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1638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 2012级高三第 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 “占领华尔街 ”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2、。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18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 义无反顾 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 “道德 ”话题的热烈讨论。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 噤若寒蝉 ,纷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C近年来, “红色 ”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 方兴未艾 ,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 溢美之词 不绝于耳。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

3、葩,它以 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 ,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堪称 ,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 独树一帜 情趣 精致 B 独具匠心 情趣 精品 C 独具匠心 雅趣 精致 D 独树一帜 雅趣 精品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照相馆两全齐美胡 诌 (zhu)悬崖 勒 ( li)马 B伤元气倾刻之间 匕 (b)首戎马 倥 (kng)偬 C陪小心首屈一指市 侩 (hu)惊魂 甫 (f)定 D座谈会金榜题名 逮 (di)捕 徇 (xn)私舞弊 答案:

4、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全球史观 ” 反思 “西方中心论 ”的一个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 “西方中心论 ”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不断爆发危机,世界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不断深入,对 “西方中心论 ”的批判也日渐深刻。“全球史观 ”正是这种反思潮流的一个代表。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 “全球史观 ”。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 “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 ”,这样才能 “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

5、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 “全 球史观 ”对 “西方中心论 ”、 “洋教条 ”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义。当然, “全球史观 ”尤其是其中的 “中国中心观 ”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 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 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 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提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 “走向以中国为中心 ”,亦即 “从 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

6、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 “后现代 ”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学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 “西方的没落 ”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历史的 “宿命 ”。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来世界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 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方文明丧失信心

7、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 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哲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社会的经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 “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 ”。这种泛中国崇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文化失衡的心理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 “全球史观 ”对 “西方中心论 ”的批判从技术到 制度再到文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

8、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分条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曾经在中国流行,它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 “西方中心论 ”。 B “西方中心论 ”关注的只是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 “全球史观 ”则侧重于关 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 “全球史观 ”认为, “西方中心论 ”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历史成就。 D “全球史观 ”有助于破除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痼疾,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9、项是( ) A “全球史观 ”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明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以 “全球史观 ”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 “西方中心论 ”的反思和批判。 C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 30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以中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D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有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象未来的世界。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身,考察它

10、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C早在 17 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因为那时中国非常繁盛。如今中国崛起,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崇。可见,经济实力决定文化地位。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力。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 “分析综合 ”能力。 “全球史观 ”关注的是全球,关注的是人类

11、【小题 2】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 “分析综 合 ”能力。只是一部分西方学者如此认为,并非西方人普遍认为 【小题 3】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 “分析综合 ”能力。与文章第六段 “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 ”不符 本大题共 4小题,共 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冬 至 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爱患的一种叫做 “冬季忧郁症 ”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 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

12、闭起生长的跫音。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 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 冬节来了。 于是,我们回家。 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阳

13、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 在冬的日子里, 想着 “家 ”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 ,乱乱地,总也理不出头绪。 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在我看 来, “叶落归根 ”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 更是回家的事情 。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 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三叶树的籽实不就随洋流从另一片大陆漂到了这一

14、片大陆么?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漫无边际地浮游,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年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盛大的春的节日,那个野外的节日,那个青春的节日,那个风一样自由 奔驰的节日,那个春草一样生机勃发的节日,那个敞开的敞开的节日!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这些 我们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增加,我们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增长,我们的史籍一页一页地增厚。终有一日,我们闭门拥裘,合家团坐,为先祖而举杯,热切地传承着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的冬的节日。春是芽的,是枝叶的,而冬是根的。我们从年轻时憧憬四海为家到年老时信奉

15、同族同根,无论我们置身何处,无论我们的身体曾经多么自由,无论我们的精神曾经多么狂野,都无法斩断那一脉恒定的根须。有哪一种信仰、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比我们更深切地懂得什么叫做 “根本 ”呢? 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日子很冷。万物休眠。人心沉静。 此后,日照该一日一日长了,春日该一天一天近了。 (取材于筱敏同名散文,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 “冬至 ”为题,既指向文中所写的具体节气,又关联着文中念家思归的情感。 B作者感慨 “日照毕竟是短了 ”,缘于冬日远离了太阳、万物零落而造成的内心空虚。 C第六段中夜饭的爆竹以团圆的烛火为背景,则有冬日里聚拢人

