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59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锱 铢 /辎 重 召 见 /沼 泽宽 宥 /保 佑 叱 咤 /栅 栏 B 湮 没 /殷 红东 莞 /莞 尔 愆 期 /悭 吝桎 梏 /痼 疾 C涟 漪 /罗 绮 信 笺 /缄 默 甬 道 /怂 恿赊 欠 /奢 靡 D 酣 畅 /鼾 声 邂 逅 /松 懈 福 祉 /W掌 惬 意 /怯 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z; zho和 zho; yu; zh B . yn; un和 wn; qin; C. y和 q; jin; yn; sh ; D. hn;

2、xi; zh; q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与课本衔接密切,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平时学习过程中不要想当然,对把握不准的读音要查字典。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郭敬明被法院裁决其作品构成抄袭后,仍进入了作协。一位自称为 “热血 ”的文学青年给作协发了一封公开信,在信中 义正词严 地表达了他对作协这一决定的看法。他认为,在这 物欲横流 的时代里,虽然文学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是作为一名热衷于文学的 莘莘学子 ,他依 然坚持不懈,克服种种困难, 笔耕不辍, 一切只源于对文学创作的热爱。然而作协

3、的这一做法却极大地伤害了文学青年的热情和自尊,让许多坚持写作的文学青年感到寒心。 A义正词严 B物欲横流 C莘莘学子 D笔耕不辍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B物欲横流:指想得到物质享受的欲望泛滥,到处都是。 C 莘莘学子: “莘莘 ”表示 “众多 ”的含义,前面不能加 “一些 ”、 “一位 ”这类词。 D笔耕,指写作;辍,停止。坚持写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原因而停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注意方法,提高效率。 (1)准确审题,明确选择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2)冷静分析,推测命题者意图,寻找迷惑点。由于疏忽将正确答案:首先排除的现象是常有的,殊

4、不知,当你苦于在说不清道不明的选项中徘徊时,却有一个漏掉的选项存在着十分简单的人选理由,而且理由可能还很充足。 (3)紧密结合语境,忌先人为主。注重搭配、适宜范围、感情色彩、有无重复等等。 (4)利用相似或相近的熟语替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 点。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 “吃饱 ”向 “吃好 ”“吃健康 ”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 162个品种、近 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

5、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 21。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介词残缺, “得到 ”前加 “以 ”; C宾语残缺, “药品 ”后加 “价格 ”;D“因 ”改为 “受 ”或去掉 “的影响 ”,去掉 “事件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对于病句的修改,要注意六种常见的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错误有些是词语出错,但大多数都是句子结构的问题,所以提炼出句子主干,理清句子结构才是硬道理。 按顺序排列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6、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菠有凝 炼。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引出话题; 提出中心论点; 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而 是对 的概括; 是对 的事实论证。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本题考到了连贯题中常用的方法:话题一致、前后照应,是一道较好的连贯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

7、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现代文阅读 12日下午 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 怀念季羡林老先生 ” 今天上午 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 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 5

8、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 “1992年在 中国丝绸之路 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 “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 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 “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

9、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 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 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 “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 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正是

10、夫子自道! ”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国际关系学院 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 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语言文学系 2007级本科生李 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

11、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 “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 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 (有删改 ) 【小题 1】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小题 2】文中说: “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分) 【小题 3】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 “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

12、;二是营造凄凉的氛围, 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 【小题 2】一是他提携后辈的长者风范,二是他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三是他的爱心与胆识,四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小题 3】北大教授张颐武之所以把季老先生比作 “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是因为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正因为如此,像葛维钧、李 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人才敬仰着他,受着他的影响,并时刻准备在社会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飞速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在成为自己所在领域顶 尖人物的同时,却把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给丢失了。而这种精神

13、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我们的国家需要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具有精神高地的知识分子。 【小题 1】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等作用。考生只要了解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再结合文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 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

14、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多个方面来。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本的第一、二、三段写的是悼念现场,第四段写了季老先生提携后辈的长者风范,第五、六段写了季老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态度,第七段写了季老先生的爱心和胆识,最后两段则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点评: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首先划定答题区间,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删除庞杂信息, 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归纳。注意答案:要周详、全面,忠于原文。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时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 “知识分子 ”和 “精神高地 ”,分别从其 “知识分子 ”和 “精神 ”两个方面入手,同时注意结合身边的实际,

