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531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小题作答)( 6分) ( 1)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2)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勃滕王阁序) (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子曰: “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 答案:( 1)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2)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 3)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君子和而不同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2、是( ) A隽秀( jun)虔诚( qin)皓首穷经 (ho)潜移默化 (qin) B脊梁( j)感喟( wi)舐犊情深 (sh)义愤填膺 (yng) C忖度( cn)雇佣( yng)众擎易举 (qng)戮力同心 (l) D股肱 (hng)震慑 ( sh)信手拈来 (nin)怅然若失 (chng)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祈祷原动力突如其来新婚燕尔 B希冀螺旋桨藕断丝连雍荣大度 C告磬电磁波浅尝辄止故步自封 D狼藉咏叹调一愁莫展摇旗呐喊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月 21日

3、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 2010书香中国,以 “今天,你读了吗 ”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 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中国传统节日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致哀展示蕴蓄 B志哀显示蕴蓄 C致哀显示蕴含 D志哀展示蕴含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却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B作为 “全国文明城市 ”的成都,它的城市品牌独具魅力、不可

4、复制。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和现代前卫的时尚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二者既构成反差,又相得益彰。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弊案缠身的陈水扁,在面对法庭审问时,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洗刷自己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他了。 B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 会更加

5、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维护。 C 2010年山东高考采取网上报名,此举大大降低了招办的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考生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D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难题。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增长动力,我国消费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安作璋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进入秦汉,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随着法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黄老之学、儒学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政治舞台,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齐鲁文化既是历史范畴,又是文化范畴。作为历史范畴,自有其历史的局

6、限性;但作为文化范畴,又有其历史超越性,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这种历史超越性的表现。 远古时代,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共同创造了早期的黄河文明,而齐鲁文化正是夷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自西周初年齐鲁建国至春秋,是齐鲁文化两大文化体系的形成时 期。随着西周的建立,来自西方的周文化逐渐沿黄河东下,到达下游地区。周文化和东夷文化在接触过程中,由于齐、鲁两国人文环境、地理条件的不同和建国方略的差异,造成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经济上,从齐地靠海、土地瘠薄的实际情况出发,除了继承周的 “重农 ”传统外,又实行 “通商工之业,

7、便鱼盐之利 ”的政策,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政治上,不囿于周的宗法原则,而是“举贤而尚功 ”;文化上,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 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鲁文化则是以周文化为主、以东夷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经济上,由于鲁的封地位于泰山以南的平原,肥沃的土地适于农耕,使鲁文化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农业文化的特征。政治上,鲁国统治者强调周的宗法制度,主张 “尊尊而亲亲 ”;文化上,则采取 “变其俗,革其礼 ”的方针,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鲁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

8、、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战国秦汉,是齐鲁文化的综合发展期。进入战国,由于齐国对鲁 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下,齐、鲁两大文化传统的交融日益发展,逐渐走上一体化道路。齐、鲁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表现在思想领域,主要是孟子对齐学的批判吸收,邹衍阴阳五行说对鲁学的渗透以及管子学派和荀子对齐学和鲁学的揉合。秦及汉初,齐学盛极一时,主要表现在黄老学和阴阳五行学的盛行。这一时期齐学与鲁学的融合,为其后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构筑新的儒学体系作了理论准备;同时也为汉代儒学内部的齐学与鲁学以及今古文经学之争埋下了伏线。经过东

9、汉今古 文经学的学术之争,双方相互批判又互相渗透,至东汉末年,一代经学大师郑玄会通古、今文经学,最终完成了齐鲁文化一体化的过程。 齐鲁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它不仅融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而且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文化。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齐鲁文化实际获得了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成为一种政治大一统背景下的官方文化,最终融入到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齐鲁文化的概念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鲁文化,起先是一种地域文化,后来发展成官方文化,

10、是渐进形成的一种混合型文化。 B齐鲁文化,具有其双重性,即从历史范畴角度所说的历史的局限性和历史超越性。 C齐鲁文化,是创造了早期黄河文明的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D齐鲁文化,是在齐文化和鲁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混合型官方文化。 【小题 2】下列有关齐鲁文化与其他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文化与鲁文化合称齐鲁文化,或者说齐文化与鲁文化统称齐鲁文化。 B齐文化与鲁文化是在周文化和东夷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 C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的融合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齐鲁文化的产生奠定了的基础。 D齐文化、鲁文化两大文化传统的

11、日益交融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齐鲁文化。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文化是一种功利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B鲁文化是一种道德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 C经济、政治、文化迥异的齐文化与鲁文化的融合渗透,直接生成了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齐鲁文化。 D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发展为官方文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的地域文化获得了政治上的支配地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历史超越性是从文化范畴的角度说的,不是从历史范畴

