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493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央 浼 ( mi n) 朔 ( shu)风 提 ( d)防 怔 ( zhng)住 B 憎 ( zng)恶 踹 ( chui)水 氽 ( tn)水盘 桓 ( hun) C 睇 (t)眄 潦 ( l o)水 坳 ( o )堂优 渥 ( w) D付 梓 ( z ) 迢 ( tio)远精 髓 ( su )抱 厦 ( sh)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陨首帷幕硫璃如 撕飞 B景至宣染亵渎仗义直言 C干燥妨碍迄今学富五车 D撮和纯粹流弊哎声

2、叹气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在一句是 ( ) A自 1月 21日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 不绝如缕 ,售票口时而出现 “长龙 ”。 B去年 11月 27日, 耸人听闻 的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最后一位遇难者遗体已经找到,最终确定该事故共造成 108人死亡。 C姚明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前段时间又成功收购上海东方男篮,支持家乡球队的建设。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 一挥而就 的,而是与他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 D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 “开元盛世 ”将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因 “安史之乱 ”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

3、大唐王朝从此 日薄西山 ,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于 12月 24日落下帷幕,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经济衰退达成多项共识。 B今年元月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问世就吸引了国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外担心此书会进一步激发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造成的。 C不仅新医疗方案没有否定市场化,反而强化医疗改革要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D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政府既有求于西方发达国家,希望他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同时又希望获得修改货币交易的话语权,彻底改变不合理的金融贸易

4、体系。 答案: D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契诃夫是俄国 19世纪末期浪漫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B序是一种体裁,常常是作者就眼前的人或事抒发感慨或讨论某个问题,此外还要说到作序的缘由。滕王阁序就是这样一篇序。 C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 D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5、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刘福森 现代西 方工业文明科学家眼中的自然,只是具有一定结构、性质和规律的死的自然;理性主义哲学理解的自然只是满足人类欲望的自然以及按照人的欲望重新安排过的自然(人化自然)。这种扭曲自然的自然观在古代社会本来是不存在的。 古代社会的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整体论的自然观。希腊人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活的具有内在秩序的有机体,而决定这种秩序的源泉是渗透在自然界中的 “心灵 ”。这是一个有灵魂的、有生命的世界。那个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伦理关爱,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生灵之间的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对自然的这种理解,不是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理性的

6、理解,而 是一种人文的感悟和理解。 在狩猎和采集时代,人们直接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东西而生存,自然被看成是养育人类的母亲。到农业时代,自然在人的心目中的形象同狩猎者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自然在耕田人的眼里几乎可以说是效仿的榜样,是阐述人生的模式。 ”“自然也成了具有秩序、和谐和美好的领域。自然一词也随之带有美好和高尚的感情色彩 ”。农耕时期的这种对自然的看法,通过文学作品已经牢固地建立在人们的情感中,以至于碰到自然这个词,就会引起我们联想到那充满浪漫主义的、美好和高尚的境界。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田园诗代表着对过去时代 母亲般仁慈怀抱的向往。通过对一个完美无缺的黄金时代的回归,这里的自然成

7、为逃离都市生活的罪恶与不安全的避难所。自然被描绘成一个花园,一幅乡村景象,或者一幅平和丰产的景象。这是一位宁静、善良的女性,默默地向世人奉献她的慷慨。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自然形象。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尊崇和美好的向往。在那时人们的心中,自然不仅是实体,而且是纯洁、善良、平和、美好、友善、关爱的价值象征。 无论是古希腊的 “活的 ”、 “有灵魂的 ”自然,还是狩猎和采集时代的 “友善、关爱的母性供养者形象 ”的自然,或者农业文明时代的 “纯洁、 善良、平和、美好、友善、关爱的女性象征 ”的自然(或作为 “榜样 ”和 “导师 ”的自然),都是一种值得我们关爱的崇高、美好的生命形象和价值象

8、征。在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基础上形成的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爱,是从人们内心发出的对自然的关爱与尊敬。 这时,一种崭新的 “关爱自然的伦理学 ”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建立在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激、同情、关爱等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的伦理学,是一种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亲密相依的伦理学,在这种伦理学中,人与动物、人与河流、人与森林、人与荒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就像兄弟、母子等亲情关 系一样;我们爱自然,不是出于自然界的权利,也不是出于我对自然权利所有者的义务,更不是出于功利主义价值的导引,而是出于一种厚重的人文教养:一种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朴实的信念,一种善良的愿望,一种热烈的情感,一种良

