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61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4分) ( ) A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 “印象西湖 ”。 B “东北小品火起来了! ”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C 2010年 8月 7日夜 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被埋,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D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

2、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减排,显然有失公允。 答案:( 4分) A 试题分析: A ( B.应 “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 ”改为 “演技及其小品时 ”。 C.搭配不当, “通讯 ”不能与 “一定数量 ”搭配; D.成分残缺, “承担 ”缺少宾语,应改为 “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 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

3、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袁绍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他假意和公孙瓒联合,派公孙瓒打下翼州。但翼州攻下以后,袁绍不但不分给公孙瓒,反倒背信弃义,乱箭射死公孙越,并派文丑杀公孙瓒。后公孙瓒幸遇赵云,被其救下。 B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都故意言降以刺激对方。鲁肃深知两人意图,不予置辩。孔明故意念了曹操的铜雀

4、台赋,曲解其意,说曹军乃是为了 “二乔 ”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C陆逊击退魏兵,被吴王拜为辅国将军主持军务。魏国欲和东吴联手进攻蜀国,东吴佯为答应,坐观其变,结果魏 国很快被蜀国击退。此时,蜀吴两国互遣使者往来,又恢复了友好关系。曹丕闻之大怒,率兵伐吴,却被徐盛用火攻烧得大败而归。 D诸葛亮葬于阳安关附近的定军山。钟会夺下了阳安关,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钟会听其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 “保国安民 ”,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E魏军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开门归降,蜀国宣布灭亡。司马炎起兵伐吴,吴军全面溃败,孙皓效法刘

5、禅,宣告投降。其后司马昭中风而死,儿子司马炎逼曹睿禅位,改国号为晋,魏国宣告灭亡。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答案:( 5分) BE 试题分析: BE( B 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两人中间, 互相说解、曹植铜雀台赋; E司马炎逼曹奂禅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 点评:本题是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只有仔细阅读过这本书,并且熟悉该故事情节才能答出。这道题出的好的地方在于,它很好的检验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程度。 现 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虽然主要是由天灾引起,但也有人祸的原因。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

6、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的陆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花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像这样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止一例。与此相关的是,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但我国农业仍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实 际上让大气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给蒸发了。 上述情况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体制型缺水有别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资源型缺水和因水质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不仅带来

7、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由此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仅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 “公地悲剧 ”( 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当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后,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 对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我们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来解决,但是解决体制型缺水的

8、问题,还得从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如果在水的分配上没有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引水后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很难说。 要解决水资源 “公地悲剧 ”,有 两种选择,一是政府管制,即计划方式,二是将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即市场方式。但就中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来看,比较可行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定额体系。 甘肃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构,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程度。关键在于确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需水量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

9、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小题 1】下列对文中水资源的 “公地悲剧 ”的理解 ,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因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带来的水资源供需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 B因水资源稀缺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 C因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产生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开春我国北方大旱。 D由于水资源稀缺和开发管理体制不合理,人们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水资源、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后果。 【小题 2】以下不属于体制型缺水的表现的一项是:( )( 3分) A耗费巨资修 建

10、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关键时刻不能排上用场。 B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情,便很难解决。 C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被大气蒸发,浪费严重。 D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没有使农民建立起水资源商品观念,灌溉效率低下。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可以解决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 B如果在水的分配上能够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C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是解决水资源 “公地悲剧 ”最易推广的办

11、法。 D甘肃张掖虽然严重缺水,但通过确立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消除了缺水带来的危害。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 A“水资源供需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 ”不是水资源 “悲剧 ”; B项 “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理解片面; C项在文章中没有依据。 考点:本题考 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12、【小题 2】试题分析: B( “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 ”是资源性缺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 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A( B.逻辑推理错误。 C.原文为 “比较可行 ”,与

13、“最易推广 ”意思不同。 D.“消除了缺水带来的危害 ”错误,原文为 “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 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点 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 “我的小女儿在路

14、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 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 83号。濒临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 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 “创造奇迹 ”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 7

15、小时,除非 ”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 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 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查理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 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

16、 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 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 6点 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 7点 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 “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 柯利蒂大 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 ”他说, “我

17、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 65英里 /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 “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 “也许是。 ”一个记者说, “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 ”一个护 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 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 ”凯瑟琳 马隆低语着, “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 (选自普

