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桐乡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608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桐乡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桐乡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桐乡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桐乡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桐乡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桐乡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龟 裂( jn) 剔 除( t) 强 求( qing) 悄 无声息( qio) B 垣 墙( yun) 间 断( jin) 祈 祷 (q)徘 徊 不前( hui) C船 坞 ( w) 妊 娠 ( rn)解 剖 ( pu)开花 结 果( ji) D 谂 知( rn) 惩 罚( chng) 镌 刻( jun)气息奄 奄 ( yn)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应为 “强求( qing) ”; B项,应为 “间断( jin) ”; D项,应为 “谂知( shn

2、) ”。 考点:本题考查考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词均为现代汉语常用词,分别从形近字(谂 /稔)、多音字(强、间)等角度设置陷阱,错误点设置为高考常考错误点。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期我国在高油价的压力下,航空运输主营业务需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加强收益管理也是航空公司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提高服务档次,以吸收高端旅客 短期来看,铁路运输并不会给航空运输带来很大的冲击 但是,长远来看,航空运输必须加强高端服务以发挥其 优势 航空运输快捷、舒适 但在节能环保上、运输量上较铁路运输处于劣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

3、的 “短期来看 ”“长远来看 ”“但是 ”是照应的,所以将 A、 C、 D全部排除了。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材料有时代感,是学生所熟悉的事件,抓住了社会热点的话题和事件,这种选材体现了高考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宗旨。但本题难度较小,只要运用词语一种方法就可以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区分度不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 一个房地产商 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整,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

4、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应为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 ”; C项,应为 “他最要好的朋友 一个房地产商 告诉他 ”; D项,应为 “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 ”。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包含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这一点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被忽视,所以,考一考标点符号还是很有必要的。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 着晨曦。 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 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艺术家能领悟平凡事件中的微

5、妙之处,也能 人生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A顾盼折射领受 B企盼放射领受 C企盼折射领略 D顾盼放射领略 答案: C 试 题分析: “企盼 ”有 “迫切地希望 ”之意,句中 “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 ”正是 “希望 ”之意。 “折射 ”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 “放射 ”仅指一种物理现象。“领略 ”有 “欣赏、晓悟 ”之意,而 “领受 ”重在 “接受 ”。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近义词的区分可运用 “拆词组词法 ”来解答,用近义词中的不同语素组成,从而区分其细微的差别。学生平时要多阅读,培养语感,从而区分其细微的差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的创新设

6、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 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 91家大小银行,只有 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 6%的一级资本比率。 C天津市 “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 ”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搭配不当; B项,句首介词 “依据 ”导致句子缺主语,应去掉 “依据 ”; D项,缺少介词,应在

7、“企业 ”后加 “把 ”。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将不同题目的选项拼凑而成的,缺少新意,其实命题者可以将高考题进行变式,那样会更有利于能力的考查。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 如数家珍 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 不刊之论 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 不同凡响 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 茹毛饮血 的残酷

8、故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如数家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含褒义,用在此处属于褒贬失当。 C项,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用在此处属于对象误用。 D项,茹毛饮血: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指处在没有开化的状态。用在此处也是对象误用。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成语都比较典型,都是常见且易误用的成语,但本题两个错误选项都考到了对 象误用,似有不妥,其实还可考查谦敬失当、望文生义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 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

9、比耐心地绘制。 B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C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但几十年间,粤中造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苍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D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辐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应为 “青睐 ”; C项,应为 “沧桑 ”; D项,应为 “篇幅 ”。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能力。 点评:所选词较好, “青

10、睐 ”考的是阮籍、嵇康的典故; “沧桑 ”考的是 “沧海桑田 ”的成语变式,这有利于考生更广泛的知识积累。 现代文阅读 “微 ”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微博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不超过 140个字符的片断式言说,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还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 “滚雪球 ”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 “快速 ”。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 “传 ”者与 “受 ”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传统互联网时代

11、,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而在 Web2.0时代,我们借用这句话说:“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 ”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 等的发言权, “人人都有麦克风 ”,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平等也意味着选择的空间。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决定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 “听 ”与 “不听 ”, “听 ”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 “粉丝 ”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是否坦诚,是否

