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610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薄 纸账 簿 日 薄 西山气势磅 礴 B 饶 舌缠 绕 心存 侥 幸不屈不 挠 C江 渚嘱 托前后相 属 高瞻远 瞩 D 旨 趣桑 梓趾 高气扬 指 桑骂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读音 bo b b b B读音 ro ro jio no C读音全为zh D读 zh z zh zh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 A盘缠喝采素不相识交头结耳 B矫正抱歉涵盖天地愤世嫉俗 C毗邻筹划化学喷济富丽堂

2、皇 D炼字尺椟不即不离清沁肺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交头接耳,属于固定用法。 C化学喷剂。剂是配合而成的药。 D尺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椟则是木质的盒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小说是人生的 “百科全书 ”,阅读小说,可以 开拓 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B国外一套装置价格近百万元人民币,令国内病人望 “泵 ”兴叹。因此,尽快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第三代国产心室辅助装置 首当其冲 。 C 3D魔幻电影襄阳虽然是导演高希希的第一部电影,却已经精心筹备,十年磨一剑,届时可

3、望在 “戛纳中国之夜 ”与一众华语电影 相提并论 。 D采取恰当的措施防范 H7N9禽流感当然 无可非议 ,但如果反应过度、举措失当,不仅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治,反而会影响养殖业的生产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A开拓:开辟,扩展。主要用于领地、市场等对象。应改为 “开阔 ”。 B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应改为 “成为当务之急 ”。 C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句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到食品

4、添加剂的使用,从对婴幼儿食品的强调到对保健品类别的管辖,刑法对食品种类的保护将更为全面。 B此次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的极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的测月雷达,都是世界月 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C教会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拥有见义勇为的意识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应告诉孩子要学会实施见义勇为的能力。 D高颐阙曾经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中被仔细描摹,是当年中国营造学社历史上最后一次川康考察中的重大发现,也是每一个学习古建筑的人熟悉的留存至今的汉代建筑。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把两处 “携带的 ”改为 “携带 ”。 C“虽然 ”应改为 “固然 ”,这里

5、“固然 ”表示承认甲事实,然后又指出也应该承认乙事实, “虽然 ”没有这种用法。另外, “学会 ”与 “能力 ”搭配失当。 D“当年 ”与 “历史上 ”重复赘余。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其诗的主要题材,其作品还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B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的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 C堂吉诃德写了西班牙拉 曼恰的一个村上 的一位五十多岁的乡绅,带着名叫吉哈诺的随从充当骑

6、士行侠仗义的故事,在冒险途中上演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闹剧。 D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他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其随从叫桑丘 潘沙 . 考点: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对孔子思想中 “时 ”的认识 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 “仁 ”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 时 ”。 孔子在论语 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这里的 “无可无不可

7、”,说的是万事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也可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论语 里仁中说: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 样去做。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 孔子主张遏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 “时 ”与 “仁 ”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

8、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 论语 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时机的,我将余使周 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 !由此可见,孔子的 “时 ”是和他所主张的 “仁 ”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 “时 ”与 “仁 ”的交融会通。孔子把 “事君以忠 ”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见。历史上,管仲和召

9、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 “非仁 ”。而是 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 “时 ”的观念。 实际上,孔子的 “无可无不可 ”、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中庸即恰到好处

10、、恰到火候的状态,就是 “时中 ”。孟子发展了 “时中 ”的思想,引入了 “执中 ”“有权 ”的观念。孟子 离娄: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 也。 ”这里的 “权 ”就是因时而变、顺势变化的意思。 ”当嫂子掉进水里,就必须援之以手,将其救起,再讲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了。在这里, “时 ”与 “仁 ”最终得以会通融和, “时 ”的变通是为了实现 “仁 ”的理想。总之,孔子思想中 “时 ”的观念,反映了孔子顺应时势、因时制宜的辩证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摘自 2013年 5月 9日人民日报(理论)有删改) 【小题

11、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中 “时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所说 “无可无不可 ”,即 “可 ”与 “不可 ”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说明了孔子的 “时 ”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源头。 B “无适也,无莫也 ”说明对孔子而言,为择善而从,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以获得最佳效果。 C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意欲前往。孔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待 “时 ”而动的观念。 D孔子不拘泥于 “事君以忠 ”的成见,从而否定了管仲 “非仁 ”,反映了他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 “时 ”的观念。 【小题 2

