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1616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范博文说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 “古老的僵尸 ”,是因为吴老太爷自从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又不幸而渐渐成为半身不遂的毛病后,二十五年来,他就不曾跨出他的书斋半步,也不曾读过太上感应篇之外的任何书报。(子夜) B赤壁大战之前,庞统提出给曹操献 “连环计 ”的主张,周瑜十分赞同。后来,周瑜利用蒋干再次来江东打探消息的机会,设计让蒋干带走庞统,曹操最后接受了庞统的 “连环计 ”。(三国演义) C笑面虎冯云卿到上海避难,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

2、地。在孙吉人教唆下,冯云卿劝说 17岁的女儿冯眉卿使用 “美人计 ”去探听赵伯韬的秘密,最后冯云卿人财两空。(子夜) D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草、物资。袁绍军心大乱,大败而逃。曹操清理袁绍留下来的书册,发现有自己部下与袁绍暗地往来的书信,许攸要曹操将这些人一 一处死,曹操将书信全部烧掉,就当没有发生一样。(三国演义) E关羽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和黄忠首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再战,黄忠阵前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三战,能百步穿杨的黄忠,箭下留情,两次虚拽弓弦,第三次也只箭射关羽的盔缨根。(三国演义) 答案: CD 试题分析: C( C不是 “孙吉人 ”而是 “何慎庵 ”; D不是 “许攸

3、”,而是曹操身边的谋士,无具体名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 点评:本题是对一些名著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只有仔细阅读过这些书,并且熟悉该故事情节才能答出。这道题出的好的地方在于, 它很好的检验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程度。 现代文阅读 谁在支持我们的 “心灵成长 ” 人民日报评论部 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 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 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

4、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 、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 “心灵成长 ”,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 ”,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 “伟大 ”“尊严 ”“价值 ”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日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 “精

5、神 ”的港湾,这里有 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他们绝不是社会的 “异类 ”,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 “微尘 ”,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 140字发起的 “免费午餐 ”,源于一个又一个 3 元 “微善行 ”。即便是当前的春运, 32 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 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 间和路径吗? 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

6、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理性的经济人 ”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 “现实选择 ”;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 “负 ”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 “正 ”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 2012年 1月 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小题 1】 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 “我们

7、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 “心灵成长 ”。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 “理性的经济人 ”的 “现实选择 ”更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小题 2】支持我们 “心灵成长 ”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2分 ) 【小题 3】 “寻常的人生 ”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 (4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 【小题 3】要点:一个向度

8、是:物质、金钱的多少。 “另一个向度 ”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 “另一个向度 ”。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要 “毫无保留 ”地赞美和颂扬。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段,作者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 “理性的经济人 ”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无 “理性的经济人 ”的 “现实选择 ”更值得肯定这一说 法。本题任意扩大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

9、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小题 2】试题分析:文中第 段就明确了普通人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 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 段对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 “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 ”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

10、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小题 3】试题分析:本文的论述对象是 “最普通的人 ”, “寻常的人生 ”指的就是这些 “最普通的人 ”人生。作为普通人有物质和精神追求两方面,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普通人精神追求的一面。明白所谓 “向度 ”其实就是指人生追求,本题第一二问不难解答。第三问实际是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要求归纳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在最后一段有明确的表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 。因

11、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 中国报业第一人:王韬 施 亮 林语堂曾经称赞王韬是 “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 王韬是江苏省苏州人,他的父亲为乡村塾师,亦是饱学之士。王韬少年聪慧,从父苦读古代经史。 1847年,王韬父亲在上海设馆授徒,也有学者推测他为英人所设的墨海书馆服务。次年春天,王韬至上海探望父亲,在墨 海书馆首次与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及两个女儿会面,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这次相见

12、时,麦都思盛意邀请王韬留墨海书馆工作,但王韬却未应邀。第二年农历六月其父去世,王韬因经济窘迫,遂应聘至墨海书馆,从此接触西学,耳目为之一新,一生事业始发轫于斯。 王韬于 1870年重返香港,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为华字日报撰稿。不过,这份由外国人掌控的报纸当然不会为中国人说话。他颇感言论不自由的束缚,很多自己的政见不能得到充分表达。四年后,他在友人黄平甫帮助下集资买下原英华印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随后又创办了循环日报 。这是第一份 “华人资本、华人操权 ”的新闻政论性报纸,也是清末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自办报纸出版时间最长也影响最大的。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

13、主编,他与香港报业人士交往甚密,比如华字日报的陈廷蔼等都是其好友,良好的人脉关系使他在报业声望很高。中国知识分子古来就有 “清议 ”传统,王韬在报纸上以 “遁窟废民 ”、 “天南遁叟 ”、 “欧西寓公 ”等笔名撰写的政论文章大都刊登在 “中外新闻 ”栏目里,据学者研究约有上千篇,大概分为三种内容:一是评说国际时事和中外关系;二是呼唤社会改革,涉及政治、经济 、军事、教育各方面;三是议论社会生活中如防火、防盗、禁赌、赈灾等实际问题。他还邀请了郑观应等具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写文章,痛陈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主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循环日报的新闻版分 “京报选录 ”、 “羊城新闻 ”、 “中外

