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3分) A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 身无长物 ,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 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 心有余悸 ,半遮半掩;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C每次返校前,父母总要给够一周用的零花钱,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 从长计议 的人,常常不到周四钱就花完了。 D中国在渤海湾地区发现储量规 10亿吨的大油田,喜讯传来,人们无不 拍手称快 。 答案: A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
2、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 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 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今年的 4月 22日是第 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 “善待地球 从节约资源做起 ”。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3、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 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 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 “江南 ”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
4、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 ”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 “江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 “江左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 “道 ”。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 “塞北 ”和 “江南 ”,“塞北 ”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 。而
5、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 “佳丽地 ”。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 “同异 ”,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 “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 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 “蜀道难 ”之称,
6、杜甫有联著名的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 “江淮 ”。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 “江南 ”和“淮南 ”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 ”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 “江南 ”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 “江南西 ”“江南东 ”之分,到了唐后期, “江南西 ”已经简称为 “江西 ”,照此逻辑, “江南东 ”该简称为 “江东 ”了吧 可是不,它仍叫 “江南 ”。 唐后期的 “江南 ”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
7、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 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 “江南 ”的狭义,即唐中叶的 “江南东道 ”, “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小题 1】下列对 “江南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因为 “江 南 ”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8、,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 “江南 ”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 “江南 ”,而淮南也不属于 “江南 ”。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 “江西 ”,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 “江南 ”。 【小题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从 “江东 ”变为 “江左 ”,再变为 “江南 ”,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 ,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
9、的地域概念。 【小题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道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 “江南东道 ”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强加因果, B项误在 “地理位置 ”, D项 “则简称 ”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
10、要概念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试题分析: A项 “江左 ”只是 “江东 ”的雅 称, B项是 “我们 ”发现而不是“唐人 ”, 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
11、(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扬州属于 “淮南 ”,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 “江南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
12、就能得心应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丰子恺究竟为今天画了什么 胡晓明 上海图书馆邀请我来讲 “丰子恺为我们今天画了什么 ”。这个话题很好 。作为一位画家 ,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风景 ,都饱含着他看世界的一种眼光 ,饱含着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 ,饱含着他对人生的一些非常真挚的感动。 看到丰子恺的画,觉得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画面那么简单,那么写意,但是有浓浓的意思。你看,天渐渐黑下来了,那痴痴地等着主人回家的小狗,都伏在门边睡着了。在另一幅画中,丰子恺画了一个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鳝,肚子成一个弓形,高高地拱起,黄鳝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要保护肚子,为什么呢?那
13、是因为肚子里面还有一个小生命呀!在丰子恺的画中,能看到动物身上伟大的善良,对弱 小生命的爱护,能看到一个个丰盈灵妙的世界,每一个小草,每一个杨柳枝,都是那样的有生命、有感觉、有情义,这是古代的一种哲学 “ 万物有情 ”,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了这种观念。 丰子恺为我们究竟画了什么?我的回答是他画出了人心、人性、人道、人情,画出了文明的基本价值,画出来这些东西,就很了不起。 中国的文明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文明。丰子恺所画的画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传送富于人心、富于人道的生命气息。中国的文明靠什么传承?就靠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 不会
