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151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 1月 21日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 不绝如缕 ,售票口时而出现 “长龙 ”。 B 2009年 11月 27日, 耸人听闻 的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 108人死亡。 C姚明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前段时间又成功收购上海东方男篮,支持家乡球队的建设。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 一挥而就 的,而是与他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 D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 “开元盛世 ”将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因 “安史之

2、乱 ”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大唐王朝从此 日薄西山 ,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_, _, _, _, _, _,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 不问事务的人 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他的人格是所谓 “内圣外王 ”的人格 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所谓 “内圣外王 ”,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

3、而且最宜于为王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如今, “中国 ”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 B流感肆虐之时,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 C在强震中遭受重创的海地政府十七日露天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确定如何协调源源不断涌来的国际救援物资是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 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

4、章,完成小题。( 9 分)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 类,一类是 “混饮 ”,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 “清饮 ”,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 ”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 “喝茶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品茶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 “茶艺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 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 “武夷山茶痴 ”林治先生认为 “和、

5、静、怡、真 ”可作为 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 ”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 ”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 “和 ”,源于周易中的 “保合大和 ”,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 ”,放置在地上从 “土 ”,炉中烧木炭从 “木 ”,木炭燃烧从 “火 ”,风炉上煮茶汤从 “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 “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

6、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 “虚静观复法 ”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 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 “虚静观复法 ”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 “茶须静品 ”的理论和实践。 “怡 ”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 “自恣以适己 ”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

7、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 道区别于强调 “清寂 ”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 ”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 “真 ”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 “道 ”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

8、心的境界; 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 “全性葆真 ”。 【小题 1】下列不能作为为 “中国茶道 ”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 3 分) A “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 ”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 “和 ”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小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

9、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 “和 ”“静 ”“怡 ”“真 ”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 “混饮 ”,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 “清饮 ”,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 “真 ”,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 ”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 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 “全性葆真 ”。 D本文借 “武夷山茶痴 ”林治先生提出的 “和、静、怡、真 ”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

10、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 “和 ”“静 ”“怡 ”“真 ”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 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 “清寂 ”,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 “和 ”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 “保合大和 ”,后来经过中国“茶圣 ”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11、。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 ”,属于 “品茶 ”;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属于 “茶艺 ”。 【小题 1】 A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 “和、静、怡、真 ”的境界,并没有说 “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 和 静 怡 真 四字真谛的境界 ”。 C 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 “真 ”,不是说发源于 “真 ”;原文说它有 “三重含义 ”不是说 “三个具体要求 ”。 D项,原文

12、只是借 “武夷山茶痴 ”提出的 “和、静、怡、真 ”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 “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 【小题 1】 D 项推断错误。 “和 ”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 羽只是借用 “金木水火土 ”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 “经过中国 茶圣 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 季羡林 作者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 “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

13、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 “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 2007年 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 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 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

14、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 季 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 “国学大师 ”“国宝级学者 ”“北大惟一终身教授 ”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2006 年,第 19 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 “诗人 ”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 有这方面的

15、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 29日( 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 “难得糊涂 ”,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

16、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 “中国牌 ”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 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 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 12月 21日, 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 一处添了三行 24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 “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

17、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 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 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 “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18、: “文革 ”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 “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 ”季先生说: “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 ”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小题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 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 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 “文

19、章不厌百回改 ”、 “佳作常从改中出 ”。 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 “国学大师 ”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 “文革 ”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 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小题 2】文中说: “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请简要概括季

20、老的“人格魅力 ”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 请简略分析 “心迹 ”的内涵。( 6分) 【小题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 “国学大师 ”,作者没有直接评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 5分,对一项给 2分。 【小题 1】 (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 (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 超凡脱俗(答 “清高 ”亦可),热爱教育。 【小题 1】 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 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 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

21、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小题 1】 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 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 既不一味钻故纸堆,也无所谓荣辱褒贬; 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 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友。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 “国学大师 ”。 【小题 1】 A更主要的是 “平凡 ”; B并非 “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 ”,实为治学严谨; D非 “有自知之明 ”、 “力不从心 ”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此题可以从学识、品质、教育三个角度分别概括。每点 2分。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22、”能力的考查。 “他还 很得意 ”这句话是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时的眉飞色舞, “心迹 ”写出了他对对官场以及 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的鄙视,每点 2分。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 1】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 “国学大师 ”,作者没有直接评论,实际上已经评价了,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8分。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 19分)。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 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

23、: “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 “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 ”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 “此潘将军也。 ”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 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

24、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 “杨大眼至 ”,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 ”大眼曰: “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 “杨公恶人,常作我 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 ”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 杨大眼传) 【小题

25、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隶 都督李崇隶:隶属 B 当 其锋者,莫不摧拉当:抵挡 C当世推其骁 果 果:结果 D吾政如此 相 杀也相:偏指一方 【小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不 为 其宗亲顾待吾属今 为 之虏矣 B大眼往求 焉焉 用亡郑以陪邻 C常作我蛮形 以 射之夫夷 以 近,则游者众 D坐 而 听之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

26、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 5分) ( 2)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1)尚书大人您不了解我,请接受我给您献一手绝技。( 5分) ( 2)当世时,人们都推崇他的勇猛果敢,都认为不亚于三国时的关羽和张飞。( 5分) 【小题 1】果:果敢 【小题 1】 A.表被动 B.代词 疑问副词

27、C.来 相当于 “而 ”,表并列 D.表修饰 表转折 【小题 1】 “足见他深得民心 ”错 【小题 1】( 1)采分点:见、知、听,各 1分,语句通顺 2分( 2)采分点:推、以为、宾语前置结构,各 1分,语句通顺 2分 诗歌鉴 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小题 1】使诗人 “乡心正欲绝 ”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6 分) 【小题 2】请赏析诗的结句 “何处捣寒衣 ”的妙处。 (4分 ) 答案: 【小题 1】枫叶飘零,

28、秋景令人思乡;城闭鸟飞,增添诗人孤独;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诗人联想自己久客他乡, “乡心 ”欲绝。(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1】乡心 ”欲绝之时,捣衣声传来,引发联 想,加重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由写视觉转为写听觉(以捣衣声作结),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 4分,每点 2分)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要点, “乡心正欲绝 ” 的原因是 “青枫霜叶稀 ”“孤城 ”“独鸟 ”,结合诗句 “概括并简要分析 ”。 【小题 1】 “何处捣寒衣 ”表现了 “乡心 ”欲绝,再答角度 “由写视觉转为写听觉 ”,最后回答出情感。 语言表达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

29、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 15个字。( 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 “隐逸诗人之宗 ”,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 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 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_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块方糖,调味着人生; ;

30、 。 答案: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扇大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幅油画,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画笔,点染着人生。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8分) 【小题 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小题 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3】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 5】怡然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 题 6】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苏格拉底说过: “美德即智慧。 ”周国平也说过: “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 “美德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不少于 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