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1625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曾几何时 ,这里荒无人烟,一片凄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今已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 不堪设想 的。 C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 屡试不爽 ,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D您刚刚乔迁新居的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您的居室 蓬荜生辉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望文生义。曾几何时,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B项,对象不对。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

2、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用于指消极方面的事。 C,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D项,谦词误用。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含褒义,多用作谦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注意积累成语,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第一、可以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切忌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 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选项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使用排除方法,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

3、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 ; 。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深沉下来, , 。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鹅卵石。 或神彩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前两个横线前有冒号,因此横线上的内容应是对 “建筑是凝固的诗 ”的具体解说,此横线上应填 两句;且横线后说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 ”,据这个语境,应是 排列。第二处横线前有 “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深沉下来 ”这样

4、的语境,所以 应填入此处首句。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一方面要理解所给句子的意思,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即上下文。有时也要考虑句式特点与表现的情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国产轿车的价格较低,适于百姓接受,像 “都市贝贝 ”市场统一价格才 6.

5、08万元, “英格尔 ”是 6.88万元,新款 “桑塔纳 ”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两面对一面, C是句式杂糅, D是 “十几万元 ” 是约数不能再和“左右 ”搭配。 考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规定了六中可能考到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 提起环境污染,多数人会想到灰暗的天空、黑色的水流、杂乱的垃圾等,很少有人把它与绚烂的灯光联系起来。人们对光污染了解很少。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

6、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指的是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装饰反射光线,明显白亮、眩眼夺目所造成的污染。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高达 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在 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有关专家认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它还可能成为制造交通事故的元凶;它给附近居民住宅带来负效应:反射光可使室内温 度升高,使家用电器及家具老化,很容易因此引发火灾。 人工白昼指夜间

7、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等强光束闪烁夺目所造成的污染。研究者发现世界上约有 2/3 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 1/5 的人对银河视而不见,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可以看到 2000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在这样的 “不夜城 ”里,人们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导致昆虫和鸟儿死亡,也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昆虫的死亡,直接对那些依靠昆虫授粉的植物造成影响,而那些以昆虫为食的鸟类也会因此而间接死亡。 彩光污染指的是舞 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所造成的污染。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

8、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这些年发展很快, “让城市亮起来 ”成为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确实,都市的夜晚比过去美丽了许多。光亮工程还可以降低犯罪率,减少交通事故。但是,光污染在这些 “光环 ”的 笼罩下一直被人们忽视。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 “越来越亮 ”、 “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 ”等认识上的误区。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照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 50年,别的国家早就淘汰的光源今天我们仍在用

9、。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国内多数夜景照明不仅耗电量巨大,还十分刺眼,容易让人疲倦,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 在欧美和日本,光污染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光污染作斗争。国内很少有人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因此这方面至今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目前还是一 片空白,只有复旦大学开设了与照明相关的电光源专业。在国内高校中设立照明专业将是解决光污染问题的一个长久之计。 【小题 1】下面是对 “光污染 ”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光污染 ”指过强、过滥、变化过于迅速的灯光所造成的视觉污染。 B “光污染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是一种不可忽视的

10、环境污染。 C “光污染 ”指光照射过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污染。 D “光污染 ”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大城市发展中普遍遇到的难题。 【小题 2】下面不属于 “光污染 ”的危害的一项是( ) A诱发疾 病 B破坏生态 C污染银河 D浪费能源 【小题 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人类活动导致光污染,夜空的能见度降低,使城市居民看不见星光灿烂的夜空。 B光污染直接导致视力下降,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超过 60%,这是由光污染引起的。 C彩光污染不仅损害眼睛,干扰大脑中枢神经,而且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疾病。 D夜景照明本身就有利有弊,人工白昼、彩光污染都与之有关,在

11、城市建设中要严格控制。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过于片面; B项太笼统; D项 “光污染 ”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小题 2】试题分析:原文说的 “1/5的人对银河视而不见 ”,损害的是视力,不是银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

