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1589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全对的一组是( )( 3分) A 彳亍 ( chch) 忸怩 ( nin)青 荇 ( xng )颓 圮 ( p) B漫 溯 ( shu)洗 涤 ( tio)租 赁 ( rn)立 仆 ( b) C 籼 ( xin)米谦 逊 ( xn) 莅 ( l)临 目( chn) D长歌 当 ( dng)哭忍俊不 禁 ( jn) 载 ( zi)歌 载 (zi)舞水门 汀 ( dng)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荇 ”应读 xng ; B项中的 “涤 ”应读 d; D项中的两个 “载 ”都

2、应读 z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 级。 点评:本题除了几个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外,主要考查课本中的形声字的字音。这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差别较大,它们的声母已发生了变化,最容易误读。如本题中的 “颓圮 ”“租赁 ”“籼米 ”“谦逊 ”“目 ”。平时要注意积累。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作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 B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 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但有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虚构。 C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

3、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核心是 “仁 ”. D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狄更斯。小说的主线就是叙述大卫的成长历史,忠心耿耿的女仆艾米莉始终无微不至地爱护着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新诗也讲求格律和押韵,只是与古典诗歌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也不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而已。 B项,报告文学不能虚构。 D项, “忠心耿耿的女仆艾米莉始终无微不至地爱护着他 ”不是小说的主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

4、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填在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的诗句作出图解。 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潭水碧波荡漾,

5、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水很深 ”与后面的 “幽塘 ”照应,所以选 。 句句 首的 “山坡 ”紧承 的后面,衔接自然,故选 。第 句的 “幽塘 ”“冷冷的光 ”与后面诗句的意境相吻合,所以选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

6、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英国的告别仪式日期是 30日下午在港岛平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喊叫的受难者了。 C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D晚年梁启超学贯中西,在清华大学就任导师,深受欢迎,每逢上课,教室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走廊,过道,门外都挤满了学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句句式杂糅。可改成两句话: “英国的告

7、别仪式日期是 30 日下午。仪式是在港岛平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句,搭配不当, “听不到 ”与 “受难者 ”不能搭配,可改成 “人们再也听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D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不但 ”应放在 “教室 ”的前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对于病句,平时要注意观察和积累。比如说,对句子中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要敏感。例如本题的 A句,句子中有判断动词 “是 ”,马上有 “搭配不当 ”“句式杂糅 ”的闪现,然后作出判断; D句看见有关联词出现,马上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关联词语位置对不对,句子间的关系对不对,关联词之间搭配对不对。 下列成语

8、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 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每到四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就 风华正茂 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就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 C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然不同 D读完这篇文章,包身工遭受的各种非人的待遇,真是令人 叹为观止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长歌当哭,不能直接作谓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B,风华正茂,用于人。风华:风采、才华;茂: 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

9、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C,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D,用于美好事物。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注意点 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 ”前加 “令(观看的)人 ”,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要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成语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考生要识记相当的词语,同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第一、可以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切忌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10、 第四、尽可能找出选项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使用排除方法,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 )于死者毫不相干,( )在生者,( )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 “在天之灵 ”,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A尽管 但却倘使 B尽管但却虽然 C虽然但也倘使 D虽然但却倘使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句句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应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虽然 但(但是) ”。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一小句用 “但是 ”、 “然而 ”、“却 ”等呼应。第二个句子是假设关系,所以

11、应用关联词 “倘使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关联词的使用,主要是要辩明句子间是什么关系。因此,做这类题目,就要记住常见的关联词它们常和哪些关联词搭配,这种搭配往往表明句子间是什么关系。明白了这些,做这类题就不难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3分) A沧茫殒落针砭凄惋 B家俱消行黯然纽扣 C彩虹抉择 厢蹇锨 /td D不假思索直冲九霄再接再厉泪下沾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殒落 陨落,凄惋 凄婉; B项:消行 销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本所涉及的主要是形声字中的形似字。对这类词的

