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43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日前,被誉为政坛 “黑马 ”的原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宇因贪污国家下拔的抗旱救灾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 220余万元,经中纪委查处而 “落马 ”。 B作为朝鲜的邻邦,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出现战事,所以不会像朝鲜战争时那样支持朝鲜以武力改变现状。 C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答

2、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 “贵人多难 ”一类, , , , , 。 。 且每遭蹂躏之后 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虽屡遭兵火 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这些人对茶也形成了偏见,以为中国茶只是 下里巴人 解渴的东西,档次不高,一般隆重场合,总是端出英国红茶,似乎唯此才够贵族。 B当游览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庐山瀑布时,人们真有一种乐此不疲 ,不想离去的感觉。

3、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 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 不可理喻的 。 D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 费钱,还得 仰人鼻息 。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守德 ”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 “冰火两重天 ”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 7 年 “无人售馍 ”,顾客自觉 “天下无贼 ”,使人感到暖流涌动。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

4、 “小悦悦 ”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 “冰火两重天 ”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 “道德两难 ”问题。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 “题眼 ”,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 “两 难 ”处境,带来了良性的

5、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德两难 ”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 “道德两难 ”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 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

6、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 “道德两难 ”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 “道德两难 ”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 “两难 ”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 “两全 ”。 “道德两难 ”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 “亡羊 ”了才想起 “补牢 ”, “积重 ”了才想起“难返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

7、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小题 1】下列事件中出现的 “道德两难 ”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 )( 3分)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 7年 “无人售馍 ”;一方面,顾客自觉 “天下无贼 ”,无人 “顺手牵羊 ”。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 “扶老人 ”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 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 “

8、小悦悦 ”“视而不见 ”;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小题 2】下列关于解决 “道德两难 ”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 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 “道德两难 ”提供更多现

9、实支点。 【小题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道德领域的 “冰火两重天 ”是现象, “道德两难 ”是其本质,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坚守 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是当务之急。 B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路人不救 “小悦悦 ”便是例证。这是造成 “道德两难 ”困境的原因。 C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所以,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让 “两难 ”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 “两全 ”。 D “道德两难 ”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堤岸的时代,不能当着道德问题 “积重 ”了才想去解决,

10、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扶老人 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正说明人们意识到 “道德两难 ”的困境,而不是解决了它。 【小题 1】 “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 ”曲解文意,应为 “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 ”。注:此处主要指 “彭宇案 ”的判决 【小题 1】见文章结尾。 A,说 “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 ”缺乏依据也不合事理; B,因果倒置, “道德困境 ”是造成 “见死不救 ”的原因; C,说 “只有社会才有力量 ”解决 “道德两难 ”的问题,过于绝对。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新闻现场 魏柏

11、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 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 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

12、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 “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 村长说: “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 “可是,可是 ” 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 “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 !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13、。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 ”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 ”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 “各就各位,预备 开始! ”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

14、 “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 ”村长一脸沮丧地说: “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 千真万确的事啊! ”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 “嗨!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以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 “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 ”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 “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

15、,英雄我也不当了! ” 村长望了望镇长: “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 “拍!不过,我建议把那个 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 “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 现场一片沉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1年第 12期) 【小题 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教人的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

16、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C从环境 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D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E从主题看,小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小题 2】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 “一波三折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 8分) 【小题 3】小说的结尾 ,作者写道 “现场一片沉默 ” ,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

17、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8分) 【小题 4】小说中的中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 “英雄 ”?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D E 【小题 1】 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在被水呛,家长也不同意,怕有危险; 找到了会水的孩子愿意替代拍摄,但吴贵平却要带一个救生圈; 经镇长说服教育,吴贵平同意拍摄,但走到深潭时腿就发飘,原来不会游泳; 镇长发怒,批评 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 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

18、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 【小题 1】 镇长:应该是尴尬加上羞愧。为自己有悖为官之德、为人之情的不合理要求尴尬羞愧; 记者:羞愧与感动。为拍摄 “再造的新闻现场 ”却伤害他人而羞愧,为吴贵平的爱子之情而感动。 吴贵平:伤心痛苦。为儿子的死伤心,伤心到误认别人为自己的孩子;因被迫为官员的面子而 “再现 ”救人场景、被迫重念旧事而痛苦。 【小题 1】 可以称为英雄。不管吴贵平救人时出于 什么目的救人,但毕竟有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冷漠、见死不救,相比之下吴贵平的行动已经让人很敬佩了,为亲人敢于舍弃生命也是英雄之举,也该被宣扬和提倡,以带动更多的人将真情、善良、道义

19、化为行动。 不能称为英雄。英雄应该是为大义勇于牺牲的人,而小说中吴贵平的救人之举,毕竟出于一己亲情,不能算作义无返顾的道义之举。而且当今社会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物,也多为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人。所以吴贵平的救人令人感动,但不算英雄之举。 【小题 1】 A, “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 ” 不等于 “真实、感人 ”,且“感召他人的作用 ”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 B,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 C,说 “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 ”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 【小题 1】答出三处波折即可得满分,但每

20、处应包含正常情况和意外情况两个信息点,且不能把不同的波折混答在一起。 【小题 1】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首先确定明确的观点,结合文本, 2 分;理由分析, 3 分;联系实际,3分 诗 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观魏博 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 魏博,古地名。 【小题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7分) 【小题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8分) 答案: 【小题 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

21、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 (晨猎图 ),(分析概括 3分 )烘托了晨 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作用 2分 ) 【小题 1】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 “背手抽 ”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 “翻身控 ” 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其射箭技艺的高 超。 (形象概括 2分,分析 4分 ) 【小题 1】可以从 “浅草 ”“红旗 ”“白马 ”,分析得出写环境色彩的艳丽;从 “分围 ”“向日 ”“迎风 ”等,分析得出写场面的宏大。阅读标题理解诗的内容可以得出它的作用。 【小题 1】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

22、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 “万人齐指 ”和 “一雁落 ”上归纳。 总括诗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满天、晨风拂煦、绿草如茵、红旗向日作为人物亮相之前的壮丽场景,紧接而来的 “白马骤迎风 ”一句,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 “帅 ”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 ”,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 “抽 ”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 “背手 ”而 “抽 ”,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翻身控角弓 ”,弯弓名之曰 “控 ”,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 “控 ”之而再来一个

23、 “鹞子翻身 ”的漂亮动作,造型又是多么健美! 语言表达 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分) 青年人富有理想和负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的特点, 是优点。 需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 把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答案: 也 /更 但 只有 才 如果 新周刊 2012年第一期策划了一个专题 “做点无用的事 ”,号召人们做一些与升官、发财、成 功、成名无关的事 ,并认为这是解决这个社会急躁、冷漠等问题的一剂良方。那么,是

24、否应该做点无用的 事?请以此为辩题,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应该做点无用的事)或反方(不应该作无用的事),拟写一段 辩论词。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不超过 100字。( 8分) 答案:略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8分) 例句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悲欢苦乐;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它荡漾着情感的波涛 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着征程的挫折辉煌。 答案:略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小题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一双鞋,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甚至几百; 一双鞋,材料很重要,好的材料才有好的质量; 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很便宜 ; 一双鞋,只有让顾客满意才能卖 出去。 这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