12、】下列对 “时 ”与 “仁 ”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孔子的思想中 “时 ”与 “仁 ”是交融会通的,他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而这依 “时 ”而动的原则则是 “仁 ”。 B “时 ”与 “仁 ”密切相关,孔子应 “非仁 ”的公山弗扰之召前往,是想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所采取的变通的 “时 ”的手段。 C “时 ”与 “仁 ”交融会通,对 “仁 ”的内涵可 “依时而定 ”,管仲以前 “事君以忠 ”为“仁 ”,管仲以后 “仁 ”则变为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 D孟子引人了 “执中 ”“有权 ”的观念,使 “时 ”与 “仁 ”最终 得以会通融和。嫂子

13、掉进水时,就不能再讲男女授受不亲而不援之以手。在这里, “时 ”是手段, “仁 ”是理想。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时 ”与 “仁 ”同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但人们只注意到了 “仁 ”并对其做了充分的讨论,而忽视了 “时 ”的思想。 B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在当时被称为贤人,孔子对他们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他却不想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 C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因受儒家 “事君以忠 ”思想的影响自杀以殉,因而得到子贡的肯定。 D孔子的 “无可无不可 ”、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具有与时

14、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时 是辩证法的源头 ”的表述夸大了孔子 “时 ”的地位,与原文不符。常见病因 “夸大其词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指对历史人物 的评判可 “依时而定 ”而不是 “仁 ”的内涵可以 “依时而定 ”,管仲前后 “仁 ”的内涵并没有发生改变。常见病因 “张冠李戴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时 ”并非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只是一个重要的内

15、容。常见病因“主次不分 ”B“不赞成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 ”属无中生有。 C召忽 “自杀以殉 ”时还没有儒家学说,常见病因 “颠倒顺序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品春 厉彦林 春天魅力无穷,有形、有色、有味,可以看得 到,听得到,尝得到。 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始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热呈绿色,生食熟食均可,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营养丰富。 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香椿木的木

16、质色泽偏深红,又细又硬,做家具结实,还不走形。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扉,气候渐暖,香椿树的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褐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皴裂多疤,有三 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摘香椿。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唯恐折断树枝。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后来,我到外地求学读书,便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那掰椿芽、吃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掰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椿树

17、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这样椿芽 味道好、对树损害也轻。清明前后,农家屋前房后的香椿树枝头长满第一茬椿芽,其实每棵树的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三两天工夫,在风中摇头晃脑、生机勃勃的香椿树,就光秃秃的了。 香椿芽越掰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春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了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把香椿芽洗净,晾去水分,加适量精盐一起

18、搓揉,使盐渗进去。小心翼翼地放进干 净的瓦罐,盖好,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开春时节,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的美味,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树那独特的香味;节假日在蔬菜市场闲逛,偶尔看到有卖香椿的,但大多已叶片萎缩,且价格昂贵,令人摇头却步。 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了两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夫人把它栽植在小院当中,经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枝杈杈。为了给它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年春天,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当你种下一棵树苗,给它培上土、浇足水后,坐在它身边, 痴痴地望着它,就像充满希望地凝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

19、子。那天黄昏,我在刚刚落叶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想象明年开春,满枝嫩叶在晨曦中托起晶莹的露珠;月光下满枝清香翩翩起舞,有鸟儿栖落枝头啼鸣 过去山乡日子穷,乡村人喜欢吃春、品春。春天除了吃香椿芽,还吃刺槐花、榆树钱、地菜、荠荠菜、苦菜、野葱、野韭,尽情享受春天赐予的一切。过去的土吃法,如今,却更有滋有味,更让人留恋,甚至成了一种时尚和新潮。 每到春天,思念故乡、感恩亲人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的记忆。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去慢慢品味春光、春花、 春风、春月、春水,仔细品味春天的味道,就收获春天蓬勃向上的力量。 岁月总会翩然走过。保持乐观向善的心态,人生的春天就扎根心窝,一生春意盎然。

20、 (摘自 2013年 5月 8日人民日报(副刊)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 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 2分,有选错的给 0分)( 4分) A文章围绕香椿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读者展现了香椿不同的形态:鲜嫩的香椿芽、苍老的香椿树、明年的小树苗,给人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B老家的人掰香椿芽的 “虔诚 ”和 “圣洁 ”表现在掰香椿芽的头天晚上 ,先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份;使香椿芽更加鲜亮。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摘第一茬香椿、采第二茬香椿、腌制香椿,现在吃不到儿时的香椿的遗憾,表达了怀念逝去的美好时光的主旨。 D品春,除了吃香椿外,还可吃

