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61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滂 沱 /磅 礴 遏 制 /拜 谒 叱 咤 /姹 紫嫣红 B 悄 悄 /悄 然 弄 堂 /玩 弄 下 载 /载 歌载舞 C青 苔 /鞭 笞菲 薄 /绯 闻船 舷 /弦 外之音 D玉 /衣 袂 目 /嗔 怪 栅 栏 /春意阑 珊 答案: A 试题分析: png/pang /y zh/ch qio/ qio lng/ nng zi C ti/ch fi/fi xin D ju/mi chnzh/sh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

2、力层次为 A级。 点评:正确认读形声字,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据形定音。据形定音的前提是搞清楚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从而确定其声旁的位置。二是注意不读声旁的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和汉字写法的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已有 70的形声字不能根据其声旁确定其读音。三是注意同一声旁而读音不同的形声字。有些形声字的声旁相同,而读音不完全相同,这些形声字往往是最容易区分考生能否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字。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惆怅呕 歌风云变幻嘉言懿行 B踌躇编辑桀骛不驯黯然泪下 C屠戮和蔼提要钩玄博闻强识 D旗竿震憾生杀与夺绿树成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呕 讴 B骛 骜

3、不驯 D竿 杆 憾 撼 与 予 阴 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首先,要弄清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音同、音近致误;形近致误;音形义均相近致误。其次,要注意辨析错别字的方法: 1以义辨形,区别同音字。2以音辨形,区别形近字。 3根据语境辨形。汉语构词有一个规律,一个词常常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的字双举,如 “貌合神离 ”中的 “貌 ”和 “神 ”相对, “合 ”与 “离 ”相反,在这里若将 “合 ”写作 “和 ”就讲不通了。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完美无缺的阴谋,最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都有 图穷匕见 的一

4、天。 差别只在于,图是遂自己意愿慢慢打开的,还是被他人强行过早揭开的! B我们学生围在张老师的身边,让他在 60岁大寿时享受着 天伦之乐 。 C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 包罗万象 。 D触摸春天这篇课文 短小精悍 ,语言简洁 ,意境隽美 ,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用错对象。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注意积累成语,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

5、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如 “首当其冲 ”的 “冲 ”, “不负众望 ”的 “孚 ”, “不刊之论 ”的 “刊 ”,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 角度。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变所致。 B给自己定位要有自知之明,因此当有两忌:一是不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二是不能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 C生死疲劳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

6、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D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还必须在建设民族文化和引领世界文化上有所建树,靠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感染力和竞争力,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 ”和 “天下心悦诚服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句式杂糅,原因是 所致。 B句不合逻辑, “忌 ”后面不能再加表否定的词。 D句成分残缺, “达到 ”后缺宾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下列文 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 33篇,它

7、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B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等五种体例。鲁迅评价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其思想 核心是 “仁 ”。 D中学课本上有不少令人难忘的教师形象,有温柔、热情、公正、热爱学生的蔡云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有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刚毅、深沉的爱国者韩麦尔先生(歌德最

8、后一课),有才华横溢、风趣幽默、稳健而潇洒的梁启超先生(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答案: D 试题分析:歌德应为都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文学常识可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 。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 “重要 ”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 “重要 ”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 (或国度 )最有影响的作家作

9、品构建网络。 现代文阅读 境 与 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 “主观情意 ”,不只是 “情 ”,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 “情志 ”这个提法。我所谓 “物境 ”也不等于 “景 ”, “景 ”只是 “物境 ”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 “交融 ”解释为 “相加 ”。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 的这

10、个 “意境 ”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 “境生于象外 ”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 (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 ),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 “境生于象外 ”,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 K 的诗: “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 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 ”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11、。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 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

12、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s水边、河边 )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 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 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文化随笔 诗学篇 意与境,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

14、思的一项是( ) A意境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可 以使读者沉醉其中。 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 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欣赏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小题 2】对文中材料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 “心源为炉,笔端为炭 逐意奔走 ”,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 ”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 B借用杜甫 “俯视

