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卷(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164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卷(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届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卷(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届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卷(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届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卷(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届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卷(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山东省高考模拟预测卷(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因 为 ( wi) 应 届( yng) 称 体裁衣( chn) 不散的 筵 席( yn) B 尽 管( jn)下 载 ( zi) 徇 私舞弊( xn)出访 秘 鲁( b) C 仍 然( rng)教 室 ( sh) 赫一时( xun) 引人 嫉 妒( j) D 即 使( j)估 量 ( ling) W掌而谈( d)扮演主 角 ( je) 答案: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淋漓尽至 叠床架屋 响彻云霄 仗义直言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B自力更生 寅吃卯粮 画

2、地为牢 过目成诵 可望不可即 C加官进爵 流连忘返 独当一面 各行其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 D信口开河 要言不繁 振振有辞 黔驴计穷 事实胜于雄辩 答案: B 下列各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 A每次月考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 妄自菲薄 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B 让梨推枣 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C俗话说: “画人难,画鬼易 。 ”真没想到,看似很老实的她竟会如此卑鄙。 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 “冰山一角 ”,藏在水下的更多。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

3、语病的一句是 ( )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 “独善其身 ”。 B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C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有些书可供一 ,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 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

4、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 地读。 A读 咀嚼 用心 B尝品味悉心 C尝 咀嚼 用心 D读 品味 悉心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辜振甫其人其事 辜振甫,字公亮, 1917年 1月 6日出生,台湾省彰化县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 1940年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后到日本 “帝国大学 ”(东京大学前身)做财政及工商管理研究。 1975年获韩国高丽大学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 11月 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以下称 “海基会 ”)成立,辜振甫当选海基会董事长

5、。 1993年 4月 27日到 28日,他代表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会 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 “汪辜会谈 ”。 辜家是清康熙初年从泉州迁台的,世居台湾鹿港, “鹿港辜家 ”在台湾家喻户晓。辜振甫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是唱着 “教忠教孝的中国京戏 ”,吟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的论语长大的。50年代以地主的身份参与了土地改革。其间他在台湾 “经贸外交 ”方面,建立了台湾与印尼的直接贸易关系,并为台湾纺织业打开了印尼市场。到了 60年代,他成为台湾政商界的重量级人物,受到蒋氏父子的重视。特别是在中日建交前夕,他奉蒋经国之命,携 75万美元,赴日秘密游说日本

6、国 会议员。他眼见大势已去,将美元原数携回,这使反商情结甚深的蒋经国对他印象十分深刻,曾一度想让他做行政院副院长。 1981年国民党第十二届全会上,蒋经国提名他为“中常委 ”,从此他跻身于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辜振甫有 “台湾经贸大使 ”“无任所大使 ”之称,经常以工商团体代表身份参加各种国际经济会议,奔波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推行 “务实外交 ”不遗余力。为此,李登辉曾颁授他景星勋章。他与日本朝野关系密切,多年来建立的日本政商界的人脉有早期的椎名悦三郎、岸信介、佐藤荣作、福田赳夫等。他与曾任日本首相的 小渊惠三关系甚笃。 辜振甫认为, “两岸是一个国家,处于分治状态,而且

7、双方都处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 ”。对于两岸谈判, 1998年 1月 6日他称, “假如两岸都了解目前是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那么两岸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 辜振甫六七岁起就与京戏结缘,他的父亲辜显荣十分爱好京戏。早年辜家院子里有演京戏的戏院,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辜振甫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曾拜余叔言为师。他认为,在他的戏曲人生中,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则是他 20岁左右在北平的那一段日子。 “谭派 ”鼻祖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的戏及李 宝春的父亲李少春的戏,他听得不亦乐乎。还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等的戏,他也都看