14、死。 有人说,丰子恺的东西很软弱,是不能去和日本人抵抗的东西。其实从长久的观点看,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良、纯真,这样一种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其意义不亚于拿起机关枪去和日本人对抗,它同样是一种抵抗,是文明对野蛮的抵抗。 像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家在今天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他并不是完全为了艺术,或者说是笔墨,或者是某种色彩,他不是追求一种风格,一种形式,更不是追求一种话语权,或者是西方艺术的一些标准、时尚流行的符号,他的艺术是一种有生命担当的艺术。 丰子恺的作品,具有跟当代艺术不一样的概念,这样的艺术不能简单 地用所谓“艺术追求创新 ”的标准来看待。这是一种具有古典圣贤心灵的艺术,每一幅画的背后,都
15、有一种做人的精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在这样一种境界下面,艺术就会流露出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丰姿,不像我们后代的人去玩艺术或者去游戏艺术。 丰子恺的文字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美,他的文字很轻松,很温馨,有一种江南的气味,是一种宁静的、没有火气的、很温厚的气息。江南文化有一个特点叫做“水做的男人,花一样的女人 ”,江南水乡多,水很多,水多就是柔,有一种轻轻淡淡的,春天或初夏的气息。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说 “上善若水 ”,道家讲最好的心境就像水一样,水是最高的善,水是最高的境界,水是最不固执的,到哪里就随什么样的形状,到方就是方,到圆就是圆,水是最包容的。丰子恺的艺术像水,他画画的时候,用的笔是毛笔,温厚的味
16、道就出来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关于都市文明的画,他画的大概是上海,人与人之间有一种非常大的距离,本来是隔壁邻居,用了很大的铁栏杆,还是带刺的。丰子恺的画追求温暖的人情,在人心沙漠化的城市文明当中,追求诚挚的心灵沟通,人性的温暖。 丰子恺还有一幅 “阿宝做媒人 ”的画,画的是 “软软新娘子,瞻 瞻新官人,宝宝做媒人 ”,素材源自丰子恺的大女儿阿宝很小的时候,喜欢牵着弟弟瞻瞻、妹妹软软的手玩做媒人的游戏。离上海华东师大很近的地方有一个茶城,茶城一个礼品店有丰子恺和李叔同的仿真作品卖,大概一两百块钱。有一天我去买礼品,恰好碰见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那天我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哦,这不是阿宝
17、么! ”确实是阿宝,在那里签名售画,一低头,一举首之间,恍然就是她小时候的神情。这是丰子恺艺术了不起的地方,很传神,他能够把小孩子的神态抓住,而且保留下来。七八十年后,小孩已成老妇,那神态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生活当中,活 生生地感触到,这时我觉得丰子恺离我们非常近。 (选自名人传记 2009年第 10期)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 “中国的文明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文明 ”同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良、纯真 ”有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 B丰子恺画中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鳝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要弓起肚子,保护肚子里的小生命,这给人心灵以
18、极大的震颤。 C世界万物有情有义,丰子恺的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根杨柳枝都是有生命、有感觉、有情义的,这是古代 “万物有情 ”哲学观念的体 现,现在 很多人都推崇这种观念。 D文中说丰子恺画的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意思是说丰子恺的画还有些稚嫩。 E从丰子恺的画中可以捕捉到他看世界的眼光,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理解,观察出他对人生的感动。 【小题 2】为什么说 “丰子恺的艺术像水 ”呢?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文中提到 “阿宝做媒人 ”的画主要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6分) 【小题 4】文中 “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 ”这句话给
19、你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恰当的两项是 ( 5分。对一个给 2分,全对得 5分) 【小题 2】这是用比喻的说法来表达丰子恺绘画的风格。因为水是最高的善,水是最高的境界,水是最不固执的,水是最灵动的。这样的艺术是一种具有古典圣贤心灵的艺术,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种做人的精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有着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风姿。( 6分) 【小题 3】用来赞美丰子凯绘画艺术很传神,了不起。他能够把小孩子的神态抓住,而且保留下来。 “阿宝做媒人 ”画中的阿宝的原型阿宝在七八十年后,已由小孩变成老妇,可是那画中的神态我们还可以活生生的感触到。( 6分) 【小题 4】丰子 恺绘画的
20、艺术感染力强, “看到丰子凯的画,觉得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 ”。丰子凯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画出了人心、人性、人道、人情,画出了文明地基本价值。他的作品的传承,就是文明的传承。因此作者说 “像丰子凯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的文明就不会死 ”。只要有像丰子凯这样的中国人在,中国的文明就会一直传承下去。作者高度评价了丰子凯。 我们现在知道的一些艺术推崇创新,割断传统,一味趋新,将东方心灵加以埋葬。艺术界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大量的泡沫,没有真正的精神艺术,是靠市场、靠炒作、靠一些虚拟的价值,把艺术作品看成股票一样去 炒作它,让它变得值钱。泡沫是什么?一旦发现内涵是空洞的,最终都会破灭。我们真正呼唤和推
21、崇的还是像丰子凯这样的大家。( 8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项是不矛盾的,前者是指中国文明的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影响力大;后者指文明的特点是温文尔雅的,具有长久生命力;项不合原文 “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了这种观念 ”的意思;项 “像个小孩子的嫩手 ”是用来比喻丰子凯画的 “柔软、轻盈、美妙 ”的风格特点,不是指作品稚嫩。 【小题 2】试题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的第八段出现的,而与之相关的内容一直到倒数第二段。却定了范围,一切就简单了,在整合 答案: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或关键词语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
22、对于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小题 3】试题分析:作画贵在传神,而丰子恺的这幅画,即使阿宝已由小孩变成老妇,可是那画中的神态我们还可以活生生的感触到,足以说明丰子恺的画有多传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级 。 点评:该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举实例一来让人感到亲切,二来也证明丰老的画确实传神。 【小题 4】试题分析:该题是个开放性试题,没有对错之说,只有观点明确不明确。我们做这类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针对 “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
23、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 ”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只要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得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 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
24、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
25、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 “另类 ”。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
26、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 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