12、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从文章中筛选并提取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体现在文中的新概念、新信息,特殊语句以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的理解。要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自己着眼题文对应的检索性筛选能力,把握语境的理解性筛选能力,逐层筛选,整体思考、正确表述的能力,语言的转换、抽象、概括等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 “光污染直接导致视力下降 ”错,原文说的是 “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善于抓住文 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 “显性因

13、素 ”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关键句、关键段,点睛之笔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句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迅速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949年 10月 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 建设。并于 1952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 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

14、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看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 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 怎样使钢材不生诱?是什么起到抗腐性的保护层作用 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性而浪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 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 ;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 10倍、 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

15、,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 :“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 .倾听各种议论 .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 .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呜 .”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

16、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 .喜欢多彩的生活 .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 .生活虽然是丰富的 .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任,其 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 :“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于更雷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戏酷的现实。尽心 招凶牌拮拥闹霸穑 斡 煞虻募膊 阕 艘磺簧钋椤羌改辏 幌抡 癫 恚 偌由掀捣钡难 鹾屯馐

17、禄疃 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 .去医院陪伴丈夫 .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感人心魄的 人间至诚 .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 .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 .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 .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如某作者混淆了 “硅片 ”和 “芯片 ”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 “指甲大小 “未描述一个面积概念 .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同一个人,

18、大姆指和小姆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 “一厘米见方 ”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 .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宜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 .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

19、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 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 “硅片 ”和 “芯片 ”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 【小题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 .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谢希德的 “诚 ”体现在很多方面 .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理解 .(8分 ) 答案: 【小题 1】 E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C、 D不给分 【小题 2】 这项研究可以解决

20、 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 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 : 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小题 3】 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 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 : 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小题 4】方面一 :对祖国无限忠诚。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 为国家建设雷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 :对时事业充满热诚 . 作为科学家,锐意 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 作为大学校长, 谦虚做人,认

21、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 :对亲人至爱至诚。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 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小题 1】试题分析: C项 “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 ”,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 D项备选项与原文 “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 ”显然出入过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 要点,首先,应明确归纳的思维步骤。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四步:一是通读原文,知其大意;二是审清题干,明确要求;三是找出对应,分析要

22、点;四是组织语言,加以概括。其次,掌握归纳的技巧。掌握了归纳内容要点的步骤还不足以应对较为复杂的试题,考生还要学会如何归纳。 【小题 2】试题分析: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针对涉及 “重 要概念 ”的主观题,通过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准确审题,然后判定问题涉及的段落区间,联系上下文,圈定关键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组织起来。 【小题 3】试题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

23、题限制为 “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学会分段概括、分点列举的答题方法。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性格特点常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且也往往分散于文章 各个段落,这就需要一段一段地搜寻、概括,先找出答题的区间,然后分点列举,形成条理清楚的答案:。 【小题 4】试题分析:认真地梳理文本,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可发现传主的诚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即对祖国、对事业和亲人的至诚。这样结合文本,具体分条作答即可。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力

24、层次为 F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 “诚 ”的理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谢希德的 “诚 ”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屋檐三境 梦天岚 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者挂着,你的乡村童年就在矮矮的一处干禾上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假若一条狗蹿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

25、。你欢乐的眼里,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也懒得放在心上。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那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在岁月蹒跚里滋滋地亮,时间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你的追求开始像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 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 因为一颗不安分的心容不得片刻的依恋,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 而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青春的背影。只是在你的辞别的回眸里,屋檐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也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生活过得有风有雨有酸有甜

26、有苦 有辣,你感受到了磨难与艰辛。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 “假如 ”二字。 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回首中悄无声息地滋长 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见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岁月里坍塌。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的宽广大地一样的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 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地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路

