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阜 盛 (f)桅 杆 (wi)瘦 削 (xu)扪 参 历井 (shn) B 脊 背 (j)寒 喧 (xun)瓦 楞 (lng)膏 梁 子弟 (ling) C朱 拓 (t)炮 烙 (po)悄 然 (qio)锲 而不舍 (q) D 监 生 (jin)敕 造 (sh)痒 序 (xing)冷嘲热 讽 (fng)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划线实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无 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 。彰:清楚。 C郯子之
2、 徒 ,其贤不及孔子。徒:门徒。 D谪戍之众,非 抗 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布斯缔造的 “苹果 ”创造了许多奇迹,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是全世界 IT人的榜样,是 名副其实 的 IT英雄。 B近年来,随着市民对养生话题的关注,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受到追捧,各类养生保健图书畅销不衰,诸如 “活吃泥鳅 ”等 不刊之论 此起彼伏。 C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 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D林书豪的 NBA之路颇为坎坷,他长期替补,也没有什么上场的机会,如果说姚明的成名是一帆风顺
3、的话,林书豪的爆红只能用 一鸣惊人 来形容了。 答案: B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示,在楼市新政持续的基础上,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楼市调控加码, 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将出现严重问题,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两倍的下滑。 B连日来,一篇题目为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的博文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很多人非常 好奇,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可以复制吗? C深圳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起飞逐步形成的,是一种以对外开放为现实背景,与深圳的工业化、现代化相适应,具有新颖性、多样性、通俗性等特点的新都市。 D按照亚运会保证标准,珠江森林公园将向
4、游客开放 560公顷山水景观,届时,中国最大城市景观园林 珠江森林公园将向世界揭开其神秘。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仅就我个人而论,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 , , ; , , ,从而调动起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得到更深更高的美感享受。 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 在跌宕中见均衡 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 目的是想在复杂中见统一 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 围绕着一个主旋律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个选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答案: D 下
5、列各句中 ,划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A外连衡而 斗 诸侯 B商君佐之, 内 立法度 , C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 景 从 D君子博学而 日 参省乎己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作品阅读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
6、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 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 “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 村长说: “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 “可是,可是 ” 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 “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
7、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 ”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 ”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 “各就各位,预备 开始! ”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
8、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 “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 ”村长一脸沮丧地说: “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 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 “嗨!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
9、平, “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 ”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 “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 村长望了望镇长: “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 “拍!不过, 我建议把那个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 “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 现场一片沉默 【小题 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救人的
10、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C从环境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D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E从主题看,小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小题 2】
11、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 “一波三折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 4分) 【小题 3】小 说的结尾,作者写道 “现场一片沉默 ” ,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6分) 【小题 4】小说中的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 “英雄 ”?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1】 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再被水呛,家长也不同意,怕有危险; 找到了会水的孩子愿意替代拍摄,但吴贵平却要带一个救生圈; 经镇长说服教育,吴贵平同意拍摄,但走到深
12、潭时腿就发飘,原来不会游泳; 镇长发怒, 批评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 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 【小题 1】 镇长:应该是尴尬加上羞愧。为自己有悖为官之德、为人之情的不合理要求尴尬羞愧; 记者:羞愧与感动。为拍摄 “再造的新闻现场 ”却伤害他人而羞愧,为吴贵平的爱子之情而感动。 吴贵平:伤心痛苦。为儿子的死伤心,伤心到误认别人为自己的孩子;因被迫为官员的面子而 “再现 ”救人场景、被迫重念旧事而痛苦。 【小题 1】 可以称为英雄。不管吴贵平救人时出于什么目的救人,但毕竟有了见义勇为、舍
13、己救人的行为;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冷漠、见死不救,相比之下吴贵平的行动已经让人很敬佩了,为亲人敢于舍弃生命也是英雄之举,也该被宣扬和提倡,以带动更多的人将真情、善良、道义化为行动。 不能称为英雄。英雄应该是为大义勇于牺牲的人,而小说中吴贵平的救人之举,毕竟出于一己亲情,不能算作义无返顾的道义之举。而且当今社会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物,也多为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人。所以吴贵平的救人令人感动,但不算英雄之举。 【小题 1】 A, “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 ” 不等于 “真实、感人 ”,且“感召他人的作用 ”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 B,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
14、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 C,说 “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 ”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 【小题 1】答出三处波折即可得满分,但每处应包含正常情况和意外情况两个信息点,且不能把不同的波折混答在一起。 【小题 1】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首先确立观点,可不可以称为英雄,结合文本, 2分;理由分析 , 3分;联系实际, 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 3分) 中医文化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 “中医 ”这个名词。此前, “中医 ”有很多称谓:岐黄、
15、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每个名称都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关。例如, “中医 ”的第一个名字 “岐黄 ”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被称为 “天师 ”的歧伯讨论医学的书,后世的人们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 “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的经典,所以 “岐黄 ”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又如鲜为人知的 “橘井 ”,说的是 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饮服井水泡橘叶可防治。第二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救治了无数病人。为纪念苏耽及其母亲的功德,后人用 “橘井泉香 ”来称赞中医。 “中医 ”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 艺文志,其中有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的话。意
16、思是有病而不医治,却常常因为合乎医理而自己痊愈。这并不是让我们有病扛着不治,而是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这正是中医的奥妙:通过调节人体各项机制,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 目的。我们现在说的 “中医 ”是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的。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了区别中西医学,给中国医学起名 “中医 ”。 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以法律形式将中国医学命名为 “中医 ”,人们又称之为 “汉医 ”“传统医学 ”“国医 ”等。 中医的原理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 “中和 ”。 汉代说的 “中医 ”, “中 ”虽然不是
17、 “中和 ”之意,但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这句话却深得中医理论的精髓: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平衡,人才不会生病。如果阴阳失衡,疾病就来了。中医有 “持中守一而医百病 ”的说法,就是说身体没有 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为实现 “中和 ”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采用古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秘密。中医学中的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就是气聚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气散了形体就灭亡了;不光人体,天下万物都是气构成的;正是有了这个气,万物才生生不息,变化不止。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认为,人是由气聚合成的,气分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才能保持