9、心的自律,一种对美的渴望,一种关爱自然的热忱 这种伦理学没有理性的关照或逻辑的推演,她是从我们的心中流出来的;她也不是靠强制和压力灌输的,而是在人文精神的教化中形成和不断提升的! 因此, 古代的自然观念和伦理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在当代社会人类陷入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等自然危机的历史 条件下,挖掘、利用、复兴和发扬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念和伦理传统,就成为当代社会建立关爱自然的伦理学的必由之路。只有超越近代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和功利主义价值观, 从古代社会的自然哲学 和伦理哲学中吸收积极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建立起以关爱自然的情感为基础的环境伦理学。 (选自新华文摘 2

10、011年第 20期) 【小题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科学家,把自然看成只是具有一定结构、性质和规律的死的自然。 B理性主义哲学认为自然只是满足人类欲望的自然以及按照人 的欲望重新安排过的自然,即人化自然。 C到农业时代,因为文学作品把自然牢固地建立在人们的情感中,所以,自然在耕田人的眼里几乎可以说是效仿的榜样,是阐述人生的模式。 D古代社会的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整体论的自然观,对自然充满了关爱与尊敬。 【小题 2】下面不属于 “古代社会的自然哲学 ”的一项是( ) A自然被看成是养育人类的母亲。 B自然是一个有灵魂、有生命的世界,这里渗透着 “心灵

11、”。 C自然是实体,是纯洁、善良、平和、美好、友善、关爱的价值象征。 D以传统、风俗习惯、禁忌等方式制约着人们的实践行为。 【小题 3】下列对 “古代自然观念和伦理精神在当代仍有重要价值 ”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吸取古代自然观念和伦理精神的养分就可以避免当代社会人类陷入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等自然危机。 B挖掘、利用、复兴和发扬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念和伦理传统,有助于当代社会建立关爱自然的伦理学。 C古代自然观念和伦理精神能使当今社会超越近代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和功利主义价值观。 D只要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和伦理哲学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能建立起以关爱自然的情感为

12、基础的环境伦理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前后分句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小题 1】 D项不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而是人们的实践行为。 【小题 1】 A项 “当代社会人类陷入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等自然危机 ”是当今社会的现状, “就可以避免 ”过于绝对。 C 项 “当今社会超越近代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和功得主义价值观 ”是建立起以关爱自然的情感为基础的环境伦理学的一个条件。 D项误将必要条件当做了充分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分) 斜 坡 龙应台 巴黎的地下铁道举世闻名;我推着婴儿车来到一个入口,却呆住了。狭窄的

13、入口只容许一个瘦瘦的人挤过去,何况中间横着三条棍子,怎么折腾也不可能将婴儿车推过去。巴黎没有做母亲的吗? 好不容易来了别的过客,一前一后把婴儿车抬了过去。坐了一段车之后,走到出口,出口竟然是由一杠一杠钢铁棒组成的旋转门,这一回,即使把婴儿车抬起来也出不去了。 一手抱着扭来扭去的孩子,一手拉拉扯扯把提袋、大衣、雨伞全部从婴儿车上卸下来,一件一件往身上挂, 再手忙脚乱地把车子折叠起来,全副装备地挤进栅栏,还要担心孩子的手脚不被夹在旋转杠中。 上到路面来,在飘落的雪片中再把车子撑起,又是哀求又是恐吓地把孩子放进车里,准备过街;我发觉铺高的人行道与车道交接之处没有做成斜坡,造成将近一尺高的落差。扶着婴

14、儿车站在这个 “悬崖 ”之前,如果继续往前推,很可能把孩子像畚箕倒垃圾一样 “倒 ”到雪地里去 离开高贵却很 “凶险 ”的巴黎,回到静谧的苏黎世,我想我为 “先进 ”找到了一个必要的条件,正巧是中国人说的, “富而有礼 ”。这 “礼 ”,不仅只是鞠躬握手寒暄的表面,而是一种 “民胞物与 ”观念的付诸具体。 从火车站的地下层上到路面,有电梯可乘,专门供婴儿车与残障者的轮椅使用。所有的人行道与车道的交接之处都铺成斜坡,接着黄色的斑马线道,婴儿车顺利地滑过,失明的人也不需要害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苏黎世的住宅区,你也不可能走上两条街还看不见一个儿童的小天地:就在房子与房子之间,一小块青草地上,一个秋