27、总是漫无边际地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 你的屋檐呢? 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 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一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使你不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历经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 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到黄昏的阳台上,你用长者的达观与淡泊抚慰眼前的每一道街景,或者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岗。 这 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是啊,

28、每次仰首,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03年第 6期,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 段的 “仓促而又灿烂 ”一句中, “仓促 ”可以理解为对前程中的困难没有充足的准备, “灿烂 ”可以理解为前程的 美好。 B第 段的 “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 ”,指的是在生活的困苦和磨难中,对家园和生活往事的怀想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C第 段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漫长的岁月是那样的转瞬即逝,抒发的是人生易老而事业未成的悲哀。 D作者认为人在历经沧桑后才能走

29、向成熟,走向对人生过程的欣赏,才能有一种达观的胸怀。 “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 ”正是对这种胸怀的形象描绘。 E. 本文在写作上视角新颖,文章层层递进,情节跌宕曲折,哲理和状物在文章中融为一体,含意隽永而意味深长。 【小题 2】所谓 “屋檐三境 ”,在文中指的是人生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人生境界又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 6分) 【小题 3】请你简述下列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6分) 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 “假如 ”二字。 【小题 4】第 段中,作者说: “屋檐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越发模糊了。 ”而在第 段中,

30、作者又说: “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这两句话都写到 “屋檐 ”,但前后不一致,是否矛盾,请你作简要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CE 【 小题 2】 第一个阶段是 童年(少年) 阶段,其境界的特征是 天真(欢乐)。 第二个阶段是 青年(中年) 阶段,其境界的特征是 追求(磨难)。 第三个阶段是 老年 阶段,其境界的特征是 达观(淡泊)。 【小题 3】 答:产生了对理想的追求或对未来的憧憬(或:产生了创业和发展的要求)。 ( 3分) 答: “假如 ”指的是人生还有许多种选择。当人生渐逝,岁月无多,供你挑选的可能性慢慢就没有了,于是, “你的词汇里不再有 假如 二字 ”

31、。( 3分) 【小题 4】不矛盾。 因为前者写的是年轻时志向远大,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自然觉得家乡的屋檐矮小了。 后者写的是步入老年,获得了成功,这时的屋檐象征了事业等方面的成就,是一生的收获,所以说很高。 ( 8分)只写 “不矛盾 ”,给 2分;分析部分,每点给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C项的 “事业未成 ”和 “悲哀 ”有错误。 E项的 “情节跌宕曲折 ”不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类多选题,供选肢的正项和误项混杂在一起,所谓解题就是 “指正识误 ”。一般说来 ,“指正 ”(指认正确选项 )较容易 ,“识误 ”(识别错

32、误选项 )颇困难。因为供选肢中所谓的 “误 ”,决不可能 “一望而知 ”,必然会以 “似是而非 ”的面目出现。换句话来说,就是命题的 “设误 ”必是干扰的设置。因此 ,如果把着力点放在辨误上 ,则事半功倍。 【小题 2】试题分析:文章题为 “屋檐三境 ”,细读文章,文章中有比较明显的标志性的语句 “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 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 ”“ 这 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据此,明确 “这 ”指代的内容,可知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步骤是:从题干要求出发,确定信息区间。整合时,对筛选的信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为

33、摘录式,可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一为归纳式,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需要说明的是,“整合 ”不是词语、句子或内容的简单相加,要把握本质和联系,概括共同点。 【小题 3】试题分析: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 “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 ”“攀比 ”“出门 ”指对理想的追求;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 “假如 ”二字 ”:假如 ,指的是人生还有许多种选择;没有了 “假如 ”,也就是可选择的慢慢也就没有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 “体会重要