15、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 “境生于象又超乎象 ”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 D用 “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小题 3】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言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 “境由象生 ”,即刘禹锡所说的 “境生于象外 ”,后人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B “境生于象 ”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16、。 C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在诗歌本身所创造的和读者所想像的时空之中。 D借鉴英美意象派的 “意象 ”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困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 “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错,意境升华后,意象和意境并非没有关系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 考点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出重要概念的意义。所谓 “文中 ”

17、是指理解概念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探究。 “重要概念 ”指表现文章主题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具有深层含义、是文章主要说明对象的词语。 “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的是要解释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而动态的、和字典有着某种联系的意义。 【小题 2】试题分析: A句对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 ”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错,引用是为了证明 “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 C句以偏概全,是说明中国 古典诗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 D是形象地说明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而非 “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

18、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结构的内容包括线索、段落、层次、开头、过渡、照应、结尾等。文章中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事物的表现和本质特征等,都会反映在文章的结构中。文章的过渡、伏笔、照应等反映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文章的详略反映了客观事物 中各种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析文章结构的过程中,就可以探究组成文章的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探究材料反映出的思想。 【小题 3】试题分析: A“境生于象 ”并不等于 “境生于象外 ”。原文:刘禹锡虽然说 “境生

19、于象外 ”,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B第二点属 “境生于象外 ”的含义。 D生硬的搬用英美意象派的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没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分析文章的中心,应关注题目所覆盖的范围,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 关键词、重点段,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马君武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

20、袁世凯,对宋 “言语讨伐 ”。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 “奋起还击 ”,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 “勉强愈合 ”。 1917 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 “政学系 ”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 喝道: “放狗屁! ”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 “南社 ”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 “噎 ”得半天说不出话, “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 ”,苏诗人竟 “茫然不知所措 ”,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 “性烈 ”,却有其 “烈 ”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

21、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 “何时入党 ”一栏,马君 武却填上 “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 ”,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他是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 “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

22、的 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 陆费逵答曰: “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 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 “勇夫 ”,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 “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 “锄头主义 ”。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23、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 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 “北蔡南马 ”之誉。 但这个一度 “恃才

24、傲物 ”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 “勇武 ”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 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 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 年, 59 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 “

25、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 1940 年,马君武逝世。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 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B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 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D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 “种树如培佳

26、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表明马君武怀有为壮乡培育佳弟子、为八桂输送栋梁才的雄心壮志。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 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小题 2】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 “何时入党 ”一栏填了 “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 ”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4 分) 【小题 3】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其原因。( 6 分) 【小题 4】请结合马君武的个性和人生经历,谈谈你对他从 “从政 ”到 “从教 ”这种转变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A D 【小

27、题 2】 这是他性格中 “烈 ”的特点所致。 这样填写表达了他对掌权者的蔑视与嘲弄。 言外之意是,国民党 是由同盟会发展而来的,在国民党成立前我就参加创建者了,你们这些后来者却随意开除或恢复我的党籍,实在滑稽可笑。(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3】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家。 有强烈的责任感,极力关心员生:让工厂冒烟,图书馆和教室生火取暖;奉行 “锄头主义 ”,并在抗战期间,大力提倡军训。 在选拔和任用老师方面不拘一格。 具有改造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每一点 2分) 【小题 4】这种转变好。 他脾气急躁,性格耿直刚烈,很有勇武好斗的 “勇夫 ”的特点,在需要巧妙周

28、旋、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甚至是技巧艺 术的官场政坛,实在是不合时宜。他固执己见的文人脾性,使他在政坛四面碰壁。 而他是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是文学家、工业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且一度 “恃才傲物 ”他,却能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 “勇武 ”的头颅去求人,为实现教育理想放弃个人的尊严,把教育看得高于一切。 这种转变不好。 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以他的地位完全可以在政治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他性格耿直,立场鲜明,光明磊落,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政治家就要 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他如果从政,应该是一个有

29、所作为的政治家。 (意对即可,要求见解全面深刻,表述清晰有逻辑。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B 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 C“在任期间 ”错; E“欲扬先抑 ”“否定 ”错。 考点:本题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 “抓住关键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都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或命意角度,从不同方面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回顾全文、引申开 拓,均与中心密切相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的内心感想,往往紧紧围绕中心,与中

