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154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名篇名句。 (8分 ) ( 1) “_, 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 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认为 “ ,羡长江之无穷 ”,而王勃写道 “ ,桑榆非晚 ”,认为尽管时光易逝,但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 “情 ”动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说: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此文中描述祖母生命垂危的句子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的确悱恻动人。 ( 4)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

2、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 _, _。 ” 答案: (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哀吾生之须臾 ,东隅已逝 ( 3)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题 下列词语 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字帖 /服贴纰缪 /未雨绸缪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 B强迫 /迫击炮救 济 /济济一堂日薄西山 /妄自菲薄 C躯壳 /甲壳虫慰藉 /相与枕藉便宜行事 /便民服务 D开拓 /拓片应允 /应声而落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针砭帮交大杂烩乐不可知 B坐落毕竟发祥地招之即来 C装潢 宣泄一溜烟荣

3、膺桂冠 D鱼利搏弈仪仗队令人扼腕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月 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 2010书香中国,以 “今天,你读了吗 ”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 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中国传统节日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 聚力。 A致哀展示蕴蓄 B志哀显示蕴蓄 C致哀显示蕴含 D志哀展示蕴含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A王选教授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

4、信息压缩、高速还原技术,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在信息时代与拼音文字相得益彰。 B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请相信,德高望重的评委们是不会 “有眼不识金镶玉 ”的。 C随着长江全面进入枯水期,长江流域重庆段近期已经显山露水,对通航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D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答案: B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次 “凤凰 ”袭击台湾,不但马英九坐镇灾害应变中心,听取了各单位防灾简报 ,而且逐一点出各县市的防灾重点,重现昔日台北市长的应变精神。 B在 2009年年初,各地陆续出台了新政策,积极回应环境保

5、护、经济危机和百姓生活等,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国人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C民主改革前,在西藏只有两种人,奴隶和奴隶主。当达赖喇嘛的弟弟在试着学习驾驶英国产的玩具汽车,与他同龄的小乞丐们正在街头与狗抢食。 D “碳关税 ”,源自 2009年 6月 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该法案中的 “征收特别关税 ”条款规定,从 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征收关税。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各题( 9分) 翰林院与翰林 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

6、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借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 (从六品 ),榜眼、探花授编修 (正七品 );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

7、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 尚书 立政篇中所云 “庶常吉士 ”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称之。自此, “非进士不入翰林 ”。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 “非翰林不入内阁 ”。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 “钦点翰林 ”。为了防止冒考,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 ,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

8、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 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 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又多出一个层次 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 (选自 2009年百科知识第 11期 ) 【小题 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 “翰林院与翰林 ”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 “非进士不入

9、翰林 ”时代。 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人才结构中最高 级别的。 D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很公正的选材制度。 B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在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C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 D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 “非翰林不入内阁 ”制度,翰 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

10、场所。 【小题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 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 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 “钦点翰林 ”。 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只要在翰林院学习过的就被称为翰林。 【小题 1】 A

11、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 “较为公正 ”; B 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应是二三甲进士 D弄错对象, “非翰林不入内阁 ”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 【小题 1】 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 “只要 就能 ”改为 “只有 才可能 ”; 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 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殿考; 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级结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滕王阁风景 高昌 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 “辣 ”。 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

12、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 “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

13、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 。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 蔚蓝,

14、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 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

15、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层楼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 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

16、。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小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赣菜的 “辣 ”?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6分) 答: 【小题 2】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 段文字,请简 要回答。( 6分) 答: 【小题 3】开篇作者便写道: “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 6分) 答: 【小题 4】第 段中,作者说, “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

17、话的理解。(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联想,一方面由南昌美景联想到赣菜美味,有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而滕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让人一览无遗,又有其相似性。这样写一是为了总体表达登临滕王 阁的独特感受,赞美滕王阁视野开阔,景致优美;二是自然引出下文对滕王阁美景的具体描述。 【小题 1】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 【小题 1】 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不能不前

18、往一游; 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 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 滕王阁序; 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 【小题 1】 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 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 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19、。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扈跸 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 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

20、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 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 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王

21、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 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 “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 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 于谦传) 【注】 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

22、:怨恨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 )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太行伏盗皆避匿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 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

23、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 “三杨 ”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3分) (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4分) (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回答天子问话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

24、心听。 ( 2)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 ,不准离任。 ( 3)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小题 1】责:负责 【小题 1】两个 “乃 ”都是 “于是、就 ”的意思; B项中第一个 “以 ”,介词,“在 时候 ”。第二个 “以 ”,介词, “用 ”。 C 项中第一个 “而 ”,表转折, “可是 ”。第二个 “而 ”,表修饰关系,可以不译。 D项第一个 “则 ”,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 “那么 就 ”。 第二个 “则 ”,连词,表转折关系, “却 ”。 【小题 1】 是说他有才能, 侧面表现他的威慑力; 侧重被弹劾,都与 “正直 ”无关。 【小题

25、 1】打击陷害于谦的是太监王振。 【小题 1】( 1)关键词:对奏、音吐、鸿畅, 3分。 ( 2)关键词:秩、迁、未足、不听离任, 4分。 ( 3)关键词:已而、得释、左迁, 3分。 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说: “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护从皇帝驻扎 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

26、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 “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在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 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 ”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

27、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 “三杨 ”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没有怨恨。到了这时, “三杨 ”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

28、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 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 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 “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那么国家大计就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 ”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

29、坚定的信心。于谦请 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 ,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 6分) 鹧 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 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2)这首词以 “送人 ”为题 ,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

30、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4分) 成语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概述其情节。 答: 答案: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办法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一次,吴国的君主孙权在与吕蒙谈话时严肃的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将军了,拥有很大的权力,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够的,希望你可以多多读些书。刚开始,吕蒙还说自己 大忙,想推掉孙权的要求,最后受到孙权的鼓励,开始奋发图强。后来,

31、当他和鲁肃一起讨论军事的时候,鲁肃不知不觉间已觉得吕蒙有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完全不同了。吕蒙听到鲁肃的话后,高兴的说:只要过了三天,人也会变化的,应该用不一样的眼 光看待啊!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喜剧演员戴维 布瑞纳,出生于一个贫穷但很和睦的家庭。在中学毕业时,他的很多同学得到了新装,有些富家子弟甚至得到了新的轿车。当他跑回家,问父亲能给他什么礼物时,父亲的手伸进上衣口袋,取出一样东西。戴维 布瑞纳伸过手去,父亲把一枚硬币轻轻放到他手中。父亲说: “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分类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这个世界去闯一闯,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 ”当时,戴维 布瑞纳以为这是父亲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后来才意识到父亲给予他的是整个世界 。 请以 “礼物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