8、过。他不仅是戏迷,还是票友,登台演出过李陵碑洪羊洞失空斩文昭关等剧,其中最喜欢的戏是二进宫,辜振甫说,他喜欢听、唱悲壮的京戏。他认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予以重视、传承。他认为, “中国人的历史都在京剧中,包括忠孝节义,以及中国人做人的方法 ”。他说, “让大家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多了解,不是很好吗 ”, “不必分传统、本土、京剧、歌仔戏,都是中国的文化 ,均应重视、传承 ”。 辜振甫喜怒不形于色,人脉丰沛,但生活严谨。此外,他还擅长油画,懂诗文,喜欢收藏文物。他的祖父辜鸿铭,为前清宿儒。父亲辜显荣,日据时期被封为日本 “贵族议员 ”,但蒋氏父子认为辜显荣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 ”,蒋介石

9、还赐给他八个字 “眷怀祖国,独秉孤忠 ”。辜振甫的妻子严倬云,是福建省福州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是清末文坛名人严复的孙女。她于 1949 年与辜振甫结婚,育有三子三女。 (选自中华工商时报,有删改) 【小题 1】文章说辜振甫是 “吟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的论语长大的 ”,有什么 作用?( 4分) 【小题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写辜振甫的?试分点归纳。( 4分) 【小题 3】第五段写辜振甫从小就与京戏结缘,到处拜师学戏,还以传主的口吻讲述了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段日子,并引用了传主有代表性的语言。作者这样写有哪些意图?试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你认为辜振甫先生身

10、上的什么情感特别强烈?试结合文本分析这一情感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并联系现实谈谈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6 分) 答案: 【小题 1】作者这样写不仅为后面写他的爱国情感作铺垫,而且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小题 1】 出身鹿 港世家,享受高等教育; 推行 “务实外交 ”不遗余力; 酷爱中国京戏,是港台知名票友; 是前清宿儒后裔,精通书画诗文。 【小题 1】 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文章以传主的口吻讲述了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段日子,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 说明了传主从小受到国学的深刻影响,这是他后来思想和世界观形成的依据。 突破了传记一般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习惯,顺序和插叙相结合,既使叙述方式

11、显得更加灵活,又突出了传主的爱国情怀。 适当的引用,既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又让传主的形象跃然纸上,真实可感。 【小题 1】爱国情感在辜振甫先生身上 体现的特别强烈,具体体现在: 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有正确的认识; 身体力行地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当选海基会董事长,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 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的安定团结与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然而,要维护好目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并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要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大家爱我中华,也就是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如果缺少了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哪里还会有安定团结

12、的大好局面?更何况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呢? 【小题 1】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和主旨理解。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

13、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 山 冯 源 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 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

14、着远远凝翠的山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入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

15、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 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 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 “绿树枝头一

16、线红 ”的清晨,在 “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 ”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 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

17、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 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 “五线谱 ”;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 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据史书记载,汉建安 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 “延至北山 ”。他们 “饮酒乐甚 ”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己有,便欢曰: “富哉,今日之乐乎! ”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

18、许就没有三国的 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 “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 ”的苑囿。 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 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 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 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山如箜篌弹歌奏 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

19、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原文有删节) 【小题 1】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4分) 【小题 2】文章第 段中说: “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 【小题 3】文章第 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4分) 【小题 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6分) 答案: 【小题 1】 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 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小题 1】不矛盾。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

20、,因而 “听山是寂寞的 ”;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 “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 【小题 1】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写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 【小题 1】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汇成了时代 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

21、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和主旨理解。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 中国 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一般地说,中原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发展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

22、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 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南方、北方各民族我们称之为边疆民族。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契

23、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当北方民族弱小,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 “入贡 ”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 “赏赐 ”。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这种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交往的形式,历时久远,难以中断,且逐步完善。 几千

24、年来,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虽然曲折复杂,形式多样,但无论是以战争掠夺的形式,还 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边疆地区的畜牧业也成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各自都不能相互缺少,这种民族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将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内在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上各民族有过分裂,也有过统一,但分裂是短期的,而统一是长期的。经过分裂,总是走向统一。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在历史的长河中汇流,形成一股强大的 内聚

