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163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2012年 12月 21日是风传的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而实际上这一天却是玛雅人长计历计时周期的起始日,至今已经历 12个轮回, “末日说 ”并无科学依据,但好莱坞拍摄的灾难片 2012却让不明就里的人们内心中的惶恐之情 马齿徒增 。 B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 朝歌夜弦 ,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 “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自制造出 “买岛 ”闹剧后,又 大放厥词 ,建议国会议员常去钓

2、鱼岛视察,这一系列行为对中日两国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D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马齿徒增 ”意思是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不符此句语境。 B项的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有贬义,不符此句语境。 D项的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有贬义。不符此句语境。 C项的 “大放厥词 ”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 用来指大发议论,有贬义,符合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3、的一组是( 3分) 许多动物感觉特别灵敏, , , 。 , , ,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 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 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 哪些起了主要作用 它们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 至于在视觉、听觉、嗅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本题中,横线上文是 “许多动物感觉特别灵敏 ”,能与此句衔接的只有 和 , 是举例, 是总述,两相比较,因为 中有代词 “它们 ”,因而与上文的衔接更

4、好,故可排除 A、 B两项。比较 C、 D,可知只需比较 和 ,谁同 衔接最顺畅即可。按照先主后次的原则,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学技术偏差的重要保证。 B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 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C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

5、国的经济复苏。 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的最基本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本题中, A项, “能否 ”和“防止 ”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 B项语序不当,应把 “也会 ”放到 “农药含量 ”之后。C项搭配不当,应把 “复苏 ”放到 “经济 ”前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全球化时代与 “游子 ”情怀 张颐武 孟郊游子吟中那位 “游子 ”的情怀,其实也就是今天到处漂泊的人们的心声。为了种种原

6、因,离开故土,走上了漂泊之路,其间的情境今古有天壤之别,但其心理和情绪却跨越千年,彼此相通。孟郊的时代时空的距离当然比今天小得多,但在今天我们有了咫尺天涯的时空经验,却仍然无法消除我们的 “游子 ”的感情。孟郊其实是对于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的发现,也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精神分析曾经有一个命题对于人生很有说服力。这个命题是:我们不得不失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以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我们的追求 “游子 ”的情怀其实就是,我们失掉了母亲、故 乡的感情,去追求我们的人生的目标,但这种追求又总是无法阻止我们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我们不可避免地失去,却又不可避免地怀念。于是,游子吟不朽。 今天的世界是

7、一个到处是 “流动 ”的世界。全球的资本、产品、人口和信息的巨量的流动正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的表征。资本冲破了过去阻滞它流动的一切要素,不断地在一种逐利的冲动中跨出边界,寻找新的机会。这种进程使得人口的 流动也在一个全球的水平上进行着。流动当然有不同的方向,一面是寻找机会的人从自己贫困或缺少机会的故乡向经济发达、充满机会的地方 “流 ”过去。这可以说是一种 从低向高的流动。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如有一部有关这种从低向高流动的绝妙的电影我的美丽乡愁中的由罗家英扮演的饭馆老板对他的那些来自内地的员工训话时说的:人像流水,总找财富聚集的低地去发展。你们要好

8、好干。这话其实道出了这种从低到高的流动的本质。这里有正式的移民,也有非正式的隐在幽暗处的移民,他们构成的景观几乎到处可见。另一面从高到低的流动也在进行着,资本总是从成本高的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生产和消费的链条总是要向大有希望的新兴地区滑动。于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管 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等的白领也在迅速地流动着。他们的身份 “灵活 ”了,往往被批评数典忘祖,也会使自己漂在半空中。但太不 “灵活 ”,又会产生生存危机,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冲击。其间的那份进退失据的痛苦和彷徨的确难于厘清。我发现“游子 ”的生涯里有投入异乡的动力,却也有对于过去的绵绵不尽的怀念感情。 游子的情怀其实就是在漂泊

9、中的一份认同感 ,是一种对于故乡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纯物质性的 ,而是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浮现。它不仅仅是我们的意识中的 ,而且是无意识深处的东西。人可以四海为家 ,可以获得一种更灵活的身份 ,但无论游走到何处 ,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 ,但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情感仍然存在。母亲的记忆乃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 ,这种童年生活的最原初的记忆不是一种滥情 ,而是一种人确立自己的主体的途径。人正是从最初的感情上展开自己的。我们的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 ,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 ,个人过往的生命痕迹无法擦去 ,人赖以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不可能没有影子,一个 “游子 ”