18、健康;人有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脏腑是聚藏气的地方,经脉是疏导气的管道,脏腑的健康情况又通过经脉穴位,乃至发、 牙、舌、耳、唇、眉、指甲、皮肤等外表器官表现出来,五脏分别对应五官、五色。中医专家可以通过经脉穴位、五官五色出现的异常来判断疾病情况,并通过多种手段辨证施治,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它不光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是在中华文明这株万年巨树上结出来的硕果。尽管传统的中医学观念与源于欧洲现代科学的西医学并不能完全相容,但是我们应当乐观地看到,中医和西
19、医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两大医学必然会在实践中互相完善,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题 1】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流传着许多关于中医的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动人故事,例如“橘井泉香 ”歌颂西汉道士苏耽及其母亲的功德,他们在瘟疫爆发之年用井水泡橘叶救治了无数患者。 B “中医 ”的其它称谓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 “中医 ”二字最早出现,是在班固的汉书 艺文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中医 ”的意义。 C有些病痛,患者无需就医自会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自身调节功能,这种自身调节往往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这 样有些病痛就会不药而愈。 D我们通常说的 “中医 ”,源于鸦片
20、战争前后,是英国的西医给中国医学起的名称,以区别中西医学; 1936年,国民党政府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命名。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和 ”二字,是对中医原理和精神的简单概括,意思是身体保持中和之气,无阳燥,不阴虚,就会百病全无;反之,阴阳失衡,就会疾病缠身。 B为了解释生命的秘密,实现 “中和 ”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学以中国古代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C人是由气聚合而成的,这是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三种学说的共识;阴阳五行学说还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是气的聚藏之地。 D中医专家之所以能够通过经脉穴位、
21、五官五色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因为经脉穴位以及发、牙、舌、皮肤等外表器官可以反映脏腑的健康情况。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的医学经典,后人称其医学为 “岐黄之术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书中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 B中医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但并 不主张有病扛着不治。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的记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C中医是中华文明的巨树结出的硕果,它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它的最终目标不单是治病,更是帮助人类达到至高境界。 D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尽管两
22、大医学在观念认识上绝不相容,但二者必然会在实践中取长补短,互相完善,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中医 ”的意义,表述不当。 【小题 1】原文 “脏腑是聚藏气的地方,经 脉是疏导气的管道 ”。 【小题 1】 “不能完全相容 ”而非 “绝不相容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 3分)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 “壮士。
23、”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 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 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 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 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
24、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 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 ,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注释: “霍人 ”,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北。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
25、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 无有闭关事谢:告诉 B 暴 师霸上暴:显露 C 顾 独与一宦 者绝乎顾:难道 D而 即 军中斩哙即:立刻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樊哙勇猛的一组是() 乃持铁盾入营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世世勿绝,食舞阳 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 哙乃排闼直入 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
26、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 1)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 2)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1)( 4分)这一天如果
27、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危险了。 ( 2) (4分 )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 【小题 1】即:到 【小题 1】 是说樊哙的待遇高; 是高帝的命令 【小题 1】 “面对项羽的威胁 ”的概括于文无据 【小题 1】( 1)译出大意给 1分; “是日 ”、 “微 ”、 “谯让 ”、 “殆 ”四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2)译出大意给 1分; “即 ”、 “一日 ”、 “以 ”、 “之属 ”四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附参考译文: 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
28、项羽,告诉项羽没有闭关的事情。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 “壮士。 ”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 “能再喝洒吗? ”樊哙说: “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 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 ”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
29、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 “剖竹 ”。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 “剖符 ”。)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 。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 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 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
30、能让群臣进宫。群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于是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 “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 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 ”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
31、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逝,谥号是武侯。 诗歌鉴赏 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 检校 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 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检校:核查。 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小题 1】这首词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词人 “万事从今足 ”的心态?( 4分) 【小题 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定镜头,请赏析其中的 “偷 ”和 “看 ”两个字的妙处。( 4分) 答案: 【小题 1】 “连云松竹 ”,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
32、上的满足。 “分肉送酒,梨枣丰收 ”,写物质上的满足。 【小题 1】一个 “偷 ”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2分)一个 “看 ”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 ”梨和枣的儿童的欣赏、爱护之情。( 2分) 【小题 1】答具体内容得 2分,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概括各得 1分,共 4分 【小题 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 “偷 ”和 “看 ”写出了儿童怎样的心理,再答作者的情感。 语言表达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
33、 阙? 下联的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 1分) 【小题 1】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题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小题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题 4】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 【小题 5】执手相看泪眼, 。 【小题 6】舞榭歌台, 。 【小题 7】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小题 8】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小题 9】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
34、? 【小题 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答案: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文章。 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河对面开满鲜花,它们准备到对面采食花蜜。第一条毛毛虫说: “我们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 ”第二条毛毛虫说: “我们应该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 ”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 ”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儿工夫它就飞到了河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 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见闻、思考、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