15、也可以结合自己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来谈。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 “ 师傅要去哪里? ”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

16、“静安寺。 ”小伙子就说: “十五块钱。 ”他说: “十块钱。 ”小伙子又说: “十二块钱。 ”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越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 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 “你家住在静安寺? ”他说: “是。 ”小伙子又问: “你家有浴缸吗? ”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 ”小伙子接着问: “你是在哪里上班? ”“机关 ”。 “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 ”小伙子再问,他说: “有是有,不过 ” 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

17、,他只得说下去: “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 ,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 “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 ”他先说 “在家 ”,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 “单位 ”,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 “看情况而定。 ”那人接着问: “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 ”他不得已的说: “很小。 ”“怎样小? ”“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 ”“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

18、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 是的。 ”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 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 “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 ”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 ”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

19、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的 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的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 “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 ”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 “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 ”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 “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 ”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 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

20、的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 ”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 “你洗个澡吧 ”,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 “你可以洗澡了。 ” (有删改) 【小题 1】小说多次写到 “太阳 ”、 “树 ”和 “知了 ”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4分) 答: 【小题 2】小说主人公 “他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小题 3】 “洗澡 ”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21、(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答对任意两点给 2分。全对 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 敏感,细腻,谨慎,多虑; 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答对任意两点给 2 分。全对 5 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 取材于 “洗澡 ”这样的日常 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 透过 “洗澡 ”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 “洗澡 ”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

22、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以 “洗澡 ”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 用 “洗澡 ”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 以 “洗澡 ”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 以 “洗澡 ”为纽带, 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 “洗澡 ”的象征性; 象征意蕴立体多元, “洗澡 ”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

23、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 ”“ 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 ”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是夏季。 “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 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 ”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点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 交代人物活动背景; 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 推动故

24、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 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氛围的 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小题 2】 试题分析: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的、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1、分析人物形象

25、: 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 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 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 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掘 “洗澡 ”的多重意蕴。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

26、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 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田松 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 “科学的 ”东西,就相当于 “正确的 ”“高明的 ”“有效的 ”“经过了证实的 ”东西。照此理解,中医要有科学依据,就等于说中医要有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依据。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提出这种质问的理由无非是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比如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 式,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

27、释 言下之意就是:中医没有西医的科学依据!但是,中医为什么要有西医的科学依据呢? 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 “科学的依据 ”?科学依据是不是唯一的依据?在科学依据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 “依据 ”?比如 “经验的依据 ”或 “历史的依据 ”?人们的生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 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不需要了解科学;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顿力学;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 ,也能造出赵州桥。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

28、展和完善。 人体是一个接受刺激反应的生物体,一个正常的人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会逐渐获得足够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我们能够一望而知或三思而知,不需要包括科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依据就可以根据我们的 “经验依据 ”做出判断,而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经验依据,而历史依据则可以看作是长时段的集体的经验依据。毫无疑问,这个依据是与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 比如刀耕火种,从最直观的想象和缺省配置出发,我们觉得它会破坏环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如此,从长时段来看,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一片片荒山秃丘才对。然而实际上,人类学家看到的

29、却是 “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 ”。也就是说, “刀耕火种破坏环境 ”这种说法是没有 “历史依据 ”的。 中医也是这样 。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 论、决定论的 “科学方法 ”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相反,按照刘易斯

30、 托马斯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还有那 个著名的 “反应停 ”,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当然,科学卫士们会说: “反应停 ”之所以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 “充分的科学依据 ”。如果我们把 “充分 ”理解成足够的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 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二个诡异的结论: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

31、据;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选自社会科学家茶座 2006第 1期,有删改) 【注】 刘易斯 托马斯( 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 【小题 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更多是由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并不是科学。 B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要依靠相关的科学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生存发展。 C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势成水火。 D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医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E集体的经验在长期的沿用中所形成的历史依据,就足以证明中医

32、存在的合理性。 F “反应停 ”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的事实,说明这种西药的历史依据仍然不够充分。 【小题 2】作者认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未必要有 “科学依据 ”。据此,以下事实运用了 “科学依据 ”的一项是 ( )( 3分) A李春造出了赵州桥 B西药四环素的发明 C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 D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环境 【小题 3】文中画线句子 “中医也是这样 ”中的 “这样 ”具体指什么?( 4分) 答: 【小题 4】作者为什么既说 “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 ”,又说 “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D 【 小题 2】 B 【小题 3】凭借经验依

