “弃市 ”的结局。 【小题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宣帝识之,拜为平陵令,坐杀不辜,去官。 (4分 ) 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以是治下无隐情。 (3分 )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1)汉宣帝赏识他,任命他做平陵县县令,后来他因犯了冤杀无罪之人的罪,被 罢免了官职。 (2)对于尽忠尽节的官吏,他像亲人 样优厚地对待他们,因此下属也没有对他隐瞒不报的事情。 (3) 诸侯军队前来解救巨鹿之围的有十多座营垒,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 【小题 1】 (伐:夸耀 ) 【小题 1】

21、(见:被。 A前一个 “以 ”,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后一个 “以 ”,介词,用。 B前一个 “与 ”,介词,和、跟;后一个 “与 ”,动词,结交。 D前一个 “之 ”,代词,他:后一个 之 助词,的。 ) 【小题 1】 (“能依法帮助他们 ”不对,不是 “依法 ”,而是 “枉法 ”; “大受吏民的欢迎 ”,文中无根据。 ) 【小题 1】略 诗 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 (1172)初,陆游在南郑

22、(今陕西省 )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 (1)这首词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 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 2分) (2)词中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 2分) (3)词的最后两句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4分) 答案: (1)描绘了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1分)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

23、氛,为杜鹃的出场做铺垫。( 1分) (2)对比 (或:反衬 )( 1分);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以 “静 ”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 1分) (3)表达了词人半生漂泊,羁旅异地的悲愁;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叹。( 4分) 语言表达 2010年,徐兆华、吉文秀、 “好心阿姨 ”等 “扬州好人 ”被全国各家媒体广泛报道,他们大多是普通劳动者,其人可亲可敬,其事可信可学,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榜样。请你为 “扬州好人 ”写一段话,表达对他们的赞颂和钦佩。要求以 “你们 ”二字作为开头,运用排比手法,字数在 25-35之间。( 6分) 你 们 24 36 答案:示例 1:你们是和谐的乐章,你们是文明的旗帜,你们是精神的标杆。 示例 2:你们舍小家为大家,你们以平凡演绎不平凡,你们闪耀出时代的光芒。 作文 这些年,一些外国的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在中国流行起来。你对这样的现象持何种看法呢?请以 “外国节日在中国 ”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选择适当的切入角度,或记叙事件,或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