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桂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蹩 ( bi)进 悚 ( sng)然 瘐 ( y)毙 ( s) B寒 伧 ( chen)打 烊 ( yng) 敕 ( ch)造自惭形 秽 ( hu) C纨 绔 ( ku)杜 撰 ( zhun) 赍 ( j)发面面相 觑 ( q) D丛 冢 ( zhng)搭 讪 ( shn) 亵 ( xi)渎 屏 (png)去左右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黯淡艳羡必恭必敬晃然大悟 B惬意悭吝鞠躬尽粹仗义直言 C誊写亲怩不知所错英雄倍出 D笑靥纸绽冠冕堂皇莫明其妙 答案:
2、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药这部作品中,有着明暗两条线索,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现实。 B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人物形象。问世以来,备受文学爱好者喜爱。 C她没有陪嫁的资产 ,也没有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人了解她、认识她、爱她、娶她。 D陈奂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中国农村中寻求生活变革的新农民的代表。 答案: D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贬为永州 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而并称 “韩柳 ”。 B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
3、近于诗体。但诗与赋毕竟是两种文体。一般 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C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王实甫的西厢记。 D项链的作者莫泊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契诃夫和守财奴的作者巴 尔扎克是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以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享誉世界文坛。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
4、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 嗯!按月一百法郎, 行吗? ” “你爱怎办就怎办吧,父亲。 ” “小姐, ”公证人说, “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 “嗨!上帝, ”她回答, “那有什么关系! ” “别多嘴,克罗旭。 一言为定, ”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 ,“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 “噢!父亲 ”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
5、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 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 “明儿见,克罗旭, ”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 “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 下一天中午时分,声明书签了字,欧也妮自动地抛弃了财产。 【小题 1】对画线句子 的描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葛朗台害怕女儿不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 B葛朗台担心公证人揭露他的骗局的真相。 C葛朗台痛惜文书备案要花掉大笔的金钱。 D葛朗台因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便宜而惭愧。 【小题 2】对画线句子 中葛朗台拍手动作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葛朗台拍手说明他对女儿的干脆回答有些担心 与焦虑。 B葛朗台拍手是赞许女儿对父亲贤德、孝顺和能
6、守信用。 C葛朗台拍手是把一切人际关系都视为一种交易的表现。 D葛朗台拍手是对女儿的为人一向非常认可的自然流露。 【小题 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葛朗台诱骗女儿无条件放弃继承权,来表现他把人生当作一种金钱交易的拜 金狂的性格特点。 B通过公证人的 “骇呆了 ”衬托出葛朗台为诱骗继承权不择手段,使一无所知的欧 也妮上当受骗。 C通过对葛朗台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写出了葛朗台被金钱污染的肮 脏、丑恶的内心世界。 D “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反映了葛朗台的人生观是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赚钱, 人生的一切都是交易。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A 【小题 1】
7、C 【小题 1】由下文的语言描写可以推知答案: 【小题 1】由 “一言为定 ”、 “你决不翻悔 ”、 “你是有信用的姑娘 ”等可推知。 【小题 1】选段中没有心理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针挑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 “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 ”,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
8、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 “湘援游 ”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 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 “负责任的旅游 ”,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 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 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
9、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 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 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 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 “这个不好,一看 就是跟机器学的。 ”“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
