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64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走头无路地崩山摧磨牙允血百无聊赖 B残羹冷炙天崖海角各行其事唉声叹气 C人才济济垂延三尺自鸣得意望帝啼鹃 D畏葸不前心平气和川流不息五彩斑斓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应当说他的观点并非完全是 不经之谈 ,其中不少也是合理的。 B刚刚到门口,听见里面哭得 沸反盈天 ,晓得安尊荣是断了气。 C此人性格豪爽、果敢,做什么事都 为所欲为 ,从不掩饰自己。 D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真 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2、答案: C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曹雪芹之所以能做到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是因为他对人性的剖析和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分不开。 B我市 “雷锋爱心车队 ”的驾驶员都是出租车公司的志愿者,都是从事非营利性的公益社会组织。 C据悉,宿州市将从今年起,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补助,由每人 200元提高到每人 240元。 D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东西,是拥有真正爱心的人和具有正义感的人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答案: D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借咏昭君的事迹,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表现了他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勇气。 B律诗是

3、近体诗的一种,成熟于盛唐时期,其中,以八句完篇的律诗,要求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都是对仗句。 C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种简明、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人称 “电报式风格 ”。 D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向我们揭示了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4分) 一个馒头 黄 斌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对您说,仅仅因为一个馒头,许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正视我母亲的那双眼睛,忍受着自己良心日复一日的深深自责,您也许一定不会相信。那么,就让我来告诉您这个关于一个馒头的真实故事吧。 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

4、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多寄钱回家,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 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子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 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自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5、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就这样在窗口待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 “咚! ”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 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

6、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面对老师严肃的追问,母亲慌张地说: “我,我来给娃儿送个馒头。 ”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 走几十里山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看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其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 “秀才 ”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 在这一阵紧似一 阵的狎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觉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下湿漉漉的泥脚印

7、,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 “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 ”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 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 餮逃曛校 盖椎妥磐罚 臣关 腿绻 孀捧珲堑牟椒强橥嵝钡睦痘 计 谱牛 罅宋业氖酉摺 br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

8、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至今我也不清楚,当年被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唯有用自己的余生来忏悔当年因年少虚荣对母亲的亵渎,而我之所以鼓起勇气提笔写下这篇文字,是希望这样的伤害能够少些、再少些,最好再也不要出现。 【小题 1】概括本文主要情节。( 4分) 【小题 2】请概括小说中母亲的形象。( 6分) 【小题 3】简析文章标题 “一个馒头 ”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6分) 【小题 4】通观全文,结合文中 “我 ”的一段生活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感悟。( 8分) 答案: 【小题 1】母亲给我送馒头,母亲从教室窗口扔(掷)馒头,母亲因送馒头被我呵斥,母亲失望而归。(每点

9、1分) 【小题 1】苍老,贫穷,质朴,憨厚,生活节俭,性格隐忍,深爱自己的孩子。 【小题 1】内容上表达了家境的贫寒和那段生活的艰辛,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我对母亲的歉疚的自责。( 4分)结构上构成 文章的行文线索。( 2分) 【小题 1】( 1)不要因为自己所谓的 “尊严 ”去伤害关心自己的人;( 2)学会体谅父母,懂得父母对自己时时刻刻的关怀和照顾,对自己的付出;( 3)善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语言表达占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

10、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作用。 【小题 1】写出你的两点感悟,要谈自己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小题 3分)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 “儒分为八 ”,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 “学统 ”与 “道统 ”之别, “汉学 ”与 “宋学 ”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

11、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 “孔孟之道 ”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 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学宫 ”的 “祭酒 ”。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批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 “子部 ”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 “周孔 ”或 “孔颜 ”并提,鲜见有 “孔孟 ”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

12、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 “亚圣 ”,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 “传记博士 ”。可 “亚圣 ”之名,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 “传记博士 ”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 “周孔 ”还是“孔颜 ”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颜渊为 “亚圣 ”和 “兖国公 ”,封 “孔门十哲 ”和 “七十子 ”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 科举考试的 “明经 ”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 “九

13、经 ”,论语和孝经被列入 “兼通 ”,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 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贤人 ”;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 “五经 ”而跻身于 “四书 ”,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 “孟子升格运动 ”。 (选自徐洪兴撰孟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小题 1】下列各项,对 “孟子升格运动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从战国初期开始,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学相比,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学发展一直曲折,过程始终不顺利。 B孟子去世后,孟子学派经历了多个朝

14、代的相对沉寂,中唐之后情况渐渐改变,孟子及其著作渐获重视。 C秦汉到两宋之间,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孟子甚至没入选科举考试的科目。 D从两宋开始,孟子本人及其著作的重要性才初次凸显。此后, “孔孟之道 ”便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以荀、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分别研究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荀、 孟二人分别影响了汉代经学与两宋道学。 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 “稷下学宫 ”“祭酒 ”的优势,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 C官私文献中鲜见有 “孔孟 ”合称,孟子的 “亚圣 ”之名在宋朝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