21、刺槐花、榆树钱、地菜、荠荠菜、苦菜、野葱、野韭;除了吃外,还可以看春之形,听春之声。只要乐观向善,即可一生春意盎然。 E文章如朋友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又时常穿插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兼具平易朴实、生动形象的特点。 【小题 2】纵观全文,作者笔下香椿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出了这一特点?( 4分) 【小题 3】画线的句子 “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4】作者说城里饭店的香椿芽, “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树那独特的香味 ”。这 “香味 ”独特在哪些方面?试结合文本,以自身经历或阅读经验加以探究。( 8分) 答案: 【小题 1】

22、 BC 【小题 2】( 1)作者笔下的香椿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机蓬勃。( 2分) ( 2)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了香椿生机蓬勃的特点: 描写了香椿鲜亮的颜色、可爱的形态、独特的香 气;( 1分) 还通过香椿的生长情况描写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1分) 【小题 3】 在内容上,把品春的对象锁定在香椿芽上,使感情有了依托的对象。 在结构上,既点明题意,品春即是品味香椿芽;又承上启下。 在手法上,表明了作者使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写香椿来表现春意。(评分标准:答对 点 2分,答对 或 中的任意一点得 2分。) 【小题 4】作者所述的香味独特在: 作者对老家香椿的香味有着初始的记忆,这一记忆是人生中最为

23、深刻的记忆。 作者对老家香椿香味的记忆中熔铸了儿时采摘香椿时的 “虔诚 ”和 “圣洁 ”之情。 作 者心中老家香椿的香味饱含着其身在异地,思念家乡、感恩亲人的情感。(三点中任答二点即可, 观点明确每点 2分,每点能结合自身经历或阅读经验加以证明 2分。答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有即可理酌情评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文章第四五段老家的人掰香椿芽的 “虔诚 ”和 “圣洁 ”感,主要表现在慎重地选择采摘时机、数量以及采摘时小心谨慎且珍视的态度上,而不只是表现在事前的浇水上; C虽然主体部分 “按照时间顺序 ”写,但 “时间顺序 ”不是全文的结构特点,且文章主旨也非 “怀念逝去的美好时光 ”。

24、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至四段都在写香椿的特点。 “紫红光泽的嫩芽 ”“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 ”“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 ” “香味浓烈 ”等语段描写了香椿鲜亮的颜色、可爱的形态、独特的香气;第七段开头句 “香椿芽越掰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 ”表现了香椿旺盛的生命力。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开头语段作用的题目,考生要清楚开头语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可从该语句结构、内容、手法上的 作用分析。结构上紧扣

25、题目 “品春 ”点明题旨,又承接第一段和后文,承上启下;内容上,全文围绕香椿芽展开,把品春的对象锁定在香椿芽上,使感情有了依托的对象;手法上,通过写品味香椿芽就是品味春意,表达了保持乐观向善的心态,人的一生春意盎然,春天就扎根心窝的主旨,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分两问,一问老家香椿的香味独特在哪里,二结合文本谈自身经历。解答第一问,结合原文第八段 “我在城里饭店品味香椿芽 “和原文第九第十段 “每到春天,思念故乡、感恩亲人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的记忆

26、”这些美好的回忆,我们很容易答出老家香椿味道独特的地方。第二问结合文本,谈自身经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茁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27、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日贼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

28、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 修身,有删改) 【注】 :通 “灾 ”,害。 折阅:折本,亏本。 崇:通 “终 ”。 厌:同 “压 ”,堵塞。 县:同 “悬 ”。 【小题 1】对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故君子 隆 师而亲友隆:尊重、尊崇 B而又恶人之 贼 己也贼:指出 罪恶 C以善 先 人者谓之教先:引导。 D不如事 穷 君而顺焉穷:贫穷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对君子 “修身 ”的表述的一组是( 3分) ( ) 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谄谀我者,吾贼也 致不肖,而欲

29、人之贤己也 身劳而心安,为之 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其为人也多暇日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小人不修身,他们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D一次只能走半步的跛鳖一直走不停,也能到达目的地;一日能行千里的六骥却不能到达,