33、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 “科学依据 ”。 【小题 4】 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所谓 “科学的 ”东西,是 “正确的 ”“高明的 ”“有效的 ”“经过了证实的 ”东西。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因此,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造成中医和西医 “水火不容 ”的原因,是两者的 “思想体系 ”与 “科学方法 ”不同,而不是 “因历史的巨大差距

34、 ”。 D.原文并没有说中医 “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点 1、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 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论述文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2、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先认真 分析题干, 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筛选区域,概括重要信息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西药理论运用的是 “科学依据 ”,四环素的发明自然需要运用 “科

35、学依据 ”。 A.运用的是技术 “ 经验依据 ”积累的技术。 C.根据 “经验依据 ”作出判断。D.通过 “历史依据 ”作判断。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首先要弄清选项中的 “观点态度 ”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如果题干要求选 正确项,则选两者吻合的;如果选错误项,则选两者不相符合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来说,这句话起承接上文的作用,因此, “这样 ”所指代内容应从上文去找。前五个自然段注意讲的是经验依据,第六段讲的是历史依据,

36、因此,综上所述, “这样 ”是指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 “科学依据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 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小题 4】 试题分析: “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 ” 是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的; “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 是从狭义的意义上说的。 “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 ” 是指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 “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是指

37、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 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文言文阅读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 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 命召之乃

38、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 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 从至见天子。 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 “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 数年卒。

39、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 儒林列传) 【注】 胥 (x)靡:禁锢。 王:指鲁恭王刘余。 轺 (yo)传: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之车,供使者乘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令申公 傅 其太子戊教导 B戊不好学, 疾 申公 嫉妒 C学官弟子行虽不 备 完美 D言诗虽 殊 ,多本于申公不同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

40、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3分) A 申公 者 ,鲁人也。 弟子为博士 者 十馀人 B 独王命召之 乃 往 臧 乃 上书宿卫上 C 申公独以诗经为训 以 教 得赵绾、王臧之过 以 让上 D 申公耻 之 天子问治乱 之 事 【小题 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 “儒学之士 ”气质的一组是 ( ) ( 3分) 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

41、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子刘戊。 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不出家门。 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人。 【小题 5】用 “/”给下列文段断句。( 3分)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 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 【小题 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申公独

42、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 C 【小题 4】 A 【小题 5】绾 /臧请天子 /欲立明堂以朝诸侯 /不能就其事 /乃言师申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 /弟子二人乘轺传从 /至 /见天子(错断、漏断共计 2次扣 1分,扣完为止) 【小题 6】 申公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 【小题 1】 试题分析:疾:厌恶、憎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43、文中的含义。 点评: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 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 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6.语境分析推断。 【小题 2】 试题分析: 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代词,指人,可译为 “的人 ” B.副词,才 /副词,于是、就 C.表目的,来 D.指示代词,这 /结构助词,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

44、解答古文虚 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会答非所问。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小题 3】 试题分析: 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 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 说的是申公的学生,而不是说申公,删除选项,答案:选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点评: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 ,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

45、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小题 4】 试题分析: 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 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5】 试题分析:原文: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

46、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参考译文: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个做法,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徒弟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 考点:断句。 点评: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 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

47、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小题 6】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训,规范,准则, 1分;阙,缺少,空缺, 1分;句意通顺, 1分; 说,喜欢,高兴, 1分;让,责备,责怪, 1分;句意通顺,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 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 (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 ),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翻译】 申培是鲁国人。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培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吕太后执政的时候,申培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他请申培教育他的儿子刘戊。刘戊不好学习,憎恨他的老师。等到楚王刘郢去世,刘戊立为楚王,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培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终身不出家 门,又谢绝一切宾客,唯有鲁恭王刘余招请他才前往。当时不辞遥远到他家里求学受教的有一百多人。申培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兰陵的王臧跟着申培学诗以后,用它事奉孝景皇帝,曾做太子少傅,后来又被免官了。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为皇上值宿警卫。他不断得到升迁,一年中做到郎中令。代郡的赵绾也曾跟着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