12、辨析,主要还是了解这个词的意义,然后关注这两个形近字的形旁,进而判断其是否为别字。例如本题中的 A 项, “陨落 ”,是指高空运行物掉下来,而 “殒 ”指死亡,所以从 “歹 ”。可见 “殒落 ”的 “殒 ”就是错别字了。 现代文阅读 小上海 1972 田洪波 其实, 1972年的秋天与往年没什么两样,几阵秋风扫过,便吹黄了绿叶,摇弯了稻穗。 但对于 16连的小上海许鸣久而言,母亲病危的电报讯息犹如无垠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于他 19岁的心间。他扔下刨粪的锄头,面冲西南方向虔诚地跪下,凄惶地向着碧蓝的天宇喊了一声 “我的亲娘啊 ”! 许鸣久是 16连为数不多的上海知青,长着一张眼睛含笑的

13、娃娃脸,因此知青们都习惯喊他小上海。 其实这个 绰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小上海为人比较小气,有一次探亲回家,回来时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每月 15元的工资收入,他除了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外,就是隔三差五到十几里外的山民家中,采购一些黄豆、花生之类的农产品,宝贝似的寄给上海的父母。 还有一点,知青们也不太买小上海的账。一般田里干活,知青们总能摸到青蛙、泥鳅、黄鳝什么的,尤以小上海抓得最欢。回连队后大伙用锅蒸了吃,小上海总是很在意自己分到的那一份。 小上海的绰号由此在他 19岁时传了开来。 小上海秋天回的上海,却是在初冬才回到 19连的老巢。 他瘦得几 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

14、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 他的左臂上戴了黑纱。 他向队部领导和大家汇报说,他回上海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倍受打击,几乎一夜就白了头发,他于是每天小心陪着父亲,给他讲连队里的事儿,抚慰父亲心灵上的伤痛,直至假期临近才与父亲抱头痛哭地作别。 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但没人责怪他。 其后的日子,孤苦一人的父亲成了小上海无尽的牵挂,他们开始频繁通信,诉说彼此的思 念之情。 这时候的小上海也似乎更小气了。 那会儿的粮食是连队定了量的,个大的每月 50斤米,个小的或女同志只有不到40

15、斤。小上海自然就在个小的行列。一天劳动下来,大家常常吃不饱肚子,就有人抱怨着私下里骂娘。 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碗,每餐打两次饭。第一碗饭吃过后偷偷把碗洗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他的把戏很少有人发现,等大家醒过神来时,连队领导已经开始注意地盯住每个人的饭碗了。 北方的冬天经常刮大烟泡。土地连着冰茬很难刨动,这无疑增加了劳动难度,结果在一天夜里,弱不禁风的小上海就被流感击倒了。一连几天高烧不止,还说胡话。 起始,有几个知青战友兴灾乐祸 省吧,这回患病看你怎么省!但连队里有经验的东北战友还是全然不顾这些,一天几趟地往大队合作医疗站跑,自己垫付了药钱,让赤脚医生开回诊病处方,提回来大包大包的中草药,一

16、锅接一锅地煮给小上海喝。服完药,还用一枚铜质小钱,滴上几滴菜油,轻轻为小上海刮背,把小上海刮得哭爹喊娘,全身红紫。然后,用被子把他严严实实捂上,弄得小上海很快大汗淋漓。 几天功夫,小上海就可以下地干活了。那东北战友垫付的药费,也被小上海执拗地一次还清了。但大家发现,大病初愈的小上海更加勒紧了裤带,似要把生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弄得大家都很心疼他。 也许 1972年注定要与小上海过不去。在一个休工的晌午,小上海接到了亲属的电报:父病危速归。小上海看到电报眼泪就在脸上横飞,他几乎是跟头把式地离开的连队。 从连队到车站要走大约十里的路程,大家望着漫天飞雪中踉跄的小上海,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一周以后连队

17、接到了他的信。 他在信中告知了回连队的日程,并希望多去几个人到车站接他。连队领导唏嘘着安排了四个人。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上海的身影是那么的单薄,那么的不惹人注目,但大家还是很快发现了他。他臂戴黑纱,肩上扛着军绿色旅行包,旅行包前后沉甸甸地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他的胸前和背后。看到连队战友,他嘴唇颤抖,一下子瘫在了地上。 大家急忙上前搀扶他,并帮他从肩上卸旅行包。但小上海却用手护着旅行包:“现在全家都在我身上啊! ”接着他就泣不成声了。大家这才断断续续知道,前面旅行包里装着他父亲的骨灰盒,后面背的则是母亲的。 知青战友们几乎是一路走一路哭,才把小上海架回连队的。 傍晚,下工回来的知青战友们都知道