30、这是 “做 ”和 “不做 ”的不同。修身也应向跛鳖一样,贵在行动。 【小题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 “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3分) ( 2)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3分) ( 3)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3分) 【小题 5】请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 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处)( 3分) (陶潜)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31、 1) 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 “是 ”、 “非 ”各 1分,判断句式 1分) ( 2) 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 “役 ”、 “物 ”各 1分,被动句式 1分) ( 3) 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 “县 ”、 “足 ”各 1分,句意 1分) 【小题 5】 素简贵 /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 /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错 1-2处扣 1分,错 3-4处扣 2分,错 5处扣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原文 “乱君

32、”与 “穷君 ”是相对的两类君主, “乱 ”为 “昏庸 ”“昏乱 ”之义, “穷 ”不可能翻译为 “贫穷 ”,而应为“困厄,处于困境 ”之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小人不修身的做法, 贾人非 “君子 ”, 是懒散人的作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可使用定位区间法,将选项回归原文相应位置:选项 C应回到原文第三段这句话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 “修 ”是“美好 ”而不是 “修身 ”之义。整句话的意思是 “ 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

33、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 ” 考点:本题考查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非 ”指责, “是 ”译为赞扬,判断句式 “者 也 ”译为 “ 是 。 ” (2) “于 ”为被动句式的标志, “役 ” 译为役使, “物 ”译为外物。( 3)抓住句末语气词 “哉 ”应翻译为疑问句,注意通假字 “县 ”通 “悬 ”,译为悬殊, “足 ”应译为 “大 ”。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4、5】 试题分析:可抓住语言标志 “曰 ”和句末语气词 “邪 ”断出这两处,然后抓住人物名字、官职等标志,上官郡应为 “上官 ”“郡 ”、 “县吏 ”不能作 “至 ”(到)的宾语,应为 “县 ”“吏 ”,便可推断出断 句的地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看到善良的行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感到忧惧就一定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地厌恶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

35、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憎恨那些害人的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那么即使不想进步,可能么?小人则与此相反 ,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 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明智,

36、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愚 蠢。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取舍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 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 “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 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

37、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 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 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 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

38、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本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金人入侵,合肥已成为离南宋的边防线不太远的 “边城 ”。 【小题 1】词 的上阕从哪些角度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4分) 【小题 2】结尾 “池塘自碧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分别从听觉(或声音)、肤觉(或感觉)、视觉(或颜色)三个角

39、度,写出了垂杨巷陌柳色依依却一派凄清荒凉(或春光依旧,物是人非)的图景。(角度 2分,指出三个中的任两个即可;春光或杨柳及其特点各 1分。) 【小题 2】 “池塘自碧 ”,池水无情,不知人之感受,抒发了词人惜春恋春之情。 “池塘自碧 ”表达了词人客居他乡,漂泊流离,思念故乡的愁绪。 “池塘自碧 ”描写了物是人非的空寂景象,抒发了词 人国土沦丧的家国之痛。(共 4分,第 点 2分,第 点中的任一点 2分,答对意思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考生要熟悉古代诗歌写景的角度这类表达技巧的运用,可结合词的上阕 “空城晓角 ”“ 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 ”分析出从听觉、肤觉、视觉写出了垂杨巷陌柳色依

40、依却一派凄清荒凉(或春光依旧,物是人非)的图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中,意境凄清冷隽,可联系小序 “客居 ”“巷陌凄凉 ”“以纾客怀 ”和注释分析出抒发了词人寄居异乡的惆怅以及 国土沦丧的家国之痛,再进一步分析下阕 “正岑寂 ”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但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如 “小序 ”所说, “与江左异 ”,因此才有 “岑寂 ”之感;还有 “强携酒 ”句的 “强 ”字,写出满怀愁绪及 “怕 ”“唯 ” 字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惋惜春光逝去。答题时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不难分析出词人在写春景中

41、反映边城的凄凉,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分别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出民航 “诈弹 ”事件的四 个特点。( 4分) 从去年 8月份起,贵阳、三亚、广州等多个机场频繁接到恐怖电话,声称飞机上有爆炸物。短短 42天内,共有 5架航班 “中招 ”。 细究多起令乘客胆战心惊、航空公司焦头烂额的航空 “诈弹 ”事件,不难发现各种荒谬的理由和动机:不满安检流程繁琐、纯属恶搞心理、发泄私愤,还有一位乘客称 “只是为了活跃气氛 ”。 尽管一个电话、一封邮件、一句狠话看似 “有口无心