25、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 (选自刘学谦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 【小题 1】结合原文,下列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各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天然条件。 B边疆民族对中原地区的掠夺和战争阻碍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而他们以和亲、贸易的方式向中原靠拢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C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互相往来,相互补充,历时久远,难以中断,并逐步完善,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 成。 D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吸引,这更加促进了民族凝

26、聚力的形成。 【小题 2】下列各项中,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各民族在地理上互相连结并交错杂居。 B各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相互依存,相互吸引。 C各民族间经济上的联系与依赖。 D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小题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的一项是 ( ) A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周边民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中原地区没什么吸引力。 B北方游牧民族在经济上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同时北方民族的畜牧业也可以为中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补充和支持。 C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

27、来。 D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说明中原地区的商业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但是农业生产力却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展。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几 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无论表现为战争掠夺还是和平交往,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都有利于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小题 1】见第 段 “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有关论述 【小题 1】 A中原经济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 C、原文是 “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 ”; D、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北方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28、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 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 “无敌 ”。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

29、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 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监军王 暝唬骸熬 钏睾盼薜校 窦 卸耗硬徽剑 梅怯兴竞酰俊币翟唬骸耙捣潜芩溃 鞘庇形蠢 搅钌鄙耸孔涠 涣 窬 鹨狄圆凰溃 蔽 罟 取! br将行,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 ”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 炅祺庀卤 笥诠瓤凇砸 烈眩 晔谷说峭新咛晕 醯茏撸 涔 戳毂 牍瓤凇啦荒苤疲 嗽到缓游髂闲卸 铩砦乓蛋埽 戴

30、獗 醋摺盗 剑 晕缰聊海 凉瓤凇 奕耍 崔遭叽筲俾收氏率苛 剑 肀皇 矗 孔浯 。 涤淌秩惺 偃恕碇厣瞬荒芙 煳 醯 埽 渥友佑褚嗝谎伞狄蛱 唬骸吧嫌鑫液瘢 谔衷艉幢咭员 次 槌妓 龋 峦跏 芗 蚊婺壳蠡钜 蹦瞬皇常 账馈 br【小题 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业幼 倜傥 任侠倜傥:性格豪爽 B尝 购求 之购求:追购捉拿 C契丹望见业旌旗即 引去 引去:退兵逃走 D即 拊膺 大恸拊膺:捶着胸膛 【小题 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所获倍 于 人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 蓝 B 以 功迁云州观察使 古人秉烛游,良有 以 也 C徒令杀伤士卒 而

31、功不立未有封侯之赏, 而 听细说 D 因 指陈家谷曰相如 因 持璧却立 【小题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 ( ) 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 ”。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

32、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 耆衔 钜涤心狈赐寄保 钜滴 砻髑灏拙龆紫瘸稣健 D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3分) ( 2)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3分) ( 3)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33、】 C 【小题 1】( 1)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 主刘继元主动投隆,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 3分) ( 2)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 3分) ( 3)立刻捶胸悲痛,再次率手下士兵奋力战斗,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 4分) 【小题 1】出重金搜求 【小题 1】 B凭;缘由、原因。 A均为 “比 ”。 C均为转折关系。 D均为 “于是 ”。 【小题 1】 是说杨业善于骑马射箭; 是说杨业出奇制胜; 是王 甑男形br【小题 1】错在 “王 耆衔 钜涤心

34、狈赐寄薄保 瓴虏庋钜涤衅渌 囊馔肌 br【小题 1】( 1)关键字:孤垒 甚危 生聚( 2)关键字:俟 即 遗类( 3)关键字:膺 被 殆。 参考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 “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 ”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 “杨无敌 ”。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

35、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搜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隆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提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 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

36、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 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所统属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 “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 交战。 ”然而,监军王 晁担骸澳 幌虮蝗顺莆钗薜小 趺聪衷谟龅降腥巳炊毫襞腔膊挥虢徽侥兀磕 悄 褂衅渌 囊馔悸穑俊毖钜邓担骸拔也 翘吧 滤溃 灰蛭 衷谑被 晕曳讲焕 装孜 勘 荒芰 热唬 衷谀 貌辉肝

