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143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 (l)赡养 shn)商贾 (g)譬如 (b) B谲诈 (ju)经筵 (yn)园圃 (p)熟稔 (rn) C感喟 (ku)葛衣 (g)晦朔 (shu)庠序 (xing) D诡辩 (gu)希冀 (j)提供 (gng)亡佚 (y)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篡位编纂防犯秋亳之末 B熹微厮杀蓬蒿断章取义 C名誊障敝妨碍贻笑大方 D暴戾戮刺曲指可数礼尚往来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

2、都办得 栩栩如生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B疆独分子不断散布恐怖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 危言危行 总有一天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C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 目无全牛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D回顾历史,闭关锁国、一味妥协曾使中华民族承受了太多耻辱。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作为龙的子孙,我们要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答案: D 下列有关文 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孟子发展为对话体的论辩文,而荀子则已发展到论辩说理的高级阶段。他们的思想虽有差异,但都很重视道

3、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B道家又称 “道德家 ”,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所说的 “道 ”与儒家的 “道 ”不同,道家的 “道 ”旨在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老子说话充满玄机,而庄子更是新奇幽妙,寓言迭出,我们所熟悉的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庄周梦蝶、守株待兔、涸辙之鲋 这些故事都出自庄子,让人浮想联翩。 C墨家政治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 “非命 ”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D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春秋时期,管仲、子产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 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到战国末期,韩非综合法

4、、势、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而李斯则是实施法家主张的代表人物。法家最有影响的著作当属商君书和韩非子。 答案: B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此词于东坡 贬居黄州的第四年,公元 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 快哉 。

5、 ”平山堂,公元 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A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的精神风貌。 B“长记平山堂上 ”五句,作者用 “长记 ”二字,唤起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美好回忆,又以此比拟今日在 “快哉亭 ”上所目睹的景致,将 “快哉亭 ”与 “平山堂 ”融为一体,这种以实 写虚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C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三句,写江面广阔明净,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 “忽然 ”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涛澜

6、汹涌,风云开阖,如此奇峰突起的转换目的是为了凸显白发老翁奋力搏击风浪的豪情。 D“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点明全篇主旨: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我的秦腔记忆 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我

7、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的古装戏。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 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声。我起初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的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 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的吼唱,曾经震得我捂

8、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的颇为急切的需要了;白须老生的苍凉和黑须须生的激昂悲壮,在我太浅的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 生和花旦的洋溢着阳光和花香的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的妙音;还有丑角里的丑汉和丑婆婆,把关中话里最逗人的语言作最恰当的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的哄笑迎来送走 我后来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文革 ”结束后,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重新上演了。各种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 “这才是戏 !”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 “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

9、群体的心怀。 “文革 ”禁绝所有传 统剧目的同时,只推广 10个京剧 “样板戏 ”,关中的专业剧团和乡村的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 “样板戏 ”改编移植成秦腔演出。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 腔调是秦腔的,但内容却与秦人生活无关。于是,就有了 “秦腔不姓秦了 ”的调侃。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的拿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在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累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久而久之,连我家东隔壁小卖部的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 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的时候,也许我一时写

10、得兴起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的名字,问我 “今日咋还不放戏? ”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录音机。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的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 在诸多评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腔弦音。如果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感受,却是我听秦腔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得到的潜效能。 我在久居的日渐繁荣的城市里,有时在梦境,有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眼前会幻化出旧时储存的一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的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 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的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儿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的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的被太阳晒得亮闪闪的麦茬子,融进台田

11、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的太阳的霞光里。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的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儿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的 “彩腔 ”,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取材自陈忠实同名散文)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第一段写到村 里人看戏的场景,说明了不管季节如何变化,秦地百姓看戏的热情都不会减退。 B在父亲的点拨下,最初对秦腔音乐没有感觉的作者逐渐找到欣赏门径,进而形成自己的戏曲欣赏倾向。 C作者认为把京剧 “样板戏 ”改编移植成秦腔后,多了点安静

12、少了点热闹,因此让人觉得不够过瘾。 D文中写对秦腔名家演出录音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秦腔的迷恋,也反映出作者与秦地百姓的真挚情意。 E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因此评论普遍反映其中有秦腔风韵。 【小题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文章第三段详尽描述了秦腔的音乐、唱腔、语言,有什么作用?( 3分) 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中 “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这句话的含意?( 4分) 【小题 3】文章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幻化出的两个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

13、句话的认识或感悟。不少于 200字。( 10分) 100 200 答案: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综合理解) A D B 项中 “父亲的点拨 ”于文无据;C项中 “多了一些安静少了点热闹 ”是对原文的曲解; E项中,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并非 “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 ”,另也并非 “评论普遍反映 ”,而是有 “不止一位评家说到 ”。 【小题 1】 (本小题综合考查对作者思想观点的理解和对文本思路的梳理)评分标准:本题 3分,五个要点答出三个即可得满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要点一:使读者直观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要点二:形象表达了作者开始能够欣赏秦腔时的感受;

14、 要点三:说明秦腔对作者欣赏倾向的深刻影响; 要点四:紧承上文写出自己对秦腔感受的变化; 要点五:为下文写秦腔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影响作铺 垫。 (本小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内容与秦人生活相去甚远的秦腔,让人觉得 “秦腔不姓秦 ”; “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形象地传递了人们对秦腔恢复与秦人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的联系而感到的由衷喜悦; 表现出秦腔与秦人生活密不可分,表达了对艺术回归生活的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本题 4分,两个与要点,各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 作者首先通过这两个幻景,形象地表现了秦腔带给秦人秦地的幸福愉悦。 表达出作者对秦腔秦人以

