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156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默写填空( 12分) 、 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_, _。 、纵一苇之所如, _。 周公吐哺, _。 桑之落矣, 。 于嗟女兮, (诗经 卫风 氓)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诗经 卫风 氓) 还顾望旧乡,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答案: 、 _清风徐来 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_凌万顷之茫然 _。 _少无适俗韵 _,性本爱丘山。 周公吐哺, _天下归心 _。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2、亦已焉哉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选择题 下列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潭柘 ( zh)寺蕈( xn)菌袅娜 ( nu)敛裾( j) B訾( z)詈镣 (lio)铐独处( ch)婆娑( su) C混( hn)沌一椽( chun)峭楞楞( lng)乘( chng)凉 D 垣( yun)主簿 (b)伶俜 ( png)禊( x)事 答案: C 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B寄蜉蝣于天地(状语后置) C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D当其欣于所遇(被动句) 答案: D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3、(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答案: D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B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答案: C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4、。 B新加坡的竹节虫,颜色不仅和竹子一样,而且体形完全 像一根树枝。 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潜台词啊! D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答案: B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B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 “孝道 ”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 “孝 ”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C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D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

5、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 。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 ,母亲所能煮的 ,也就是 “饭 ”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 ,到秋八月才有新

6、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 ,一天三顿 ,都只是红苕稀粥 ,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 “挂角 ”(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 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 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 ,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

7、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 “开饭 蹦鞘保 盖鬃苁呛苌俣 辏 悄 盼颐牵 炖镟 牛 担骸罢嫦胩焯於寄苷庋 br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 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自然丰富多了, 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 ” 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

8、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小题 1】文章写了哪些与 “一缕炊烟 ”有关的人事,请分条概括( 5分) 【小题 2】请说说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分 ) 【小题 3】文中两处写母亲神情的句子句子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一下( 4分)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 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小题 4】文章最

9、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 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等待劳作的父亲和上学的孩子回家吃饭 过去的艰苦 生活及母亲的劳作 日子好过后,母亲对儿女的思念 每次听到歌声,都勾起了对母亲的思念 赞美炊烟,赞美母亲 【小题 1】 炊烟是家的象征,看到炊烟就看到了温暖的家,就看到守望的母亲和那甜暖的饭香,给人温馨的感觉 运用通感的修辞方法,用视觉的炊烟联想到嗅觉的甜暖的香,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看到炊烟的独特感受 【小题 1】第一个 “讪然 ”表现了母亲无奈的情感。第二个 “讪然 ”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思念。 【小题 1】是全文的主旨句( 1分),起到总结全文( 1分),深化主题的

10、作用( 1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 2分,共 8分。 吴士好夸言。 自高其能 ,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 “吾观今天下, 形势莫便于姑苏, 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土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 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

11、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 “吾善孙吴法。 ” 方孝儒逊志斋集 吴士 【小题 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谈必推孙吴推:推崇 B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将:做将领 C月靡粟万计靡:浪费 D士及麾下遁去遁:逃跑 【小题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尤善谈兵 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战而不知兵 士诚以为然,俾为将 A两个 “兵 ”字相同,两个 “然 ”字不同 B两个 “兵 ”字相同,两个 “然 ”字也相同 C两个 “兵 ”字不同,两个 “然 ”字相同 D两个 “兵 ”字不同,两个 “然 ”字也不同 【小题 3】对下列句子的结构,补充或解释

12、有误的一项是 A粟帛莫富于姑苏 (陈述句) B张土诚称王姑苏 (省略句, “姑苏 ”前省略了介词 “于 ”;又是倒装句,状语后置) C于胜小敌何有(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D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 (省略句, “与 ”之后省略了介词的宾语 “之 ”。) 【小题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杀。 D吴士只会自夸,

13、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 “与国朝争雄 ”的计划成了泡影。 【小题 5】根据原文内容,试翻译下列句子( 8分) 原句:自高其能 ( 2分) 原句:形势莫便于姑苏 ( 3分) 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自己认为自己的才能很高 所占地形地势没有谁比姑苏便利的 宴请他所招募的将士饮酒作乐,实际上却未曾带过兵。 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 (8分 ) 杂诗三首 (其三 ) 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

14、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 : 黄龙戌 :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龙域 :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请分析额联中 月 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4分 ) .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4分 ) 答案: 请分析颔联中 月 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4分 ) 以月写人,明月高挂在天空中,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 (亦可理解为 “一笔写出两个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 ”。 )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写出了离人的相思之苦 .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4分 ) 作者既不满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离乱之苦,也盼望有良将能带兵克敌早日结束战争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句子的语序,做到各短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不得增减字数。) ( 3分) 人的一生中,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可能你回答 “不虚度此生 ”,但你要深入问自己: “怎样才算不虚度此生?我怎样朝这个目标前进?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我必须建立?哪些事我必须具体做? ”建议你用这样的思索把人生的愿望具体化。 答案:怎样才算不虚度此生?我必须建立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我怎样朝这个目标前进?我必须具体做哪些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