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523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 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锱铢 zzh尺 牍 d垂 脊 j傩 送 nu B 坍 缩 tn赍 发 j迤逦 yl央 浼 min C尴 尬 g庾 信 y船棹 zho稔 熟 rn D付 梓 z矜 悯 jn蕴 藉 j庇 佑 b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膨涨噩梦山岫鲲鹏 B晦朔孤鹜厢房蓬篙 C盘桓赍发拔濯怅然 D粽子遄飞命舛炼字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 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

2、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B “留住济南 ”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 真可谓 “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 C肖邦的 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 “甜美的忧郁 ”这种诗境。 D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的说: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 世人的真面目 ”(呐喊自序)。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间真如 行云流水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的感叹。 B在关键问题上,领导干部应该能够控制全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能只是 敲边鼓, 说一些不疼不痒的空话、套话。 C文化传统观念 既然 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 就 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 从而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D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同学回国前与他联系,要来看他,他却因故不能接待,只好谢绝了,这真是 拒人于千里之外。 答案: C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认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 “12 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B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

4、注和发展。 C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利润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是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D “9 11”事件以后,如何防止国家重要设施和 人民生命财产再次免遭国际恐怖分子破坏,已成为美国领导人深感头疼的问题。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月 8日上午蒙蒙细雨中 ,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 , , 。 , ,表达了中华儿女 “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的心愿。来自海内外的 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 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 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

5、情庄严 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 树上 距黄帝坐像 50米的正前方 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一棵高 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 “法 ” 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 “工具 ”分工讲得极为清楚: “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

6、治道也。 ”礼记把 “礼乐 ”置于优先位置,把 “刑 ”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 “德主刑辅 ”、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思想的集中体现。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 ”。礼记 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英才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 ”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 “良乐 ”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

7、理有精辟论述: “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 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 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

8、,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 “身外之物 ”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 “乐 ”或许是治世的

9、绝佳辅助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 “礼乐之邦 ”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小题 1】下面不属于史记对音乐功能的论述的一项是 ( ) A乐自内出。 B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 C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 D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 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 【小题 2】下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B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

10、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C儒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创作乐,让人在音乐的主宰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音乐被当作治国的工具,具有治世的社会功能。 B由礼记可知:在中国古代,儒家治国重礼乐轻刑法。 C尚书大传、礼记 明堂位都记载了周公以乐治国的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 D今天,乐或许能成为治世的辅助工具,而乐治思想可以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11、】 C 【小题 1】 C 【小题 1】 C项谈的是 “礼 ”而非 “乐 ”。 【小题 1】 A句 “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 B句 “能使人心理、生理发 生质的变化 ”错; D句 “创作乐 ”错。 【小题 1】 C句 “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 ”无根据。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小题。 江南蓑衣 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 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

12、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

13、隐士和佛 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才苑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 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

14、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 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

15、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 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

16、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小题 1】文章第 自然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2】第 段中 “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 ”,句中 “逃离 ”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6分) 【小题 3】第 段中 “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 ”它们在寻找什么?远望什么?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他为什么等待 “内心的救赎 ”?( 6分) 【小题 4】从全文看, “江南蓑衣 ”是一个寄寓了许多复杂情感的意象,请思考体会:( 5分) ( 1)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简析修

17、辞方法在此句中的表达效果。( 2分) ( 2) “江南蓑衣 ”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体会并分条列举。( 3分) 答案: 【小题 1】张志和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纵情山水、闲适自得、无拘无束、陶醉自然 的情怀。( 2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古典作品中蓑衣所代表的古典诗意、高远冲淡、悠然闲适、清雅脱俗、潇洒逍遥、自由狂放的意趣和生活的欣赏。( 2分) 【小题 1】 “逃离 ”一词在句中表示的意思是: 摆脱原有的艰辛而清贫的生活方式, 离开原本平静而和谐的农村, 改变自己原地跋涉的命运,追求理想的幸福的生活。 【小题 1】( 1)寻找的是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日

