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161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8分) 子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 述而) 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公孙丑上) 【小题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孔子认为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2、 B孟子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孔子认为, “多见而识之 ”与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比,后者是次一等的智慧。 【小题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 “乐取于人以为善 ”这句话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 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说反了,应是前者是次一等的智慧。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中国文化经典。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

3、分析: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再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即怎样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化经典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 事败露。曹操就杀了董承全家,怒气未消,还杀了董贵妃,并宣布,从此以后外戚不奉旨进宫者斩。 B赤壁之战中,庞统欲以连环计破曹,但被徐庶识破。庞统以刘备有恩于徐庶来说服徐庶,徐庶被庞统感动,守口如瓶。回到曹军中后,徐庶向曹操引荐庞统,并借机向曹操献了连环计,让庞

4、统的计谋得以实现。 C奇人左慈,在四川峨眉山学得奇门遁甲之术。他见曹操,便要曹操放弃天下和他一起去山中修行,让刘备称王。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他,他却能死而复生,幻化出无数 “左慈 ”,提着头来打曹操。 D诸葛亮葬于阳安关附近的定军山。钟会夺下了阳安关,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钟会听其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 “保国安民 ”,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答案: B。 试题分析:徐庶报答齐备之恩是自愿的,不是被庞统感动。是蒋干向曹操引荐庞统,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连环计。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5、识记 A。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曾沧海看到吴荪甫发给他的急电很高兴,因为他想到自己无论如何是鼎鼎望族,想到自己的 嫡亲外甥吴荪甫打急电是有要事和他相商。但当他明白电文是来报丧时,他那一股高兴就转为了满腔怒气。 B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市进行了总罢工,工人十分团结。吴荪甫亲临工厂了解情况,当他出厂时,无数女工拥上前来,把吴荪甫的汽车包围得一动也不动。保镖老关把手枪拔出来,但女工们没有退却。后来在屠维岳的帮助下,汽车才从工厂后门开走。 C冯云卿是有名的 “长线放远鹞 ”的盘剥者, “高利贷网 ”布置得非常严密,农民若和他发生了债务关系,即使只有一块钱,结果总被冯云卿

6、盘剥得倾家荡产。到齐卢战争那年,冯云卿已经拥有了二三千亩的田地 。 D吴荪甫策划向他二姐进言, “出奇兵 ”煽起杜竹斋的胆量,达到吴杜联手打倒赵伯韬的目的。他要求佩瑶在二姐面前说雷鸣吃了败仗,被活捉到天津。佩瑶明白吴荪甫的用意,心里无端一阵悲哀,她觉得吴荪甫太残酷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佩瑶不明白吴荪甫的用意,这时她没觉得吴荪甫太残酷,她悲哀的原因是因为仿佛看到了受伤伤被擒的雷参谋。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分 析 题 安 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

7、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 “答案:见封底 ”,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 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

8、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 “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 ”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 “你就当她漂亮吧 !” “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 “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 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 老师点点头: “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 “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

9、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 “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 ”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 “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 : “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

10、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 “大家的发言都很好。 ”然后又对老师说: “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 “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 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 “那个女人的丈夫呢 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 “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 ,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11、。 ” 校长点点头说: “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 教室里一片寂 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 “分析题 ”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 “大笑 ”,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

12、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 ,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 “年轻教师 ”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题 2】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 “分析题 ”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4分 ) 【小题 3】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 “校长流泪 ”的认识。(6分 )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一语双关:实指: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虚指:借 “分析题 ”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首先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 【小题

13、3】 标准答案:显示的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并发生变化,社会上一种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的思想也影响了老师和学生。 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由互相帮助、关爱,到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现状,深感忧虑, “流泪 ”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热爱生活 ”错; D项 “沮丧、气愤 ”错。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级。 【小题 2】 试题分 析:本篇文章为一篇小说,作为小说的题目,应从情节、人物和主题

14、等方面来理解。小说的题目为一物,其一是作为文章的线索,也就是小说围绕分析题来安排和展开情节;其二是 “托物言志 ”,也就是要借分析题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能力层级为鉴赏 D级。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弄清楚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的内容和标准答案:的内容。同时还需紧紧抓住老校长的番话,老校长的这一番话实际上就揭示了学生和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偏差的原因,那就是二十年前的价值观与现在的价值观不一 样。老校长的流泪,一是为过去,二是因为现在和将来。是为过去与现在的感伤,是为现在的忧虑。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

15、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 )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 ,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 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

16、相国、方井 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 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 “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 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 ”公曰: “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 ”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 ,完缉罅漏 ,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 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

17、饷如酒醴。 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 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 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 派别:江河的支流。 庳:低下。 :井壁。 罅漏:缝隙,漏洞。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惟负山凿井 负:靠近 B问民之所病病:疾病 C率 常不应 率:大抵 D并河而东 东:向东流 【小题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4分) 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于是发沟易 ,完缉罅漏 千