37、丛鸨肝遥 俏揖偷痹谀忝侵 跋瘸稣健! 来源 :学 *科 *网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 “这次出兵必定失败。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 “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 灭,不剩一人了! ”潘美就与王 甏 觳肯率勘诔录夜瓤谂藕谜笫健右 币恢笔氐剿仁保 昱扇说巧贤新咛 送 懊嬲匠。晕 醯 颖谎钜荡虬芴幼撸 拖胗胙钜嫡 砩洗 炀 永肟 录夜瓤凇嗣啦荒茏璧玻 谑撬 炀 樱 刈沤缓酉蛭髂锨敖 硕 铩痪茫 搅搜钜当艿南 嗣懒 粗富泳 油巳础钜捣芰 蕉罚 又形缫恢贝虻桨 恚

38、 芡说焦瓤冢 吹剿南挛奕耍 檀沸乇 矗 俅温适窒率勘 芰 蕉罚 砩鲜苌舜锛甘 勘 且布负跞 空剿溃 钜祷骨资终渡绷税偈 锤龅腥恕:罄匆蛭 铰硎芰酥厣耍 薹敖 谑潜黄醯 臃 病 亩 友钛佑褚苍谡獯握蕉分形 钜涤谑茄鎏斐镜溃骸疤 诨实鄞 叶髦兀 冶纠粗竿 梢蕴址腥恕 辣呓 幢 鸹识鳎 幢患槌急破瘸霰 率咕 釉獠野埽 一褂惺裁戳趁婊钕吕茨兀 庇谑蔷 橙 於 馈 /p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小题 1】峡口

39、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小题 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 【小题 1】( 1)暮春( 1分) 飞花( 1分) 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思念故乡之情。( 2分) 【小题 1】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2分)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 2分)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2分)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 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以及对作者

40、感情的把握。 【小题 1】此题考查描写手法里的正衬和反衬。 语言表达 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 “悼念文化孩童丁聪 ”。编者将它改为 “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 ”。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 4分) 答案:刘的标题强调这位文化人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编者改的标题既保留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鲜明地点出其智慧。 所谓 “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 “留守儿童 ”数量超过了 5 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

41、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 “关爱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 18字以内。( 4分) 答:_ _ 答案:( 1)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 2)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 ( 3)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杯具 ”,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 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 ”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 “校园红娘 ”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 南方都市报)

42、 “杯具 ”是 “悲剧 ”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 2009年 10月以来, “杯具 ”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 “杯具 ”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4分) 答:_ _ 答案: “杯具 ”采用了谐音修辞,有特殊的修辞效果 它亦庄亦谐,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 “悲剧 ”所包含的那份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 “杯具 ”中得到强有力的消解。 “杯具 ”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自嘲或积极答出一点即可) 它在表达“悲剧 ”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

43、手段。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个小题)( 6分) 【小题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小题 2】可堪回首,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3】) 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 _ 。(李密陈情表) 答案: 【小题 1】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尊以相属 【小题 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小题 1】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小题 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9

44、年 9月 22日香港大学把 “荣誉院士 ”称号授予了外号叫 “三嫂 ”的 82岁扫地老太袁苏妹, “三嫂 ”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是 “院士 ”。她一生只会写 5个字,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曾于港大食堂服务 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也关心学生的 “身心健康成长 ”,是 “宿舍灵魂人物 ”。有学生发烧,她会主动送药、煲粥 ;学生温习功课至深夜,她会为其预留晚餐 ;学生遇到烦心事,会找三嫂倾心交谈 多数时候,三嫂只是耐心地听完故事,说一些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如 “珍惜眼前人 ”“将不开心的事忘 掉 ”等等,或是请他们喝瓶可乐。在颁奖台上,这位 82岁的普通老太太被称做 “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生命 ”的 “香港大学之宝 ”。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