10、。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 ,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 ,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 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 ,是这个家的装饰墙 ,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 :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 ,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 ,左边是海南风光照 ,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 ,两个胖娃娃图片 ,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 “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 寨,建了些新房。 ”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 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
11、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 “李万通 ”,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呆了,原来这样好。地图 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 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老 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 “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 ”, “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 ”,
12、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有删改) 【小题 1】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小题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小题 3】文中反复出现的 “针挑土 ”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6分) 【小题 4】面对黑妮的 “针挑土 ”行为, “我 ”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13、6分) 答案: 【小题 1】用意( 2分) 总括上下文内容。 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每答对一点给 1分,意思对即可) 理解( 4分): 黑妮组织的 “湘援游 ”,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 黑妮以 “负责任的旅游 ”概念推动“湘援游 ”,聚集当地志愿者 ,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答对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反衬了黑妮等志愿者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 2分,意思对即可) ( 2) 低调、单纯的黑妮为 “我 ”对 “湘援游 ”的支持,高兴得
14、眼睛对亮了。 按时 “湘援游 ”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 黑妮从 “我 ”的支持中,看到了 “湘援游 ”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答对一点给 1分,给满 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 土成山。 “湘援游 ”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 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象征: “成家好比针推土 ”, “赚钱好比针挑土 ”, “世世代代 ”,生生不息。 【小题 1】( 1)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 2分) (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15、解答这类题目应逐段概括层意,了解文章的主旨,体味文章的写作特点。 “我 ”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对针挑土的态度就是文章主题之所在,因此文中相关笔墨的作用也就是文中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 以 “我 ”的 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 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答对每点给 2分,给满 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一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的用意,明显是强调突出,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这句话按扣 “针挑土 ”,突出黑妮工作的内容和意义,也为下文写工作的细致和艰难作伏笔。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
16、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太阳已经有倦容 ” 一语双关,既写天色又写人。素静的黑妮表现其低调、单纯, “眼睛亮了 ”,写黑妮因对 “湘援游 ”的进展而高兴。 【小题 1】 (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 “针挑土 ”一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琐碎的事情做起; (2)黑妮的 “湘援游 ”从事的是湘西苗族文化保护的事业,但进展如针推土一样艰难; (3)针挑土来自民间俗语,正体现了湘西人世世代代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 文末 “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 ”正是点明了这一
17、主题。 【小题 1】从 “看她做的种种 事,感慨的很 ”、 “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 ”、 “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 ”、 “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等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态度变化过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也。幼颖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第,调安塞簿,以课最迁邯郸令。泰和二年,迁翰林修撰。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于用刑,每闻赦将至,先掊贼死乃拜赦,而盗愈繁。秉文为政,一从宽简,旬月盗悉屏迹。 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 大安初,北兵南