18、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年 8月,获 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小题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这既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B、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画线部分运用 “仁慈 ”“奄奄一息 ”“焦急 ”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 C、一个濒临死亡的小女孩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与帮助,说明就在二战时人们还是很有责任心的。 D、被医学界誉为 “

19、创造奇迹 ”的青霉素在战时只提供给军方,不提供给普通人使用,所以在军队中可以容易找到青霉素。 E、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意思是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的这项援助工作得跟军方交涉,才有可能拿到青霉素,这在当时很难做。 【小题 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 “今天, 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 4分) _ 【小题 3】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 AB( 5分) 【小题 2】( 4 分)因为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且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的病

20、床前。 (只要能够体现 “协力找到 ”“及时送到 ”这两点 ,语句通顺,即可给 4分,答到一点给 1分。 ) 【小题 3】( 6分) (1)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 “不抛弃,不放弃 ”的人道主义精神 (2分 )。 (2)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2分 )。 (3)增强了当时 (二战时期 )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2分 )。 【小题 1】试题分析: C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时间是什么时候,所以选项说二战时期没依据。 D原文中说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所以找到并不容易。 E这个斗争的残酷不是因为要跟军方交涉,而是青霉素及其稀少,很难弄到。 考

21、点:本题考查学 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小题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看似十分困难、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那些博士、记者、警察合作完成了,此时,柯利蒂大夫有感而发,说了这句话。分析时一般可以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本题中,客观因素是这件事特别难做,一声做不到;主观因素是 “你们 ”这些人协调、配合、努力,获得青霉素并及时运到了医院。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

22、为 D级。 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我们分析报道的社会价值,就要着眼于全文。这篇报道叙述的是一个小女 孩在众人的帮助下得救的故事,考虑到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众人克服种种困难,运来青霉素,救治

23、小女孩,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社会大爱,当然也蕴含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在战争年代,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鲜血、死亡,这篇报道,让人们对人性、爱萌发了非同一般的渴盼,让人们透过鲜血、硝烟、死亡,看到了人性温情、伟大的一面,增强了当时的美国人民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同还是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 ,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 “里 仁为美

24、。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 子曰: “德 不孤,必有邻 。(里仁) 注: 里:居。 德:有德之人。 邻:亲近 【小题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应谨慎选择。 B近朱者赤,择 “仁 ”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D如不选择与仁德为邻,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小题 2】孔子说: “无友者不如己者。 ”(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 “择处 ”的选段,谈谈孔子对 “择友 ”和 “择处 ”的观点。( 3分) 答: 答案

25、: 【小题 1】( 6分) D 【小题 2】 (2分 ) “择友 ”和 “择处 ”,都应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小题 1】试题分析: D.“择不处仁,焉得知 ”的意 思为 “如果不以仁德的准则而选择 ,怎么会获得智慧呢 ”,因此 D项的理解不对。 考点: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 点评:本题虽然考的不是句子翻译,但是侧重点仍然是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要想做对这个题,首先要将两个个句子的含义都弄懂了理解通了才能做对。 【小题 2】试题分析:孔子说: “内在的仁德是善美的人性。如果不以仁德的准则而选择 ,怎么会获

26、得智慧呢 ”,孔子的 “择友 ”是说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交友原则,他认为不论是 “择友 ”和 “择处 ”,都应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本题从其他角 度解答也可,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针对问题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半开放题,针对孔子的言谈,来谈孔子对 “择友 ”和 “择处 ”的观点。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参照孔子的论点,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孔子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章邯恐,使长史欣

27、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 “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 “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 ,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 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

28、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 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史记索隐韦昭云: “赵奢子括也,代号马服。 ” 【小题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章邯 军 棘原军:军队 B愿将军 孰 计之孰:通 “熟 ”,仔细地 C约共攻秦,分 王 其地王:称王 D 阴 使候始成使项羽阴:暗中 ,暗地里 【小题 2】长史欣和陈馀劝说章邯的角度和目的均不同,但看法却一致,选出符合两人一致意见的一项( )( 3分) A认

29、清所处境地,与项羽订立盟约。 B认清赵高的为人,看清个人危险处境。 C认清天下形势,及早称王称霸。 D认清当前形势,及早做好反叛准备。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河南面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由于秦二世对秦军状况很不满意,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劝他赶快反叛。 D陈馀也

