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149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沼 ( zho)泽缱 绻 (qun)阑 ( ln)尾炎 犄 ( j)角之势 B 鲰 ( zu)生 浸 ( jng)泡 汨 ( m)罗江 蜚 ( fi)短流长 C 给 ( j)予 症 ( zhng)结 佚 ( y)之狐 徇 ( xn)私舞弊 D 泾 ( jng)流 着 ( zhu)想 蹬 ( dng)三轮养尊 处 ( ch)优 答案: C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为凡是州之

2、山水有异态者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大王来何操 以为莫己若者 夫晋,何厌之有 君何以知燕王 而君幸于赵王 A / / / / B / / / C / / / D / / / / 答案: C 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拜送书于庭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距关,毋内诸侯 令将军与臣有 敛赀财以送其行 两 邃狙轮 洌 槐缗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肇锡余以嘉名 A - 句中都有通假字 B - 句中至少有 3句中没有通假字 C 句中有 1句没有通假字 D 句中有 2句有通假字 答案: A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 鄙 远 既 东

3、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必 固 其根本 人皆得以 隶 使之 舍 相如广成传 庐陵文天祥自 序 其诗 常以身 翼 蔽沛公 且庸人尚 羞 之 吾所以为此者,以 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则思知止以 安 人 A 是意动用法 B 是名词用作状语 C 是名词用作动词 D 是使动用法 答案: B 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璧有瑕,请指示王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行李之往来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A - 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B 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C 句中都有古今异义

4、词 D - 句中有 3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 。 , 。 ,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 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 我们常常看到 “文化传统 ”、 “ 传统文化 ”的说法, 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阶段,由于汽油、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给低收入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压力,人们痛感钱不值钱,生活质量

5、大幅下降。 B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而且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 C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整合、筛选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D 20世纪 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它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的政治含义。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武术不仅讲求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讲求打得漂亮,要在 花拳绣腿 之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西方人也有 玲珑剔透 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C这幢房舍

6、一直保留下来,在 伶仃孤苦 之中一跃而成了波兰人民所能享受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 D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结果就像 邯郸学步 一样,别人的东西没有学好,自己的传统反而被遗忘了。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祖国自有值得我们留恋、爱抚的自然画卷:有茫茫苍苍的黄土高原,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 B远远地前方,层峦迭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美丽极了。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悠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 D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

7、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我们不应以偏赅全地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惟一尺度。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分) 枣花香 李 健吾 一阵风来,我闻到了枣花香,我站住朝四面望:空落落的胡同,只有几个小孩子匍匐在洞外,拍地上的硬纸玩。右首街墙里是一家院子。沿墙有一颗枣树,扶疏的嫩叶随着细长的枝丫在半空摇摆。靠里还有一颗体态龙钟的枣树,一树轻盈的小叶,正好横在邻人的房上。年高的、年少的,都给人一种生气蓬勃的感觉。鲁迅秋夜的描绘忽然亮在我的眼前: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重复在这里,给秋夜引出意想不到的寂寞的战斗的诗

8、意。叶子落尽了,干枝子还像抢、戟一般直指着月亮。而今不同了,初夏的清晨,处 处是乐观的意兴。我朝东走,太阳迎面照来,我才离开江南,北京已经变成江南。两颗枣树,一老一幼,都在开着小黄花。 于是我闻到一阵阵的枣花香。 不凑到枣树枝子跟前,很难辨出叶子掩翳的米色小花来。 这些谦虚的小花,像飘香的桂花那样不惹眼,却不像桂花样有口碑。八月桂花香。广州的桂花一年四季开。可是花谢了,枝头什么也不留下来。我为枣花叫屈 : 。 枣子!枣子! 五岁前后的景象忽然涌到我的心头。我提着一个小瓦罐,里面装着半罐井水,跟着姐姐和家里人,走进一片枣林。说是枣林,其实枣树长在畦垄上,三两丈远才一颗,并不妨害庄稼。初夏我在地里