18、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参边策,秉文言: “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围可解,兵法所谓 出其不意、攻其必救 者也。 ”卫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败闻。俄转翰林直学士。贞祜初二年,上书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以宣布朝廷恤民之意,且曰: “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以身许国,亦书生也。 ”又曰: “使臣死而有益于国,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 ”上曰: “秉文志固可尚,然方今翰苑尤难其人,卿宿儒,当在 左右。 ”不许。四年,拜翰林侍讲学士,言: “宝券滞塞,盖朝廷初议更张,市肆已妄传其不用,因之抑遏,渐至废绝。臣愚以为宜立
19、回易务,令近上职官通市道者掌之,给以银钞粟麦缣帛之类,权其低昂而出纳。 ”诏有司议行之。兴定元年,拜礼部尚书。又明年,知贡举,坐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两阶,因请致仕。五年,复为礼部尚书,入谢,上曰: “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须复用卿。 ”秉文以身受厚恩,无以自效,愿开忠言、广圣虑,每进见从容为上言,人主当俭勤、慎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纳焉。哀宗即位,再乞致仕,不许。正大九年正月,汴京戒严,上命秉文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秉文指事陈义,辞情俱尽。及兵退,大臣欲称贺,且命为表,秉文曰: “今园陵如此,酌之以礼,当慰不当贺。 ”遂已。时年已老,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
20、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三月,草开兴改元诏,闾巷间皆能传诵,洛阳人拜诏毕,举城痛哭,其感人如此。是年五月壬辰,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金史 赵秉文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 课 最迁邯郸令课:督促 B 使 臣死而有益于国使:假使 C犹胜坐 糜 廪 禄为无用之人糜:浪费 D又明年, 知 贡举知:掌管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秉文尽心为国的一组是 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参边策 上书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 五年,复为礼部尚书 秉文以身受厚恩,无以自效 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 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 A B C D 【小
21、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秉文文才出众,得到皇上器重。他受命撰写赦文,以表达朝廷悔悟哀痛之情,文章写得辞情俱尽;所拟写的开兴改元诏广为传诵,感 人至深;辞官几年后,尽管年纪很大了,还是被皇上召回重新任礼部尚书一职。 B赵秉文为政有方。任职平定州时,赵秉文为政从宽从简,没过多久,辖区盗贼全都不再出没;而其前任为政苛刻,好用刑,盗贼反而越来越多。 C赵秉文积极建言献策。他曾建议出其不意攻打敌军守备空虚处,以解山西之围;还建议派熟悉市场情况的近臣掌管宝钞流通之事,并采取措施促进宝钞流通。而他的主张也得到了统治者采纳。 D赵秉文为国家安危深谋远虑。他劝谏君王要俭勤、慎
22、兵刑,这样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攻打汴京的敌军退却后,他反对庆贺,提出应当安抚百姓的主张,使庆贺之事被取消了。 【小题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0分) ( 1)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 3分) (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分) (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译文:遇上荒年,赵秉文拿出自己的俸禄和粮食并倡导富户一起赈济灾民, 这样使许多灾民活了下来。( 3分。)( 2)( 3)略 【小题 1】课:考核。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选文中的信息 ”
23、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 C和 D,侧重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写赵秉文被器重, 写其升迁, 表现赵秉文受厚恩,对皇上的感激。 【小题 1】 “他的主张也得到了统治者采纳 ”错。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核。( 1) “出 ”“倡 ”“赈 ”译对各给 1分;译错即扣。 “特 ”“ 拜 ”“ 除 ” “宜 ”“ 克 ”“ 泽 ”。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他从小聪明,悟性好,读起书来就像早已学过一般。大定二十五年中进士,调任安塞主簿,因为政绩考核成绩最好而升
24、为邯郸令。泰和二年,赵秉文升任翰林修撰。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听说皇上大赦的诏书将到,就先打杀了犯人然后再接受大赦的旨令,而盗贼越来越多。赵秉文为政从宽从简,没过多久 ,盗贼全都不再出没。 遇上荒年,赵秉文拿出自己的俸禄和粮食并倡导富户一起赈济灾民,这样使许多灾民活了下来。 大安初年,北方敌军南下,皇上召赵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讨论备边策略,赵秉文说 : “现在我军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军队只好布置在城外,经过夏天雨淋,器械会被损坏,人也会得病,等秋天敌兵来到,就对我方不利了。现在可派临潢一支军队攻打敌军守备空虚处,这样便可解救山西之围,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 出其不意,攻
25、其必救 。 ”卫王不用赵秉文的计策,到秋天宣德一战果然战败。不久调任翰林直学士。贞祜二年,赵秉文上书表示愿意为国家守卫残破的一州,以表达朝廷体恤百姓的心意。他说: “陛下不要认为书生不懂得用兵之道,颜真卿、张巡、许远等人都以身殉国,他们都是书生。 ”又说: “假如我的死对国家有益,胜过做个坐吃俸禄浪 费粮食的无用之人。 ”皇帝说: “秉文的精神本来值得推崇,然而现在翰林苑特别难找适当的人,你是博学老成的儒士,应当留在我身边。 ”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四年,任翰林侍讲学士,进言说: “宝券流通不畅,大概是朝廷刚开始商议改革时,市场上已经乱传宝券将不再使用了,所以流通受阻,渐渐就要被废弃了。我认为应该
26、立刻恢复宝券交换业务,让通晓市场情况的近臣来主管这件事,提供银钞粟麦缣帛等物品,衡量价值高低来卖出和收纳宝券。 ”皇上下诏让有关官员商议执行。兴定元年,赵秉文任礼部尚书。第二年,掌管贡举,因录取的进士卢元用韵重复,他被降两级 官职,他因此请求辞官。五年,又再任礼部尚书,入朝谢恩,皇上说: “你虽年事已高,但因为文章写得好的缘故必须再任用你。 ”秉文认为深得皇上厚遇,无以效力,希望能广开言路,为皇上解除忧虑,每次进见都从容进言,劝皇上节俭勤勉,慎重动用武力、刑法,这样来祈求上天赐予国家长治久安,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话。哀宗即位,再次请求辞职,皇上不同意。正大九年正月,汴京(被围困)戒严,皇上命赵