30、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3分) 、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6分) 秦军多次后撤,秦二世派人去责问章邯。 这与身伏斧砧(遭斩杀),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一个结局更好啊? ” 【小题 1】试题分析: A.军:驻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

31、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 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试题分析: B. 长史欣和陈馀在其他三项上都没有保持一致意见,只有在认清天下形势,看清个人危险处境时的看法是一致的。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先看懂文段,然后找出文中人物各自的观点,再加以比较,方可得出结论。 【小题 3】试题分析: C司马欣并没有劝他反叛。司马欣是这样说的: “赵高在朝中专权,下面的人没有能有所作为的。现在作战如果能够获胜,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不能取

32、胜,便免不了一死。 ”不是说不能有所作为。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 4】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 “却 ”指撤退, “让 ”是指责备,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 1分。( 2)这个句子中 “孰与 ”译为“和 相比,哪一个更 ” , “妻子 ”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这两个关键词各占 1分,句意完整 1分。 考点

33、: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则屯驻漳水的南面,两军对 垒相持,尚未交战。秦军多次后撤,秦二世派人去责问章邯。章邯颇为恐惧,遣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事务。司马欣抵达咸阳后,在皇宫的外门司马门逗留了三天,赵高也不予接见,表示出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惊恐,奔回他的军中,不敢再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来追赶他,但是没追上。司马欣回到章邯军中

34、,报告说:“赵高在朝中专权,下面的人没有能有所作为的。现在作战如果能够获胜,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不能取胜,便免不了一死。希望您对此仔细斟酌! ” 陈馀也写信给章邯说: “白起是秦国的大将,他率军南征楚国的都城鄢郢,北战活埋马服君赵括大军 的降兵,攻城夺地,不可胜数,却终于被赐死。蒙恬是秦国的大将,他北逐匈奴,开拓榆中之地几千里,最后在阳周被斩杀。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功绩太多,秦国不能全部给以封赏,就趁机按法诛杀了他们。如今您任秦将已经三年了,所伤亡损失的兵力也以十万计,而诸侯国仍蜂拥而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现在情势紧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杀掉,所以就想用秦法杀您,借此搪

35、塞罪责;派人替代您,借此逃脱他的灾祸。您领兵驻在外的时间颇久,朝廷内多有仇怨,有功也要被杀,无功也要被杀。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这是无论愚蠢还是聪慧的人都知道 的事情。而今您在内不能直言规劝,在外又将成亡国的将军,茕茕孑立,却想要长久地生存,难道不是很可悲吗!您何不就倒戈与各诸侯军联合,约定共同攻秦,瓜分秦朝的土地而称王,面向南称孤道寡呀!这与身伏斧砧(遭斩杀),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一个结局更好啊? ” 章邯狐疑不决,暗地里派遣名叫始成的侦察官出使项羽军中,想要签订和约。和约未达成,项羽派蒲将军领兵昼夜兼行地渡过漳水三户渡口,驻扎在漳水南面,与秦军交锋,再次打败了他们。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

36、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6分) 水 调 歌 头 方 岳 秋雨一何碧, 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 ,遗恨夕阳中。 菽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 方岳,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做过吏部侍郎和饶、抚、袁三州知州等官。本词是作者在游览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时所做的。 河洛: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 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 【小题 1】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小题 2】从全词看,作者的 “愁

37、思 ”主要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 1分);衬托(反衬)了诗人因家国、人生所产生的浓浓的愁情。(手法和情感各 1分) 【小题 2】国土沦陷,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孤独漂泊,无所归依的惆怅(或: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悲叹);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感。(每点各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以“碧 ”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一则 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

38、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为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这就自然引出 “山色倚晴空 ”这样的晴昼景色。南国的秋并不如北国那样凄凉萧索,但词人的愁情却弥漫在 “江南江北 ”,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 1 分);衬托(反衬)了诗人因家国、人生所产生的浓浓的愁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 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 描写手法: A.