27、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 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 咚 ”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 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
28、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他 ”既在痛苦磨炼 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 “他 ”拉响的是内心控诉的乐章,技巧与情感的结合使他取得巨大成功。 B “他 ”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而又具有叛逆个性的人。 “他 ”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积久的压抑爆发,酿成 “他 ”叛逆的个性。 C第二人
29、称 “你 ”,只能指小说中的 “他 ”, “必须选择 ”以肯定的语气加以强调,又引发对 “选择 ”的多种思考。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了主题。 D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E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 “他 ”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 “引爆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 “你必须作出选择 ”的理解。 (6分 ) 【小题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 “他 ”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6分 ) 【小题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
30、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8分 ) 答案: 【小题 1】 BE( 5分。对一个给 2分,全对得 5分) 【小题 2】毕业前, “他 ”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 人生道路;毕业时 “他 ”,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 6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他 ”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 2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 “他 ”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 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2分)(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这篇小说是对应
31、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 6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 2分) 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 6分)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 2分) ( 8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A “他 ”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却不能
32、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C第二人称 “你 ”,既指小说中的 “他 ”,又推及到其他人。 D教育者不应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更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本题中 B、 E两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小题 2】试题分析:人的一生都在选择,有的是自己的选择,有的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选择,而主人公的选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父亲强加给他的拉琴的选择,一个是以后自己的不拉琴的选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的
33、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对于语句的理解,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小题 3】试题分析:文章多次提到,他拉琴有很好的技术,却没有感情,很多老师要改造他都没有成功。这次是他最后一次拉琴,想到以后可以再也不拉琴,感情迸发。这样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级。 点评:本题是靠该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这类题的答题思路为 1、确认指定句段在 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
34、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小题 4】试题分析:该题是个开放性试
35、题,没有对错之说,只有观点明确不明确。我们做这类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只要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得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 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 ,备匈奴,以便( bin)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衙署),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 ,有
36、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 让 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 :王必用臣,臣如 前,乃敢奉令。 王 许 之。 李牧至,如 故 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 五万人,彀者(射手)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 数 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灭 褴 ,破东胡,降
37、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葸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 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虏赵王迁。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 代雁门:地名, 代地雁门郡。 收保: 进入营垒防守 。 百金之士:管子有 “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 ”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 褴,少数民族名,下文 “东胡 ”“ 林胡 ”亦同。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王许之许:答应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让
38、:责备 C李牧至,如故约 故:原来的 D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数:屡次 ,多次 【小题 2】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 ,全能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 )( 3 分) 习射骑 , 厚遇战士 赵王让李牧 ,李牧如故 匈奴每入 ,辄入收保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皆愿一战 大纵畜牧 ,人民满野 破东胡 ,降林胡 ,单于奔走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李牧守边 ,厚遇士卒 ,抚慰边民 ,根据需要任用官吏 ,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 ,使边防得以巩固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 ,一旦时机成熟 ,便巧布奇阵 ,大败敌军 ,迎来了边境十几
