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149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的字形与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潸然泪下朗颂空穴( xu)来风目眦 ( z) B通货膨涨长篙彪( bio)炳青史籼( shn)米 C堰旗息鼓刀俎锲( q)而不舍噱( xu)头 D两全其美逶迤间( jin)不容发玉 (ju)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

2、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2分)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

3、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答案: C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戴望舒,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有 “雨巷诗人 ”之称。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C在我国文学史上,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钱钟书的围城等,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它

4、记叙了春秋时期 250多年的历史,记载的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答案: D A诗歌通过抒写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的 “梦 ”,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 “古旧的凝冰 ”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 “重到 ”“再看见 ”“再听见 ”“重开 ”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奥斯 维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 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 33届

5、 “华沙之秋 ”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 60周年,能否到奥斯维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维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 “华沙之秋 ”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 300公里以外的奥斯维辛。 10月 18日中午 12时 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维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

6、斯维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维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 7000多公斤的头发 在 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 ,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

7、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维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维辛长眠着 100 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 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 “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维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

8、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维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维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 副总统切尼在 2004年 1月27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 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 “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 奥斯维辛是个小镇,建镇在 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 “犹太人城 ”,因为当时的 1.23万人口中有

9、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 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小题 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 33届 “华沙之秋 ”诗歌节的有关情况,不属于其作用的一项是 ( 2分) A自然地引出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其心情的热切。 B以美丽的城市、 “欧洲的独特魅力 ”、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 C以诗歌节给人的魅力印象反衬那段历史的黑暗,使人们记住今天的艺术是人们保持远离战争的结果,深化主题。 D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中何敢等人的 “拒绝 ”埋

10、下伏笔。 【小题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中 “心底 ”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了 “我 ”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 B文中奥斯维辛的风常常是 “陡然 ”来到,具有 “愤怒 ”、 “狂暴 ”的气势,有寒气袭人之感。 C胡大姐她们会 “拒绝 ” 奥斯维辛,而 “我 ”参观时也 “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是因为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D文中在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景象时,直接选取了典型细节加以描写,如压成方块状的 7000多公斤的头发及一幅照片中德军枪口下小男孩天真和无奈的目光等。 【小题 3】文章以 “奥斯维辛

11、的 风 ”为题,有哪些妙处?( 4分) 【小题 4】与多数文章不同,本文结尾并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说 “正是由于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这样的结尾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结尾?若有,则请写出。( 6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妙处如下: 1揭示主旨; 2成为象征; 3渲染气氛。 【小题 1】这样的结尾好处是: 1. 言简义丰。虽未点题,但能揭示奥斯维辛存在的深远意义:它既是人类邪恶的罪证,也是唤醒良知、警示后人的警钟。 2.理性收束,打破 “常规 ”。由参观时丰富的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思考,打破字面点题 的常规,余韵悠悠。 【小题 1】 “使人们记

12、住今天的艺术是人们保持远离战争的结果,深化主题 ”无中生有。 【小题 1】没有直接进入细节描写,先是概括叙述。 【小题 1】答出 1点给 1分,答出 2点给 3分,答出 3点给 4分。可以不展开,只答要点。注:只答涵义不给分。 【小题 1】既要答出要点,又要适当展开。每点 3分。后一问是开放性的,若答 “无出其右 ”者,前一问的理由必须陈述完整充实。若能另拟结尾,只要考生能结合文本写出精彩答案:,建议给出奖励分 2分;不恰当,不给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 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

13、,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 请将军曰: “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

14、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 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 ,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小题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2分) A得与丧归。丧:灵柩 B夫创少瘳。少:不多时,一会儿 C及出壁门。壁:营地 D走入汉壁。走:跑 【小题 2】下列句子中的 “以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15、( 2分) A士亦以此多之 B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C上以夫为中郎将 D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小题 3】下列关于这段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2分) A灌夫本姓张,因其父跟随颍阴侯做舍人得到了颖阴侯的信任和奖赏,所以冒用了颍阴侯灌婴的姓,将自己的姓改为灌。 B吴楚反时,太尉嫌灌孟年老本无意让灌孟做校尉,是颍阴侯强请而后才用的他。这是灌孟郁郁不得志乃至后来战死吴军中的主要原因。 C本段选文以稍详细的笔墨叙述了灌夫在战场上的勇猛无畏以及因此而名扬天下的过程,以稍略的笔墨刻画了他拜官后的一些经历和 “不好面谀 ”、 “荐宠下辈 ”的性格特征。 D灌夫为人正直,不在别人面前奉承讨好、不媚上

