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1503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看拼音写字。( 3分) 颓( p) 挥斥方( qi) 桀( o ) 漫 (s) ( yn)身不恤 ( di)血 答案: 选择题 下列对著作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A觉慧意识到自己无法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既感到绝望,又不满和怒斥觉新的无抵抗主义,表示一定要跑出去,最终被觉新说服以及为了不被高老太爷责骂,决定暂时不出去,这也让他感到非常的矛盾。 B觉慧诅咒觉新、觉民、剑云在大家庭制度下默默忍耐的生活方式。面对觉慧劈头的指责,觉新感到凄苦,他解释他所处的困境:父母早亡,作为长兄他肩负着照顾弟妹的职责,从而不得不在家里委屈

2、求全,将个人幸福完全牺牲。 C大嫂瑞珏陪被关禁闭的小叔下棋解闷,她极有才华,又非常贤惠,因为觉新爱梅的缘故,她专门为他画梅花,并亲自去折梅回来作插花,觉慧在心里替不明真相的嫂嫂难过。 D出身不明和相貌奇丑,使卡西莫多饱尝屈辱和蔑视。他对所有人怀着恶意和仇恨,却对克洛德感恩戴德,并唯命是从。卡西莫多的耳朵聋了之后,他和克洛德之间 就建立了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手语。这样,克洛德就成了卡西莫多惟一可以交谈的人了。 E.1482年 1月 6日一大早,巴黎人就被一片轰鸣的钟声惊醒了,全体居民激动不已,因为这一天是庆祝主显节和愚人节两节的隆重的日子 ,河滩广场要上演圣迹剧 , 司法宫要举行的 “愚人王 ”选举

3、。 答案: AE 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君知其难也。(这,代词) 吾其还也(难道,语气词) B.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C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介词) D.秦王还柱而走(表修饰)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表转折) 答案: 对下文言虚词 “之 ”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结构助词,的) C吾其还也,亦去之(句末助词,不译)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答案: 下列句子中

4、,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 “吾得兄事之 ”中的 “兄 ”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沛公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 下列句子与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群臣侍殿上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秦王必说见臣。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 B C D 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5、A再拜献大王足下(又拜了一次)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B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 )丹不忍已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品德高尚的人)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D沛公居山东时 (指崤山以东 )将军战河北 (黄河以北 )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烧窑的用破碗 张晓风 小时候,听人说: “烧窑的用破碗 ”,蒙蒙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竟真是如此,用破碗的,还不只是窑户哩!完美的瓷,我是看过的,宋瓷的雅拙安详,明瓷的华丽斗艳都是古今不再一见的绝色了,然而导游小姐常冷静地转过头来,说: “这样一件精品,一窑里也难

6、得出一个啊,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烂了! ” 大概因为是宫窑吧?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越分,才敢如此狂妄的要求十全十美,才敢于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如此 “一将功成万骨枯 ”啊!我每对着冷冷的玻璃,眷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暇,不免微微惊怖起来,每一件精品背后,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 而民 间的陶瓷不是如此的,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它总有一定的用途。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一把烧出了小疙瘩的酒壶都仍然有生存权,只因为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卖,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每次窑门打开,一时间七手八脚,窑便忽然搬空了。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从极热闹极火炽到

7、极寂寞极空无 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来的是陶匠和空窑,相对峙立,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彼此都疑幻疑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忽然眼尖,叫了一声: “哎!老王呀,这只碗歪得厉害呀,你自己留下吧!拿去卖可怎么卖呀, 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果真是个歪碗哩!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还是进窑的时候小么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没有买主的,留下来自己用吧!不用怎么办?难不成打破吗?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面对着空空的冷窑,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 具体而微温,仿佛昨

8、日的烈焰仍未褪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我是谁?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显然的歪碗啊!只因残陋,所以甘心守着故窑和故主,让每一个标价找到每一个买主,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 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成年后读梅尧臣写瓦匠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张俞写蚕妇的诗也类似: 昨日到城廓,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原来世事多半如此吗?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销吧? 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 如果这是一个瓦匠买不起瓦的世界,英雄豪杰或能鼎 革造势,而我不能,我只愿是低低的茅檐,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风雪。如

9、果蚕妇无法拥有罗绮,我且去作一袭黯淡发白的老布衣,贴近她愤愤不平的心胸。至于那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或喂水,或饮粥,或注酒,或服药,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 他或者知道,或者并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因物我归一也并不甚感激,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脚时御赐的紫金盂。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花城出版社) 注:作者写作此文时,大批台湾学子留学并定居海外。 【小题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 项是( 5分)( )( ) A文章从 “烧窑的用破碗 ”入题,写出作者对这一俗语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有了深切领悟的认知变化。 B作者在旅游时为完美的瓷所

