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1466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关崔永元组织的 “重走长征路 ”的报道,内容翔实, 平铺直叙 ,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好评。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危害平民, 罪不容诛 ,正义的力量决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C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 相提并论 。 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 春意阑珊 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 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3分) A尽管作为欧盟

2、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B我国计划在 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 ”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近日,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的财政收入在今年将超过 8万亿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 A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只欲栏边安枕席,

3、夜深闲共说相思 ”。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一诗一般的语言。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这种形象 ,却多与建筑有关。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作者: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 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 que),你却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道: “有

4、这个必要吗? ”,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 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 “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 “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

5、学 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 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 “中学 ”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 “西学 ”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 ,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

6、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

7、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 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

8、,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 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 8月,阔别 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 “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 ” 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

9、于 1964年,陈寅恪 75岁。五年后, 1969年 10月 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 2007-04-21文 汇报 作者:柳青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周游列国的著作等身的陈寅恪。 B因为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当他的藏书被毁,他随身

10、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时,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就只能主要依靠记忆了。 C 57岁的陈寅恪重回清华园,已失去治学读书的双眼。我们可以通过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推断出他的内心中经受着多么大的煎熬,这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D陈寅恪认为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再加上当时他沉浸于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 E由上文推断出陈寅恪是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且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严谨。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 【小题 2】请根据本文内容

11、概括传主的精 神特点。并举例说明。( 6分) 【小题 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 6分) 【小题 4】请联系当今实际,谈谈你对陈寅恪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这一主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1】 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王国维碑文: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潜心治学,死而后已。有元

12、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作品。(每点 2分)(注意要有事实例证) 【小题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传主的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依次连缀成文,思路非常清晰,充分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 本文围绕反映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主题,选取了传主各个人生阶段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真切传神。 本文首尾遥相呼应,突出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全文浑然一体。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特点。(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小题 1】陈寅恪的这一主张深刻地警示我们:我们既要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努力使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

13、大潮流,又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甚至不少专业学者开口闭口都是 “国际潮流 ”,对我们的优秀传统道德、民族节日、古典文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却是知之甚少甚至是嗤之以鼻。这无疑将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长此以往, “本来民族之地位 ”将岌岌可危。 【小题 1】 A、当时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原文说: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 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C、原文有: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

14、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 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此题答题注意是如何写人物的,而不是写人物的神魔特点。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

15、,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 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对陈寅恪主张的理解阐释 4 分,联系实际 4 分。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25分) 逃兵 曹德权 “预备 ” 随着执刑官的一声厉吼,一排枪刺齐刷刷地抬起,对准了五米外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十一条汉子。 十一个战场逃兵有的耷拉着头,有的双目紧闭,有的瞪圆充血的双眼盯着执刑官,有的嘴角斜拉出一丝惨笑 逃兵们面前,肃立着一

16、千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国军弟兄,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此时,一千多生者愤怒地盯着面前这十一个败类,十一个丧失血性的 孬种。 逃兵是在上士班长向二狗的带领下从河堤上溜走的,他们没跑出去,被连长带人截住。 少将旅长冷酷地盯住面前这十一个兵,鼓起的腮帮抽搐着。 执刑官的右手凝固在右耳上方,就要劈下。突然,少将旅长向执刑官摆了摆手。执刑官举起的右手缓缓放下。行刑队抬起的枪刺缓缓放下了。 少将旅长来到向二狗面前: “你说,你为什么要带着全班当逃兵? ” “旅长,我错了,我前天接到家里的信,我媳妇被保长给糟蹋了,跳了井 我七十岁的老娘 也气 气疯了!我想,这一仗我

17、们会被打死的,打死了,我怎么报仇呢 我就 就 跑了! ”向二狗泣不 成声。 少将旅长盯住向二狗,一言不发。 “旅长,我向二狗不是孬种啊!我不是孬种啊!我犯了军纪,死而无怨,只求旅长为我做主,给我报仇啊! ”向二狗仰天惨嚎,嗵地跪下。 少将旅长将向二狗扶起,命人拿来十一支手枪,二十四颗手榴弹,蹲下身亲手将手枪压满子弹,然后站起,亲手解了逃兵们身上的绳索,再将枪和手榴弹发到逃兵们手上。 少将旅长的双眼挨个将逃兵扫过,说: “生死一人一回。你们犯了军纪,罪不容留,必须死,可这个死法,如何对得起父老乡亲?你们 自个选个死法去吧! ” 逃兵们惶恐而不解地望着旅长,好久才回过神来,向旅长行了个礼,拖着沉重