42、”,并且这些信息事后也均被证明是 “虚惊一场 ”,但对航空业和乘客造成的损失却不容小视。据东方公务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安全运行管理部总经理孙慧介绍,哪怕只有 “苗头 ”,机场的排查也要 3至 4个小时。 飞机紧急备降的损耗、调配飞机、安置旅客的费用,动辄造成数十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与违法行为影响之大相比,法律对类似行为的惩处,却一直面临 “三就 ”难题:刑期规定就低、罚金数额就少、量刑结果就轻。去年 10月,贵阳机场一旅客称 “包里有炸药 ”,接受批评教育即被放行,三亚机场一乘客谎称带了炸弹,致使 166名旅客行程延误,最终也只是被处以行政拘留 10日,罚款 500元。梳理近年来的类似事件发现,在

43、航班起飞前,谎称携带爆炸物的不法分子,多被处以 5至 10天行政拘留,罚款 500元;而在航班起飞后进行虚假谣言威胁的,目前还没有超过 5年的判罚。 答案: 民航 “诈弹 ”事件的四个特点:频繁发生 ,动机荒谬 ,损失巨大,处罚偏轻。( 4分,答对一点 1分。意思相同即可,每点超过字数不得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试题分析:材料共四段文字。第一段 “频繁 ”“ 短短 42天 ” 概括出 “诈弹 ”事件发生频繁;第二段关键句 “各种荒谬 的理由和动机 ”说明 “诈弹 ”事件动机荒谬;第三段关键句 “对航空业和乘客造成的损失却不容小视 ”说明此事件损失巨大;第四段关键句 “刑期规定就低、罚金数额就少

44、、量刑结果就轻 ”概括出 “诈弹 ”事件处罚偏轻。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材料的基础上对每一段内容进行提炼最后整合信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模仿下面数学的光彩中的句式,在语文必修 5中任选一篇课文或以课文中的人(物)作为陈述对象,再写一个句子(字数可酌情增减)。( 4分) 数学,使用数字、图形以及大量奇特的符号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 这种形式就像一堵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墙,挡住了它的光彩,实在令人遗憾。 答案: 示例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使用张弛有度的冲突、个性化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这种形式就像一道蜿蜒曲折的山峦,成就了它的奇妙,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45、。 示例 2:别里科夫使用生活中的套子、口头禅、思想上的辖制构成了他特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像一道无形的枷索,形成了它的钳制力,实在让人感到窒息。(符合课文内容或艺术特点, 2分,且句式大体相同 1分,比喻恰当 1分) 试题分析:仿写的句子一定和例句形式相同。例句形式为 “ ,使用 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这种形式就像 ,实在令人 。 ”其次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所选陈述对象来自于教材必修五。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月 20日和 21日,包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内的日本多名内阁成员参拜了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亚洲各国的批评,安倍却辩称 “以私人立场参拜

46、是(个人)自由 ”。请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对安倍的言论进行严辞批驳。( 4分) 答案: 示例:日本不反省侵略历史,相反却参拜靖国神社,美化战争罪犯,这 哪是个人自由?这是在为军国主义招魂!是对受害国国民的侮辱和挑衅!(, 2分;句式上用反问或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 2分。出现病句不得分,出现不文明词语不得分。) 试题分析: “批驳 ”某人言论要表明个人立场,内容上指出其本质, “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 ”批驳日本言行,则答题时要客观公正,表达强烈的感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个小题作答,如答

47、题超过 5个,按所答的前 5个小题计分。)( 5分) ( 1) ,奚惆怅而独悲? (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 ( 2)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 3)怒而飞, 。 (庄周逍遥游)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李密陈情表) (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 6) ,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7)严骖 于上路, 。 (王勃滕王阁序) ( 8)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周逍遥游) 答案: ( 1)既自以心为形役 ( 2)川泽纡其骇瞩。 ( 3)其翼若垂天之云 (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6)引壶觞以自酌 ( 7

48、)访风景于崇阿 ( 8)莫之夭阏者 试题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全来自于教材。考生应熟记教材中相应篇目的背诵,此外要看清题目要求, “八选五 ”。 考点: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 2日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展出巨大充气型大黄鸭。 5月 13日晚,大黄鸭突然出现异常, 14日大黄鸭变成了一堆 “鸭皮 ”趴在水上,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5月 14日晚,一个名叫东亚假新闻网的微博发布消息说: “香港方面称,充气大黄鸭在港不幸爆掉,乃大陆沈阳某旅行团的胡某扔烟头所致。此旅行团 13日晚搭乘豪华客 轮 “莫利亚第 ”号经过大黄鸭旁,胡桌向其投掷了 30个点燃的烟头并向周围游客表示 “不信弄不死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