16、气、共度冬节的意味。 D第九段中写风、流水、足踪、羽翎等,意在表明它们与 “叶 ”一样,最终未必归根。 E作者在敏锐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更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心理,其感悟引人深思。 【小题 2】从全文来看,第 段写 “各种生物回家 ”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第 自然段作者说 “想着 家 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 ”,这里 “很困惑的事情 ”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6分) 【小题 4】作者说: “叶落归根 ”,说的 “更是回家的事情 ”。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 “叶落归根 ”的认识。( 10分) 答案: 【小题 1】 【小 题 2】 用草木虫鱼均回家

17、,来表现冬至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的普遍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用各种生物回家,为后文写人类回家做铺垫(或 “引出下文 ” )。 用各种生物回家的不同形态,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或文学性)。 用排比修辞,使全文语言整散结合,增加了文采。 【小题 3】 中西方一样地找寻着最终的归宿( 1分),但所走的路程何以一个向上向着无穷( 1分),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1分)(后两点若合起来答 “走向却为何截然相反 ”,可给 2分。) 叶落未必归根( 1分),我们又为何恒定地( 1分)信仰家、信仰出 处( 1分) 【小题 4】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老之时( 1分),我们或是本人回到故里( 1

18、分),或是精神回归本源( 1分),这是中华民族恒定的文化心理( 1分)。 (略)( 6分)。 【小题 1】 B“缘于 ” 于文无据。 D“意在 ” 与文意不符。)(本题 4分,每项 2分。) 【小题 2】本题 5分。答出 1条给 2分, 2条给 4分, 3条给 5分。若只答 “丰富内容 ”“引出下文 ”“以彰文采 ”等术语,每条只给 1分。 【小题 3】本题 6分,两条答案:各 3分,依照以上标准赋分。若答案:表述为陈述句,意思对亦可给分。 【小题 4】本题 10分。解释句意 , 4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 2分;认识分析,2分;语言表达, 2分。 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断句。(

19、 5分)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选自资治通鉴) 答案: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 / 隋主好自专庶务 / 不任群臣 / 群臣恐惧 / 唯知禀受奉行而已 / 莫之敢违 / 以一人之智 /决天下之务 / 借使得失相半 / 乖谬已多 / 下谀上蔽 / 不亡何待! 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

20、五坊 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 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 “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 ”度曰: “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 ”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 ,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 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 ,帝怒曰: “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 于时, 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 ,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 “果为朕行乎? ”度

21、俯伏流涕曰: “臣誓不与贼偕存。 ”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 诸道兵悉中官 统监,自处进退 。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 逡谷氩讨荩 课庠 靡员 惹猜碜芟热氩蹋 魅眨 充 底渫蛉顺纸谛旖 淙恕仁邮拢 铝钗 猎簟 匪赖址 嘁活贸 床幌拗缫梗袷贾 猩 帧纫圆萄雷涫陶氏拢 蛭剑骸胺床辔窗玻 豢扇浮!倍刃 唬骸拔嵛 靡褰诙龋 褚亚埽 私晕崛艘玻 敝诟衅 br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 注: 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 吴元济:淮西藩

22、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 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 挠 官司,厚得饷谢乃去挠:骚扰,打扰 B王承宗、李师道谋 缓 蔡兵缓:缓解,减缓 C帝独 目 度留目:使眼色示意 D反侧未安,不可去 备 备:装备,武器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乃 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 B度坠沟,贼意已死, 因 亡去 项伯 乃 夜驰之沛公军 因 人之力而敝之 C果 为 朕行乎 D抚定 其 人 既自以心 为 形役 其 孰能讥之乎 【小题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

23、一项是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定叛乱 ,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