12、贴近,是否有用。 “微 ”是一种琐碎的表达。 140个字的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不善言者增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 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 “公文式语言 ”,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来吸引关注,留住 “粉丝 ”。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 ”,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原本需要 “仰望 ”而略显 “遥远 ”的政府机关化身为自己关注的列表中的一个普通的 ID, “政府机关 ”便也具备了如同面对面朋友般的亲近与亲和感。政

13、府微博上,一条条柴米油盐的信息可能显得细微甚至平淡,但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 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选自 2010年 9月 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 “微博的本质 ”的理解,符合作者所要强调的意思的一项是( ) A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是有 140个字符容量限制的片段式言说。 B微博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特征。 C微博是一种人际交流新模式,以平等的交流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 D微博是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全新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难以比拟。 【小题 2】下列对文中四句引文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网上,没有人

14、知道你是一条狗 ”,是说传统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 B “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 ”,是说在微博上人人平等。 C “人人都有麦克风 ”,是说在机构、名人之后,普通用户才拥有发言权。 D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 ”,点明微博具有平等交流的实质。 【小题 3】下列对 “微 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微博上,每个人、每个机构或组织都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 B每位网民都有选择的空间,有自由选择发言者并予以关注的权利。 C政府机关与普通网民细微和平淡的交流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D政府和机构能在微博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 答案:

15、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 “快速 ”。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 “传 ”者与 “受 ”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 ”这是一个让步关系的句子,强调后半部分的内容,即 “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 ”。结构上,本句子承上启下,文章后面都是谈 “平等 ”。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变式 题,同时也考查了句子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 2】 试题分析: “人人都有麦克风 ”,是说在机构、名人、普通用户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16、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理解句子语境义的题,虽说不难,但能引导考生注重语境义,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好习惯。 【小题 3】 试题分析:原文: “听 ”与 “不听 ”, “听 ”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 “粉丝 ”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 是否坦诚,是否贴近,是否有用。由此可见, D项中的 “更有效 ”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有两个不足:一、难度太小,没有区分度。二、考查内容与上一小题基本不致,都是就 “平等 ”一词来命题的。 被时间决定的

17、讲述 张锐锋 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 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

18、的以后,从未改变。 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 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

19、了预先的排练。 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 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

20、续回到家中,林 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嘶裂。 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 15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 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 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

21、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 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小题 1】本 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4分) 【小题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 4分) 【小题 3】以 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22、4分) 【小题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 【小题 1】顺叙(以时间为线索)。与标题呼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 “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小题 2】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 【小题 3】 形象生动, 如 “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 ”,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优美抒情,如 “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 ”,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含蓄蕴藉

23、,如 “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简洁细腻,如 “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 ”,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小题 4】 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或赞叹)。 对奢华、喧嚣的城市文明的排斥与反感。 对城市文明冲击乡村生活的现状深表担忧。 对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的同情。(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不到早上六点钟 林一家人开始起床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晚饭后才开了灯 ”从这些明显的时间词可以看出来,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行文的。 考点:本题考

24、查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点评:文章的写作顺序不是高考中的常考题,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容易忽视,月考中考一考还是能让学生加以重视,因为即使不考,写作时能灵活 运用多种顺序也是很好的。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 “压缩 ”“啪的一声闷响 ”中可以得出长时间压抑后有爆发。从 “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能轻易得出 “长时间没有也不会改变 ”。再结合文章主旨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答案:中 “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考生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理解重要句子的题应是中等难度题,并且最好让考生有能有答题的思

25、路。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或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句中关键词语 入手,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从修辞入手,先分析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从修辞方法的作用去分析。( 3)从写作手法入手。阅读文章时找到相应的切入点再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一直是一个难点,考生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还要积累一定的术语,才能做好语言特色分析题。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章最后一段 “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

26、,平凡比非凡可能更 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可知,作者对这个古老村庄的情感是正面的,积极的。然后结合自身的体会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点评:本题虽说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但给了考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对考生的个性化理解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利于考生思维的拓展。 文言文阅读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 J,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

27、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 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

28、,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 ,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

29、错误的一项是( ) A 迨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迨:等到 B前辟四窗,垣墙 周 庭。周:周围 C后五年,吾妻来 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某所, 而 母立于兹而:你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 于 庭少卿视仆 于 妻子何如哉 B垣墙周庭, 以 当南日故为之文 以 志 C客逾庖 而 宴,鸡栖于厅古者富贵 而 名摩灭 D久 之 ,能以足音辨人非独蜀 之 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小题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0、【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 ” 就是 “记 ”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其文 “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