18、的双腿在一千多生者鄙视愤恨的眼光下离去了。 五天后,情报处长将一份详细书面报告递到少将旅长手上,下面是一段节录:“逃兵李二牛、何喜发,刑场下来后逃往伏牛山,加入赵明英匪部;逃兵方财旺、陆邦才日前夜袭高桥日军弹药库,炸毁其号炮弹库后滚入烈火中自焚;逃兵王磊、王玉清,深入汪伪张汉田旅部,击毙张旅参谋长高志国部下多名,弹尽拉响手榴弹自尽;逃兵刘四方、魏功德、毛金银,在上士班长向二狗带领下,猛攻日高堡车站,炸翻日军军列,击毙日伪军多名,向二狗以及 三名逃兵全部阵亡 ” 少将旅长长久地盯着报告,叹了口气: “派出两个小组,将李二牛、何喜发和那个保长杀掉。余下这九名逃兵 把他们记入阵亡将士英名录吧! ”

19、半月后,派出去的两个小组先后回来,报告李二牛、何喜发二匪已被击毙,只有那个保长不知被何人砍了头,祭了向二狗媳妇的坟。 少将旅长正惊异间,忽听门外一声报告,两名卫兵架了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进来。 少将旅长吃惊地盯住血人: “是你! ” 血人正是向二狗。 少将旅长逼前一步: “你,怎么没死? ” 血人艰难地喘着气,从怀里掏出一件染血的衬衣,双手捧着挪前一步: “旅长,我们 攻了高堡车站后,弟兄们掩护我冲出去 去杀保长,报仇!弟兄们要我报了仇后把这件衬衣交给您,我,爬了三天,爬 回 回 来了 ” 血人说完轰然倒下。 少将旅长展开那件衬衣,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六个血字: “我们不是逃兵。 ”还有九个血写的名字

20、。 少将旅长将衬衣裹了向二狗的尸体,紧紧地抱着他,走出旅部,走向操场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有十一名士兵在班长向二狗带领下逃跑 的事件,说明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会实现其不同的人生价值。 B “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 ”,一个 “拼 ”字,两个数字,写出了战斗的惨烈,也衬出了战士们的军人气节。 C少将旅长 “盯着向二狗,一言不发 ”、解绳、装子弹、送枪等一系列的动作,透露出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感情因素占

21、了上风,侧面刻画了他鲜明的人物形象。 D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看出,作者笔下真正的逃兵只有两个:李二牛和何喜发。他们与其他九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其他九人知耻后勇,是真正的勇士。 E.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会给人性带来暂时的迷失,但血性男儿终会有颗维护正义的心。 【小题 2】小说中的向二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尾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 ”的内涵和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说,真正的英雄,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战友们用性命与敌人相搏之时,冲到最前头,坚持抗战不退缩。可是,作者笔下的这

22、几个人他们会逃跑,为的只是报私仇。这会不会是个败笔?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1】从为家人报仇而临阵脱逃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情冲动;( 2分) 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中可以看出向二狗的勇敢;( 2分) 从爬了三天送回血衣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格中的重情义、有血性。( 2分) 【小题 1】内涵:少将旅长不仅仅是给向二狗一个人守灵,他也是给衬衣上用生命写下名字的 “逃兵 ”守灵,更是为千千万万个为了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战士们守灵。( 3分) 作用:这处描写,是对向二狗等九人不是逃兵的证明,对英雄的认可。升华了主旨,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3分) 【小题 1】不是败笔。

23、 这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作者的这种写法,打破了 人们圣化、神话了的 “英雄偶像 ”,代之以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的形象。他们有家,有妻老儿女,在家破人亡的时刻,他们也会悲恸,会失去理智,这才符合人之常情。 作者把他们放在战争的背景下,战争的残酷不容许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们用不怕牺牲,勇于杀敌,用血衣来印证誓言洗刷清白,在暂时的迷失后同样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展现了他们 “即使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的英雄形象。 【小题 1】 A.“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会实现其不同的人生价值 ”错;C.“最终感情因素占了上风 ”不对,他亲手放开逃兵的同时,又派人监视着他们的动向

24、。而且刻画形象是正面描写。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 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

25、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 “拗 ”或 “失调 ”,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象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 “流转如弹丸 ”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 着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 “打扳 ”,其实全身筋肉都在 “打板 ”。这里还有心理上的 “预期 ”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 “预期 ”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