39、年的安宁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 ,不慕虚荣 ,不怕撤职 ,积极备战 ,不愧为一代名将 D李牧的战略战术 ,麻痹了敌人 ,但将士们不理解 ,当权者也不理解 ,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小题 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5分) ( 2)灭 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 2)接着消灭 褴 ,打败东胡 ,迫使林胡投降 ,单于逃跑。 【小题 1】试题分析: D 项 “
40、数 ”是 “几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试题分析: 强调在赵王责备的情况下 ,李牧仍坚持自己做法 ; 边士 情况 , 李牧用兵收到的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做本题首先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李牧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41、他的 “用兵之道 ”,有的可能能体现 “用兵之道 ”,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 3】试题分析: A.文中无 抚慰边民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 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 4】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以 为 ”“虽 ”“边兵 ”“怯 ”各一分,语意完整给 1分。( 2)这个句子中 “灭 ”“破 ”“降
42、 ”“奔走 ”各占 1分,语意完整给 1分。 考点: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 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 ,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 ,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 ,作为士兵的费用每天教士兵射箭 ,骑马 ,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 :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 ,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 ,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立即处以斩刑 匈奴每次入
43、侵 ,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 ,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 :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 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 ,李牧仍然像以前那样赵王发怒 ,调他回京 ,派另外的人代替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 ,匈奴每次来侵犯 ,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 ,多是失利 ,伤亡损失很多 ,当时又请李牧出山 ,李牧闭门不出 ,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于是又强迫他出任边将 ,派他去统帅军队李牧说 :大王一定要任用我 ,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 ,我才敢接受命令 赵王答应了他 牧到达边境 ,按照原来的法规 ,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 ,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每天(或 常常 )得到奖赏却
44、不被使用 ,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 ,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 ,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 ,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 ,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 ,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 ,李牧率众假装逃跑 ,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 ,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 ,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 ,大败匈奴 ,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 褴 ,打败东胡 ,迫使林胡投降 ,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 ,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 赵王迁七年 ,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 ,赵王派李牧 ,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
45、郭开金 ,施行反间计 ,说李牧 ,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葸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 ,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 ,把他杀死了撒消了司 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 ,王剪乘势急速攻打赵国 ,大败赵葸的军队 ,杀了赵葸 ,俘虏了赵王赵迁 ,终于消灭了赵国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小题 1】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案: 【小题 1】窥:角度好;( 1分)不说小园里的人
46、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 “山光窥短墙 ”,好像那山光探头进 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 2 分)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2分) 【小题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负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壁无瑕的象征。( 2分)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 2分)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除去 “窥 ”,还可以分析 “动 ”。 “动 ”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
47、起, 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深 ”也用的很好,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该题属于典型的炼字题,答题思路为:(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点出表现手法 ) 。 【小题 2】试题分析:从诗意上看,前半句以炼字炼句胜,后半幅以意境胜,注重整体效果,不求一字之奇,一 句之巧。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幽竹寒花(菊花),是
48、孤傲贞美的意象;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新月:初三初四之月;新霜:凉秋九月之薄霜,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那幽竹静立亭亭,显示出诗人劲节高风;那凌霜傲放的秋菊,以其风骨与诗人引为知己主动送来盈袖的馨香;那皎洁无暇的一弯新月,诗人一片冰心。这位无意仕进,宁愿以作书画、授蒙童,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此时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名的胸次,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构成了孤清高洁的意境。前半幅诗中有画,这后半幅画中有人,写出了诗人的品节风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