31、栏 J,亦遂增胜。 (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3)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1)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 ( 2)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几案学写字。 ( 3)我长期卧病在床,无聊之际,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周:围绕。 “周 ”带了宾语 “庭 ”,所以 “周 ”应为动词。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

32、的实词都是常见的,重要而且易错的词语。这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识记和理解重要实词,识记课内重要实词可以为理解课外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介词,在 /介词,表对象; B项,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D项,助词,凑足音节 /助词,的。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的虚词均为常考虚词,并且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很广。有连词、助词、介词等。考生复习时要分清词类。 【小题 3】 试题分析:例句为被动句; A 项,宾语前置; B 项,被动句; C 项,状语后置;D项,判断句。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点

33、评:本题考查了两个无标志的被动句,这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学生对无标志的被动句掌握得不好,这就要求考生有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能力。 【小题 4】 试题分析:第二段是写所悲之事。文中的 “多可喜,亦多可悲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本段内容写的是 “多可悲 ”之事。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 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把握了文章中的中心句,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句在文中的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就能正大确判断正误。命题者的意图应是从概括内容和理解中心句两个方面进行考查。 【小题 5】 试题分析:( 1) “于庭 ”是介宾短语后置, “增胜 ”中 “胜 ”是 “增 ”的宾语,所以 “胜 ”应是名

34、词。( 2)时:时常。从:跟随。或:有时。凭:靠着。( 3)制:规模,格局。异于前:与以前不同。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很多重要实词,还考到 了两处重要介宾短语后置。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翻译句子。 诗歌鉴赏 余杭四月 元 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 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 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 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小题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

35、析。( 4分) 【小题 2】 “一晴生意繁 ”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的艳丽。使用渲染的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小题 2】意思是: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晴生意繁 ”体现在: 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 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 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本联中的 “朱 ”“青 ”“

36、绿 ”“白 ”几个色彩艳丽的词语即可得出渲染的手法 。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点评:渲染的手法考得不多,学生把握得也不是太好,但如果学生对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熟悉的话,对渲染的理解就不是太难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先要理解 “生意 ”是古今异义词,意为 “生机 ”。其次要理解“一晴生意繁 ”是文章的总起句。后面的内容都是 “生意 ”的具体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是考查概括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分析诗歌结构的能力。命题者扣住了本诗结构上的特点 “ 一晴生意繁 ”这个总起句来命题 ,也让考生从

37、中得到启示,诗歌中起总起、总结等作用的句子要重点关注。 语言表达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不超过 40字)( 3分) 答案:示例一:商品名称运用谐音手法,借助 “名人效应 ”现象泛滥。 示例二:商品名称借谐音恶意篡改名人姓名,促销产品造成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试题分析:本题从各种产品的名称很容易得出是运用了谐音的手法,另外对这种做法肯定是否定的。将这两方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与表达的能力 点评:漫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所以要正确理解并表达漫画的用意必须掌握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因此本

38、题值得推广。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小题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长亭送别) 【小题 3】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小题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小题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报任安书) 【小题 6】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小题 1】生当陨首 【小题 2】淡烟暮霭相遮蔽 【小题 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小题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 5】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小题 6】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39、试题分析: 注意易错字:陨(易误写为 “殒 ”)、霭(易误写为 “蔼 ”)、底(易误写为 “抵 ”)、僮(易误写为 “童 ”)、倜傥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仅考查了文言文的默写,还考查了现代文的默写,由此可见,凡是名篇名句都有可能是考查的对象。 作文 嗅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本诗的意思,诗歌前两句是写历尽千辛万苦

40、,到处去寻春,结果一无所获,回来时随意拈起梅花一嗅,原来春天就在身边。由此可以引申:一、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除了努力,还要有时间的累积去完成。而人的天性,往往对自己拥有的,视而不见,却努力去追求得不到的。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于是,许多雄心万丈的人,离乡背景,也要去追求那遥挂在天际的梦。经历了千辛万苦,募然回首,却发现所追求的,就是原本拥有而未加珍惜的。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一番追寻,也不是全然白费;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人永远学不会 珍惜呢。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诗歌很有禅意,其中也蕴含了很多生活的哲理,这些哲理很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应该会有感而发,但要写好这篇作文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本诗,这可能是写作这篇作文的最大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