12、的角度说的。 【小题 1】齐鲁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不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了这两种文化,还兼收并蓄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 【小题 1】 “直接生成了 ”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说的逐渐形成,而且不仅是齐文化与鲁文化,还有其他地域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雨中童真 丛维熙 雨很活泼,很浪漫,也很有诗意。但是,大概只有真心热爱大自然、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会发现其中的美妙吧。 儿时最爱看雨,觉得它神秘莫测。家乡的老人说,天上有一条银河,雨是银河决了堤,倾倒下来的天水。还有的老人说,那是老天爷与他媳妇打架时,玉皇娘娘流下来的眼泪。 当时,我虽然不懂科学知识,但也不相信这些民间传说

13、 管它是从哪儿来的,反正下雨能给我快乐。记得儿时每到枯雨的大 旱之年,家乡人都要求雨,人人头上戴着一个柳条弯成的帽子,冒着赤日炎热,抬着猪、羊、鸡、鸭,敲锣打鼓地走到河边。在一片祷告声中,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力将它们抛向河心,以求上苍的老天爷与地下的龙王爷,能体恤大地之焦渴,下一场及时雨。每逢这个时刻,我与许多小伙伴,也要在其中扮演求雨的角色,用童谣向苍天献上一片童真 :老天爷 /下大雨 /蒸了包子往上举 /老天爷 /别晴天 /煮了饺子往上端 但是老天无言,碧透的蓝天上没有一丝云影 这是我儿时有关雨的悲情童话。当然,家乡也有大雨滂沱的日子。这是我最为动情的时候。我喜欢在云 雨蒙蒙的田野上,木偶

14、般地呆望着林间百鸟在雨幕中疾飞归巢,听夏蝉因落雨而歌声沙哑。自从开始学习古诗之后,雨在我心中的形象陡然升值,它不仅仅是我的玩伴,而嬗变成了 “剪不断理还乱 ”的一种思绪。记得,当我读到杜牧的清明诗章后,乡间的牧童、田野的驿道、小镇湿淋淋的酒幌以及树叶上流淌下来的水珠,都能引起我神秘的幻想。这个雨中美丽的田园画面,曾支配我戴上草帽,冒雨离开家院,在密集斜飞的雨丝中,去寻找那幅恬静而富有诗情的一隅。当然,在家教十分严格的书香家庭,要想雨中上街总要找一个十分确切的理由。爷爷雨天总是要喝上几盅酒 的,我说我给爷爷上酒馆里买酒。娘把涂着桐油的雨伞递给我,我却偏偏戴上草帽,提起酒壶便跑出家院。 雨中寻找诗

15、情,实在是一件乐事。虽然我所住的小镇不是杏花村,但街上的酒馆还有那么几家。因而尽管在落雨街道上,没有发现牧童,也没有找到杜牧诗中 “牧童遥指杏花村 ”的画面 我的两只布鞋被积水湿透了,小小草帽覆盖不到的身子,雨水把我淋成了一只落汤鸡,但我并不因此而失意;因为那些雨中的匆匆行者,以及小镇酒馆前悬挂于空中被淋湿了的酒幌,都给了我童心幻觉中的某种满足。 到了酒店,我已成了水人,酒店老掌柜给我的酒壶灌满了烧酒之后 ,大概是觉得我那水淋淋的样儿有点可怜,顺手抓起一把花生米,塞在我的巴掌里。他探头往天上看了看,对我说 :“过一会雨就会停了,你先在这儿吃花生米,不会耽误你爷爷喝酒的。 ” 听他一说,我连花生

16、米也没吃一粒,就一头扎进雨帘之中 我不愿意等雨停下来,我喜欢在雨中回家。 “你 ” 他在后边朝我喊着, “你会淋出病来的。 ” 我理解他的好心,但是他不理解我的那颗童心。他哪里知道我的心田里,深藏着在雨中求索的秘密?那是古人杜牧,赐给我的一个雨中的情梦,那诗中的意境如同勾魂一般,让我走进雨幕,被淋成了一个小小的水鬼! 多少年过去 了,每逢潇潇春雨飞落人间时,那逝水流年的童真往事,便出现在密集的雨丝之中。 【小题 1】作者在文章的第三段为什么用较多笔墨写了家乡人求雨这一情节?( 4分) 【小题 2】 “雨中寻找诗情,实在是一件乐事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17、3】作者为什么喜欢雨?通过写雨,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6分) 【小题 4】本文表现了一种 “令人心醉的童心童趣 ”,请结合文本做具体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一方面写出雨对于家乡人重;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雨的渴望与喜爱之情,为下文写 雨中童真做了铺垫。 【小题 1】作用是承前启后(或 “过渡 ”)。这句话既承接了上文作者因为读了杜牧的清明而到雨中寻找诗情的情节,又引起了下文对雨中情景的具体描绘。 【小题 1】儿时最爱看雨,雨给 “我 ”神秘莫测的感觉,是我儿时的玩伴;儿时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忘情的在雨中寻找诗情。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童年的深切怀念,对大自然和生