15、千、一个跷跷板、一堆沙。许多垃圾箱上涂着儿童画:猪、狗、猴子、孔雀,守着荡秋千、玩沙厮闹的小孩。 大型的百货店往往有个幼儿乐园,免费的,让来采购的父母放心去采购,孩子也玩得痛快。乐园中并不是随便 摆一些无意义的电动玩具让孩子过一过瘾,它依年龄而隔间:大一点的,有电视童话节目可看,不看电视的可以看童书画报;小一点的玩益智的组合积木,用蜡笔画画;还不会走路的小把戏,就在地毯上玩会叫的小狗熊。 有财富的社会,如果在心灵的层次上还没有提高到对人的关爱,还没有扩及到对弱者的包容,它也是一个落后的社会。它的国民所得被用在扩充军备、制造原子弹等等毁灭人的途径,而且往往有极堂皇的借口;不会用在社会中 “弱者

16、”的身上:建电梯、筑人行道斜坡、设儿童乐园。 当我的婴儿车不必停在人行道的 “悬崖 ”上,而能安全顺遂地滑过街心 时,我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 “富而有礼 ”的社会中。它有钱为每一条人行道建斜坡,但是更重要的,设计道路的人在灯下制图时,会想到他的社会中有年轻的母亲推着稚嫩的幼儿、有失明的人拄着问路的手杖、有弯腰驼背的老者蹒跚而行 为了这些人,他做出一个小小的斜坡来。这个斜坡,是一份同情,一份礼让,一份包容。 ( 11)只是一个小小的斜坡罢了!但是,台湾距离真正的 “富而有礼 ”还有多远呢? (节选自意林 2011年第 6期) 【小题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 A

17、本文叙写了作者在巴黎和苏黎世的所见所 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涵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 段用 “悬崖 ”来比喻巴黎路面因为没有斜坡的凶险。 C苏黎世的 “斜坡 ”,考虑到了人们的需求,体现了民胞物与的观念。 D有财富的社会应该处处建立斜坡,否则就是一个落后的社会。 【小题 2】第 段,作者用了较多笔墨写自己的狼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小题 3】文章主要写巴黎和苏黎世,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文章结尾提出 “只是一个小小的斜坡罢了 ”的观点,这里的 “斜坡 ”怎样理解?请结合本文,探究作者的这一观点所蕴 涵的深层意蕴。( 6分) 答案: 【

18、小题 1】 D 【小题 1】作者不厌其烦地写自己在巴黎的狼狈,一是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直接说明斜坡的必要,越详细越真实可信,二是为了后文表现苏黎世适当铺垫,对比之下愈加突出苏黎世的 “富而有礼 ”。 【小题 1】文章写巴黎和苏黎世,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通过自身的遭遇,将富贵而凶险的巴黎和富而有礼的苏黎世对比,显示 “斜坡 ”的重要性。 【小题 1】文中的 “斜坡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物象,而有了丰富的含义,因为作者通过 “斜坡 ”这一细小的环节见证了苏黎世的 “富而有礼 ”,所以 “这个斜坡,是一分同情,一 份礼让,一份包容 ”。它彰显了不同地方的人文精神。文章的结尾着眼于台湾,使文章更具现实针

19、对性,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做到 “富而有礼 ”,这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所在。 【小题 1】三题 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C。 D项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的 “斜坡 ”已经上升为“一份同情,一份包容 ”,并不是真正的斜坡。 【小题 1】此题考查描写的作用。 【小题 1】本题考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前写巴黎,后写苏黎世;前无斜坡,高贵而凶险,后有斜坡,富而 有礼。因此,可以明确是对比。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

20、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父赐丧阕后,举茂才,除巫令,迁交 太守。 弟壹,初为郡督邮。刺史丁宫征还京都,壹侍送勤恪,宫感之,临别谓曰: 刺史若待罪三事,当相辟也。 后

21、宫为司徒,辟壹。比至,宫已免,黄琬代为司徒,甚礼遇壹 。董卓作乱,壹亡归乡里。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 樵唬 交 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埸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 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 其见称如此。 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

22、玺书曰: 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 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 太守如故 。 后燮遣吏张F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 而燮不废贡职。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 。权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 Q人质。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 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之珍,无岁不至。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馀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选自三国志士燮传,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

23、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 左氏春秋治:研究 B壹 亡 归乡里亡:逃跑 C又 达 于从政达:通晓 D 致 杂香细葛致:得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陈国袁徽 与 尚书令荀 樵 B津后又 为 其将区景所杀 君安 与 项伯有故身死人手, 为 天下笑者,何也 C厚加宠赐, 以 答慰之 D明珠、大贝、流离、翡翠 之 珍 赵王岂 以 一璧之故欺秦邪 古 之 学者必有师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燮学问渊博,精通左传、尚书等。袁徽对士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通晓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理解透彻而全面。 B