14、新闻 ”等栏目。除日报外,每月另出月报一册,选择重要新闻和评论文章汇编而成,单独发行。循环日报还有固定的商业性专栏,如 “香港目下棉纱花匹头杂货行情 ”、 “公司股份行情 ”、“船期消息 ”等,商业经济信息占了一版、四版两个版面,新闻占了二版全版和三版半个版面。全报约一万八千字,商业经 济交通信息占一万一千字,新闻占七千字。由于经济版适应了香港、广州及澳门地区华人贸易的需要,成为了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使之能长期维持经济独立。 经过多年办报,王韬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在许多论文中阐述了办报目的、报纸职能与作用,报纸应该坚持的立场及主笔的遴选等。他提倡报刊应发表自由言论,彰显其民主议政的职能;主

15、张加强报刊信息沟通的功能,担负起 “广见闻、通上下 ”的桥梁作用;还强调报刊应当 “辅教化 ”,明确其去恶扬善和开启民智的社会责任。他特别呼吁报业从业人员应该道德高尚,通晓古今,因为报纸不仅要 “博采群言、兼收 并蓄 ”,传播新知识,而且要评论时事,开启民智; “纪事 ”和 “述情 ”两方面都要求报人有 “通才 ”的业务素质。 王韬以循环日报主编身份,应日本报知新闻邀请, 1879年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月的访问。这次访问被认为是 “中日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次交流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他深刻感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变。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国内的文字、文化、风俗甚

16、至政治生活领域都存有中国古风,所以他总情不自禁将两国加以互相比较。他认为,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变革经验,提倡西学,发展工商 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但是,他也对当时日本社会盲目崇拜西方、全盘西化等种种做法持否定态度。日本之行使他思考了很多,后来写成了扶桑纪游一书。他晚年时中日关系紧张,发生甲午战争,他由于对日本社会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够提出对付日本的诸多方策。 王韬于 1884年重归故国,主持格致学院,后来发展为岭南大学,曾经为国内培养了许多人材。王韬在这一段时间,曾经与洋务派的丁日昌、盛宣怀等官宦交往甚密切,但他更多的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写了不少文章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他反对闭 关自守,呼吁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机。 1897年秋,王韬阖然长逝于上海寓所。 注 王韬( 1828-1897):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原名得宾, 1862年改名韬,字紫诠,号仲韬,又号天南遁叟、蘅华馆主等。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王韬曾经为香港华字日报撰稿,自己的政见无法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他自办报纸的动因之一。 B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之后,身体力行,经常在该报纸发表政论文章,针砭时事,主张西化。 C王韬在业界具有良好的人脉 关系,报纸又办得内容丰富务实,形式多样,因而能长

18、期保持经济独立。 D文章写王韬应报知新闻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一事,从交流角度突出了他是中国报业第一人。 E文章写王韬主持格致学院,与洋务派的盛怀宣等官宦交往,照应前文,表现王韬对教育的重视与开明。 【小题 2】文中说 “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 分) 【小题 3】林语堂称赞王韬是 “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你赞成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2】因与麦都思的会面,开阔了王韬的视野,使他得以接触西 学,形成民主与变法思想,并致力于通过新闻报纸进行思想传播。 【小题 3】示例:赞成。因为王韬创办了中国人真正独立拥有的第一

19、份新闻报纸,而且是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巨大而深远;其次,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提倡新闻自由,主张新闻议政,强调新闻的教育功能,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德才兼备等,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不赞成,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BE( B“主张西化 ”有误; E“照应前文 ”有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向本题中

20、B项 “主张西化 ”就和原文不符。 【小题 2】试题分析:通过文章可以看出来, “这 ”指的是 “在墨海书馆首次与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及两个女儿会面 ”,而认识了麦都思以后,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 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

21、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 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

22、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 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

23、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 ,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

24、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 一腔慈悲之心。 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

25、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 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 段描写枫叶飘落的情景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飘落的红叶的动态和色泽,营造了美妙庄严的环境,

26、形象地反映出作者的灵魂受到了洗礼。 B第 段, 作者在多年观察中发现,所有的鸟都能勇敢地面对生死,自然地死亡。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却有一种很可悲的心态,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 C第 段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红叶,也有美丽的动物,衬托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为下文主题的升华作了铺垫。 D第 段 “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 ”中的 “有色眼镜 ”是说人类是万物之灵,自然万物有高低优劣之分,人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 E第 段中的 “灰 ”是指作者意识到落叶完成的是生命的仪式的交接。 “红 ”是指对红叶的命运的担 忧和忧郁。表现了作者对生死认识的提