34、语句的丰富含意 ”是散文阅读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体会 ”的要求有三层意思: 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的意义; 句内意义,即句子在一定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句外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意义往往通过比喻、象征、双关、反语等手法来实现,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小题 4】试题分析:先在文中找到这句话,因之而明确作者在何背景下写这两句话的,也即 搞清这两句话的具体语境。说屋檐矮了,在第二个人生境界中,正直青年,要去追求理想和未来,所以觉屋檐矮小;说屋檐高了,在第三个人生境界中,已是老年,这里的屋檐代表的是一生的收获,所以说屋檐高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35、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 “言外之意 ”,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在考查中, “体 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和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词语、句子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文言文阅读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

36、十万。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 颍,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 ,秦军走。 始皇闻知,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

37、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王翦既至关, 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夫秦王粗而不 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 “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选自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字的解释 ,

38、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 引 兵而西引 :率领 。 B王翦 谢 曰谢 :告罪。 C老臣 罢 病悖乱罢 :通 ”疲 ” 。 D翦因 举 兵追之举 :发动。 【小题 2】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1)非六十万人不可 2)唯大王更择贤将 3)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4)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5)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6)亲与士卒同食 A 1).2).6) B 3).4).6) C 2).4).5) D 1).3).5)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信年轻壮勇 ,曾大败燕军 ,擒获太子丹 ,秦王对他评价很高 ,但对他过于轻敌 ,导致他征荆兵

39、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 ,始皇幡然悔悟 ,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 ,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 ,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安排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 ,是为了激发士气 ,避敌锐气 ,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 ,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小题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5分) 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5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5分,于、 “度 ”“几何 ”各 1分) 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40、。( 5分,善 1分, “五辈 ”含义及语序前置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谢,推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理解文言文常用实词在文中的的含义,关键是理解教材中 150个左右的实词,本题应该就是基于此对学生的考查。综合这一考点的 “常用 ”和 “在文中的含义 ”这两点,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

41、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小题 2】试题分析: 是王翦推辞秦始皇的话; 句讲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王翦,不能直接表现王翦的足智多谋; 句,是说王翦与士兵同甘共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筛选文中的信息,第一步、参透题干指吃透题干中的概括性论断的含义,它能给你一个筛选相关信息的标准。 第二步、分析信息。逐句分析所给语句,这些语句虽然大都很短,但是均有各自的概括性论断,把它们与题干中的论断做是非比较,以便做出判断,当然这一步须既有理解文言语句字面意思的能力,又要有概括语句深层意义的能力,这一步做好了,就

42、为后面的选择扫清了障碍。第三步、对照确认。根据所给的答案:,逐一与原文对照,词、句、意都要落实,并加以确认。第四步、确定答案:。尽管解题思路因人而异, 但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必须要在理解每个句子的基础上,要立足全文,居高临下来辨析和断定句子所陈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选取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小题 3】试题分析:出征前 ,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林宅院,是为了向秦王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不让秦王无故地怀疑自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做这类题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

43、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内容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译、理解是否正确。 【小题 4】试题分析:这两个句子的翻译比较简单,但句中的文言现象则比较集中 :于,介词,由;度,估计;几何,多少;善,好的;五辈,五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在具体翻译时,我们必须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1、抓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

44、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 2、抓特殊句。特殊句(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 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句子。 译文: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 “我打算攻取楚国, 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李信回答说: “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 “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 “王将

45、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 “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 ”王翦推辞说: “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

46、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 再次表示歉意说: “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王翦说: “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满口答应说: “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 “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 ”王翦说: “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 ”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 求赐予良田。有人说: “将军请求赐予

47、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说: “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 说: “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 ”于是王翦说: “士兵可以派用了。 ”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

48、。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 诗歌鉴赏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小题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分) 【小题 2】前人评价 “却疑春色在邻家 ”为 “神来之笔 ”,你认为这句诗 “神 ”在何处?( 6分) 答案: 【小题 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 “花 ”来写春景。以 “雨前 ”所见和 “雨后 ”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小题 2】这句诗由 “蜂蝶纷纷过墙去 ”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 “春色 ”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 “有脚 ”,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试题分析: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