24、士燮心胸宽厚,谦恭虚心,礼贤下士,中原士人纷纷投奔他以避乱世。而士燮也能在时局非常混乱的情况下保全郡中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 C士燮既善于做官,又精于学术。做官方面,处于动荡不安的乱世却能在郡任职四十多年;学术方面,针对他人对经书的疑义能答疑解惑。 D士燮有功于孙权,深得孙权重用,曾被孙权任命为左将军、交州刺史、卫将军等。归附孙权后,他曾诱导益州豪族雍 等人归附孙权。 【小题 4】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 【小题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后宫为司

25、徒,辟壹。比至,宫已免,黄琬代为司徒,甚礼遇壹。( 5分) 译文: ( 2)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 太守如故。( 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两个 “为 ”都是介词, “被 ”。 【小题 1】 D 【小题 1】后巨与恭相失 /举兵逐恭 /恭走还零陵 /建安十五年 /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 /骘到 /燮率兄弟奉承节度 /而吴巨怀异心 /骘斩之。 【小题 1】( 1)后来丁宫任司徒,就征召了士壹。等到士壹来到京都,丁宫已经被罢免了官职,黄琬代替丁宫任司徒,对士壹厚礼相待。 ( 2)现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监管、统率七郡,像以前一样兼任交 太守。 【小题 1

26、】 “致 ”应解释为 “送去 ”。 【小题 1】 A.第一个 “与 ”是动词, “给 ”;第二个 “与 ”是介词, “和 ”。 C.第一个“以 ”是连词,表目的;第二个 “以 ”是介词, “因为 ”。 D.第一个 “之 ”是指示代词,“这一类 ”;第二个 “之 ”是结构助词, “的 ”。 【小题 1】士燮没有担任交州刺史,担任交州刺史的是步骘。 【小题 1】此题考 查文言断句能力。 【小题 1】( 1)得分点:辟、比免、礼遇,句意( 2)得分点:董、领、如故,句意。 【参考译文】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士燮年轻时在京都求学,侍奉颍川人刘子奇,研究左氏春秋。(他)被推举为孝廉,填补尚书郎一职

27、的空缺。他父亲士赐的丧事结束后,他被推举为茂才,做巫县县令,升为交 太守。 他的弟弟士壹,当初是郡督邮。刺史丁宫被召回京都,士壹侍奉护送丁宫殷勤恭谨,丁宫感激士壹,临别时对士壹说: “我这个刺史如果能任职三公,一定征召你。 ”后来丁宫任司徒,就征召了士壹。等到士壹来到京都,丁宫已经被罢 免了官职,黄琬代替丁宫任司徒,对士壹厚礼相待。董卓作乱,士壹逃回故里。 士燮心胸宽厚,谦恭虚心,礼贤下士,前去依附他以避难的中原士人数以百计。他沉溺于对春秋的研究,并为春秋作注。陈国的袁徽在给尚书荀 男胖兴担骸敖魂 n士府君既学问渊博,又精通政务,在时局非常混乱的情况下,能保全一郡,二十多年疆界无事,百姓没有失

28、去家业,流落到这里的人。都蒙受他的恩德。公事闲暇时,他就研究、学习典籍著作,对春秋左氏传的研究尤其精专细致。我多次向他询问著作中的疑难问题,他的解说都有依据,释意十分严密。同时他对古文尚 书和今文尚书非常精通,对主旨掌握得详细全面。听说了京都古文、今文两大学派的是非纷争,他打算分条陈述左传、尚书的奥义呈献给朝廷。 ”士燮就是这样被人们称赞的。 (交州刺史)朱符死后,汉朝廷让张津任交州刺史,张津后来又为他的部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则派零陵的赖恭接替张津。这时苍梧太守史璜死了,刘表又派吴巨来取代史璜,吴巨和赖恭一起到任。汉朝廷听到张津的死讯,赐给士燮加有封印的诏书,说: “交州是偏远的地区,南临

29、大海,皇上的恩惠不能到达,臣子的忠义被阻隔,得知逆贼刘表又派遣赖恭窥视南土,责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监管、统率七郡,像以前一样兼任任交 太守。 ”后来士燮派遣官员张昊到京都进献贡品,这个时候天下大乱,道路不通,士燮却没有中止进献贡品的行为。 后来吴巨和赖恭不和,就率军驱逐赖恭,赖恭逃回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步骘到任后,士燮带领兄弟们侍奉得极有分寸。面吴巨怀有异心,步骘就杀了他。孙权加封士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士燮派儿子士 Q入朝做人质。士燮又诱导益州的豪门士族雍 等人,他们率益州百姓从远方依附江东,孙权更加赞赏他,提升他做卫将军。士燮每次派使节晋见孙权,送去的各种香料以及精细