15、及秦地的真挚热爱。 评分标准:本题 4分,两个要点各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评分标准:本题 10 分。正确理解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2分;提出明确合理的观点或认识, 2分;围绕观点或认识作分析, 4分;语言表达, 2分。 (示例)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是说黄土、秦人孕育了秦腔,以黄土、秦人为源,秦腔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本文写 “文革 ”中 “秦腔不姓秦了 ”,就是针对秦腔脱离了秦人生活而言的。文章还写到,饱含秦人生活性情与文化情感的秦腔渗透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又诞生了白鹿原这样的新的文 化结晶。

16、秦腔与黄土、秦人关系的本质,便是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乃民族文化的结晶。无论是鲁迅笔下阿 Q 永恒的魅力,还是余光中所说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都表明一个道理:忠于生活,忠于民族文化,艺术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 “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

17、其母曰: “吾父所在 ”母曰: “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 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底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 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曰: “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 “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 “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 “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 “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

18、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瞠目大怒。客曰: “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 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 “三王墓 ”,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选自搜神记 )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大怒,使相之相:审看 B王即购之千金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C客曰: “不负子也。 ”负:辜负 D愿王自往临视之临:面对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B愿王自往临视之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C剑在其

19、背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D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汝若生子是男,大, (则 )告之曰 B语汝子, (汝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C闻王购子头 (以 )千金 D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 (于 )汤中 【小题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以弱抗暴精神的一组是( ) 日夜思欲报楚王 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客有逢者,谓: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 儿曰: “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客曰: “此乃勇土头也,当于汤 镬煮之。 ” 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A B C D 【小题 5

2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铸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对此大怒,杀了干将。 B莫邪的儿子长大后,母亲以实情告之。赤遵父嘱得剑,日夜思报父仇。 C为躲避追捕,赤逃入山中,遇见一位愿为其报仇的人,便决然舍命相托。 D侠客诱使楚王来到煮赤头的汤镬前并将其杀死,自己也献出了生命。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D(接近 ) 【小题 1】 C.代词,他的。 (A.副词,才于是,就 B代词动词 D.介词,替被 【小题 1】 B(儿子 【小题 1】 C( 间接表现以弱抗暴; 侠客不知赤甚悲的

21、原因 【小题 1】 A(楚王发现只有雌剑后杀掉了干将 ) 附译文 楚国的干将、莫邪 (夫妇二人 )替楚王铸剑, (花了 )三年 (功夫 )才完成。楚王发火了,想杀他们。剑有雌雄二柄。干将的妻子怀孕将要生产了。丈夫对她说: “我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火了,我去, (楚王 )一定杀掉 (我 )。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 (孩子 )长大后, (就 )告诉他: 出门看南山 ,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 ”于是就拿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十分气愤,就派人审看。 (原来 )剑本有两柄,一雄一雌,雌剑送来了,雄剑没送来。楚王大怒,就把干将杀掉了。 莫邪生下的儿子叫赤,等到他长大了后,就问他母亲: “我

22、父亲在哪里 ”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怒,把他杀了。 (他 )离家时嘱咐我:告诉你儿子, (让儿子 )出门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 ”于是儿子出屋门往南看,不见有山,只见堂前有一根松木檐柱立在石础上面,就用斧子劈开柱子背面, (果然 )得到一柄剑, (于是他 )日思夜想要为 父报仇。 楚王梦见一个青年男子,两条眉之间宽一尺,说要报仇。楚王就重赏千金捉拿他。赤听了, (赶紧 )逃走,逃进山里边走边悲歌。碰到一位侠客,侠客说: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这样伤心 ”(赤 )说: “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报仇 !”侠客说: “听说楚王用千金购买你

23、的脑袋,请把你的脑袋和剑都交给我, (我 )替你报仇。 ”赤说: “太好了 !”于是他就割下自己的头,双手捧着脑袋和剑一并奉上,尸体僵硬地站立。侠客说: “(我决 )不辜负你 !”于是尸体才仆倒下去。 侠客提着赤的脑袋去见楚王,楚王大喜。侠客说: “这是 勇士的头,应当用开水大锅煮。 ”楚王按他的话办了。 (赤的头 )煮了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头在滚热的水里跳出水面,瞪着眼睛十分愤怒。侠客说: “这男子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锅边察看,这样一定能煮烂了。 ”楚王就走上前往锅里看,侠客就用剑向楚王的头砍去,楚王的脑袋随着宝剑掉进开水里;侠客也砍掉自己的头,头也掉进开水里。三个脑袋一起煮烂了,没法分辨

24、。于是 (只好 )把锅里的汤分成三份埋葬,所以通称 “三王墓 ”,如今 (这墓 )就在汝南郡的北宜春县境内。 默写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15分,每空 1分)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适百里者, ;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寓形宇内复几时? ? 以无厚入有间, 既自以心为形役, ? 以吾一日长乎尔, 。 ,时矫首而遐观。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鸟倦飞而知还。 ,功在不舍。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焉有仁人在位,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 答案: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25、月息者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适百里者,宿舂粮;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作文 阅读 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有学者在评价金庸时说,一部射雕,表面上是写武侠,骨子里却全是至情至性的文人。其中最称心如意的当是那个旷世的黄东邪,他有一个外人进入不了的桃花岛。岛上,桃花盛开,山石奇秀,黄东邪在这里有箫有剑有明月有好风有爱女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他因此懒得与外人来往,他只爱他自己的岛。难怪有人说,做人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也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美丽的岛。 写作提纲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