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1609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 于是 乎始。 (于是:从此)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C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 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 D余嘉其能行 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答案: B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里香 中国台湾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

2、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 A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图画,并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和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形成鲜明的对比。 “溪水流向海洋 ”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 “浪潮重回大地 ”是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以 “溪水 ”、 “浪潮 ”两句对比起兴,从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 “篱 ”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在此巧用 “篱 ”与 “离 ”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

3、,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有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之句,诗人此处用 “魂魄 ”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项 “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本题属于现代诗歌的赏析,诗歌的鉴赏不外乎是通过感受诗情、领悟诗意、把握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达到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意象、意境和表轻微技巧的目的。 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4、解惑也。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而今安在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 A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 皆出于此乎?自 其 不变者而观之 B顺风 而 呼,声非加疾也固一世之雄也, 而 今安在哉! C到 则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 利 D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 赤壁之下。师不必贤 于 弟子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每一句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驾一叶之扁舟,

5、举匏尊以相属。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攻 (攻:研究) B正襟 危 坐,而问客曰(危:端正地) C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 (际:边,边际) D驽马十 驾 ,功在不舍(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望 美人兮天一方 B然后知 是 山之特立 是 岁,元和四年也 C孔子 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 师 D方其破荆州, 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上食埃土, 下 饮黄泉 答案: B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说法错

6、误 的 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师说中,韩愈倡导唐朝时期的古文,批评了不从师学习的风气。 B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 “人民艺术家 ”称号。话剧作品有龙须沟茶馆等。 C前方是一篇 “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照片和文字构成的。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 D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利奥波德,本文选自沙乡年鉴,沙乡年鉴这本书被美国人视为与瓦尔登湖具有同样伟大影响力的经典。作者在沙

7、乡进行了十多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 曳 ( y)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 杆( gn)。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 酥 ( s)骨的 都会,没有静 谧 ( m)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门对长桥,窗临远 阜 ( b),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 几 ( j)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D火烧云持久地停驻在西天。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 抹( m)光辉像 扫 ( so)帚一样扫

8、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的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 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B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C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 D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

9、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牒子。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答案: D 下面这段文字划线处都有语病,对其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学习学 ”作为一门 以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的新兴学科 ,发展前景看好。王凯教授的论学习收录了他三年来发表的 12 篇论文,这些论文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 大多在二千六百字左右 。 此书学术价值及发行量较高 。 广大教师不但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而且学生也很喜欢它 。 A 改为 “以研究人 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为内容的新兴学科 ”。 B 删去 “左右 ”。 C 改为 “此书学术价值较高,发行量较大 ”。 D 改为 “广大学生不但非常喜欢这

10、部著作,而且老师也很喜欢它 ”。 答案: D 以 “溪云初起日沉阁 ”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最工整的对仗的一句是( ) 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渭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 答案: D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想北平一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突出北平动中有静、布置匀调、贴近自然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喜爱眷恋之情。 B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紧扣 “始 ”字落笔,从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到 “始指异之 ”,再以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来结尾。 C想北平这篇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本文多处运用了

11、对比的手法,例如,把北平本地的水果 “西山的沙果、海棠 ”和来自美国的 “包着纸的橘子 ”进行对比,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水果的不屑。 D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等先进论断,在当时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共 17分)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

12、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眼光和我凝望的视线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地,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 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

13、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4、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 “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 学教授的车子。 ”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

15、,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小题 1】在第 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4 分) 【小题 2】

16、根据作者的情感,分别解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层含义。( 4分)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2分)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2分) 【小题 3】本文在第 段和第 段,两次写到同一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分) 【小题 4】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

17、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 “目送 ”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 感作出领悟和评价。 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不少于 80字。( 5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 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 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 目送超脱! 答案: 【小题 1】 表现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 写出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发生变化作铺垫。 (或者: 写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为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 评分标准:本题 4分,每个要点各 2分,意思对即可

18、。 【小题 2】 分手时,面对已然长大的孩子( 1分),母亲深情涌动,而孩子却不为所动( 1分)。 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 1分)和母子之间的隔膜( 1分)。 【小题 3】 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 1分),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1分)。 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 评分标准:第 点 2分,第 点 1分,第 点 1分。 【小题 4】评 分标准: 观点。 阐发与分析。 语言表达的通顺、连贯、精彩。 【小题 1】试题分析: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在第

19、自然段,所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写出了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发生变化作铺垫。在内容上又表现出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现代文大阅读中的作用题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结构,看某句或某一部分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在开头就是 “为下文做铺垫 ”、 “为下文埋下伏笔 ”、“总领下文 ”等;在中间就是 “承上启下 ”;在末尾就是 “总结全文 ”等。二是内容,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小题 2】试题分析:第 小题要体现出 “长大的孩子 ”, “母亲的深情 ”和 “孩子的忍受 ”; 第 小

20、题要体现出: “内心的失落 ”, “母子的隔膜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一句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 “句不离段 ”。 2、 根据句式结构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是语义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常常落在其 中一个分句上。 3、 根据句子的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提示下段内容。 4、 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关注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相邻句中往往隐含