18、了这个消息。没有 谁指令,每个人都哭泣着跪在了小上海父母的骨灰盒前。 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的所有钱,让战友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 事情也惊动了连队领导。他带领大家选取了一块向阳的墓地,在下葬那天悲怆地对大家说: “知道吗,许鸣久其实不是二老的亲生儿子,他是小时候在车站被拣破烂的老人家抱回去的。 ” “鸣久! ”有人大声叫出了小上海的名字,然后一双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握了上去。 一时间泪雨纷飞。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小上海得病,有人为他买药,有人为他刮 背,连队战友们都很关心他,战友情谊可歌可泣。 B作者在全文的

19、构思上更多的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一层层将小上海的 “小气 ”刻画得淋漓尽致。 C透过小上海 1972,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具有人道主义素质的作家,用他的小说,为那些善良百姓平凡的生命寻找光明和人性救赎。 D小说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将人物表现得真实而丰满,明快而流畅,自然而准确。 E小上海 1972平实的语言彰显出鲜活的人物性格。通篇没有 “陌生化 ”的语言,却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到一种意 味深长的思想内涵,产生一种阅读快感。 【小题 2】知青们为什么叫他小上海?小上海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章结尾

20、连队领导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说小上海 1972展现的是从丑到美的剧烈碰撞,大丑即大美。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 8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他长得小,看着一张娃娃脸;为人比较小气;又是上海来 的的知青。( 2分,每点 1分) 小气: “有一次回家探亲,回来时候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 ”“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 ”( 1分) 卑微: “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腕,每餐打两次饭。第一碗饭吃过偷偷把碗洗干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 ”( 1分) 弱不禁风: “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

21、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 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 ”( 1分) 孝顺,懂得感恩:到几十里外的农村给父母买弄产品。后来父母相继过世,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让战友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不忘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大孝。( 1分) 【小题 3】从内容上:交代了小上海的身世,他为之牵肠挂肚的父母相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他的养父母,表现了小上海懂得感恩、至孝的伟大形象。( 2分) 从情感上:升华主题,使战友们不但消除了对小上海的误会,还敬佩有加。( 2分) 从结构上,让原本就趋于高潮的情节有 更进一步的突

22、破。使结局出人意料,让人震撼。( 2分) 【小题 4】从文学理论的角度,丑和美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作家经常在外在丑和内在美的对比中突显人物形象。一开始文章将小上海塑造成一个卑微、小气的形象,是在故意丑化主人公,但结尾交待了他对非亲生父母的孝顺,凸显了人行的美好。人物外在丑彰显了内在美,这种丑和美的反差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因此 “大丑即大美 ”。( 8分,结合文本 4分,扣紧题干分析有理 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几个知青战友还幸灾乐祸,只有连队里有经验的东北战友为他买药、刮背。 D项, 小说中没有心理活动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23、 C级。 点评:做这类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流露出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对,找出选项中与原文细微的差别,判别出是原文的转述,还是有别于原文。 【小题 2】试题分析:找出文中对小上海的动作、语言等描写的相关地方,并关注文中作者带有评价、议论性的语句。如 “其实这个绰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小上海为人比较小气,有一次探亲回家,回来时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欣 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1、分析人物形象: 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

24、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 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 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小题 3】试题分析:从内容上看,交代了小上海的身世,他为之牵肠挂肚的父母相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他的养父母,表现了小上海懂得感恩、至孝的伟大形象,使战友们不但消除了对小上海的 误会,还敬佩有加,升华主题。从结构上,让原本就趋于高潮的情节有更进一步的突破。使结局出人意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某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作答一般分为两条:内容上、结构上,现在小说的参考答案:

25、又增加了感情上。实际上这情感也是属于内容的范畴,这是同学最容易丢掉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对具体的文段作具体的分析。如果不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到的只是花架子、花拳绣腿,意义不大。比如小说,还是围绕人物、情节、主题这几个方面考虑问题。 【小题 4】试题分析: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由的述说,主要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结构和作品的主题这几个方面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这种探究题稍有难度,且从文学理论这个角度去谈丑和美这一对相对的概念就更难了。但如果能从人物形象的刻画、小说情节的安排、小说主题的揭示等这几个方面来述说就不错了。且记,小说类的题目