27、秉文撰写减免租赋的诏文,以表达自己悔悟哀伤的心情。赵秉文分析时事陈述道理,文辞情采都很完美。等到敌兵退却,大臣们想要庆贺,皇上命秉文写表,秉文 说: “现在国家这个样子,依照礼义来考虑,应当安抚而不当庆贺。 ”于是庆贺之事就停下来了。这时赵秉文年纪已老,每天忧虑时事,即使是吃饭休息一刻都不能忘。每听到一件事对百姓有好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可提拔重用,大事就给皇帝上奏章,小事则直接向当地主管官员陈说,殷勤郑重,不能控制自己。三月,起草开兴改元诏,街巷中人都能传诵。洛阳人拜读了诏书后,全城人痛哭,他的文章就是如此感人。这年五月壬辰日,赵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然后回答问
28、题。( 8分) 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 ,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 ” 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小题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末句中的 “钟声连翠微 ”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 2分)禅室建于山头 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 趣高雅 ; “挂僧衣
29、”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 2分) 【小题 1】 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2分) 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2分)(从 “以响衬静 ”角度作答亦可) 讲究炼字。 “连 ”字把听觉形象 “钟声 ”与视觉形象 “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2分)(写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
30、上感悟人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从禅室外的静谧幽雅环境,以及 “挂僧衣 ”的细节表现出高僧 “避世清修、洒脱散逸 ”的形象。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此诗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讲究炼字 “ 连 ”字,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语言表达 ( 4 分)仿照下面 “自然的启示 ”类的警句,自选两种事物,写两个借物喻人、托物抒怀的 警句。 例如:稻穗 空虚者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沙发 软弱不一定就是无能。 答案:竹 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烟花 在
31、生命的奉献中闪耀动人的光彩。( 4分)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 “老人倒地无人扶 ”,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 “标本 ”;频仍的 “助人为祸 ”,总能激起 “好人难做 ”的嗟叹。 “女童被碾,路人旁观 ”的悲情场面,让 “冷漠流行症 ”达到高潮。有网民说, “行善有风险 ”,出手不得不谨慎。 “彭宇案 ”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 ,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 “彭宇案 ”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 2001年,
32、即有 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 “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 ”,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 围观者。 答案:( 4分)冷漠 道德 法律 价值观(每点 1分) 下面是中学校园广播站播出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内容,在语言表述上有四处 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4分)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学校团委拟举办一次国庆征文活动 ,要求全校同
33、学每人都要撰写一篇征文 。内容反映祖国的悠久历史 ,讴歌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 ,文体不限 ,不超过 1500字 。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 ,佳作将在校园文学新芽上发表 。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 ,从即日起截止到 5月 30日 11。 答案: “拟 ”改为 “准备 ” 改为 “希望全校同学踊跃投稿 ”(不合启事的文体要求) “日新月异 ”后加 “的变化 ” 11改为 “从即日起至 5月 30日截止 ”。 (表意不明)(每一处 1分,指出序号并修改正确得 1分,只指出序号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文句的上句或下句。( 8分) 【小题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34、。陈情表 【小题 2】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小题 3】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小题 4】歌曰: “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 ”赤壁赋 【小题 5】 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易经) 答案: 【小题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小题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小题 1】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 1】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 【小题 1】君子以厚德载物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爱物,于是也很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掉坏了。 徒弟非常伤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 紧,他害怕师父会生气伤心。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他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徒弟。他告诉徒弟: “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 ” 故事中的禅师无疑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自己的!而你有什么启发和想法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