18、艘更载,瞬息百斛 而列二闸于门外 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 “记 ”,而借 “记 ”发“议 ”,意在 “记 ”外。 【小题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六井毕修,而岁适大

19、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 译文: ( 2)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六井全部修治好,正好赶上干旱之年,从江淮到浙右的各地水井都要干涸了,老百姓到了用瓦罐装水奉如美酒相互赠送的地步。 因为与水有关的隐患不常有,而忽视了水是人们的急需之物,这是天下的通病,难道只是对待水这样吗? 【小题 1】 试题分析:病,担忧。 “所病 ”为 “所 ”字结构, “所 ”字后为动词,解释为 “疾病 ”,为名词,显然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20、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采用排除法。 是开凿,而非修治; 是说修治后带来的好处。故 可排除 ABD三项。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开凿终于刺史白乐天 ”错,白乐天做是修浚工作,而非开凿工作。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先根据上下文语境明确两句的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1)句:毕,全,都;适,恰好,正赶上;饷, 句:以,因为;其,与水有关的祸患;患,句词,病。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钱塘江的潮

21、水离开钱塘向东冲向西陵,潮水从远处涌来。它使低洼潮湿的盐碱地,变成了种植桑麻的地方,时间长了又发展成为人口聚居的城镇,今天州县的平坦陆地,都是钱塘江的故地。这里的水质又苦又恶臭,只有靠山凿井,才能得到甘甜的泉水,可是泉水供给的范围又不够广。唐朝的宰相李长源开始开凿六井,引西湖的水来供给百姓饮用。后来刺史白乐天治理西湖疏浚六井,并且在西湖边上刻碑题字,直到如今人们还依靠这几眼井水生活。当初李长源开凿六井,其中最大的在清湖,叫做相国井,相国井的西边是西井,西井的偏西而向北的叫做金牛池,又向北而偏西靠近 钱塘城的分别是方井和白龟池,又向北而偏东到钱塘县治南面的叫做小方井。不过,金牛池废弃已经很久了。

22、嘉 年间,太守沈文通又在六井的南面,越过河流往东,到美俗坊的地方开凿了南井。水流出了涌金门,汇入湖中向北流去,上有三道水闸,水流注入石砌的水沟,穿城向东流去,南井、相国井、方井都从这里流出。至于西井,则是相国井的支流。而白龟池、小方井,都建造了暗沟从湖底流过,不用水闸。这就是六井的大致情况。 熙宁五年秋天,太守陈述古刚到这里,询问百姓担忧的事情。百姓都说: “六井不修治好,老百姓就没有水喝了。南井沟渠低下而井高,水 在地底下流淌,大抵通常供应不过来。 ”陈公说: “咳,说得太过了,有我在这儿,能让百姓没有水喝吗! ”于是命令和尚仲文、子圭办理此事。于是打开沟渠更换井壁,修补好了一些漏洞,这样一

23、来,相国井的水滔滔而来,沟里的水都溢了出来,向南注入漕河,上千的船只轮流来取水,瞬息之间就可以灌满百斛。还疏浚涌金池,将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让洗衣浴马这样的事不在上池发生。并且在上池的门外设置两道闸门,其中一道闸门连接上池并将河水引入,另一道设在石围栏里,并列摆放五根竹管作为水管来引出池水,池水汇入河中向东流去,经过三桥然后流入石沟, 进而注入南井。 第二年春天,六井全部修治好,正好赶上干旱之年,从江淮到浙右的各地水井都干涸了,老百姓到了用瓦罐装水奉如美酒相互赠送的地步。而钱塘的百姓肩上扛的,舟船载的,南自龙山,北到长河盐官海边,都有丰足的水供牛马饮用,供人们洗澡。 我认为水是人们急需的,干

24、旱以致井水干涸,并非年年会发生的。因为与水有关的隐患不常有,而忽视了水是人们的急需之物,这是天下的通病,难道只是对待水这样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柳 梢 青 黄 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 认清明。 天涯翠 t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小题 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 “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句的妙处。( 4分) 【小题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两句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 “惊 ”字

25、 “认 ”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 【小题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 ,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以翠 t,心中暗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说得很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和炼字的角度来赏析词句的妙处。那就首先辨明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由句中的 “花惊 ”与 “柳认 ”可知是将花柳人格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炼字的角度来看,主要看两句中的

26、哪些字用得妙,它一般是句中的动词,也即 “惊 ”和 “认 ”两字,对此可从表层和深层义的角度来赏析,并结合拟人这一修辞手法 来谈其表达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 D级。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抓住本词的思想感情,就要关注词中的一些意象和关键语句。寒食、清明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时节,而自己又身在异乡。 “天涯 ”“长亭短亭 ”“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等语句,可见主人归思归与家人团聚的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鉴赏 D级。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这幅题为车祸的影子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4分) ( 1)简单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 30字)( 2分)