10、毕竟有卸不掉的问题。没有过去的记忆,我们根本无法构筑我们自己,但没有今天,过去的自己也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必须在记忆中,却又不能 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其实,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于故乡和祖国的今天的期望。回忆其实依然是现实的不可化解的部分。 其实,对于正在 “和平崛起 ”的中国来说,这个国家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的活力和冲力都给了她的游子一份无法摆脱的力量,这力量一面来自它的传统,一面也来自它今天的能量。 “游子 ”曾经分享过这个民族的百年的悲情和屈辱,但今天游子却有机会分享这个国家和这些人民的力量。正是中国今天的力量

11、才使得游子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小题 1】 “游子的情怀 “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游子的情怀 ”既是我们为追求人生目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也是我们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 B “游子的情怀 ”是人若身份 “灵活 ”常被批评为数典忘祖。太不 “灵活 ”又会产生生存危机的那种进退失据、难以厘清的痛苦和彷徨。 C “游子的情怀 ”是我们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诸多浮现,是既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也存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东西。 D “游子的情怀 ”在今天也包括了人们对这个在全球化中所日渐显示出活力和冲击力的国家给予他 们持续力量的欣慰之情。

12、 【小题 2】下列各项中,对 “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故乡和祖国今天的期望 ”这句话的依据,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由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地情感仍然存在。 B由于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 ,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 ,个人过往的生命痕迹无法擦除 C因为人来已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 ,他的过去不可能没有影子。 D因为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 【小题 3】下列各项中,表 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 “游子 ”情怀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

13、感的呈现,这正是游子吟不朽的缘由所在。 B全球化时代各种流动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既有从低向高的人口的流动,也有从高向低的资本流动。 C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的国王的生命痕迹无法擦去,这些东西毕竟是一个 “游子 ”卸不掉的。 D正是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化中所日益显示的活力和冲击力都给予了它的游子一份持续的力量,这才使得有字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题中, C项文字同文本第三段开头相近,但原文说 “它不仅仅

14、是我们的意识中的 ,而且是无意识深处的东西 ”,是递进关系;同此项说 “是既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也存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东西 ”的并列关系不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 答此题,要注意题干是要求找出对 “这句话的依据,理解最贴切的一项 ”。题中, D 选项就在此句前面,是这句话产生的原因,所以为正确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题中, B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说 “这可以说是一种从低向高的流动。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

15、在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 ”,这就是说 “天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 ”的流动只指的是 “从低向高的流动 ”,并不是指 “全球化时代各种流动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永远中国心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大典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震撼天下亿万人们心灵的话语:“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这句话在时时刻刻以祖国利益为重的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饱受旧中国内忧外患之苦的曾宪梓此生此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祖国的繁荣昌盛,莫过于中华民族以擎天盖世、锐不

16、可当的活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不过,曾宪梓更深深知道,只有依靠海内外中国人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够真正振兴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才能够实现这种并不遥远的幸福。 曾宪梓常说: “我是做领带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人生在世,来时两手空空,去时也不能带走什么。我只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为祖国多做一点好事,为家乡的人民留下我的一片爱心。 ” 七十年代中期,当曾宪梓创立金利来、在香港站稳脚跟。他首先以投石问路的方式向家乡梅县的华侨大厦赠送了两部汽车。 那一天,曾宪梓怀着激动的心情,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并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曾宪梓怀着复杂的心 情,看到经历文化大革命后的学校已变得破烂不堪、教

17、室的桌椅板凳只剩下三只脚、足球场早已荒废用来种番薯,乡间学校的数目还不及解放前的时候多时,忍不住热泪盈眶,想到自己深受祖国培育之恩,但却未能留在国内参加建设,心里更是觉得十分难受,一种儿子对深爱的母亲未尽天职的惭愧之情油然而生。 曾宪梓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努力从商、一定要继续节衣省食的信念,他渴望创造和积累更多更大的财富,为祖国的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到一九九四年这十几年来,在家乡以及全国各地的捐资总额已经超过二亿三千多万元,捐赠的大小项 目超过二百项,内容包括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体育事业、医疗等方方面面,并带头在穷乡僻野的梅州山区投资设厂,为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关心和