30、心思想相去不远;而 “文眼 ”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点。抓住这些关键部位不失为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好途径。 【小题 2】试题分析:探求马这样写的原因:首先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注意前因后果,从而探求其中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一个句子总要表示一定的意思,把句子置于文章中后,它所表示的就不仅是本身的意思了,而是又附加了一点什么,这附加的东西是 语境所给予的。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有时又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

31、境。不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小题 3】试题分析:享有盛誉,无非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性、所取得的成就等。要总揽全文,梳理出与此相关的内容,并抓其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比如 “在用人方面 ”,这个层次就很明显。可按这个思路去组织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解答这类 题的基本步骤是:从题干要求出发,确定信息区间。首先是审读题干,题干是方向,是 “命令 ”,题干规定答题的范围。其次,要依据题干找准信息区间,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第二步,准确筛选。从确定的筛选范围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发掘隐含信息。如果题目要求提取的信息比较 “显露

32、”,可直接摘取;如果题目涉及范围较大,且信息较 “隐蔽 ”,则要先辨别信息,再概括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第三步,合理转换。显性的、简练的、符合题目指令的信息可原文照搬,但在题目要求用 “自己的话 ”或无法 “照搬 ”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原文有关信息进行 “转 换 ”,即换一种说法。通常包括以下转换方式:正反角度的转换,通常将反面切入转换为正面切入;疑问句转换为肯定句;具体的转换成概括的;含蓄的转换成显豁的;人称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通常将叙述、描写转换为说明、议论。第四步,精要整合。整合时,对筛选的信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为摘录式,可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一为归纳式,对文章

33、内容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需要说明的是,“整合 ”不是词语、句子或内容的简单相加,要把握本质和联系,概括共同点。 【小题 4】试题分析:题目要求谈对马从 “从政 ”到 “从教 ”这种转变的看 法,因此先表明自己的看法,即这种转变好还是不好。然后说明理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这类题的解答,从形式上来看,应观点 +论据。即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文本的相关内容为论据,来表明自己这种看法的理由。从内容上来说,民族心理,特别是其中较稳定部分的民族心理素质,是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的心理结晶或积淀,是整个文化圈的最深层的内容。优秀的作家往往以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

34、支撑点,把创作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深入地指向文化传统所蕴含的美德,通过对生活的挖掘和人生意义的揭示,展现了民族的人情 美和人性美,也传达着一个民族在同社会命运、个人命运搏斗中的力量和坚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4分) 材料一 子曰: “有教无类。 ” 材料二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 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既然认为 “有教无类 ”,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几类来进行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有教 无类 ”指的是 不分贵贱、贫富 ,都给予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学生的

35、特点进行教学,这是因材施教,是重视教学过程的体现。两者并不矛盾。(意近即可) 试题分析:关键是对 “有教无类 ”的理解,它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而把学生分类,是为了因材施教,更好地教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经典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理解经典文化内容要过好文言翻译关,尽量读懂文本的 “字面义 ”。做到能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以解释句子意思。这要求与文言翻译相同。要做好常见文言语言点的归类整理工作,增强文言语感。充分利用已有和现有的一些条 件:积极调动积累的文言知识,迁移到文义的疏通上;选文后若有注释应最大限度地借助。 请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6、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 子 所 贵 乎 道 者 三 动 容貌 斯 远 暴 慢 矣 正 颜 色 斯 近 信 矣 出 辞 气 斯 远 鄙 倍 矣 。(论语 泰伯篇第八) 答案: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 /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 /斯近信矣 /出辞气 /斯远鄙倍矣。 试题分析: 首先抓住该语段中的关键句: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这是个倒句,又是总领句 。下面接着就应找到这三个方面。下面三个方面是对应,读开一个就可以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拿到一个文言文篇段,先不要急着进入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篇段