9、跑,一定闻到了香味;可是我对香味有感情,却远在成年以后,因为欣赏芳香是要年龄的。我之所以跟着姐姐到枣林来,一方面是由于游戏的心情,一方面自然还有馋痨的心思。成百上千的枣子,青里透红,挂在枝头,该多吸引每一个小孩子啊!姐姐举着竿子,学大人打枣虫,什么枣虫我不记得,反正不像是北京小孩子说的那种形象可怖的洋拉子。虫子打下来,我就捡起来放在有水的 瓦罐里。不过捡不捡全看我的高兴。我只是跟在姐姐后头专拣她错打下来的枣子罢了。 人家把我们那边的枣子叫做 “相枣 ”。我的母亲姓相,是北相镇人,娘家没有直系亲人,不过总算还有所谓娘家人,偶尔带我回一趟娘家。秋冬之交,车过地头,望见柿子像受了冻似的那样红,就央人

10、摘下低枝的柿子给我吃。我边吃,边跟着车跑,兴致很高,不过没有吃生枣的兴致高。相枣大概是从北相镇得名的吧,我对没有亲姥姥家的北相镇也有好感。 那些可爱的生枣,个子如同小娃娃的拳头,咬一口,又甜又脆,咬好几口,才能咬完老大的枣, “囫囵吞枣 ”是不行的,我对相枣的记 忆这样深,那年带着孩子们逛北京的西山,吃着樱桃沟的枣子,清脆可口,孩子们赞不绝口,我这个五十岁的老头子,离开家乡的土地四十多年了,尽管吃过各地方的好枣子,说起枣子好吃来,还是热情地把安邑的枣子夸成了世界上唯一无二的枣子。孩子们缺乏我的童年,只好将信将疑地由我夸口。过了几年,表弟从猗氏县来,带了一包枣子给我,我指给孩子们看,傲形于色道:

11、 “看枣子多大!肉多厚! ”我分了几小包,转送给我的亲戚长辈,孝敬之中,未尝不多少含有夸耀的意思。往往有人问我什么地方人,我的回答总是: “山西安邑人,史记上说的 安邑千树枣 的 安邑。 ”有一千棵枣树,还必须是安邑的枣树,司马迁认为 “与千户侯等 ”,想见安邑枣子的名气大,来历久了。我怎么能不引以为荣呢? 猗氏县的枣子当然也有名,晋朝的郭璞给尔雅作注,就指明: “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蛋。 ”猗氏县和安邑县是近邻,树种自然还是一个。河东的枣树都应当归在相枣一类。尔雅把河东的枣子叫做 “洗大枣 ”,小时候我也听人把家乡枣子叫做 “洗枣 ”,想必自古以来就有这种称谓,就有这种大枣的荣誉了。据

12、说陕西 县有一种枣子,比 “洗大枣 ”还大。也许是吧,不过一定还是从河东移植过去的。否则, 县的人怎么把自 己的枣子叫做 “晋枣 ”呢?我为家乡的枣子骄傲。 站在北京的胡同里,闻着街墙上空的枣花香,我想起了家乡的枣子。我明白各地的枣子有各地枣子的特色,只是它们和我的童年无关,哪怕是国色天香,我也只能说来话短。是啊,我多想回到五岁前后,在家乡的地头,边捡枣虫,边吃半青不红的枣子啊! 【小题 1】请简析文章里写鲁迅秋夜中的枣树的意图。( 2分) 【小题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小题 3】根据语境,在波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2分)(填入的句子不超过17字) 【小题 4】文章第六段两次说

13、到 “枣子 ”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 4分) 【小题 5】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写故乡枣子的有关内容和这些内容分别表达的感情( 3分) 【小题 6】 .根据文章内容,有人认为标题改为 “故乡的枣子 ”比 “枣花香 ”好,你是否同意,请说说你的理由( 4分) 答案: 【小题 1】( 1)用秋夜中的枣树来衬托(反衬)而今两棵枣树的蓬勃生气,突出乐观意兴( 1分) ( 2)由眼前的枣树联想到秋夜中的枣树,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可读性。( 1分) 【小题 1】运用了拟人和衬托(对比)的手法( 1分)将花人格化,写出枣花谦虚的品格( 1分)用桂花香衬托枣花香,用桂花虽香无果反衬枣花 不仅花香而且有果,