18、参与祖国和家乡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鼓动和促进作用。 曾宪梓常对人们说: “解放前我的家里很穷,从小被人瞧不起,小学毕业后就没有机会读书了,新中国成立后,我才有机会重返校园。我就是靠着国家的助学金才得以顺利读完中学、大学的。所以,我要尽职尽责地回报祖国、回报家乡。 ”一九七七年,曾宪梓给母校东山中学捐建了第一座在当时首屈一指的教学大楼。从那时候起,曾宪梓就规定自己每年要按实际能力为家 乡解决各种难题,开始每年五十万以上,以后每年逐年递增,从一百万、三百万、五百万、一千万 他决心这样一路捐赠下去。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帮助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由曾宪梓捐资一亿港元

19、、与国家教委合作设立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基金会 ”将奖励内地的优秀教师,其中主要侧重于师范院校的教师。 曾宪梓多年来在为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更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诚挚的爱心。他觉得只有体魄强健的民族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于是,曾宪梓利用家乡 “足球 之乡 ”的优势,投资兴建足球场,捐资举办足球邀请赛,资助各大足球队外出比赛。热爱足球的曾宪梓不仅仅只局限于对中国足球事业的关注上,对于中国的整个体育事业,他都不遗余力地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 无论是洛杉机奥运会还是汉城奥运会,曾宪梓都亲自设计、亲自选料,制作出数千条绣有中国奥委会会徽的深红色优质领带

20、,赠送给中国体育代表团。 一九九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满载而归,获得辉煌的成绩,名列世界第四,曾宪梓兴致勃勃地给每一位荣获金、银、铜牌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工作人员发放巨额奖金。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曾 宪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他决定出资发起 “金利来、银利来偕百家名店支持北京申办二 0OO 年奥运会 ”大型活动。曾宪梓说: “我们可以挺直腰板,向世界宣布: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 曾宪梓说: “祖国和家乡是生我、养我、育我成长的地方,祖国有恩于我,我必须终身回报祖国。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 ” 曾宪梓,一个将自己的躯体、灵魂

21、、金钱、乃至生命与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似乎随时都可以为他的祖国喷洒满腔热血、奉上一颗爱心。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社会里 ,曾宪梓的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高风亮节,是所有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同的骄做。中国,响当当、亮堂堂的中国,正在以不可估量的凝聚力、走向崛起、走向腾飞的中国,应该为成功地拥有和培养出这样杰出、这样忠心的儿子而自豪。 (节选自夏萍曾宪梓传)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两项是( 5分)( )( ) A曾宪梓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传统的道德规范里最首要、最核心的 “忠孝 ”二字,也就是对国家要忠诚、对家乡人要孝悌。 “中国 ”这两个字,

22、在曾宪梓的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 B曾宪梓也知道,靠他一个人是不 能拯救整个中华民族的。但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影响和团结众多的人一道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出力,那么这种力量就非同小可了,中华民族赶超世界先进民族也就为期不远了。 C曾宪梓对家乡的捐助是多方面的。在家乡投资建厂,是帮助家乡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而资助体育事业的目的则不同,是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是比物质层面更高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D曾宪梓以拳拳赤子之心,倾力回报祖国的高风亮节、大义之举,与当今社会某些人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形成鲜明对比,是所有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同的骄傲。 E记述重要人物,特别讲 究客观、真实、准确。本文没有采用总

23、分总结构方式,而是采用对照式结构,将曾宪梓在解放前家里穷,从小被人瞧不起的悲惨遭遇和解放后在香港创业的辉煌形成对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小题 2】请指出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曾宪梓先生对祖国回报的,并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简析曾宪梓先生的心路历程。( 6分) 【小题 4】有人说,曾宪梓先生如此大规模的捐资,不否认有爱国之心,但更主要的目的是巧妙地做商业广告,因为他毕竟是企业家。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 5分,对一项给 2分) 【小题 2】解放前家里很穷,被歧视,辍学(内心痛苦) 新中国成立后重返校园,读完中学、大学(心存感激

24、) 七十年代创业成功,开始回报祖国、回报家乡(知恩图报,或:希望民富国强)( 6分。要求指出心理感受) 【小题 3】经济、教育、体育三方面。略加展开即可。( 6分) 【小题 4】( 1)不同意。祖国富强,人民富裕是他的最终目的,不是贪图金钱。(注意:文本与现实相结合)( 2)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C “而资助体育事业的目的则不同 ”错误,原文 “他觉得只有体魄强健的民族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 。 ”E “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总叙 分叙:经济、教育、体育 总结。本文有对比的内容,没有段与段之间的对照式结构; “从而 ”二字的因果关系牵强) 考点:筛选并整合