26、,常是循环作答的。 文言文阅读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 初,宋义所遇齐 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 “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 “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 “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 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

27、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狠如羊, 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 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皆曰

28、: “首立楚者 ,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 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29、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 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承其敝,承,趁;敝,疲惫。 枝梧,抵抗。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战胜则兵 罢 罢,通 “疲 ” B故不如先 斗 秦、赵斗,使 相斗 C 身 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身,亲自 D楚王 阴 令羽诛之阴,阴沉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章邯已破项梁军,则 以为 楚地兵不足忧 若舍郑 以为 东道主 B使人追宋义子,及

30、 之 齐,杀之 项伯乃夜驰 之 沛公军 C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乃 饮酒高会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 还 D怀王 因 使项羽为上将军 请以剑舞, 因 击沛公于坐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 3分) A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 ”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 “久留不行 ”,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

31、,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 “无不膝行而前 ”的臣服。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4分)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4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派遣将领把守边境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发生。 (“所以 ”“出入 ”“非常 ”各 1分 ) 军队还没有出战,就看到了兵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 “败征 ”1分, “知兵

32、 ”1分) 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用膝盖跪在地上前行,不敢抬头 仰视。( “膝行 ”“前 ”“莫敢 ”各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阴,隐蔽、暗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高一时候起就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

33、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 “理解并翻译文 中的重要句子 ”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小题 2】试题分析: B之,动词,到。 A.认为 /把它作为。 C.却 /于是。 D.于是 /趁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文言虚词的用法主要靠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如本题中的 “之 ”,在句子中后都跟处所名词,因此这两个 “之 ”都作动词, “到、去 ”的意思。 【小题 3】试题分析: A项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 B是宋义话, “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

34、也是无 中生有。 D “诸候的军队 ”是楚军的 盟军, “臣服 ”也不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4】试题分析:第一小句的翻译主要处理好三个古今异义的词:所以, 的原因;出入,偏义复指,这里指 “入 ”,进入;非常,意外的事故。第二个句子要释好 “败征 ”和 “知兵 ”这两个关键词:败征,失败的征兆;知兵,知道怎样用兵、懂得用兵

35、。第三句要注意几个词类活用的词:膝行,用膝盖跪在地上前行。膝,名词作状语。前,名词作动词,向前,前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这样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好,因为它关乎整个句子的翻译和翻译的得分。而要把握住这一点,高一的时候,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功课。比如本题中的 “所以 ”就要明白它有两种用法: 的原因;用来 的(途径、工具等)。遇到句子中出现了这个词,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6分) 水调歌头 拍碎双玉斗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

36、,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 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 注:本词作于光绪二十年( 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百户:古代朝廷庆典,百户聚会,饮酒欢庆 维摩: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 和释迦牟尼同时。 【小题 1】词中 “拍碎双玉斗 ”典故源自教材哪篇课文?结合上阕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6分) 【小题 2】下阕作者为何感叹人生 “蹉跎 ” ( 6分) 答案: 【小题 1】 鸿门宴 ,用典抒情表达对当朝统治者于国难当头依然醉生梦死的愤慨和国家被列强侵略瓜分的悲痛。 【

37、小题 2】 “千金剑,万言策 ”表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 “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 ”,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小题 1】试题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抒发了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对 “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 ”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把 自己的满腔血泪,通过文字抛洒了出来。下阕对于自己的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 ”的状况,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 “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 ”,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失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题干已对答题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结合上阕内容来分析作者情感。对此,

38、那就要先看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词的上阕抒发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实际上词的下阕是这种情感的延续。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分析某句的思想感情,或者某一联、某一片的思想感情,都应 该着眼于全诗。 【小题 2】试题分析: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面对山河破碎,作者深感痛心,却又无能为力;面对 “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 ”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但又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这首词的下片说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 ”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借酒浇愁,恐蹉跎岁月