21、着解题的信息。 5、 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扣住修饰语,往往能够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意。 6、 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运用一些警句的真正目的。 7、 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 论句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揭示记叙文主旨的作用。 【小题 3】试题分析:文在第 段和第 段,两次写到同一段话,都是为了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 “好处 ”也相当于 “作用 ”,所以,该题也可

22、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 【小题 4】试题分析:只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 “目送 ”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 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题目。(共 8分) 游沙湖 (苏轼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

23、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 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 ,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 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 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 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 ”、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小题 1】解释下列语

24、句中划线的字词( 6分) 因往相( )田 书( )不数字 辄( )深了人意。 余戏( )之曰 谁道人生无再少( )? 是日剧饮( )而归。 【小题 2】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2分) 答案: 【小题 1】 相 :看。观察 书:写 辄:就 戏:开玩笑。调笑。逗趣, 少:年轻,年少 剧饮:痛饮,豪饮,喝个痛快,喝得痛快 【小题 2】以下词语都可以:(一个词语即可)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 【小题 1】试题分析:该题中, 相对简单都是常见释义,而 中 “书 ”用作动词,译为写; “戏 ”是 “开玩笑、调笑、逗趣 ”的意 思。 “少 ”,译为

25、“年轻,年少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试题分析: “余戏之曰 ”、 “余作歌云 ”、 “剧饮而归 ”都能体现出苏轼的旷达乐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人物形象 ”的能力。 点评:该题型可以在文章当中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些句子,加以分析整合即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3分)

26、 译文: _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分) 译文: _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3分) 译文: _ 答案: 当他攻破荆州,攻下江陵,顺着水流向东前进。 所以(因此)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每天跟那些随从爬上高高的山,进入幽深的树林 ,走尽(走遍)曲折的溪流。 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方 ”“下 ”各一分,语意完整给 1分。( 2)前半句一分,后半句一分。( 3)这个句子中 “日 ”“穷 ”各占 1分,语意完整给 1分。 考点: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

27、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诗歌鉴赏 阅 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 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 (吴融) 不斗 华 不占红,自飞晴野雪 鳌 br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 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 华:盛开的花朵。 【小题 1】对这两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白诗第二句 “软于丝 ”的意

28、思是指柳条披垂时那种柔软如丝的姿态。 B白诗三、四句写郊野荒园的柳树,尽管长势繁茂,婀娜多姿,却无人观赏。 C吴诗第一句写杨柳不屑与春日百花 争浓斗艳,自有一种品格。 D吴诗第二句 “雪 鳌毙稳萋 旆裳 栊囱罨 劝倩瓤 那榫啊 【小题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两首诗都是前两句侧重描写杨柳的可爱风姿,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 B同是写树,白诗运用正面描写,而吴诗则兼用衬托的手法。 C白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D吴诗通过对杨花的赞美,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傲霜斗雪的英雄形象。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

29、】试题分析: D项 “形容漫天飞雪 ”和 “比百花先开 ”不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这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题型,答这类题,一定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小题 2】试题分析: D项中的 “傲霜斗雪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 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30、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 描写手法: 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 B.侧面描写; C.虚实结合; D.象征手法等。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默写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每一格 0.5分,共 10分) 【小题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_, _。 【小题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_,羡长江之无穷。_,抱明月而长终。 【小题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_, 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 _?惑而不从师

3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小题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_。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_;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 6】青, 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_。 【小题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_。 【小题 8】看万山红遍, _;漫江碧透, _。 【小题 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_, _。 【小题 10】在当代中国作家群体中, 2011年 8月,一位作家凭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 10月 11日,他因 “用魔幻现

32、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 位中国作家是 _。 在现代中国作家群体中,名家辈出。著名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某位作家的游记,就画不了浙皖一带的山水;如果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他的妙文。这位作家就是江南的冬景的作者 _。 答案: 【小题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小题 2】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小题 3】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小题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小题 5】吾未见其明也。不耻相师 【小题 6】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使之然也 【小题 7】金石可镂 用心一也 【小题 8】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小题 9】书生意气 挥斥

33、方遒 【小题 10】莫言(原名管谟业) 郁达夫 试题分析: 【小题 1】句中 “窈窕 ”易错。 【小题 2】句中 “须臾 ”“挟 ”“遨游 ”易错。 【小题 3】句中的 “而 ”经常被忽略。 【小题 4】句中 “孰 ”易错。 【小题 6】句中 “”易错。 【小题 7】句中 “镂 ”易错。 【小题 8】句中 “舸 ”易错。 【小题 9】句中 “意 ”“ 挥斥 ”“ 遒 ”易错。 考点:本题前九个考查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小题 10】考查文学常识。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 ,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

34、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 在坚强之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在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 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 “有时,我也想 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自主选择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此外特别注意以下要求: 1.卷面凌乱不洁,字体不规范,整体书写效果差的作文一律 40分以下评分。 2.标点不规范扣 1-3分。 3.缺标题扣 2分。 4.每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不计,扣满 5分为止。 5.不足 800字(篇幅在 2/3以上),每少 50字扣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