37、,大体上搞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比如说文体,不同的文体往往表达的顺序、采用的方法乃至语言风格不容,确定了文体之后就可以帮助断句。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不拿现代汉语对词语的理解来衡量文言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也就是不“以今释古 ”。这样在对每个词语意思准确理解和选择 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句意、段意乃至文意,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才能有助于准确断句。 参考译文:曾子说: “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应当重视的道德有三个方面:使容貌谦和严肃,就可以避免粗暴、怠慢;使脸色正派庄重,就

38、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意言辞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宽仁恕 后汉书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宽尝行,人有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与之而步归。有顷,失牛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 :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曰: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 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 ,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

39、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而德兴,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 “太尉醉邪 ”宽仰对 曰: “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 。尝坐客,遣苍头 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 “畜产。 ”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 “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其当朝会,妆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 “羹烂汝手乎? ”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_后汉书(节选自百度百科) 亭传 tng chu

40、n:古代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 苍头:因以清巾裹头 而得名,指奴仆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里服其不 校 校:计较 B物有相类,事 容 脱误容:允许 C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 长者 长者:年老者 D灾异或见,引 躬 克责躬:自身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幸劳见归,何 为 谢之且 为 之奈何 B宽尝 于 坐被酒睡状曹无伤使人言 于 项羽曰 C乃就车中认 之 此亡秦 之 续耳 D京师 以为 谚若舍郑 以为 东道主 【小题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丢失了牛,就把刘宽的牛牵走了

41、,后来此人找回了自己的牛,将牛归还刘宽,刘宽没有计较。 B刘宽通晓学术文艺,灵帝常让他讲解经书,因感责任重大,刘宽忧心如醉。 C刘宽不赞成对吏民使用刑罚,而是注重对其进行礼义教化。 D刘宽派仆人去买酒,仆人却大醉而归,客人忍不住责骂,刘宽担心仆人自杀,派人去探视。 【小题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 ( 3)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 不胜,天下皆叛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官吏百姓有过失,他只用蒲草

42、鞭子处罚他们,表示耻辱罢了,始终不用重刑。 ( 2)刘宽性情宽厚(或疏阔),好饮酒,不喜欢洗澡,京城人把这作为笑谈。 ( 3)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 人都起来反抗他。 【小题 1】试题分析:长者,有德行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 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掌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只

43、要我们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常见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观念,即建立实词的词义系统,并把握某个词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 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 ,也十分有用。 【小题 2】试题分析:何为,即为何,为,因为 /介词 ,对。 B项均为介词,在 /向 C项,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

44、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根据文言虚词考查的命题特点 ,我们有必要对中学教材的文言课文温故知新 ,做到有印象 比较熟悉 印象深刻 见句知文。因此要有计划地重新温习中学所学文言诗文,尤其是重点文言篇章。要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各类用法和意思,采取分词类复 习和一词多义复习相结合。还应做一定量的练习,在练习中熟悉并掌握文言虚词运用的细微规律或习惯用法,以达到见多识广,熟能生巧。 【小题 3】试题分析:刘宽身为太尉,于国于民身感责任重大,才忧心如醉,而并非为灵帝讲经忧心如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

45、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 1)某个论点的依据;( 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 3)某件事发 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小题 4】试题分析:( 1)句 “吏人 ”和 “加苦 ”的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吏人,官吏和百姓。加苦,用重型。 句 “宽简 ”“以为谚 ”是理解的重点,宽简,宽厚;以为,即以之为,把他作为;谚,笑谈。( 3)句 “举 ”和 “胜 ”是翻译的难点,可根据对称译出。举,尽,全。胜,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理解并

46、翻译文中的句子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 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 “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 ”刘宽说: “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

47、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表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情、异常情况,则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旅店中,(住下来)就马上召集学官祭酒和处士以及读书人面对面讲解学问。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论农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 孝顺父母顺

48、从兄长的道理加以勉励。人们被他的感动,(良好的)道德逐步兴起,每一天都受到感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常常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 “太尉是醉了吗 ”刘宽仰起头回答说: “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 ”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性宽厚,好饮酒,不喜欢洗澡,京城人把这作为笑谈。曾经因为来了客人,就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说: “畜生。 ”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 说: “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 ”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 ”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