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安徽省副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441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副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副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副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副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副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安徽省副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 A遐观孤鹜诚惶诚恐天高地迥 B南溟北冥形影相吊陈词烂调 C盘桓荟翠云消雨霁 鲲鹏展翅 D绣闼扶摇日薄西山鱼舟唱晚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美国财政部在公布 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之后,媒体就问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其官员竟然说,他们没有研究依据,只是这个数字听上去比较顺耳。 B我们对腐败向来是深恶痛绝的,但长久以来,我们已司空见惯了腐败官员贪污受贿、穷奢极欲的丑行,我们的心正在变凉、变硬,变得麻木,变得无奈。 C消费不

2、足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难题。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增长动力,我国消费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D弊案缠身的陈水扁,在面对法庭审问时,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洗刷自己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他了。 答案: C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晚会吸引了 700多名来自社会各界的观众,精彩纷呈的节目使 高朋满座 的礼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包括人民日报,美国中文电视台,侨报和新浪网在内的三十多家媒体对此次晚会进行了报道。 B剑波朝着这两位坚守职务的老森铁员工伸了一下大拇指头, “真英雄, 老当益壮 。 ” C南阳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他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 萍水相逢 的浪漫感

3、觉。 D边城描写了 秀色可餐 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流 憩 (q) 矜 育 (jn) 洗 马 (x) 决 起而飞 (xu) B桨 棹 (no) 央 浼 (mi)逋 慢 (b) 恶 乎待哉 (w) C 赍 ( j)发 迤 逦 ( l) 险 衅 (xn) 咬文 嚼 字 (jio) D熟 稔 (nin) 拔 擢 (zhu) 陨 首 (yn) 茕茕 孑 立 (ji)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

4、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 “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 、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表示画家 “心灵艺术的探险史 ”的光荣与胜利,使我

5、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关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 “吴带当风 ”, 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曹国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 “曹衣出水 ”,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6、。此为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 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

7、点;素描是返于 “自然 ”,返于 “自心 ”,返于 “直接 ”,返于 “真 ”,更是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 “素描者艺之贞也。 ” 中国的素描 线描与水墨 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 。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摘自宗白华论素描,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 “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和物的灵魂,轻装简从,不去关注纷华灿烂的色彩。 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让物象直接启示其真形,画家流露其手法与个性。 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

8、,所使用的抽象线纹,既能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写出画家心情的灵境。 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画家心灵和物象交融的产物,是油画的基础 ,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线画以飘逸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其祖师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B有 “曹衣出水 ”美誉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C唐代吴道子的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线纹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素称 “吴带当风 ”。 D以线示体,到宋元时已达到高峰,其时的

9、花鸟画曲线纯净优美,花鸟体态轮廓高贵圆满,有意味很深的立体感。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唐代水墨渲淡画派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间接接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因其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也属于素描之一种。 B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但与西洋画素描却有历史性差别: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 C一切造型艺术之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这源于素描之价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形神之精神。 D中国的线描与水墨是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宋元以来,因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响,终至衰落。 答案: 【小题

10、1】 D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表述有误,原文是 “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白描和水墨法也不是 “油画的基础 ”。 【小题 1】 “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没有依据 【小题 1】中国的线描与水墨终至衰落不是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影响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

11、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 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12、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 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 “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

13、。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 “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 “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 凤姐早已明白了,

14、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因问周瑞家的: “这姥姥 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 ”刘姥姥忙说道: “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 ”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

15、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 “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 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

16、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 ”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 “若有甚说的 ,只管告诉二奶奶 ”,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

17、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可以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小题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 “匣子 ”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

18、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D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B、 C不给分。 【小题 1】 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 粗俗; 自尊、知耻。 【小题 1】 为引入正文做铺垫; 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 渲染环境氛 围。 【小题 1】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运用了 “不接茶 ”、 “不抬头 ”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 运用了 “忙欲起身、犹未起身 ”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 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反衬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运用了 “满面

19、春风 ”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 运用了 “忙欲起身 ”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 运用了多出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小题 1】此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小题 1】此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 和概括。 【小题 1】此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

20、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每小题 3分)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

21、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 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遥襟甫畅甫:美好 B命途多舛舛:乖违,不顺 C识盈虚之有数数:定数 D君子见机机:预兆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穷 睇眄于中天 穷 且益坚 B气凌彭泽 之 樽岂效穷途 之 哭 C极娱游 于 暇日屈贾谊 于 长沙 D奉宣室 以 何年处涸辙 以 犹欢