27、升,从而获得了心中的坦然和释然。 【小题 2】文章 段说: “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 “哲理的思考 ”?请分条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3】文中作者先称 “人是万物之灵 ”,文末却说人 “非万物之灵 ”。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B、 E 【小题 2】 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人非万物之灵,人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 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 能天人合一。 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一点 1分,四点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8、3】 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由凌驾于自然之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认识是可贵的。 第一处, “万物之灵 ”是作为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以帝王将相为代表;他们没有表现出 “万物之灵 ”的坦然和睿智。 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 “万物之灵 ”,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与死,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红叶飘落,万物有福。(每点 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 B、 E( B.“自然地死亡 ”错, “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 ”; E.“灰 ”是担忧和忧郁, “红 ”是意识到生命的仪式的交接。) 考点:

29、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小题 2】试题分析: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 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方法多种多样

30、,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 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

31、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 “鉴赏 ”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小题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 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同还中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

32、间。 文言文阅读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 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

33、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 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 “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 “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 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

34、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将略篇,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村人 苦 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 纵 之去腾跃 C 官 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 抵 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非徒 以 武力雄一时也仁 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 B 其 智能亦自可韬与 其 妻讪其良人 C令捕 之 杖毙,弃诸野先生将何 之 D附 而 锯其舵勇 而 无礼则乱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

35、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C( A为 所苦,苦于 ,使困苦,困于。例:列子 汤问: “何苦而不平? ”(苦于山挖不平)史记 陈涉世家: “天下苦秦久矣。 ”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 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考点:本题考查

36、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试题 分析: B( A凭,介词 /把。 B. 他的,代词。 C他,代罗提督 /到。 D而,表承接 /表转折,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37、【小题 3】试题分析: D(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无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 ,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 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 /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 /藏匿)(在)上游的江水

38、中。( 3 分。) (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 /奇特 /奇异)的男子汉啊。( 3分。) 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泅、上流,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 1分。( 2)这个句子中历、洵、 “洵奇男子也 ”句式,各 1分。 考点: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 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

39、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了张大眼睛、很丑、很奇怪的脸。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不来了。 (罗提督)做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

40、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 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

41、罗提督说: “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 ”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 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 “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 ”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 “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等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 ”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 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

42、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 的法则来衡量呢?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6分) 昭君怨 注 宋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 昭君怨,词牌名。 【小题 1】这是一首咏物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上阕写了它的哪些方面?( 3分) 【小题 2】这首词下阕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的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3分)

43、 答案: 【小题 1】 (1)梅。开花的时间,花香,生长的环境。 (答出 “梅 ”1 分;概括出三点给 2分,概括出两点给 1分,若概括出 “花色 ”,“姿态 ”,也可按点给分。) 【小题 2】对比。词人通过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的对比,写梅花环境虽不同,花开则无异,表现了词人坚持操守,决不因际遇而改变操守的情怀。 ( “对比 ”1 分,赏析 2分,意思正确即可。回答 “对仗、借代 ”等,能够结合词的具体内容恰当分析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此词起首二句不正面点破 “梅 ”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

44、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上阕写了它的开花的时 间,花香,生长的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小题 2】试题分析: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的联想。而 “冷落竹篱茅舍 ”之后,接着

45、写 “富贵玉堂 琼榭 ”,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通过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的对比,写梅花环境虽不同,花开则无异,表现了词人坚持操守,决不因际遇而改变操守的情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 描写手法: 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 、乐哀衬等; B.侧面描写; C.虚实结合; D.象征手

46、法等。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 今年春节期间,众多宰客事件被 _ ( bo gung)后,海南 “国际旅游岛 ”背上了 “国际宰客岛 ”的恶名,为什么包括海南在内许多旅游地都存在这种 (比喻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经营方式呢?难道仅仅因为道德的滑坡和监管的无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旅游资源被既得利益垄断,当地人无法公正享受旅游收益,其实更需反思。因此, 要有效防止旅游地不再发生宰客现象 ,不仅要完善管理和法治,更要打破行政权力庇护下的对旅游资源的垄断,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收益的

47、主导权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 1)根据拼音在 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 1分) ( 2)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在 处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 ( 1分) ( 3)第 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 1分) 答案:( 1)曝光;( 2) 竭泽而渔(或 “涸泽而渔 ”、 “焚林而猎 ”“杀鸡取卵 ”);( 3)将 “不 ”字删去( “防止 ”与 “不再发生 ”矛盾)。 试题分析:( 1)要注意 “曝 ”的写法,很多学生会将偏旁丢掉,或者将 “日 ”写成“目 ”; ( 2)其实就是看着后面的解释写出一个类似意义的成语,相对简单一些。( 3)是对病句的考查,跟选择题不同的是,不但要找出错,还要改正,这一点有些难度。

48、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基础知识 ”的运用。 点评:本题题型新颖,难度适度,在一个题里考了三个考点,又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7分 ) 近日,全国首款以孔子 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这套名为 “中华名人一一孔子 ”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 “礼之用,和为贵 ”。中奖者可领取 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 10元奖金,奖符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 200万无,表现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 “孔子彩票 ”与弘 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 2)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