27、 ( 2)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不超过 30字)( 2分) 答案: 画面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撞到了大树,车后的影子看起来像一个酒瓶。 这幅漫画讽刺了当下存在的因醉驾而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个人生命及公共安全的丑恶现象。 试题分析: 漫画内容的说明和漫画意义的理解,都要先认真地分析漫画。要把握漫画的题目和漫画的组成部分。由漫画的题目 “车祸的影子 ”,可关注到漫画中影子的形象,像一个酒瓶,并能就此想到造成车祸的原因。进而明白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 伴随着网线铺进千家万户, 在城乡基本上普及电脑了 ,地球就像传播学

28、家克卢汉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一个名 ( f) 其实的地球村。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立即与世界同步,了解全世界最新信息,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用 “爆炸 ”来形容,让我们 。 【小题 1】第 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 1分) 【小题 2】根据拼音在 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汉字: ( 1分) 【小题 3】在 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 1分) 答案: 【小题 1】去掉 “在 ”或改成 “在城乡电脑基本普及了。 ” 【小题 2】副。 【小题 3】目不暇接或应接不暇。 【小题 1】 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可看出句子 因滥用介词而造成成分残缺,也就是缺少句子的主语。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去掉介词,二是将句子进行调整

29、,让出主语。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 “名副其实 ”是个成语,其中的 “副 ”字最容易写错,其根本原因是不了解这个字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3】 试题分析:要填出适合的成语,就要把握其前面几句话的意思,并结合前后的语境来综合考虑。尤其是抓住 “爆炸 ”这一词,是说信息太多,人们看不过来。由此就可以写出成语来了。 考 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简答题。(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 1)关羽拒绝与孙权联姻后发生了什么?

30、请简述关羽拒绝联姻后的故事。 ( 2)子夜中有这样的描写: “酱紫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 ”“声音洪亮而清晰 ”“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即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 大亨 ”。这些人物描写指的是谁?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 “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 ”具体指什么事? 答案: 关 羽拒绝与孙权联姻,孙权大怒,派吕蒙白衣渡江,占领了荆州、江陵等长江要塞,关羽听说荆州有失,急忙带兵前来抢夺荆州,却连连失败,败退到麦城。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 这个人物是指吴荪甫。在收购朱

31、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吟秋,因此说他 “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 ”;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荪甫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 “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 ”。 试题分析:这是识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简答题,且要求从两道题中任选其一来答题。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哪一个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从而选择这一相关的题目来解答。答这类题首先要了解是什么故事情节,然后回想这些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在具体叙述时要注意过程交待要清晰具体,条理清楚。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9分)

32、 【小题 1】 ,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小题 2】 .哀吾生之须臾, 。 (赤壁赋) 【小题 3】女也不爽, 。 士也罔极, 。(氓) 【小题 4】 . ,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 。(离骚) 【小题 5】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小题 6】 ,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答案: 【小题 1】舞幽壑之潜蛟 【小题 2】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 3】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小题 4】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凉婢囟 拇 br【小题 5】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 【小题 6】羁鸟恋旧林 试题分析:默写时需细心。这几句中的 “壑 ”“贰 ”等字极易增减笔画,从而写成错字,而 “

33、痢弊衷蛭 郑 宰 庖幌录纯伞怼岸鹈肌钡摹懊肌币不嵛笮础br考点: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0分) 2012年 1月 15日下午,一列开往罗湖的港铁列车上, 8名内地游客准备离开香港,同车的包括 30岁的港人韦先生及女友。乘客中一位内地母亲,把干脆面倒到女儿手里,小姑娘吃的过程中不小心撒落在地上。按照港铁附例,任何人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内饮食。韦先生见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 “对不起,这里不能吃东西。 ”之后,小孩子就不再吃东西了,小女孩妈妈反驳说他多事,她的同伴则嘲笑韦先生普通话太差。 一位港男说: “有没有搞错啊,道歉就可以了! ”小女

34、孩的母亲用普通话回道:“我们从内地过 来,小孩子嘛 ” 随后双方对骂声越来越大,和这位母亲的同行的内地游客、还有几位香港人也加入骂战。后来,港铁职员上车向双方了解情况。小姑娘说: “应该是老妈不对,都怪我。 ”最后,港铁职员在九龙塘站把双方请下车,解决争执。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涉及几个对象,可从不同层面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价,多角度立意: 角度一: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最基本的意识,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和道德与信 仰有关。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香港市

35、民有严格遵守秩序的规则意识,内地人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角度二:文明习惯。遵守社会公认的文明规则,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也是社会得以良性运转的前提。缺乏公德意识,更会造成生存环境的杂乱无章和社会秩序的失范。要想提升国民素质,必须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强烈的公德意识。 角度三:交流理解。韦先生善意提醒内地朋友遵守规则,而内地游客对港铁规则不甚了解。双方可能在交流上出现问题,如果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冲动,事情或许会向好的 一面发展。 角度四:阳光心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犯错误的人,攻击谩骂,斥其“低素质 ”,那么自身又何来 “高素质 ”?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扔掉偏见,敢于直面错误,像孩子那样勇敢地说出 “我错了 ”。 考点: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