14、突出枣花的实用价值( 1分)表达作者对枣花的怜爱之情。( 1分) 【小题 1】花谢了,枝头留下密密麻麻的枣子( 2分) 【小题 1】用反复的手法( 1分)强调对枣子的热爱之情( 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 1 分)由上文写枣花过渡到下文写故乡的枣子及与枣子有关的内容。( 1 分) 【小题 1】( 1)五岁前后,跟姐姐到枣林打枣虫、吃枣,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眷恋之情。( 1分) ( 2)带孩子们逛北京西山吃枣,与把表弟从家乡带来的枣子分给孩子吃进行对比,写出了家乡的枣子好吃、名气大,表达了作者的夸耀之情( 1分) ( 3)陕西 县的枣子是从家乡山西移植过去的,表达了作者的骄傲之情。( 1分) 【小

15、题 1】( 1)不同意。 “枣花香 ”是文章的线索,全文以枣花香为依据展开联想,串起了许多关于故乡枣子的材料,( 1分)这样,使文章收放自如、结构浑然一体( 1分);枣花的香味与作者值得回味的童年生活密切相连,( 1分)蕴含怀念故乡的深情厚意。( 1分) ( 2)同意。 “故乡的枣子 ”点明了写作主要对象,( 1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家乡的枣子( 1分) “故乡 ”一词限定枣子,点明怀念故乡的主旨。( 2分) 【小题 1】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根据上下文的句意填空。 【小题

16、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 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

17、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9分) 书刊时代造就了阅读者线性的思维模式,人们可以沉浸到一本书中,按照书本的页码和文字顺序,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而到了网络时代, “即时性 ”高于一切,传统阅读演变成 “快餐式 ”阅读。正如发生心理 学家玛丽安娜 沃尔夫所说: “我们不仅由阅读的内容决定,而且由阅读的方式决定。 ”“鼠标轻松点,内容蜂拥至 ”,猎奇心理下的点击过程很难有深入思考, “点击文化 ”下的非线性思考,行程以某条信息为起点向外延伸分散型的思维结构,培养出网民一心

18、二用乃至多用的思维习惯,很多人在上网的时候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在不同的网络窗口中搜索信息。 网络文化的高度综合性,打破了图片和文字的桎梏。形象化倾向诱导人们用 “看 ”去了解世界,而排斥 “想 ”。 “速食 ”文化下的产物,大都以短小精悍的碎片化形式出现,而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更多是 “内 容翻译者 ”,缺少了对问题的反思过程,长久发展只会弱化人的思维能力。 “人们通过网络了解非常多的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结果所了解的东西迅即成为过眼云烟。人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生活也更加 碎片化 ,思维方式更加感性,理性思维能力下降,对个人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某种不利影响。

19、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董天策教授对此表示担忧。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 卡尔认为, “(网络时代,在)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正在丢 掉的是大脑。 ” 从网上获取一切所需要的信息,这甚至变成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来源,症状比较严重的人,对网络的依赖会导致他们丧失基本的沟通能力。 “互联网时代降低了我们对一个问题深思熟虑的程度。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哈艳秋认为, “思维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由于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使人们很容易产生思维惰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创新能力;同时网络上信息比较多,舆论复杂,使得人们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的心理

20、,缺乏个人的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提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理性面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 【小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 A “点击文化 ”下的非线性思考,培养出网民一心二用乃至多用的思维习惯。 B提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理性面对社会问题的能力,是消除网络对个人创新能力影响的根本。 C “内容翻译者 ”习惯用 “看 ”去了解世界,而排斥 “想 ”,只能复制所 “看 ”内容,而缺少了对问题的反思过程。 D网民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的心理,缺乏个人的思考,是由于网络信息多,舆论复杂造成的。 【小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综合性,阅读