39、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 B.侧面描写; C.虚实结合; D.象征手法等。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 2】试题分析:这首词意境丰满。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 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 “平山 ”。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国土沦陷,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孤独漂泊,无所归依的惆怅(或: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悲叹);壮志未酬,报国无

40、门之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 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长期以来我们在吃四大发明的老本,在一种虚 ( wng)的怀旧安慰中构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是必要的,但这

41、种思想方法却制造着一种后顾的文化模式。因为后顾,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新变化有一种阿 Q 式的 “我祖先比你阔多了 ”的情绪。这正造就了我们的长期封闭,亦造成了我们裹足不前。 ( 1)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1分) 汉字: ( 2)请写出一个与 “裹足不前 ”词义相近的成语。( 2分) 成语: 答案:( 3分)( 1)妄 ( 2)固(故)步自封(或作茧自缚)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填空,要根据前后句的句意来推断要写的词是哪个词。前后句是要表达一些不着边际的 ,不可捉摸的事物,所以应该是 “虚妄 ”这个词。第二个空更简单,只是写近义词就行了, “裹足不前 ”指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

42、。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所以用固(故)步自封(或作茧自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词的用法。 点评:此类题型虽然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比其他考字形的题要简单多了,就两个空,不用辨别很多。而且,虽然第一个空填的时候要结合前后文看语意,但是一些语文功底好的学生凭借语感就可以判断出来。 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四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和第二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另外两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3分) 示例 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 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对新中国、新

43、时代的赞美和热爱。 ( 1)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 ( 2)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 ( 3)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答案:( 3分)( 1)对政治运动的追随和狂热。( 2)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 3)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每点 1分,大意对即可) 试题分析:我们可以从这一代代名字中看出时代的变迁:二三十年代时,社会极端贫穷,大多数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很多人都充满了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四五十年代时,正是即将建国和刚刚建国时,所有的人对新生活都充满了 向往和期待,名字中更多的是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到

44、了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最动荡不安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让人们充满了对政治运动的追随和狂热;而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外来的文化走入中国,为中国的人民大众所接受,这时候的命名就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通过名字总结规律,这属于对学生语言表达要准确的考查,要在一个时期的名字中找到共同点,然后将规律总结出来。这种题型很新颖,跟现实生活连系紧密,很有生活气息。 下面是根据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 沙相关内容拟出的上联,请据本诗内容对出下联。( 3分) 上联:寥廓江天引壮志 下联: 答案:( 3分)峥嵘岁月抒豪情 试题分析:上联中 “寥廓 ”

45、是形容词, “江天 ”是名词,然后 “壮志 ”也是名词。在写下联时,最好词性要相同,内容上要相关或相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修辞方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对联,就像律诗里的 “对仗 ”,是文学形式之一,写对联要求: 1、仄起平收。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这一条是对联必须要遵守的,也就是基本中的基本。 2、平仄相对。上下联相应的位置,要平仄对仗,上联用平,下联则用仄,反之亦然。当然这个要求太严苛了,不容易做到。变通的办法是:关键的位置能做到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所谓关键位置,指的是词的中心。词组末尾的那个字、以及动词一般来说要求对仗。

46、如红花的花字,笑春风的笑字、风字。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做到这两点,格律上就大致过关了。但还有一些其它的要求,可称为进阶篇。要写好对联,这些进阶的要求,也要慢慢适应。 名著导读 简答题( 100字左右)。 (5分 ) 诸葛亮前出师表中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件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 “刘备白帝城托孤 ”的相关情节。 答: 答案:( 5分)刘备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召来诸葛亮,说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尽忠贞,继之以死。刘备又嘱赵云 “早晚看觑吾子,勿

47、负朕言 ”,嘱刘禅与丞相从事,应 “事之如父 ”。 试题分析:简述名著里的某个故事情节,首先要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本题考的是 “刘备白帝城托孤 ”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很熟悉。除了熟悉文本外,还要有比较好的叙述能力,语言要简练不能拖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和写作能力。 点评: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也相当于是对文学常识的一种考查。在 “简述 ”是,语言表述要简洁,但也要流畅。要在规定字数以内将 “刘备白帝城托孤 ”故事情节介绍清楚。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小题 1】但我不能放歌, 。 【小题 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小题 3】惨象,

48、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小题 4】 ,往来无白丁。 【小题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小题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小题 1】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小题 2】终已不顾 【小题 3】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小题 4】谈笑有鸿儒 【小题 5】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笙箫 ”的写法。默写( 2)时,注意 “已 ”的写法。默写( 4)时,注意 “鸿 ”的写法。默写( 5)时,注意 “濯 ” “涟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该题型主要是填写题, 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