39、。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则揭示了作者感叹蹉跎的原因。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抓住词的体裁特征。 语言 表达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例句 :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悲欢苦乐;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它荡漾着情感的波涛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着征程的挫折辉煌。 答案: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试题分析:从示例中明确句 式, 是 ,它 。

40、其中所写的句子应该是比喻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先要分析、确认原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尤其是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依样画 “葫芦 ”。若是续后句或补上句,还要考虑上下文语意的照应和文路的一致。仿用句式的题型大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例句,单独造句,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要要求仿句句式结构及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例句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本题就属于这种类型的。 默写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小题 1】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 ,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 3】风萧萧兮

41、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小题 4】太子及众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小题 5】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小题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小题 1】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题 2】因人之力而弊之 【小题 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 4】皆白衣冠以送之 【小题 5】大行不顾细谨 【小题 6】就在沉默中灭亡 试题分析:这几句的默写没有什么难度,唯 “竞自由 ”的 “竞 ”在默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写错了。这而的 “竞 ”是争着,比着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对于课本中句子的默写,要注意几点。一是内容

42、,就课本而言,所默写的不一定是名句,而课本外的默写则一定是名句。所以,对课文还是要下足功夫,不要投机取巧。二是方法。就识记来说,要边背诵,边动笔,不要让背和默写相脱节。三是抓重点。就是句子中的生僻字、易误易错的同音字、形似字要重点识记。 作文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 “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 我只是一粒尘埃 ,另一张上则写着 世界为我而造 。 ”的确, “我 ”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 “我 ”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 “读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43、 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试题分析 题前的提示语中的 “渺小 ”和 “重要 ”充满了思辩意味,审题和立意时如果拘限于此,就会无所适从。如果认真去想一想 ,这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只是读我,认识自我的一个例子而已。 “读我 ”是个动宾短语, “读 ”的内涵可理解为 “品读 ”、 “审视 ”“扪心自问 ”等意思;“我 ”字限定了写作对象,写作中,可写真实的自我,可写他人的自我,也可写事物的自我,但必须是第一人称,如果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写真实的自我应该是最切题的。 “读我 ”即审视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能准确读出 “我 ”的存在具有二重性:既渺小,又伟大;既是普通的

44、,又是独特的。在 “读我 ”的过程中,透出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辨。也可侧重于一方面:可写 “我 ”的存在无足轻重,不必在乎自我。但渺 小的存在自有它价值。因为海水的浩淼是由无数渺小的水滴汇聚而成的,所以,虽然无关紧要,却不可自轻自贱。可写 “我 ”的存在不可替代,应该看重自我。个体虽微不足道,但 “我 ”的消失,世界也便失去存在的意义; “我 ”虽普通的一员,但条件许可, “我 ”有可能影响周围的一切。文章可以写读出怎样的 “我 ”来,可以谈为什么要 “读我 ”,也可以阐述怎样 “读我 ”,还可以对 “读我 ”的行为进行评价。 “读我 ”这是个动词性短语,词义的重心偏在表示动作行为的 “读 ”字上

45、,虽然写作的过程中肯定牵扯到读到我的 “内容 ”,但这不是写作的重心,重心在 “读 ”字 那么如何在 “读 ”字上做文章呢? 考生如果吃透了题干,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提示,写作议论文,一点也不难!“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关乎人生成败 ”,这说的不是 “读我 ”的意义吗? “伴随人生始终 ”说的不是 “读我 ”的方法吗?这样一想,所谓 “读我 ”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反思自我 ”穿上了 “小马甲 ”变得诗意起来了而已!解决了 “读我 ”“是什么 ”的问题, “为什么 ”和 “怎么样 ”的问题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设置几个分论点也只是一碟小菜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对于这 个题目有不少学生思维会囿于材料中的那个犹太谚语,只在 “我的渺小和我的重要 ”上打转,拓展不开。其实所有这一类引子材料,其功用只是引子,只要未出现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作文 ”的明确要求,你就必须带上 否则你就不用理它。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论的依据,而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仅起到引出题目、为考生打开写作思路、并含蓄地表露命题意图的作用。材料作文写作须紧扣材料,命题作文写作则不必死扣提示语。对于命题作文中的提示语,优秀的考生应该既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又要不受其限制,争取有所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