25、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分析曾宪梓的心路历程,必须仔细地从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再归纳概括。可按时间顺序,分为解放前、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代创业成功三个阶段。注意,一定要指出这三个阶段中曾宪梓的内心想法。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命题 者未设置参考答案:,是道比较开放的试题。回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 “回报祖国 ”一语,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语言要简练,要扣住文本。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也是一道比较开放的试题。

26、答题时要首先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讲出理由。既不能脱离文本,也必须结合现实。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催魂铃 余光中 电话之来,总是从颤巍巍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是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弧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 “催魂铃 ”,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无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催魂铃。 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

27、,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 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 “最小偏怜 ”的一个竟也超过了 “边城 ”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热门的电视节目过后,进入书房,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

28、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而来。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或蓝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 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

29、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 “心声之献酬 ”,西洋人说它是 “最温柔的艺术 ”。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不要提亚伯拉德和哀绿绮思,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有人会说

30、: “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至少即发即至,随问随答,比通信快得多啊!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何必劳动邮差摇其鹅步,延误时机呢? ” 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 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 “地球村 ”,四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郊。人类愈 “进步 ”,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

31、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嫦娥仙女都走投无路,如此 “逼神太甚 ” 呢? 对无处不达的电话与关 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 “给我一声铃 ”。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本文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

32、恢天网。 D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 【小题 2】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五段中划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 6分) 【小题 3】联系全文,概括 “催魂铃 ”的含义及作用。( 6分) 【小题 4】第七段中说: “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生活的 “快 ”的认识和感悟。( 8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这句话运用比拟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书信安静舒缓和电话咄咄逼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书信的喜爱,对电话的厌恶。

33、【小题 3】 “催魂铃 ”的含义 是:电话常常突然而至,催人接听,干扰了生活的宁静,令人惊恐不安。在文中的作用是:以 “催魂铃 ”为题,醒目有趣,引起阅读兴趣,贯穿全文,首尾呼应,起到线索作用;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表现作者对现代生活中喧嚣浮躁现象的批评。 【小题 4】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同时注意选项中关于“写作技巧、情节安排、修辞方法 ”等方面的说法是否正确。题中, B项 “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与原文 “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不符; C项 “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 恢恢天网 ”文中无根据。 考

34、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分析出画线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分析其作用。一般来说, “比拟 ”可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对比可使某种感情或态度更加突出或鲜明。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答案:要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题目 “催魂铃 ”的意思,一是用 “催魂铃 ”做标题的作用。 “催魂铃 ”的意思要包含两个要点: “铃 ”是什么铃,为什么说这铃声催魂。以之为标题的作用,可从增 加吸引力、以之为线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和对表现作者情感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

35、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以下要点: 解说作者态度(意思对即可); 联系现实谈感悟(观点要明确,要有理有据,分析中肯); 语言表达顺畅清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 谓所亲曰: 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 瘁 ,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

36、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 忧 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 视事 ,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后转小内史下大夫。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寻进位上大将军,迁御正上大夫。俄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褒美。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

37、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 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 ,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

38、季月召集之,亲 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 将 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子文谦嗣。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39、 A彦光忧 瘁 瘁 :劳苦,憔悴 B母 忧 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C起令 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 将 至州学将 :将要 【小题 2】下列句子中 ,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3分) ( ) 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合境大化,奏课连最 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醇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帝赞赏,曾不止一次收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

40、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着,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回相州任职,虽遭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小题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5分) (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梁彦光一上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其隐藏的罪行,如

41、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震惊。(下车、发摘、奸隐、合,各 1分,句意 1分) (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教,被堂弟告到公堂。(亲、阙、从弟、被动句式,各 1分,句意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及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语文,考察期是否合乎语境。题中, D项的 “将 ”作动词, “带领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 “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 ”的要求进行筛选。题中, 和 不属于梁彦光的治理效果,应予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42、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考察有无错误。题中, B项说法有误:梁彦光未上任青州刺史。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 “信、达、雅 ”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 1)题中, “下车 ”是 “上任 ”之意; “发摘 ”是 “揭发 ”之意; “奸隐 ”即隐藏的罪行; “合 ”是 “全 ”之意。第( 2)题中