24、考核。备,防备,防人之心。 【小题 2】 A 项:于是,就。 B 项: 于是,因此; 凭借。 C 项: 给,替; 表被动 。 D项: 指示代词,那里的; 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小题 3】本题考查 “筛选文中的信息 ”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 C和 D,侧重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裴寰并没有痛骂小使的丑恶行径,是小使诬陷裴寰狂言侮辱朝廷。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 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 尘! 注释: 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

25、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 翠楼,泛指富贵人家。 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小题 1】第二联中的 “寒涧 ”一词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作者借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 “翠楼 ”形成对照;为下联的 “瘦叶几经雪 ”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 喜爱。 【小题 2】社会现象表述示例: 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 1 分)正直有才能的寒士 (人 )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 1分)

26、(举例可写寒士不被任用,也可写正直之人遭受贬谪。) 这两句以桃李与松树境遇的对比,揭示了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 2分)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的社会现象。( 2分) 【小题 1】本题 4分。共 4个要点,每点 1分。答 “交代了上句 怜君意独真 的理由 ”,可充抵后三点中的一点 ,得 1分。 【小题 2】本题 6分。 “社会现象 ”表述准确, 2分;举例恰当具体, 1分;能分析事例的价值、论述这种现象的危害等, 2 分;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 1 分。 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 12分) 【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7、4分) 海明威有一个 “冰山理论 ”。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他的小说桥边的老人结尾处这样写道: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 老人的两句话仅一词之差,比较它们的含义,展开想象,分别写一句老人的心里话。 ( 1)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 : ( 2)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 : 【小题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作答。( 4分) “海选江城最美街景 ”活动,成为江城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数万名读者、网友踊跃推荐街景照片;一批批探街团出动寻访三镇美景,热心读者、网友还把 “最美街景 ”带进社区

28、和校园;光谷步行街、百步亭社区争办拉票会, “照片墙 ”上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参观者纷纷感叹 “原来武汉这么美! ”; 9天时间, 52万余人次参与 50强海选投票 这些参评的美丽 街景,有抬头见景的武汉大道、沿江大道,有深藏不露的同兴里、坤厚里,有繁华的光顾步行街,有让人心旷神怡的东湖环湖路 为这一消息写一段编者按。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生动,字数不超过 80字。 【小题 3】观察下面环境库茨曲线图,描述曲线所解释的内涵。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字数不超过 60字。( 4分) 答案: 【小题 1】( 1)示例:我不需要你分担我的忧虑了,我决定听天由命了。 (2)示例: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

29、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小题 2】示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关注市民的文化认同。 “海选江城最美 街景 ”活动,不仅展现城市发展成就,还凝聚民心,增强归属感,更彰显了城市的文化气派。 【小题 3】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环境污染随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当经济增长超过某一特定的 “转折点 ”时,环境污染将随经济增长而得到改善。( 4分。意思正确即可) 【小题 1】 4分。每题 2分。意思正确即可 【小题 2】观点鲜明, 2分;语言简明生动, 2分 【小题 3】略 默写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道题)。( 8分) 【小题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小

30、题 2】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4】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5】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小题 6】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 【小题 1】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小题 2】且放白鹿青崖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 4】钟鸣鼎食

31、之家 云销雨霁 【小题 5】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 6】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2011年 “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 中华之光 -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 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高义薄云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 肝胆春秋 -吴孟超:妙手仁心 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 隐形翅膀 -刘伟:无臂钢琴师 让全世界见证中国男孩的奇迹 公仆本色 -杨善洲:人民好书记一生奉献 两袖清风清廉履职 义侠巴 郎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资助了上百名贫困生 希望之翼 -张平宜:跨越海峡的爱心 让麻风村儿童受到教育 孝

32、女当家 -孟佩杰:照顾养母 12年 为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 最美妈妈 -吴菊萍:奋不顾身 用双手接住从十楼坠楼的孩子 烈火金刚 -刘金国:公安部高官两袖清风 一尘不染一心为公 白方礼们 -白方礼:无私奉献 蹬三轮车二十年圆贫困孩子上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补充作文题目:有一种感动叫 - ,然后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字 . 答案:略 一、发掘感动点 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 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二、提炼素材 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三、整体构思 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