16、欺下,而且十分礼遇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因此颇得人心,有许多门客归附于他。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 4分)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地阻止了他。 【小题 1】 “少 ”此处指 “稍微 ”。 【小题 1】 B项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 A、 C D项中的以是介词。 【小题 1】是推崇而不是归附。 【小题 1】略 附:文言文译文 灌将军夫是颍 阴人。灌夫的父亲是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灌婴的宠信,便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所以

17、冒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了,颍阴侯勉强推荐他,所以灌孟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强阵地,因而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来。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 “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以替父亲报仇。 ”于是 灌夫披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素来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灌夫属下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

18、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几十人。不能再继续前进了,又飞马返回汉军营地,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了,只有他一人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恰好有名贵的良药,所以才得不死。灌夫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 “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曲折,请您让我再回去。 ”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地阻止了他。等到吴 军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就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过了几个月,因为犯法而丢了官。后来到长安安了家,长安城中的许多显贵没有不称赞他的。汉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景帝去世,当今皇上武帝刚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

19、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前 140),又把灌夫内调为太仆。二年(前 139),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皇上恐怕窦太后杀灌夫,调派他担任了燕国国相。几年以后,又因犯法丢官,闲居在 长安家中。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凌辱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恭敬,跟他们平等相待。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奖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也因此而推崇他。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

20、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锬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

21、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缺少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 缺,损害 【小题 2】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烛之武 “夜缒而出 ”,勇入秦营,体现了他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勇士性格 。 B晋侯没有追击秦军,说明晋侯是个在一定程度上讲信用

22、、有智慧的君王。 C秦穆公在烛之武分析利害之后,决定撤师回国,说明秦穆公是个重利轻义的人。 D秦师退后,晋侯意识到再进攻郑国 “不仁、不知、不武 ”,所以也退兵了。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 8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 我没有及早任用您,现在事情危急才求您帮助,这是我的过错。 (2)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侵损,它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小题 1】乏困指缺少的物品。 【小题 1】是进攻秦军。 【小题 1】略

23、语言表达 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4分) 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 , ,范增无奈的心情 答案:示例:张良机智的安排 刘邦圆滑的表演 樊哙忠勇的行为。( 4 分) 下面是某报为一篇通讯加的编者按语,在标点、词语、语法 和句意等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请找出没有毛病的句子,并选出 3处错误改正。( 4分) 本文作者是原新华社驻贝鲁特记者。 他在任期内, 亲眼目睹了贝鲁特这座昔日的中东小巴黎, 在近日连年内战中, 正被毁灭的面貌, 回国后写了这篇通讯。 ( 1)没有毛病的句子有

24、。(只填序号)( 1分) ( 2)选出 3 处错误进行改正,其中要选择有标点错误的一处进行修改。( 3 分) 甲: 处,修改为 。 乙: 处,修改为 。 丙: 处,修改为 。 答案:( 1) (答错、少答、多答均不给分)( 2)可修改处: A. 中“原 ”应放在 “是 ”之前; B. 中去掉 “亲眼 ”,这个词与 “目睹 ”重复; C. 中 “中东小巴黎 ”加上引号; D. 中 “近日 ”去掉,与 “连年内战 ”矛盾,不合逻辑; E. 中 “正 ”去掉,不合逻辑。 默写 默写 ( 6分) ( 1) 携来百侣曾游, 。 (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 。

25、( 3)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 ( 4)复为慷慨羽声, , 答案:(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 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不同的是,人们是否能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一片绚烂的色彩。 请以 “为生命着色 ”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