43、, “亲 ”指 “父母亲 ”; “阙 ”通 “缺 ”,即缺少; “从弟 ”即堂弟;此外,此句中的 “为 所 ” 是被动句式 ,应注意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人。彦光的祖父名茂,担任魏代时秦、华两州刺史。 獾母盖酌 浴沃艽 讨荽淌贰骞饽昵崾本托郧榇亢瘢 写空娴男郧椋 母盖壮郧捉 娜怂担骸罢飧龊 悠犯瘛 挪环玻 欢 崾刮颐堑淖谧逍耸 !毖骞馄咚晔保 盖咨 撕苎现氐募膊。 缴 凳秤梦逯盅丈 氖 榭梢灾魏谩笔闭也坏阶鲜 骞庥浅畹眯牧 俱玻 恢 趺窗臁:鋈环 衷爸杏幸患 鳎 茄骞獠蝗鲜兜模 械胶芷婀志湍没乩矗 道凑饩褪亲鲜 兹嗣嵌

44、几械胶 芷婀郑 衔 馐怯捎谘骞馐 中 啦鸥卸 咸斓摹 br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广泛浏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于是由老百姓成为了秘书郎,当时他十七岁。到了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舍人上士。武帝时 ,又升任小驭下大夫。因母亲丧事离职 ,因过于哀伤 ,而身心憔悴。不久 ,又奉命到职。武帝见他哀伤过度 ,叹息好久。后任御正下大夫。跟随武帝平定齐国 ,因有功而封开府、阳城县公。周宣帝即位 ,授他为华州刺史 ,又晋封为华阴郡公 ,增加食邑五百户 ,把阳城县公的封号转封给他的一个儿子。不久 又拜为柱国、青州刺史。碰上宣帝驾崩 ,没有到任。 隋高祖文皇

45、帝即位 ,让他担任岐州刺史 ,兼岐州宫监 ,增加俸禄五百户,连同以前的二千户。彦光很有政绩 ,粮食丰收 ,还出口到别的州郡。开皇二年,皇上来到歧州,很欣赏他的才能 ,于是下诏书奖励。后来又转任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 ,那里民风纯朴 ,他以清静无为来镇守那里 ,全州大受感化 ,上交的赋税连年最多 ,为天下第一。到相州后 ,还按照在岐州的办法。但邺都人口杂居 ,民风不纯 ,人很狡诈 ,给彦光作歌谣 ,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这个地方。高祖听说后责备彦光 ,还因此免了他的职。一年多以后 ,任命他为 赵州刺史 ,彦光对高祖说 :“我以前在相州获罪 ,百姓说我是戴帽饧。我理当罢职 ,没抱做官的希望 ,不想皇上施

46、恩 ,又起用我。请求让我重新做相州刺史 ,改变以前的作法 ,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以报答陛下厚恩。 ”高祖同意了 ,彦光又任相州刺史。相州的豪强地痞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来相州的 ,没有不嗤笑的。彦光一上任 ,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像有神灵指引一样),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相州全境大为震惊。当初 ,齐亡以后 ,有身份的人都迁入关内 ,只有玩杂耍的、小商贩和说唱艺人住在相州城廓 ,因此人情险恶 ,谣言四起 ,诉告官员 ,变化无常。彦光想革除这些弊端 ,就用官俸 ,从崤山之东请来大学问家 ,每乡都设立学堂 ,非圣人先哲的书不得教授。常在一季的末月召集他们 ,亲自进行考试。有勤奋

47、学习成绩优异的 ,聪明出众的 ,就升堂设宴招待 ,其余的都坐在廊下。有喜欢诉讼、懒惰而学业无成的 ,就让他们坐在堂中 ,给以粗粝饭食。到学习有成 ,就举行贡士的礼仪 ,又在郊外饯行 ,并资助他们财物。于是人人都刻苦自励 ,风气大为改观。 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 ,喜欢酗酒 ,侍奉父母欠缺礼数 ,被堂弟告到公堂。彦光没有问罪 ,而把他带到州学 ,让他到孔子庙去观看一个叫做韩伯瑜的人因母亲打他不 痛 ,为母亲没有力气而悲伤 ,对着母亲悲泣的画像。于是焦通感悟 ,既悲伤又惭愧 ,无地自容 ,彦光教训了一通就打发他走了。后来焦通改正了错误 ,行为规矩 ,最终成为善士。官员和百姓都高兴 ,再也没有吵架告状的

48、了。过了几年 ,彦光死在任上。(高祖)追赠他为冀州、定州、青州、瀛州四州刺史 ,谥号 “襄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宋诗 ,完成后面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 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 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 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鉴:镜子 【小题 1】诗歌颔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 “张三影 ”,本诗也多处写 “影 ”,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 “影 ”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6分) 答案: 【小题 1】颔联的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首联中的 “请 ”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首联中的 “静 ”字。 【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