18、子。翘首远望的是主人对它们所代表的潇洒逍遥的志趣和宁静平淡的生活的留恋和回归。( 3分) ( 2)因为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内心,失落了曾经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的平和的生活。( 3分) 【小题 1】( 1)将蓑衣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一种原本拥有的、现已几乎失去的志趣高雅、潇洒自如的生活状态。(分) ( 2)艰辛而愉悦的劳作,清寒贫穷的生活,曾经潇洒逍遥的志趣,逝去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和内心、怀旧的情怀和平凡的生活、喧嚣的时代遗失的美好事物,古典诗意的东西。 【小题 1】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是借张志

19、和描绘的秀丽 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写自己的追求,所以答题时,一要答出张志和渔歌子描绘的景色,二要答出寄托的自己的情怀。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结合 “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 ”可知 “摆脱 ”“ 离开 ”“ 改变 ”之意,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共 6分,只答 “离开农村,到城市去 ”之类的得 2分 【小题 1】回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的关联, “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 ”就是关键句,理解 “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 可以结合 “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 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 【小题

20、 1】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的修辞是拟人,要 “简析修辞方法在此句中的表达效果 ”,就是要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江南蓑衣 ”在此处有多重含义,写出三个即可, 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小题。 蔡邕列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 , 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乃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 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

21、陌。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 “焦尾琴 ”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 “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 ”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 “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 “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 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邕莞然而笑曰: “此足以当之矣。 ”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

22、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即收付廷尉治罪。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绅诸儒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 蔡邕传 ) 邕 (y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将命者:侍从。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宁三年, 辟 司徒桥玄府辟:被征召 B切敕州郡举邑 诣 府诣:主旨 C螳螂为之一前一 却 却:后退 D |绅 诸儒莫不流涕 |绅:官员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殊不意言之

23、而叹,有动 于 色。家有老妪,尝居 于 此 B蔡君向来,至门 而 去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已 C比往而酒 以 酣焉。仆 以 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 之 失之也弈秋,通国 之 善弈者也 【小题 3】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12分 )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4分 )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4分 )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4分 )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1)蔡邕天性极为孝顺,他的母亲生病三年期间,蔡邕除非寒暑换季,不曾脱

24、过衣服,没有睡过好觉的时间有七旬之久。 ( 2)蔡邕认为儒家经典距离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了,文字有很多错误,庸俗的儒家学者穿凿附会,会耽误后学者。 ( 3)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 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 【小题 1】诣:到、往 【小题 1】 A在; B却而且; C同 “已 ”已经 /因为; D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 【小题 1】( 1)文句大意 1分, “自非 ”1 分, “解襟带 ”1 分( 2) “穿凿 ”1分,“以 ”1 分, “谬 ”1 分。( 3) “为 所 ”1 分, “遽 ”1分, “具 ”1 分。

25、 下列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 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A帝 惊 曰 /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 故 魏 征得 直 言 妾 / 幸 备 数 后 宫 /安 敢 不 贺 B帝 惊 曰 /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 今 陛 下 圣 明 / 故 魏 征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 安 敢 不

26、 贺 C帝 惊 曰 /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 对 曰 /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 故 魏 征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 安 敢 不 贺 D帝 惊 曰 皇 后 / 何 为 若 是 / 对 曰 /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 故 魏 征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 安 敢 不 贺 答案: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 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 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惊残

27、:惊醒。 故山:即家乡。 【小题 1】这首词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3分) 【小题 2】词中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 【小题 3】词的最后两句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2分)。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1分)。 【小题 1】衬托(或:烘云托月)( 1 分),好处是以 “静 ”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2分)

28、。 【小题 1】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2分)。 【小题 1】回答前三句描绘的景象,要扣住意象 “人静 ”“ 灯昏 ”“ 连江风雨 ”,由此得出景象的特点:寂静、昏暗、风雨凄迷,再结合后文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可知是为后文作铺垫。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首先答出手法 “衬托 ”,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答出情感,突出杜鹃悲切。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是主旨句, “

29、故山 ”“ 羁旅 ”是关键词。 语言表达 根据王安石孤桐诗的意境,展开想象,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短文 天质自森林,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要求:侧重景物描写,至少要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略 默写 古诗文填空( 8分 每空 1分) 【小题 1】 ,审容膝之易安。 【小题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小题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小题 4】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小题 5】实迷途其未远, 答案:略 作文 仔细审看下面谁的幸福指数高?这幅漫画,选择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