21、者缺少了对问题的反思过程,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些 “内容翻译者 ”。 B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了非常多的信息,结果所了解的东西迅即会成为过眼云烟而被遗忘。 C由于一些网民丧失基本的沟通能力,从而导致他们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从网上获取一切所需要的信息,变成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来源。 D书刊时代,人们可以沉浸到书中,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它造就了阅读者线性的思维模式。 【小题 3】网络文化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即时性、非线性(分散)、高度综合、形象化、碎片化(短小精悍)、信息多 【小题 1】绝对化 【小题 1

22、】 A、只能是一些 “内容翻译者 ”错。 B、 “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重要信息遗漏。 C、强加因果。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3分, 1点 1分,任意答出 3点给满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024 题( 18分)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 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伍,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 “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 ”,公素

23、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 “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 ”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邻医脉之。医曰: “殆矣 !微司命,孰能生之 愚无所用其技矣。 ”先 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 “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 !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 !”老妻曰: “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

24、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 ”先生然之,曰: “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 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 “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 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 ”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 须臾,公觉,谢曰: “蒙长者生我,再造

25、之功也,恶能报 ”长者曰: “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 ”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 “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 余岂好货贾哉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 莫 ,先生酒解莫:通 “暮 ” B 微 司命,孰能生之微:没有 C诚能 速 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速:迅速 D 艺 桑麻五谷以为生艺:种植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惟读书 是 务今急而求子, 是 寡人之过也 B故人过我 而 死焉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C而相违期年未 之 见已哀斯墓

26、 之 徒有其石也 D不意今 乃 捐躯此兽之口今君 乃 亡赵走燕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朝廷多次授官,他都不愿意上任;亡是公向来与乌有先生友善,分别一年了,非常想念,就跑去拜访他。 B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亡是公喝得酩酊大醉,呼之不醒;乌有先生无计不施,最后和妻子合计,要亲自去请子虚长者来救治。 C作者设置乌有先生在请子虚长者的途中遇到老虎这一情节,意在突出行途环境恶劣,衬托乌有先生救治朋友不怕艰险的优秀品质。 D这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朋友有难处应倾力相助,同时做事应量力而行,力求避免给他人添加麻烦。 【小题 4

27、】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长 者 诊 之 曰 是 非 疾 也 困 于 酒 耳 酒 出 中 山 一 醉 千 日 若 习 饮 之 故 无 异 此 翁 他 乡 客 安 能 胜 此 杯 杓 也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 2)须臾,公觉,谢曰: “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竟,竟然,副词 【小题 1】 A 【小题 1】长者诊之 /曰 /是非疾也 /困于酒耳 /酒出中山 /一醉千日 /若习饮之 /故无异 /此翁 /他乡客 /安能胜此杯杓也 【小题

28、 1】( 1)您的话很符合我的想法,如果能让他活下来,我为什么还吝惜自己这把老骨头 如果有什么灾祸,我本来就应该不推辞。 ( 2)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 “承蒙长者让我活下来,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 【小题 1】速: 邀请 【小题 1】 A.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指示代词 B.转折 /递进 C.宾语前置 /取独 【小题 1】应该是 “亡是公没有接受拜官 ” 【小题 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 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核。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6分) 青玉案

29、 贺铸 (北宋) 凌波 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 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 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 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小题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小题 2】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其妙处。( 4分) 答案: 【小题 1】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 ( “相思 ”“苦闷闲愁迷惘 ”各 1分) 【小题 1】这三

30、句连用三个比喻,( 1分)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1分)这三句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1分),借 “烟草 ”“风絮 ”“梅雨 ”等景象寄托了自己的“闲愁 ”之多之广之重。(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语言表达 仿照例句,另选一个字写一句话(要求

31、:句式一致,字数大体相等)( 3 分) 涨:今天房价看高,明天粮食上调,水涨,肉涨,油涨,样样都涨,涨得稻草变黄金,黄金成稻草。 答案:假:今天猪肉注水,明天药品仿冒,学术假,产品假,广告假,样样都假,假得亲人变路人,路人成亲人。 跌:今天股市下飘,明天基金套牢,利率跌,债券跌,汇率跌,样样 都跌,跌得西瓜变芝麻,芝麻变西瓜。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 ;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 ,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 ;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 ,除了努力 ,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