10、吸引,导游小姐的话更让他知道精品得来的不易,感受到精品的珍贵。 C作者将陶匠和空窑比作散席后的戏子和舞台,形象地写出了窑搬空之后,陶匠内心的寂寞和失落感。 D作者在文中引用梅尧臣写瓦匠和张俞写蚕妇的诗,意在抨击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对贫贱者的深切同情。 E作者寓深情于 “歪碗 ”中,运用了想象、对比和比喻等手法,以毫不伪饰之笔娓娓道来,展现出真情至性 。 【小题 2】为什么说瑕疵显然的歪碗 “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 【小题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11、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 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 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12、。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 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 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小题 1】作者 “

13、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是因为( )( 3分) A送走包弟后,生活清静了好多。 B包弟送走后, “我 ”不怕别人来我家抄 “四旧 ”。 C不必担心目睹别人把包弟杀死,更不必担心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 “我 ”家来。 D不养小狗, “我 ”便成了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了。 【小题 2】对文中两个加点的 “解剖 ”理解正确的是( )( 3分) A两个 “解剖 ”意思相同,都是医学术语。 B两个 “解剖 ”意思相同,都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 C两个 “解剖 ”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指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 D两个 “解剖 ”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医学术语,后者既指对肉体的宰割,也含

14、有对思想灵魂的深入分析、检讨的意味。 【小题 3】对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 ”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了自由,没了尊严。只是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B.“我 ”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了自由,没了尊严。但 “我 ”乖巧顺从,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C.“我 ”惭愧, “我 ”天天在内心深处检讨自己,但 “我 ”没有自杀。 D.他们把 “我 ”当成了狗,只是没有像解剖狗那样将 “我 ”剖腹杀害,真是万幸。 【小题 4】依据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5、 4分) “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是因为 “我 ”之所以逆来顺受地屈辱地活着,是因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1)为保全自己而牺牲了小狗 ( 2)保全自己,保全家人。 【小题 1】 C(此题考察队关键词语的把握。 A 项没有讲到内心深处,太表面化。B项只讲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作者不仅仅是怕别人抄家。 D项忽略了一个问题:作者在文革中一直都是专政的对 象) 【小题 1】 D(此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作者在 “文革 ”中即受到了肉体的摧残,也受到了灵魂上的折磨) 【小题 1】 A(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变成了包弟 ”是比喻的

16、说法。没折磨死是幸运,而不是 “我的乖巧 ” 【小题 1】 文言文阅读 解释下列加点字。( 3分) 越国以鄙远 持千金之资币物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进兵北略地 籍吏名,封府库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迪字复古, 其 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 之 ,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 以 济,迪请发内藏库以

17、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 “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 “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 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 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

18、知皇太后盛德, 乃 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 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 D元 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 【小题 2】下

19、列各组句子中,划线斜体字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李迪字复古, 其 先赵郡人 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 发兵捕 之 ,久不得 辍耕 之 陇上 C 时频岁蝗旱,问何 以 济 日 以 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D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 乃 至于此 无论魏晋, 乃 不知有汉 【小题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 “胆量非凡 ”的一组是 ( )( 2分) 迪深厚有器局 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 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20、)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认为太子也有过错,于是废掉了太子,杀掉了周怀政。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小题 5】翻译下列句子。 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3分)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 (仁宗皇帝)下诏

21、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小题 1】 B( A.奇:意动用法, 认为 惊奇, C.诛:诛杀, D.弛:松弛。) 【小题 1】 D( A.代词,代李迪 /语气词,难道。 B.代词,代亡卒 / 动词,到C.“以何 ”的倒装,用 / 已经。 D.竟然。) 【小题 1】 C( 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 与 “胆量非凡 ”无关,排除 BD选项,答案:选 C。) 【小题 1】 D( A.不是李迪 “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 ”,而是他的曾祖。 B.不是 “立即 ”,是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 ”之后。 C.没有废掉太子,只处置了周怀政。) 【小题 1】略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

22、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 “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 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 “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

23、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 “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 ”皇帝很高兴。 翻译下列句子。( 7分) 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3分) 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2分)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分) 答案: 名著导读 简述题(二选一) 简述觉新与梅表姐的爱情悲剧。 简述鸣凤之死。 答案: 默写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5分)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别出心裁、不落窠臼的构思,集中体现了新月诗派的 “三美 ”,即: 、 、 。 词,又称为 或 。词牌是填词用的 的名称。根据字数的多少,

24、词可以分为 、 、 。 巴金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有家、春秋,合称为 “ ”。 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易水送别 ”,以其悲壮、苍凉为人所感慨,请写出当时送别时所唱之辞。(荆轲刺秦王) , 。 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 。(戴望舒雨巷 曾记否,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答案: 作文 作文( 60分)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又有何感受和体验呢? 请以 “转折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