15、可见孟子曾经被冷落。 D中唐以后 “孟子升格运动 ”开始。孟子逐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其人被政府封爵,其书跻身 “四书 ”。 【小题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战国中后期儒学演变为两支,存在 “学统 ”、 “汉学 ”与 “道统 ”、 “宋学 ”的分别,这种学说只能说明孟子学派的发展在两宋之后。 B学问博洽、精通多种儒经的荀子在其著作的非十二子中对孟子一派有过严厉批评,这一行为只能看做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C东汉时王充特别在论衡 刺孟中批评孟子,唐朝前期一些与儒学有关的学术活动或政府行为都很少提孟子,孟子的地位一直不高。 D东汉赵岐把孟子尊为 “亚圣 ”,

16、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 “传记博士 ”,这些可以说明孟子 “升格运动 ”当时已初现端倪。 答案: 【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A、 “从战国初期开始 ”错误 C、 “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 ”错误 D、“孔孟之道 ”便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错误。 【小题 1】 A 、 “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 ”应颠倒; B、 “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 稷下学宫 祭酒 的优势 ”与 “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逻辑联系; C、 “孟子的 “亚圣 ”之名在宋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 ”错误 【小题 1】 A、 “只能说明孟子学派的发

17、展在两宋之后 ”属以偏概全,说法错误;C、 “唐朝前期一些与儒学有关的学术活动或政府行为都很少提孟子 ”错误,应是只字未提; D、 “这些可以说明孟子 “升格运动 ”当时已初现端倪 ”错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分)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 不亲士民, 废王道而立私权,焚

18、文书而酷刑法 ,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政。而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 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19、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 (过秦论 中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士民 罢 弊。罢:通 “疲 ”,疲劳 B强侵弱,众 暴 寡暴:暴利 C既元元之民 冀 得安其性命冀:希望 D是以 牧 民之道牧:治理 【小题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五霸既殁,令不行 于 天下颁白者不负戴 于 道路矣 B百姓穷困 而 主弗收恤狗彘食人食 而 不知检 C天下莫不引颈而观 其 政 其 皆出于此乎 D天下 之 士斐然向风而迁徙 之 徒也 【小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

20、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C天下百姓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是符合民心的。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秦王朝灭亡。 【小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 5分) ( 2) 攘 龋 窀 奘卣街 撸 饬 舛 分詈睢 豆 芈 上)( 5 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1)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 ( 2)对

21、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相互争斗。 【小题 1】暴,欺侮 【小题 1】代词,语气副词 A介词在; B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D助词 “的 ” 【小题 1】错在 “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 ”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核。 参考译文: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

22、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 稳定功业,安定、危败的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

23、。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然而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 ,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

24、于危 难之中。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10分) 从军行 唐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小题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 “上 ”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5分) 答案: 【小题 1】 “上 ”字,明写红旗向上移动的画面,实写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

25、的精神。 【小题 1】反衬、动静、借代、渲染等 言之成理即可 例:运用借代手法。用横笛和红旗代与之有关的人,让人想起嘹亮的笛声和向峰巅移动的红旗,写出了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借代节省笔墨,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含量,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小题 1】此题练字 “上 ”,结合全诗分析其好处。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 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

26、、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语言表达 寒假里,几名高中毕业生相约去拜访当年班主任刘老师,李鑫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8分) 李鑫:( 1) 刘老师:噢,李鑫啊。 李鑫:( 2) 刘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李鑫:( 3) 刘老师:那就今天下午 3点到我家吧。 李鑫:( 4) 刘老师:好的,再见。 答案:( 1)刘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李鑫。 ( 2)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 3)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 4)好的,我们一定准时去拜访您。老师再见! 默写 补写

27、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 8小题)( 8分) 【小题 1】剑阁峥嵘而崔嵬, _, _。(蜀道难) 【小题 2】画图省识春风面, _。 (咏怀古迹其三) 【小题 3】无边落木萧萧下 _ _。 (登高) 【小题 4】寒衣处处催刀尺 , _。 (秋兴八首其一) 【小题 5】 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并序) 【小题 6】 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小题 7】如何四纪为天子, _。 (马嵬其二) 【小题 8】 _,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 9】 _,善假于物也。 (荀子) 【小题 10】师者, _。 (师说) 答案: 【小题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小题 1】环佩空归夜月魂 【小题 1】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 1】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 1】别有幽愁暗恨生 【小题 1】沧海月明珠有泪 【小题 1】不及卢家有莫愁 【小题 1】养生丧死 【小题 1】君子生非异也 【小题 1】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位企业家谈到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说: “我就是多走了一步。 ”是的,生活的道路上有时候多走了一步,多做了一些,多想了一些,或许就取得了成功。有时候多走了一步,却又不能改变什么,甚至带来了不好的结果。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