18、活的真心热爱。 【小题 1】如: “那诗中的意境如同勾魂一般 ” 一句,勾魂 ”写出了诗中的意境对 “我 ”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使作者忘了被淋湿的不适,忘情的走进雨中去寻找那如梦的诗情; “水鬼 ”二字写出了 “我 ”可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雨中寻找诗情的喜悦之情。再如:作者雨中找寻诗意一段, “行者 ”“小镇 ”“酒幌 ”等营造了一个恬静而富有诗情的田园世界,它像童心一样纯净,表现出纯洁的心灵对雨中世界的独特感受。 【小题 1】第一点 1分,第二点 2分,作用 1分。 【小题 1】作用 2分,分析每点 1分。 【小题 1】每点 2分。 【小题 1】例子 1分;赏析(要抓住能表现作者童心童趣的关键

19、性词语) 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 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扈跸 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20、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 ,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

21、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 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 “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 于谦 传) 【注】 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2、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B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太行伏盗皆避匿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小时候,有

23、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 “三杨 ”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3分) (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4分) (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C 【

24、小题 1】( 1)回答天子问话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 2)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 ( 3)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小题 1】责:负责 【小题 1】两个 “乃 ”都是 “于是、就 ”的意思; B项中第一个 “以 ”,介词,“在 时候 ”。第二个 “以 ”,介词, “用 ”。 C 项中第一个 “而 ”,表转折, “可是 ”。第二个 “而 ”,表修饰关系,可以不译。 D项第一个 “则 ”,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 “那么 就 ”。第二个 “则 ”,连词,表转折关系, “却 ”。 【小题 1】 是说他有才能,

25、 侧面表现他的威慑力; 侧重被弹劾,都与 “正直 ”无关。 【小题 1】打击陷害于谦的是太监王振。 【小题 1】( 1)关键词:对奏、音吐、鸿畅, 3分。 ( 2)关键词:秩、迁、未足、不听离任, 4分。 ( 3)关键词:已而、得释、左迁, 3分。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说: “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 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

26、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 “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在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 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 ”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

27、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 “三杨 ”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没有怨恨。到了这时, “三杨 ”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 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

28、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 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 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 “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那么国家大计就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 ”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

29、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 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 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

30、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 1179),当时词人调 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 长门事:指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的故事。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 1)词的上片,以 “春去 ”为线索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4分) (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答案: ( 1)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 2分) “惜春长怕花开早 ”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得太早的心情,因为开得早凋谢得也早;( 1 分)“怨春不语 ”等句,借助

31、于屋檐下的蜘蛛网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花、柳絮来 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1分) ( 2)下片主要手法是借用典故。先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以蛾眉遭妒忌来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 2分)又征引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的典故,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说他们总有一天要断送了国家也葬送了自己。( 2分) 语言表达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开展,请你为山东展馆撰写一个宣传主题词,要能体现山东的文化特色,语言工整简洁,不超过 20个字。( 4分) 答案:走近孔子,登临泰 山,扬帆青岛,畅游齐都。

32、 根据漫画的寓意,分别写出两条建议。( 4分) 建议一: 建议二: 答案:( 1)创设多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让偏才脱颖而出。(从选才方式看) ( 2)不要用苛刻的方式对待偏才,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从态度和出发点看)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为开胸顺气丸写一则使用说明书。( 4分) 开胸顺气丸是山东华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非处方药品,本药给饮食内停、气郁不舒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的患者带来福音。本药为浅棕色到棕色的水丸,味微苦、辛,由槟榔、牵牛子 (炒 )、陈皮、木香、厚朴 (姜制 )、三棱 (醋制 )、莪术 (醋制 )、猪牙皂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能起到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的作用。使用时要口服,一天吃一

33、到两次,每次吃三到九克,但是年老体弱者需谨慎使用本药品,特别是孕妇须禁止使用本药品。本药密闭、防潮袋装,一袋三克。 开胸顺气丸使用说明书 【功能与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答案:【功能与主治】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 2分)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9克,一日 1-2次。( 1分)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1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文。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 “接受并负起责任 ”。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为他人,为家庭,为国家,为民族 请以 “担当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