30、的葛 布,常常数以千计,明珠、大贝、琉璃、翡翠这一类珍宝,没有一年不给孙权送去的。孙权也总是给他回信,厚加赏赐,用来答谢安抚他。士燮在郡任职四十多年,黄武五年,他九十岁时去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小题。( 8分)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 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小题 1】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 复春 ”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4分) 【小题 2】诗歌前四句运用

31、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两句以顶针手法,先重复 “伊川桃李 ”, “ 正芳新 ”又承第二句 “今始发 ”,具体表现山中迟来的春色。接着 “寒食 ”句回应诗题。清明寒食节,能够远离京洛尘世的喧嚣,在山间别墅中度过春夜,本来已经很使人舒心畅快,更何况还有酒助兴呢?这两句绘出了寒食山中的迷人春夜,和诗人此刻举杯独酌、无所拘羁的自我形象。 【小题 1】诗的前四句处处围绕洛阳与陆浑山庄的不同来对比描写,写洛阳的花团锦簇, 杨柳婀娜,是为了映衬山中明月清晖、桃李花发的幽雅,表现自己对清静山间的喜爱;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现心境,语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极强。

32、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 1】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起句先以洛阳的春意盎然与山中的姗姗来迟的春天对衬。 “花如雪 ”,以雪喻花,形容洛阳满城飞花、春光四溢的美景, “今始发 ”三字,反衬出山野与闹市之别。 一方面山间气候偏冷,花开较迟,另一方面也说明京洛风尘,热烈繁嚣,而陆浑山中,则清幽得多。起笔二句,似平铺直叙,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洋溢在心底的欢欣轻快的感情。接着, “旦别 ”句,写诗人清晨离开洛

33、阳时在河桥一望,春风拂面,杨柳婀娜,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融入洛城风光; “夕卧 ”句,则承第二句而发,补叙陆浑山中超凡脱俗的清幽景色。这一联对仗工稳, “ 旦别 ”对 “夕卧 ”,点出诗人朝发夕至的行迹; “杨柳风 ”、 “桃李月 ”,以都市繁华春色与山中水滨的月色清晖相对,极富诗情画趣;尤其一 “月 ”字,既句中的夜 “卧 ”字,又渲染出几分清寂 离俗的环境气氛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 20字)( 4分) 2011年 9月,湖北省启动媒体记者与高校教师交叉挂职等系列活动,湖北日报等 5家媒体分别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 5个新闻院系结对,互派 5名记者、教师交叉

34、挂职,锻炼学习。一个学期过去了,媒体老总们感慨,这是迟来的惊喜;新闻院系的老师叫好,早该这样做了;受到锻炼的学子们明白了新闻是蕴含在媒体人的脚步和汗水中的,明白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答案:湖北开展校媒合作,锻造合格新闻工作者。 某报征集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 ”,其中一个内容是,春节坐火车回家带了一瓶绿茶,妈妈说: “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个东西,真好喝。 ”你如果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瞬间是让人感动,让人泪流满面的。 请写一个这样的瞬间。 60字左右。( 4分) 答案:好久没回家,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 “想你的时候,就一个去逛街,想象着那些漂亮衣服穿在我女儿身

35、上的样子,就像你真的站在我身边一样。这样我就开心了。 ” 根据所给的句子,以 “公益 ”为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内容协调。( 4分) 公益是一粒种子,爱心 播种就能让希望开花,给别人一粒种子就是给自己一个春天; 答案:公益是一缕阳光,热情投入就能让寒冰融化,给别人一缕阳光就是给自己一丝温暖;公益是一股清泉,真情注入就能汇成河流,给别人一股清泉就是给自己一份润泽。( 4分) 默写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小题 1】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3】 ,夙遭闵凶。(李密陈情

36、表) 【小题 4】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向晋武帝 陈述自己家门衰微、孤苦无依的情形。 答案: 【小题 1】景翳翳以将入 【小题 1】响穷彭蠡之滨 【小题 1】臣以险衅 【小题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中三年,初中三年,有多少萍水相逢的人,有多少风雨与共的人,有多少渐行渐远的人。有人说,老朋友就像沙漠里的古陶,打碎一只少一只。可是,真正打碎的很少,更多的,只是消逝在了岁月里,找不到联系的理由,也便从此失去了联络。其实,渐行渐远的不仅仅只有友情,还有岁月、方向、信仰 请以 “渐行渐远 ”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 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 800个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