26、期,美感便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或不美的节奏感里你能说它是纯粹主观的或纯粹客观的吗 或则说它纯粹是心理的或纯粹是生理的吗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 (思想和情趣 )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起同情 共鸣。举具体事例来说,试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段诗 : 噫吁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其险也若此,磋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李白:蜀道难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猛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韩愈:

27、听颖师弹琴 李诗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缠绵细腻,突然转到高昂开阔,反复荡漾,接着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正确的 朗诵须使音调节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发展。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环、发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动。你能离开这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而谈欣赏音调节奏的美感吗 你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美感而抽象地谈美的本质吗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但也不限于声音,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颜色深浅浓谈和不同调质相错综,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 “冻结的或

28、凝固的音乐 ”。一部文艺作品在布局上要有 “起承转合 ”的节奏。我读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 安逸闲散的配搭,既见出反衬,也见出起伏的节奏,否则便会平板单调。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 “张而不弛,吾不为也 !” (节选自朱光潜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小题 1】下列关于 “节奏 ”的表述,不符合题意的一项 A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是节奏。 B节奏可以是呼吸、循环、运动等人体器官符合生理自然规律的起伏流转。 C引起听众同情共鸣的艺术,艺术家一定会把应表现的

29、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 D当我们面对审美对象时,审美对象表现的节奏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欣赏高超的艺术表演,当觉得每个字音和每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时,这说明我们进入一种美的节奏感里。 B欣赏艺术表演,当全身筋肉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时,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 C蜀道难的节奏较慢且起伏不平,李白在突兀沉雄的气象中让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 D听颖师弹琴变化多姿,妙肖琴音,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传达了琴音本身的变化。 【小题 3】根 据原文内容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而不弛,吾不为也

30、”,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 B节奏见于多种艺术形式中,因为无论是声音、形状、色彩抑或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起伏流转。 C运用正确的音调节奏传达出作品的意象情趣及变化发展,这样的朗读一定很有美感。 D节奏感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第三段结句的两个反问,说明了节奏美感的特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 ”错 【小题 1】 “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 ”错 【小题 1】 “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 ”错 文言文阅

31、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 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 I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 “太原既陷,

32、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 ”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 “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乃益厉兵儆守。 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 ,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 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 ,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

33、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大姓 怙 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 阴 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 终始 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 南 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小题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皆泣不能仰视。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葬于后园,罗拜

34、设祭,为立庙。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 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

35、,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3分) (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3分) (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1)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 2)金兵到了,张克 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 3)张克戬考虑

36、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 【小题 1】阴:暗地里、暗中 【小题 1】 陈述克戬从弟; 百姓为之感动; 为后人敬重、景仰。排除这三项 【小题 1】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 “暗中 ”也属无中生有 【小题 1】( 1)修怨、以、黜( 2)帅、却、讫( 3)度、草、缒 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 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

37、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 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 “直秘阁 ”。

38、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 “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 还是自己作打算吧。 ”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 “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 ”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

39、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 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底,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直,

40、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 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 “忠确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月 白居易 苏轼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 边。 暮云收尽溢清寒,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银汉无声转玉盘。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明月明年何处

41、看。 注: 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小题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小题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未卜的感叹。 【小题 1】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 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42、 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 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的介绍材料,从三个方

43、面概述赵广军的事迹。要求:写出赵广军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三个句子结构大致相同 ,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 60字。(分) 赵广军,男, 30岁,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社会工作者。自 1998年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在近 10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时间、金钱以至健康,将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志愿服务,践行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者精神,集中体现了关爱社会、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赵广军对拯救问题青少年 “情有独钟 ”,坚持用春风化雨般的 “现身说法 ”来影响、引导他们。他用常人难有的耐心和身临险境的勇气,在近 10年时间里耐心细致地帮教了 1200多名问题青少年,其中有 4

44、0多位青少年在思想转变后随他一起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他敏锐地认识到,在社会转型期中,人们的心理问题会逐渐增多。 2004 年底,他自费开通 “生命热线 ”,成功地挽救了 200 多名轻生人士,使那些游走在生命边缘的心灵重新获得追求梦想的勇气。他乐善好施,不惜金钱,默默无闻地帮助了 60多位孤寡老人,长年为孤寡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护理。 答案:春风化雨,问题青年获新生;生命热线,轻生人士再追梦;乐善好施,孤寡老人得关爱。 “言外之意 ”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6分) (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 “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

45、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 ”门采尔很严肃地说: “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 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 “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答案:( 1)示例 1: 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示例 2: 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 2)示例 1: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示例 2:我为您演奏 ,您应该倾听。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 “耕种自己的土地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 要求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