22、【小题 3】下列对文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 “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3分) (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3分) (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23、】 C 【小题 1】 B 【小题 1】 (1)宴会上,排箫声响起,好像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 3分) ( 2)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哪能在白头苍苍的老年改变了心志?( 3分) ( 3)像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在无穷的宇宙中遨游,他们还要凭借什么呢?( 4分) 【小题 1】甫:刚、顿时 【小题 1】 “于 ”都是 “在 ”的意思。 A。第一个 “穷 ”为极、尽,第二个 “穷 ”为困厄、处境艰难; B第一个 “之 “为结构组词,第 个 之 ”为取消 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D第一个 以 ”为介词 “在 ”,第二个 “以 ”为转折连词。 【小题 1】对

24、全文进行分析可知,王勃虽有怀才不遇之感,但并 :拗髦 br【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核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小题 1】 “琵琶起舞换新声 ”与下文的 “边愁 ”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小题 2】从写法上看, “高高秋月照长城 ”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分) 答案: 【小题 1】( 1)不矛盾。( 1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 “旧别情 ”。

25、( 1 分)( 2)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 2分) 【小题 1】( 1)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 1分) ( 2)以景结情 (景戒情 )。( 1分)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墟阔而悲凉。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 M的秋夜月光和荒凉 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琵琶的异域情调、边关的别离内涵来讲,也可适当给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

26、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 、照应等)。 语言表达 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 6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 3561) 选 项 比 例 票 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

27、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 3分) (2) 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3分) 答案:( 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三个关键词:关心、质量、补贴,少一个不得分)( 3分) ( 2) 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从质量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数额要具体、透明。(从补贴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示例相

28、同。 ( 6分) 王维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幽雅; 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 答案:陶潜之文如平沙落雁,清新悠远; 杜甫之诗如苏武牧羊,沉郁顿挫。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做三题,每小题 2分,共 6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茕茕孑立,_。 (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 _,人命危浅, _。(李密陈情表)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_, 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_, 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 内无应门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悟 q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作文 作文 (60分

29、 ) “坐在生活的前排 ”,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 “敢为天下先 ”,它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困难时 你有没有勇敢地面对?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勇气,更是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一种积极态度。 作文题:坐在生活的前排 要 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 800字 答案:作文中 “坐在生活的前排 ”,实际上就是对敢于争先的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的形象的阐释。 “前排 ”可以理解为 “第一 ”“最先 ”“最好 ”。坐在生活的前排,需要的是勇气,是胆识,是毅力;人生难得几回搏,人

30、生就是要有这种敢于 “坐前排 ”精神。当然,有了敢于 “坐在生活的前排 ”的精神和行动,并不一定能得到第一,但绝对要比那些不敢 “争前排 ”的人强, 因为 “天道酬勤 ”;而那些只知道胆怯退缩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立意时可以抓住这一点,从多角度、多方面来阐述话题所蕴含的意义。可以结合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阐述,避免内容上的空洞。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审题立意: “坐在生活的前排 ”,实际上就是对敢于争先的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的形象的阐释。 “前排 ”可以理解为 “第一 ”“最先 ”“最好 ”。坐在生活的前排,需要的是勇气,是胆识,是毅力;人生难得几回搏,人生就是要有这种敢于

31、“坐前排 ”精神。当然,有了敢于 “坐在生活的前排 ”的精神和行动,并不一定能得到第一 ,但绝对要比那些不敢 “争前排 ”的人强,因为 “天道酬勤 ”;而那些只知道胆怯退缩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立意时一定要抓住这一点,从多角度、多方面来阐述话题所蕴含的意义。一定要结合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阐述,避免内容上的空洞。 要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议论文可列分论点:如: “坐在生活的前排 ”,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坐在生活的前排 ”,是一种不甘落后的心态; “坐在生活的前排 ”,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精选材料(举例) 1、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不少人勇作第一个,率先

32、下海,结果这一 批人率先淘到了事业发展的 “第一桶金 ”,而等到那些在商海边徘徊观望的人争相下海时,等待他们的不是呛几口水,就是被无情的商海淹死。这就是坐在生活前排和后排的区别。 2、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英雄,而第二个吃西红柿的人只能算作凡人。盖茨勇坐生活的前排,果断的舍弃学位,投身于软件业,终成世界首富;连平时坐车都要坐在前排的 “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就是以这样一种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心态去努力,终成英国著名女首相。邓小平率先提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敢为天下先,才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当然,坐在生活的前排会有风险, 但如果没有勇于披荆斩棘的人,何来后人的光明平坦的大路? 80年代早期偷偷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安徽凤阳县的几户农民,虽然现在他们不一定比其他人过得好,但他们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却深为后人佩服。正是他们,凭着那种 “坐在生活前排 ”的精神,最早试验了一种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政策。 思路导引: 为什么要 “坐在生活的前排 ”,哪些情况下要敢于 “坐在生活的前排 ”,不 “坐在生活的前排 ”有什么结果, “坐在生活的前排 ”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